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可行性探讨

2016-02-06史翠青李卓然史文丽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0期
关键词:可行性农业经济

史翠青,李卓然,史文丽

(山东济宁曲阜市农业局,济宁 273100)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可行性探讨

史翠青,李卓然,史文丽

(山东济宁曲阜市农业局,济宁 273100)

提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农业循环经济是否具有可行性?回答是肯定的。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而且还具有理论、经济和技术可行性。

农业循环经济 可行性 发展

1 思想基础

农业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是我国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的根本任务和要求是化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农业生产建立在自然再生产的基础之上,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是统一的。古朴的观念完全符合循环经济原则,为发展现代循环农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和实践经验,对今天的农业生产仍然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2 理论可行性

从理论可行性来看,农业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天然优势。

(1)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推行农业循环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体系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的关键性的基础环节。

(2)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更为贴近。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使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农业生态系统通过由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有序结构,可以把环境中的能量、物质和价值资源转变成人类需要的产品。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能量转换、物质转换、信息转换和价值转换功能,在这种转换之中形成相应的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价值流。

(3)农业的产业构成特点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农业产业部门间的“天然联系”,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特征是循环经济所要强化的,也是建立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基础。

(4)农业与人类自身消费更贴近。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参与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为循环经济要求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

3 技术可行性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否具有技术可行性,必须从农业生产的物质流过程所包含的“自然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环节入手加以考察。

在自然资源环节,主要考虑替代和恢复问题,即对不可再生资源找到替代资源;对可再生资源应考虑如何恢复。目前,我国已掌握一般的替代和恢复技术。(1)积累了一定的耕作技术和经验,通过改进耕作制度,尽量增加耕地上绿色植物覆盖的时间和覆盖的面积,尽可能地利用太阳能;(2)掌握了一定的育种技术,可通过培育良种,尽可能提高作物吸收和利用太阳能的效率。对于可再生资源的恢复,也掌握了丰富的种养技术,可通过用养结合的办法恢复其自然平衡。

在生产和消费环节,通常要求采用“资源耗用减量化”技术。目前,掌握的技术有农业生产中的节水技术;配方施肥、测土施肥、精准施肥等新方法、新技术;精确播种、精准收获技术;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利用食物链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技术;沼气工程技术等。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所需要的一般技术已经掌握,甚至有一部分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

4 经济可行性

农业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仍然是市场经济,遵循的是经济规律而非生态规律,如果违背“成本-效益”原则,循环农业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1)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的担忧,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市场动力。因为循环型农业提倡少用化肥农药,甚至不用化肥农药,其生产出的“绿色”农产品恰恰迎合了消费者的需要,市场前景广阔。

(2)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机遇。如果农业不能保证食物有效供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就会受到损害,甚至动摇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很多国家在工业化达到相当水平后,就要调整国民的收入分配,解决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问题,以及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在全社会倡导发展循环经济的今天,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到循环农业的转型,需要得到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循环农业因刚刚起步而缺乏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它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符合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政府应提供财政上的支持,使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猜你喜欢

可行性农业经济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阅读疗法及其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探索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