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合唱走进音乐课堂

2016-02-05蒋海霞

北方音乐 2016年23期
关键词:教法音准声部

蒋海霞

(江苏省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中学部),江苏 无锡 214000)

让合唱走进音乐课堂

蒋海霞

(江苏省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中学部),江苏 无锡 214000)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演唱歌曲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让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可见,合唱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感受力、表现力以及审美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为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帮助学生积累与人合作演唱的经验,促进协调、合作能力的提升。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意识;方法

合唱不仅是音乐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想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不仅要具备直面挑战的勇气,更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客观存在的难题。长期以来,合唱教学受到局限,是因为学生缺乏专业培训,在声音的统一﹑声部的和谐﹑气息的控制等方面存在问题,使得教备受阻碍,难以进行。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们就要针对问题制定教法,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参与,促进教学展开。

一、创新形式,活跃课堂

普通初中生大多不具备专业的合唱知识,缺乏相关经验,教学是我们要清楚意识这一点,对于目标的设置不能太高,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其充分感受到合唱的魅力与快乐。

在以往的教学中,受目标“压迫”,我们会倾向于乐理讲解和歌曲教唱,忽略了学生兴趣的调动,使其被动接受,缺乏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此,我们就要改善教法,改变单一的形式,尝试着创新优化,给课堂增添趣味,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在参与中丰富体验,收获快乐。比如,我们可以运用唱名手势,这种手势又称柯尔文手势,它旨在用“无声的语言”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其在直观动作的引导下自主调整音准﹑力度等,让整体的情绪﹑旋律渐入佳境。或者,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自编相关曲目,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二次改编,一方面促进其对内容的掌握,完成课堂目标;另一方面培养其创新能力,促进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自我的突破,收获成功体验,增强学习信心。

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要求,不仅能激发其合唱兴趣,自主参与,积极融入,还能培养其创新思维,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收获快乐,促进课堂活跃,最终实现能力提升。

二、丰富教法,促进掌握

分析教学受阻的原因,根源在于学生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经验的缺乏,为了弥补这一点,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就要在教法上多花心思,充分考虑学生心理,投其所好,有效传递合唱意识,让其在目标与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参与﹑配合,促进教学的展开。

(一)合唱呼吸

合唱是一个整体运行的过程,不仅需要声部间的配合,更需要学生的团结协作,在建立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分工展开,借助不同的声部,让声音效果丰富起来。为此,在合唱教学时,我们要加强呼吸﹑发声的练习,将其渗透到讲解﹑指挥中,帮助学生有效调整音准﹑节奏,让其意识到节奏一致的重要性。比如,在练习合唱曲目《我和你》时,我就之十分注重声部间衔接的指挥,借助手势引导学生准确发声。在一声部唱的时候,我们就要做好二声部进入的准备,选择恰当的时机给气口,明示学生调整呼吸,借机进入,协调音准,确保整个合唱队的呼吸顺畅。需要注意的是,气口进入的指挥上我们要突出,让学生清楚知道,能马上反应过来,主动融入,避免节奏的错开,造成合唱缺陷。

(二)分析歌曲

为了提高合唱练习的效率,在正式开始前我们要对内容有细致的分析,围绕重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让学生在有效的引导下轻松掌握。合唱声部类型是分析的主要内容,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主调性,着重于主旋律,需要低声部的支撑,二是复调性,侧重于声部横向发展,各部分有同等的重要性,在声部进出口要给学生明确提示,避免呼吸混乱﹑节奏不一致的情况。对于主调性的合唱歌曲,在练习时我会引入课外曲子,富有趣味性的,充以练声曲目,帮学生做好合唱准备。对于声部中带有复调性合唱曲目,我会先插入一首卡农练声曲,让学生熟悉生声部间的交错,在气口处能进出自如。这样针对性的训练,不仅能有效解决问题,还能提升学生合唱技能,大大提升课堂效率。

(三)简化歌谱

考虑到学生缺乏合唱经验,乐理知识不足,合唱能力较低,我们就要对内容适当简化,将教学起点放低一点,减轻学生负担,让其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我们现有的是苏教版教材,内容面向全省,对于普通初中生来说难度略大,如果全盘照搬,严格按照教材教学,不仅学生难于接受,学得吃力,而且我们也很累,最后效果也不尽人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就要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简化,将其中难点分解,挑选合适的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既能接受,容易理解,又能收获趣味体验,促进创作力的激发。比如,在讲《茉莉花》﹑《彩云追月》等曲目时,我就将内容创新改编,增添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其在不断努力的尝试中收获成功,实现能力的提升。

三、坚持训练,逐步提升

所谓“熟能生巧”,在声乐练习中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无论哪门学科,只有夯实基础,反复练习,才能做到真正掌握,所以,在每次教学中我们都要匀出时间作基础练习,包括视唱练耳和练声训练,将其穿插在新课中,适当指导,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做好巩固工作,让学生能稳步提升。在练习时,我们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让学生稳扎稳打,在持续的训练中循序渐进。尤其是二声部练声曲,可以从音程开始,根据学情逐渐加大难度,不断激发学生兴趣,让其能领略到合唱曲目的魅力。此外,在练习的同时可同步欣赏,选择一些好的曲目和表演作品让学生观赏,在促进其感受的同时提高其欣赏水平,在兴趣的驱动下不断深入,积极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合唱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合唱教学的优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想要将课堂搞得有声有色,我们就要不断反思﹑总结,致力于教法的创新﹑改善,尽可能地精致化课堂,给学生营造良好氛围。与此同时,要针对固有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掌握技能,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让其受到合艺术的熏陶。

猜你喜欢

教法音准声部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实战视角下擒敌拳教学教法路径研究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