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校园暴力还校园净土

2016-02-05刘晗

山西青年 2016年5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道德教育

刘晗

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天津300384



反校园暴力还校园净土

刘晗

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天津300384

摘要:近几年,校园暴力事件一起接一起的发生,譬如学生之间打群架,女生被打耳光等,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据粗略统计,2015年上半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多达20余起。施暴者年龄偏小、手段恶劣令公众发指。校园暴力事件是教育之殇,不仅给孩子造成恐惧,留下心理阴影,也造成孩子对他人、对社会的仇视与抵触。校园暴力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教育问题,我们要杜绝校园暴力,切记触碰刑法“高压线”。

关键词:校园暴力;道德教育;法律建设

一、校园暴力的有关定义

校园暴力又叫校园霸凌、校园欺凌。校园霸凌指的是学生在学校里长时间反复地欺凌和骚扰他人的行为,轻则给人取带侮辱性的绰号、恶作剧、孤立,严重的则让人毛骨悚然。如果在校园受到欺凌,这种伤害将会伴随他们整个校园生活,而在这些伤害中,会对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走上极端。世界卫生组织对校园暴力的定义包括对身体、心理直接的伤害,随意殴打的行为,人格上的侮辱和言语上的侮辱。但在中国的刑法上只认为构成轻伤害以上的才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侮辱他人人格的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侮辱罪。

二、校园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法制网舆情中心曾专门对2015年1月至5月发生的见诸媒体报道的40件校园暴力进行调查并出具了报告。媒体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中,有75.0%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其中初中生占比(42.5%)比高中生占比(32.5%)高出10个百分点。而大学生(15.0%)、职校生(7.5%)及小学生(2.5%)占比较低。

学生欠缺基本的道德修养是引发校园暴力行为的主要原因。在调查中的暴力事件中,施暴者手段残忍,不加思考,不计结果的对受害者进行侵害,酿成极为惨痛的后果。还有部分案件施暴者丧心病狂的对受害者进行脱衣拍裸照,烟头烫要害的行为,对受害者的身心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而这些施暴者最终承担刑事责任的比重约为27%,且以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罪名判罚居多。

三、校园暴力的新特点

近些年校园暴力具有团体性,多结构,主体多元化等特点,发生在女生身上的比例增长至32.5%。

在2015上半年的暴力案件中,“女生暴力”案件不断增加。主要体现为以多欺少,对生理和心里进行凌辱,施暴者进行施暴时旁观者较为冷漠。很多旁观者在目睹此类事件发生时,会饶有兴致的用手机进行拍摄,之后传到网上并津津乐道,而不是立即去劝阻或是向老师或者警方报告。这种冷漠的行为也会对受害者心理造成伤害。

其次,网络暴力犯罪比率上升,例如将暴力事件通过现如今发达的网络将暴力事件在微博或其他社交软件上传播其次,不仅侵犯了受害者的权利,而且会使其受到“二次伤害”。

四、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不够完善的教育制度,以及过分的宠爱和保护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也是是导致校园暴力的主要原因。

青春期的孩子更不愿与人沟通交流,再加上一些暴力影视、游戏的激发,很容易导致他们为一点小事而发怒失控,从中获得“存在感”与“成就感”。

从孩子所处的环境看,由于过分的溺爱导致了孩子的心气高,但是认知能力和责任心普遍较为低下。同时心理建设不够强大与年龄不匹配,心灵太脆弱,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必然造成两个极端,很容易以偏激的方式维护面子。再者,攀比心理也是造成学生歧视甚至攻击的原因之一。

从学校教育来看,我们的道德教育往往不能真正渗透到孩子的心灵深处。把学校分为好学校和坏学校,把班级分为好班级和差班级,只有考试是孩子的表现舞台,只有分数才能凸显孩子价值,把学生标签化,没有其他渠道获得认可,整个学校唯成绩论。如此种种,必然导致在学习成绩方面不擅长的孩子从其他方面寻找表现的机会。

这些原因归结起来其实是长期积淀的社会问题的外露,缺乏完善的监督结构,及不够健全的处理机制,导致了校园暴力只是一个社会问题,并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这导致犯罪者处理结果轻,是滋生了校园暴力的温床。

五、治理校园暴力的相关措施

(一)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事情曝光后,人们同情受害者,指责施暴者。但是进行施暴的学生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受害者”?他们又遇到的教育的缺失做出自己并不能够承担责任的行为,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训练未成年人合作、尊敬他人、善于请教问题、自我冲动控制等,降低因“琐事”引发犯罪的概率,从未成年人自身遏制各种欺侮、伤害案件的发生。学校除了正常的课程安排和基础教育外,学生的心理建设和辅导应并驾齐驱,使之跟教学一样重要甚至比学习成绩重要。对学生进行心理重塑,解决孩子对社会的偏见和不信任问题,重新树立信心找到生活的梦想。

(二)丰富校园活动和校外实践

校方应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定时组织集体活动或趣味竞赛,把学生的能量充分释放,让他们有事可做。从小学习尊老爱幼,互相尊重等中华传统美德,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社会志愿活动,培养起良好的团体意识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三)加强法律建设,全面综合治理

施暴者未成年是校园暴力的主要特点。并且施暴者并不知悉所犯错误所要承担的后果。我国现行法律对未成年人保护行为较为严重,这也就导致了施暴者难以认识到所做事情的严重性,也就为二次犯罪埋下了种子。

(四)借鉴先进经验,实行教育矫治

顶层设计也是预防校园暴力的关键。将此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强化这一领域的法治建设,才能防患于未然。对于未达到刑事责任法定年龄的青年,就不惜对其进行严惩,道德教育为主,并辅以“保护观察”,不剥夺不限制犯罪者的自由,保护其自由的权利。

总之,预防校园暴力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他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道德教育和法律强制并举,将暴力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时,在校园中增设法律课程,让学生从小知法懂法守法,因为惩罚并不是目的,防患于未然才是关键。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5-0160-01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浅析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预防
从中美校园暴力案件报道出发思考相关法律问题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