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风琴教学中的个性教育与创造性培养

2016-02-05

北方音乐 2016年23期
关键词:手风琴练琴创造性

毕 丹

(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手风琴教学中的个性教育与创造性培养

毕 丹

(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个性教育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个性教育。个性教育理论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基础之上,个性教育实践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兴趣中达到实践目的。对于手风琴教学而言,个性教育就是要思考怎样通过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练琴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在表演中的创造性。

个性教育;创造性培养;兴趣培养;手风琴教学

个性教育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个性教育。个性教育理论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基础之上,个性教育实践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兴趣中达到实践目的。对于手风琴教学而言,个性教育就是要思考怎样通过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练琴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在表演中的创造性。如何培养学生的练琴兴趣以及在兴趣中如何达到训练目的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一、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是个性教育培养的基础

个性教育是尊重受教育者每个人的个性,重视受教育者内在的精神世界,要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更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和价值,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1]个性教育既然是尊重每个人的个性,重视受教育者内在的精神世界,那么教学中教师显得尤为重要。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不论任何事情,如果在人的内心形成某种认知与肯定,那么这种认知和肯定一定是通过人体器官的感觉印证后得到的信息。[2]也就是说,人本身所认可的事情必定是经过思考和实践检验而获得的认可。那么这种经过思考和实践检验得到认可的方法一定是经得起考验的。对于教学方法而言,这种教学方法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检验,这样才能使学生接受,也才能行之有效。手风琴教学同样如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教学必须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必须思考怎样通过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其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要了解学生在练琴中经常犯同样错误的原因,然后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必须建立在有计划教学,要从教学的基础训练入手。基础训练的内容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而分别实施。要针对他们练琴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反复思考选择适合他们的曲目,考虑如何才能使他们循序渐进的解决技术的问题。同时,也要观察思考他们的心理活动,对于学生一时掌握不了的问题绝不能流露出责备的语气,如果他们有一点点进步,那么一定要鼓励,这很有必要,因为一旦得到肯定,他们必然会有信心,特别是心里素质一般﹑基础薄弱的同学,更是如此。所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在基础训练中逐步完成,要在基础训练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心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之后在鼓励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中使其建立信心,提高其练琴效率,最终培养其良好的表演心理素质,当然练琴效率必然会提高。音乐表演最主要的问题一定是技术问题,技术是基础,技术是保证音乐完整性的前提,技术也是表演者在表演中个性创造性的保证。大家都知道李斯特之所以把钢琴作品演奏到极致,是与他的技术密不可分,而这技术的娴熟又与他每天坚持两个多小时的基本功练习有关。另一位音乐家也曾说过,技术是他一生研究的问题。大音乐家如此,何况普通学生,所以技术问题培养其演奏中个性的基础,当然也是保证他演奏成功的基础。而技术是否过关,关键就在练琴的方法和效率,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教师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教师在掌握学生心理活动基础上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进步的保证。这一点,不仅在手风琴教学中是这样,其他专业同样如此。

二、教学步骤的有计划实施是个性教育培养的保证

前面提到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是个性教育培养的基础,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培养方面,而基础培养要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计划和采取有效手段。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计划,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手段,那么解决学生练琴中存在的问题就很困难,也就不太可能提高学生的练琴效率,何谈培养学生演奏中个性表演,当然也谈不上个性教育问题了。因为个性教育首先是在基础教育前提基础上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练琴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表演中的创造性,就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和有计划的教学步骤。这就涉及到音乐教学法的问题。音乐教学法词条中音乐教育的功能包括,明确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音乐教育计划要点,必须提供音乐学习的经验方法,同时还有确定音乐教育评价基础等等。以此为学生提供达到目标的最优的音乐学习内容﹑方法与经验,最终确定为评价音乐教育活动结果的标准。这其中又涉及音乐教学方向﹑任务﹑方式的导向,教学计划﹑范围﹑进度和要点的规划,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调控,教学实施过程和方法的评价四个方面的作用。[3]这样看来教学步骤有计划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有方法都是在不同的目的和理念指导下所采用的手段,这些方法需要经过实践检验,而且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并突出个性教育特点。

在手风琴教学中,要在科学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有计划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学得消除学生的恐惧感,让他们消除上课时的紧张感,要引导学生把老师当作听众,培养学生弹琴时只想音乐的心里适应过程。如果每堂课老师都能以这样的方式和态度来有计划的教学,那么学生的紧张心理就会逐渐消除,慢慢地他们上课时的心理素质就会培养起来,当然弹琴的状态也就会越来越好。对于基础教差的学生来说,必须从最基础开始。要消除他们追求大曲子难曲目急功近利的想法,要从最基础训练开始,包括练习曲和乐曲。对于技术方面的训练,必须大量练习手指的独立性,因为弹奏快速的旋律,手指独立性是关乎于旋律流畅﹑清晰﹑均匀的关键。如果能把这种训练手指独立性的最基本练习方法形成一种体系,并经过长时间不同受众对象的实践检验,那么就会成为基础训练一种规律而服务于教学。

此外,对乐曲歌唱性弹奏训练也要有规律有计划实施。每一个乐曲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乐曲中每一乐句都有合理的呼吸,这就要求弹奏者熟悉作品,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上将体态律动与音乐进行完美结合,自然得体,和谐统一,这些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进行,逐步培养。如果学生弹奏作品时对这种音乐的呼吸一时掌握不了,就要求他们把器乐当成声乐来歌唱,从中感受器乐曲中的歌唱呼吸。因为每个人都会唱歌,都会以不同方式来歌唱。通过这样的训练大部分同学都能从乐曲中找到音乐的呼吸,而且也有自己的不同理解。这时,教师根据乐曲的风格给以示范,分析并指出学生呼吸的合理性原因,通过长时间的培养,最终,乐曲的歌唱性弹奏训练就建立起来了,当然表演的个性化也就培养起来了,个性化音乐教育目的也就会逐步实现,最终离创造性也不会太远。

总之,音乐教学是多种多样的。各种各样的音乐教学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性和音乐表演的独特性。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目的不同决定着方法的实施。不管怎样的音乐教学法,都是受目的制约﹑并为目的服务的一种手段,但训练的最终目的都必须按照音乐本身的审美趣味去活动,都必须在尊重音乐作品本身基础上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而如何尊重音乐作品,如何在保持原来风格基础上实现创造性,教师毫无疑问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由工匠型﹑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变,才能逐步实现教育的的个性化培养与创造性培养。

[1]宋小清.中国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小学个性教育思想的研究[C].西南大学,2008.

[2]果农.我的事业是母亲[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12).

毕丹(1984—),女,汉族,重庆人,内蒙古艺术学院讲师,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硕士。

猜你喜欢

手风琴练琴创造性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张之远问鼎第70届手风琴世界锦标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练琴记
乐乐姐姐热线
手风琴音乐在室内乐实践中的研究
练琴
中国手风琴发展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