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咸水歌的艺术特点研究

2016-02-04张春雨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北方音乐 2016年1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艺术特点

张春雨(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咸水歌的艺术特点研究

张春雨
(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摘要】咸水歌又称“疍家歌”是与海洋文化紧密相连的民歌种类。歌曲表现悠扬、温婉,有即兴特点。深受我国南方地区的水上居民的喜爱,在民间传统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功能。本文以湛江地区流传的咸水歌为研究对象,从咸水歌的文化历史起源到如今现状的调查了解进行研究。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传统特色文化都受到了冲击,不断追求技术方法的同时忽略了传统民族文化的根源,许多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日渐衰落。笔者希望通过对湛江咸水歌艺术特点的研究,能让更多的人对咸水歌了解关注,引起广大音乐工作者的思考,如何更好的传承和保护,这些具有珍贵价值的文化瑰宝。

【关键词】咸水歌;艺术特点;传承与保护

咸水歌是粤语方言地区沿海船民渔家传唱的一种民歌。湛江咸水歌主要流行地有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黄坡镇、湛江坡头区、硇洲岛与雷州市乌石镇、企水镇一带的沿海渔港。湛江咸水歌腔调与珠三角地区的咸水歌大致相同或相似,一般以两句、四句为一段落,加插衬字拉腔较多,如:呀哩、叻哦、叻啰、呢、姑又妹、哥又兄等,音调较为婉转缠绵。

一、咸水歌的由来和现状

咸水歌一词最早见于清代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是对“疍家人”这个族群内传唱的所有民歌总称。又称疍歌、蜒歌、蛮歌、白话鱼歌、咸水叹、后船歌等。咸水歌的命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与疍民繁衍生息的自然环境相关。疍民集聚的珠江三角洲、广西内河沿海水域,大都是沙田遍布,河网交错,与海相连。疍民常年与大海打交道,因海水咸而得名。另一种解释是咸水歌的“咸”字在粤语方言里指与男女私情有关的事,传统咸水歌以情歌为主,所以叫咸水歌。笔者看来第一种观点更为准确,咸水歌的名称来源于与大海有关,疍民在海上劳作、生活、唱歌,这一切都与咸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生活方式逐渐丰富,改革开放后港台流行音乐的大举流入,咸水歌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面临着日渐衰落的境地。由于方言、调式、节奏等多方面的局限因素,爱唱、会唱咸水歌的已经人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在年轻一代,普遍已不会唱咸水歌,有的人甚至还根本不知咸水歌为何物,更不要说在新一代年青人中寻觅到好的咸水歌手。

早期的研究是处在新旧社会交替变革的背景下,学者们尝试运用“西学东渐”带来的“新学”重新描述和思考自己的历史与现实,疍民及其文化随即被载入“乡土志”等乡土教科书中成为构成闽广“乡土知识”的一部分。咸水歌始终是作为一种边缘文化因疍民而被提及,并没有真正展开研究。

二、咸水歌的分布、分类

疍民是历史上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以舟居水处及水上作业为主要生产、生活特征的族群,所涉地域范围,北起浙江,南至广西(包括越南),其中又以福建、广东、广西三省沿海及江河港市最为集中。

咸水歌的种类很多,分类标准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分类中可能会有相交叉的地方。咸水歌的传承者并没有对咸水歌进行详细的分类,是后来的学者为了研究的必要才加以说明。有的是直接引用歌的首句作歌名,有的根据歌唱内容而选定。

三、学习咸水歌唱法的意义

由于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过多地重视对西方的学习与模仿,忽视了对我国民族音乐理论特点的教学与研究,从而造成了目前高校的民族声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尤其是原生态音乐的严重脱节。尽管我国民族唱法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并具有较大影响力和拥有众多观众的声乐学派,原生态唱法对于新时期的民族唱法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学院派的民族唱法歌手,由于长期接受理论指导与技巧训练,形成了“技术至上”的意识和观念,在演唱中更多是方法、技巧,作品的艺术表现和感情表达往往被置于技巧之后,这样的歌声往往是干涩的、缺乏生命力与感染力的。田野间的多数原生态唱法歌者,演唱时大多使用自然嗓音,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音乐感受即兴表现,追求的是心灵的歌唱,感情的自然流露。尽管没有受过系统的声音训练,但歌声自然、生动、富含感染力。这正正就是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理论所强调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因此,学习原生态唱法的随心、随情、随意,是民族声乐学习者必不可少的一课。

四、咸水歌的传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2003 年 10 月第 32 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所涉范围进行了严格界定。我国于 2004年 8 月宣布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根据《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具体范围的界定,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普查,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中山坦洲咸水歌为代表的咸水歌艺术名列其中。北海咸水歌经过当地文化部门的普查和评估先后被列为市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咸水歌艺术的传承保护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小结:咸水歌发源于广东,传播到广东以外的地方并生根发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它的传承价值值得探讨。各地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收集咸水歌曲谱,成立保护组织,组织开展各种艺术活动等措施对咸水歌的传承保护有了一系列的行动。作为当代的音乐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传承保护好传统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叶春生.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J].广西民族研究,1992(01):72-80.

[2]费邓洪.论乐岭南.[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3]湛江市音乐工作者协会、湛江市群众艺术馆合编:《湛江民间音乐选集》,1987年.

[4]钟敬文:《疍歌序言》,《钟敬文民俗学论文集》,上海: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

作者简介:张春雨 (1981-12),男,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艺术特点
河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与保护的研究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
关于扬州口头文学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