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地产本正常,但在中国有点奇怪

2016-02-04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8期
关键词:房价德国价格



房地产本正常,但在中国有点奇怪

房价应该怎么走

由于政策的原因,中国的房地产业实际上是近十几年才得以出现的的商业化产业,其历史数据、趋势和经验实际上都颇为匮乏。

根据公开数据,中国在过去10年间,住房价格年均上涨约9%,城镇居民名义收入年均增长12%,经通胀调整后的城镇居民收入每年增长7%以上。同一区间,美国和英国的实际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和0.3%。

迅猛无匹的收入增长,当然会带来消费热情和房地产热潮。比如为了买个价格高的房子,有人半夜三点就要搬着铺盖卷儿去排大队。

比如房子才播出广告,想要预订的人就把自己所有的关系全动用上了。最为可怕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都在想方设法买、多买、再多买房子,而且他们都说:“再不买就没机会啦!”

市场终究是多方的。有理论说,美国和英国的住房拥有率大约为64%,中国应该向发达国家消费水平进军。但是中国的房屋拥有率似乎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于是风向又变了:“美国人、英国人大多数都是租房子的。他们根本不买房子,所以我们中国人买不起房子也是正常的。”当然租房子的理论似乎也有一定道理。因为房租对房价的比率也是一个衡量房价的重要指标,房租通常代表了真实的需求,而非投资价值。但是在1960年第一季度到2013年第一季度之间,美国平均房租对房价比率为4.98%。21世纪初的房地产泡沫期间,房租对房价比率下降到2.98%。还有理论说,国外的大城市也是房价高得吓人的。2014年美国一个房产网站算出最“难以负担”房价的几个城市,可以看到,旧金山的收入中位数是79624美元/年(1美元约合6.5194人民币),房产价中位价格是769600美元,圣地亚哥收入61426美元/年,房产价格504200美元,纽约收入65786美元/年,房价396700美元,洛杉矶58869美元/年,房价420300美元,迈阿密收入46964美元/年,房价270000美元。(数据仅供参考)

在中国为何成“怪胎”

但是,房地产确实为中国经济增长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有估算称,2010年,住房及相关行业为中国GDP增速贡献了3个百分点,但2015年只有1.1个百分点。同一时期,经济增速从10.6%放缓至6.9%,这样一推算,经济增速有一半降幅是由住房市场的萎靡造成的。

中国房地产价格近十年一路猛进高歌,但这十年里,股市几度哀鸿遍野,恐怕说明民众对实体经济的信心还是低迷。

诚然,中国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之一,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表现出了极强的活力,并曾成为世界经济走出衰退泥沼的希望。然而,从深层次来说,中国本身也面临许多问题,面临出口导向型行业的萎缩,面临经济转型期的阵痛。

因此,为了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稳健崛起,我们已经非常明晰,现在的主要任务不是火箭式上升,而是在一个缓速着陆的过程中,经济增速保持有序平稳,经济改革逐步进行。并且把各项政策和措施都予以了相应调节和修正。

然而,这时,房地产价格还在节节攀高,就早已超越了中国经济的真实节奏,甚至也不符合国际经济的规律。正是这种与真实经济面的背离,才有了今天房地产的大量库存和可持续性减弱,并且对整体经济造成了拖累。

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异化,主要是住房消费在中国出现异化,即住房不仅仅是作为自用消费的居所,而被当成投资品,甚至成为投机交易的获利手段。当然,存款长期负利率、通胀预期是这种异化的主要推手,加上中国投资渠道相对狭窄,房地产在中国也被赋予金融属性。每个买房的人言必称“保值”“升值”。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地方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更为房地产价格的上升推波助澜。在这种循环叠加的多重推动下,无怪乎民众的心理预期“越调越高”,房价则进步神速,“越飞越飘”。

由此分析,买的人其实均人心惶惶,不买的人必然人心愤愤。无论买或者不买,都是消费者对市场信心极度不足的表现,也必然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极大隐患。

此外,投资投机在市场中的受追捧一定会大大打击实体经济的发展。毕竟,既然可以“临渊待鱼”,谁还有意愿“退而结网”呢?

更危险的是,当房价止升见跌,那些与房地产开发商利益捆绑过紧的银行业将何以自处?房地产沦为投资品或者投机交易者的真爱时,往往是经济金融风暴酝酿之时。美国、日本、东南亚的金融危机都能见到此间样板。

在次贷危机爆发的前五年,美国不少地方的房地产价格都上涨一倍以上。这种房地产市场泡沫在带来了纳斯达克股市泡沫破灭及“9·11”之后的美国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金融业的大量坏账隐患和实体经济的萎缩。

前两年德国一个家庭因无力承担房贷而自杀的消息铺天盖地,德国央行称,从人口、经济等基本面因素考虑,德国的房价上涨很难被视为合理。

那到底是有多“不合理”呢?综合而言,那三年德国房地产价格总体涨幅为约8.25%。而德国央行已然担心房地产热潮在德国失控,并言之凿凿,长此以往,可能导致“重大的宏观经济风险”,损害德国的金融稳定。

虽然被贻笑大方,《华尔街日报》甚至称,德国人对物价稳定“过于痴迷”。但这种“痴迷”的结果昭然。2008金融风暴后,德国经济已经算是世界尾数不多的奇葩之一了。

去库存,防“崩盘”

当然,中国现在并不存在“崩盘”的可能,因为,资产类别泡沫的最大危险是高杠杆,而在中国,购房者的杠杆水平较低,过去3年大约15%的买家是全款购房,而贷款购房者被要求最低支付30%的首付款。

而且,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量”,而是巨大的“错配”。这和我们过往的经济发展地区间不平衡、城乡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息息相关,出现了许多“有房没人住”,“有人没房住”的独特景象。

有些行政力量则往往在市场监管中迷失方向,先是“好大喜功”的拼命卖地、刺激投资、鼓吹房地产,继而又拼命“限购”、压制需求,不久又“松绑”等等,缺乏理智的规划和有效的引导,甚至有些人和地区沦落成为房地产商的附属品,并因此造成了地区与地区脱节、价格与收入脱节、房产与实业脱节的总体供给与需求脱节,把好好的作为经济动力的房地产市场变成了经济掣肘。

为此,决策层最近要求化解房地产库存。否则,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成长亦难以实现。

婚姻的存在有其稳定性的社会价值,市场也有相似的市场伦理。美国次贷危机是最近也是最好的例证,当人人都在为自己勇做齐人的把控能力、以小搏大的福气、收益不菲的欢愉而偷笑之时,市场的稳定性早已被破坏殆尽,剩下的,只是等待最后溃破的到来。乱象留下的一定是更乱的残局。

当经济收益已经有了非常态的逻辑时,就是我们应当警惕的时候了。

猜你喜欢

房价德国价格
盛松成:什么才是中国房价持续上涨的真正原因?
两大手段!深圳土地“扩权”定了,房价还会再涨?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价格
价格
2016房价“涨”声响起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