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子生产与经营的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2016-02-07王海萍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武汉430070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建设方案

王海萍,王 娟(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武汉 430070)



种子生产与经营的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王海萍,王 娟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武汉 430070)

摘 要:文章对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目标、思路、方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进行探索和说明。

关键词:种子生产与经营 省级特色专业 建设方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是湖北省农业厅下属的一所农业高职院校。2005年,学院专业建设调研发现,湖北省是我国最佳种子销售地区之一,人才需求旺盛,急需掌握种子生产与经营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层技术人才。应市场需求,从2006年起,湖北省农业厅与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着手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筹建工作。

2008年,学校与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合作共建“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经过近7年的建设,该专业已发展成为,招生形式新颖、师资力量较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对完善的特色专业。2010年,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首批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015年11月,湖北省教育厅发文,公布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名单(鄂教职成[2015]14号),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获得特色专业立项。

1 特色专业建设思路

根据《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鄂政发[2014]51号)和有关法律法规,湖北省教育厅研究制定了《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强调专业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支持高等职业学校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提升其服务湖北产业发展的能力,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出特色,打造湖北职业教育品牌,形成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深化学校内部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推动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提升湖北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特色专业建设将依托湖北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加强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围绕种植类专业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结构体系,初步建立中高职有机衔接、技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完善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场中校”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机制及管理制度,建成一批规模适中、技术先进、共建共享的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形成“双师”素质优良、“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保障体系;面向行业企业需求,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2 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应是根据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引导不同层次、类型的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确定适宜湖北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办法》要求,特色专业建设应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2.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建设特色专业的重要突破口。面对种子行业巨大的人才市场需求和同行竞争,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成立了由生产单位专家参与的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理事会,共同研究种子生产与经营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组织教师主动深入多家种子公司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同时,收集和整理毕业生对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种子行业的人才能力和素质等需求特点。

根据种子行业人才需求特点和毕业生反馈意见,经过几年的摸索,建立了具有农业高职特色的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与湖北省种子企业合作,创新校企合作的“六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双重目标管理、双师共同教学、双证内容融通、双主体管理、双主体考核和双证书毕业。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由专职教师与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共同完成教学;将种子行业生产技术标准、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教学过程,共同对教学质量进行考核,毕业时,学生持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上岗。实现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的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课程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2.2 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为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相对接,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在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参照职业行动难易程度,并遵循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以“六段制交替式”实施专业课程教学,形成“学做同步、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六段制交替式”教学组织模式即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分为6个阶段进行:基础课程学习与企业岗位见习→校内种子生产、加工、包装及贮运的理论学习→种子生产岗位轮训→校内种子加工、包装及贮运、销售的理论学习→种子加工、包装及贮运、销售岗位轮训→企业顶岗实习。

根据农时季节和种子行业市场规律,一般选定种子生产和种子营销2个岗位,在第4、第5学期,各安排为期2个月的岗位轮训,学生以技术员、营销员身份进入种子企业。在企业技术专家指导下,独立承担种子生产、营销任务。在企业环境下,开展职业综合素质养成训练。轮训结束后,进入农闲季节,继续进行专业学习,把专业学习与岗位轮训交替进行,教学灵活化,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2.3 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推进特色专业建设工程中,要站在种业发展的前沿,以世界眼光和国际化视野,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根据企业要求,参照种子生产、种子质量检测、种子营销等岗位职业资格标准,深入行业、企业进行充分调研,以校企合作为中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一步明确各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确定学习领域和教学内容,开发与之相应的专业课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同时,要按照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素质课程开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最后,经过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审议通过,建成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综合实训课和专业拓展课等5个模块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2.4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按照“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建设思路,采取多元化培养方式,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2.4.1 师风师德建设

进一步完善师风师德监督、考评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教书育人能力和教学素养。把教师的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聘用、晋升的重要内容,通过师德师风学习,参加“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引导专业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中,依法执教、廉洁执教、文明施教。

2.4.2 专业带头人培养

对专业带头人采取高职教育理论学习、学术交流、国内外培训、下企业锻炼等措施进行培养。通过培养,使他们在高职教育认知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研和教改设计能力、科研水平能力等各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便更好地带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团队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技术推广服务等工作。

2.4.3 骨干教师培养

通过高职教育理论培训、国内研修、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具有职教理念新、专业素质高、教学能力强、实践技能熟的青年骨干教师2名。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培训,要求在两年内,累计企业顶岗锻炼不少于2个月,承担1门以上专业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积极参与专业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

2.4.4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认真贯彻实施学院“双百工程”和《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通过进企业锻炼,真正做到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结识一批专家,带好一批实习学生;鼓励专任教师努力争取企业横向课题项目,提高为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提升实践技能的同时,加强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建设,积极参与专业教学评比、编写教材。通过2年建设,进一步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另外,有规划地进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依托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将合作行业企业中的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扩充到兼职教师库中。校企双方共同培养,让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编写实训教材,共同开展教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水平。兼职教师侧重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并在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各类实训项目指导工作。

2.5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在现有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基础上,重点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企业与学校间的联系,强化双主体监督管理机制。改善校内现有实训中心、实训基地的条件,增强其生产、科研、服务功能;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教学功能建设,从而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机融合。

2.5.1 校内实训中心建设

为了适应种植行业技术发展的要求,在现有基础上,新建种子质量检测实训室、土壤肥料检测实训室、植物及植物病虫害标本室。改建组培实训中心和园艺综合实训大棚。改建的大棚内,设置种子加工包装贮藏及考种室,主要承担各种作物种子的挂藏、加工和室内考种等任务。同时,在大棚外,设置露天种植区及晒场,主要承担大田作物种子的田间生产管理、制种、繁育、晾晒等任务,具体包括:旱改水工程、排灌工程等。通过建设,使其成为集教学、生产、科研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实训中心。

2.5.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建立以湖北省农业厅为主导,学校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在原有省级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的基础上,运用“行、企、校”联动机制,选择行业内技术较为先进、管理水平较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作为紧密合作对象。新建2家集学生实习、就业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继续加强与已有企业的进一步合作,为教师到企业锻炼和科研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崔岩,张碧,蒋平江等.高职特色专业建设途径探索.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17(02):7~8

[2] 李忠海,钟海雁,向春阶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之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6):175~177

[3] 王永生,屈波,刘拓.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中国高等教育,2008,15(16):115~118

*基金项目:2015年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鄂教职成[2015] 14号)

猜你喜欢

建设方案
应用型本科院校“韩国语精读”课程建设方案的探索研究
高职院校综合布线技术实训室建设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方案探究与实践
基于案例分析的校友平台建设研究
节约型高校建设初探
宝德学院应用型英语专业的建设方案研究
贵州机顶盒综合网管系统建设方案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情况及建设方案探讨
LTE关键技术及室内分布建设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