APP下载

浅谈早熟玉米新品种技术创新

2016-02-07姜立雁刘学玲刘宁宁谢鹏飞吉林省白山市种子管理站吉林白山34300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吉林梅河口35007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早熟技术创新新品种

时 彦,王 平,姜立雁,刘学玲,刘宁宁,谢鹏飞(.吉林省白山市种子管理站,吉林白山 34300;.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吉林梅河口 35007)



浅谈早熟玉米新品种技术创新

时 彦1,王 平2,姜立雁2,刘学玲2,刘宁宁2,谢鹏飞2
(1.吉林省白山市种子管理站,吉林白山 134300;2.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吉林梅河口 135007)

摘 要:我国玉米新品种的推广经历了晚熟、稀植大穗型之后,逐渐转型,进入早熟、高产、耐密植、机播机收的新品种时代。

关键词:早熟 玉米 新品种 技术创新

1 玉米新品种技术创新背景

2000年前,以美国先锋种子公司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培育的玉米杂交种子陆续进入中国,经历了多年、多省、多点试验、示范,展现出稳产、早熟、品质好、出籽率高、脱水快、多抗性强的特点,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近年来,以德国KWS公司品种,德美亚1号、2号、3号为代表的早熟玉米品种,栽培区逐渐扩大,所占比率逐年增加,越来越突显这一玉米品种类型正确选择的重要性。德美亚1号、2号、3号系列玉米品种是黑龙江垦丰种业有限公司独家从德国KWS公司引进。2004年以来,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黑龙江农垦总局品种审定委员会陆续审定推广的优良品种。德美亚系列玉米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耐密、农艺性状好、适应性强、适合全程机械化栽培的特点,现已成为黑龙江省第3、4积温带,玉米种植区域最受欢迎的主栽品种。特别是德美亚1号、2号的推广应用,改变了黑龙江省高寒地区无玉米品种可种的历史,为黑龙江省成为中国产粮大省和“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吉林省早熟玉米新品种,以超前的理念,转变了种植晚熟、高秆、稀植、大穗型品种的观念,创新出适合时代发展的早熟、高产、耐密玉米新品种思路。

2 领先的育种水平

吉林省玉米推广种植,经历了评选优良农家品种、双交种、单交种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品种更新换代使该省玉米生产跃上了新台阶。同时,促进了吉林省玉米产业跨越式发展。

吉林省早熟组玉米筛选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对照品种,均为德国KWS公司的德美亚3号。2007年,德美亚3号参加黑龙江省垦区早熟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1 万kg/hm2,比对照品种绥玉7号增产16.9%,排名第一。2008年,在尚志生产示范,平均产量1.11万kg/hm2,最高达到1.2万kg。如果栽培措施得当,每公顷产量可超过1.25万kg/hm2。由此可见,德美亚3号是一个高产、早熟、株型紧凑、茎杆坚韧、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的玉米杂交种。其株高约260 cm,穗位高约100 cm,平均穗长约19.8 cm,穗粗约5 cm,轴细粒深,14~16行,出籽率高达95%。籽粒为马齿型,品质好,白色穗轴,百粒重约32 g,抗丝黑穗病,抗倒伏,中抗大斑病,适合机械化种植、管理与收获。

随着玉米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吉林省审定了一批密植和半密植的突破性强的优异早熟玉米新品种,经多年、多点产量试验和抗性试验后,在生产中快速推广应用。生产实践证明,吉林省早熟玉米新品种创新与应用,不仅具有广阔的空间和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和潜力。

3 田间农艺性状优良

3.1 综合农艺性状优良

株型紧凑,通风透光性好,提高耐密性。根系发达,茎秆柔韧,叶片上冲,充分利用光能。

3.2 种子活力强

春播种子拱土能力强,种子发芽率高,早发性好,单粒播种保苗率高,为农民节省种子费用。同时,又节省人工。

3.3 活秆成熟

叶片持绿期长,果穗均匀一致,边行优势和边际效应均不明显。无空秆,无小穗,不秃尖,粒深轴细,脱水快,出籽率高。

3.4 综合抗逆性强

多抗(抗病和抗逆)是稳产的需要,是实现高产的必要条件。早熟玉米品种春播可耐低温,抗旱性强,耐贫瘠,抗倒伏,抗倒折,抗多种叶斑病,抗玉米螟,抗丝黑穗病,茎腐病等。

4 适合机械化作业

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全程机械化已成必然。株高、穗位适中,整齐一致,且耐密植,茎秆柔韧,抗倒性强,生育后期脱水快,籽粒含水量低,利于农民贮藏,提高玉米籽粒的商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5 增产潜力大

遵循先试验,后示范,选准适宜种植区域再推广,确保农民种植新品种高产、稳产、增收、增效。

6 技术创新

6.1 高度密植

美国现代玉米生产表明,玉米种植密度不断提高是玉米不断高产的主要途径。玉米品种的生产能力在适宜密度条件下才能得以表达,适宜密度不是一个单一值,而是产量无显著差异的一个密度区间值。

6.2 株型青秀矮化,熟期提前

当光能利用率上升为限制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后,选择玉米品种必须由高秆大穗向中矮秆中大穗转变;由晚熟向中熟、中晚熟转变;由中熟向早熟、中早熟转变。

6.3 新品种的优势潜力

一个新品种审定后,以是否成功进入市场,投入生产,并得到推广应用,得到农民认可,真正有开发价值为准的。许多新品种只是昙花一现,使用寿命短。吉林省玉米试验不同熟期组所选用的对照种,都是该熟期组最优秀的品种,是经多年生产证明的玉米品种中的佼佼者。如郑单958、先玉335、吉单27、德美亚3号等。

一个品种只有稳产性和多抗性过得硬,才会有好的应用前景。新品种若是年际间,不同的试验点间,产量差异悬殊,这样的品种即便是通过了审定,也很难有大的应用。所以,生产一个好的玉米品种,应具有适应性广、稳产性好、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及农艺性状优良的特点。早熟区玉米品种更要具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抗倒伏和干旱等抗逆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平,姜立雁,刘学玲.玉米新品种通玉9582选育报告.中国农业信息,2015,(21)

[2] 孙志恒,王强.德美亚系列玉米品种栽培技术.农民致富之友,2012,(17):9~9

猜你喜欢

早熟技术创新新品种
青菜新品种介绍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寒地西瓜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早熟”少年欧豪:喜欢极端角色,表演起来很high!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遗传算法的改进与参数特性研究
新品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