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2016-02-04

新传奇 2016年8期
关键词:王国强压倒性腐败分子



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腐败者将人性中拜金趋利的本性无节制释放。在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处于社会转型期,就会遭遇腐败易发、高发问题。如果惩腐不力,在面对巨额利益与法律制裁时,腐败分子更容易选择“铤而走险”。

“倘若腐败行为没有败露,对受贿者而言就等同于没有风险;对行贿者而言,投入相对小,获利相对多。若腐败行为被查处,腐败分子也往往采取转移、隐匿等方式隐瞒非法所得,从而减轻罪行。”吉林工商学院孙桂娟教授说。

腐败所要付出的代价,成为个人选择廉洁或腐败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这其中有两个变数:一是腐败被发现的概率,二是惩罚的力度。在惩罚力度不足或被发现概率很低的情况下,欲行腐败者就更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

为了减小惩罚力度,一些落马官员还通过减刑、假释等手段逃避惩罚。因此,如何在反腐败继续保持高压态势的情形下,提高而不是降低腐败付出的代价,成为治理腐败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腐败分子要付出的代价越来越沉重,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1月29日,中央纪委依纪依规给予10名中管干部党纪重处分并作出重大职务调整。从2014年7月16日,云南省委原常委、昆明市委原书记张田欣被开除党籍,取消副省级待遇,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以来,“断崖式”降级的字眼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事实上,因为腐败付出政治代价,已经成为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警醒、警示、警戒,成为一种具有足够震慑力的惩戒方式。

法不严则不力,治不严则无获。2014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的立案数、结案数和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数,均达到纪委恢复组建以来的最高值。2015年,对违反纪律的给予党纪轻处分和组织调整20万人,党纪重处分和重大职务调整8.2万人。

对党员干部而言,腐败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精神上的焦虑与抑郁,更有背井离乡、众叛亲离的痛苦与折磨。“整日不敢出屋,靠面包果腹,白天只能像犯人放风一样,在不足10平方米的斗室里转圈踱步。”向纪检监察机关投案自首后,潜逃美国两年半的辽宁省凤城市委原书记王国强说。

腐败代价这笔账,不仅关系党员干部个人荣辱,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反腐败能够厚植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从刘铁男到倪发科,从王敏到王国强,无数的腐败案件表明,“谁腐败,谁就要付出代价”,这是永恒的哲理。刘铁男在庭审时痛哭流涕;倪发科在接受组织调查时称“肠子都悔青了”……可惜的是,这一切都已经晚了,贪欲之门不关,早晚跌入深渊。

猜你喜欢

王国强压倒性腐败分子
Woman recognized her sister in a crowd by her laugh
外逃原市委书记:给自己定了个刑期
Bao:2019 Oscar for best animated short film
从“压倒性态势”到“压倒性胜利”有多远?
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回国投案的市委书记
插画的视觉效应对腐败分子的警醒研究
得罪人新说
腐败分子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关于加大对腐败分子处罚力度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