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真名士自风流
——走近李长三的水墨世界

2016-02-03徐树爱

中国书画 2016年12期
关键词:逸品散文集诗书画

◇ 徐树爱

是真名士自风流
——走近李长三的水墨世界

◇ 徐树爱

李长三,生于1967年,山东济南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有画集《李长三水墨三部曲》《李长三诗书画集》,诗词散文集《砚雨无声》《边外红尘》《长三居士落花诗册》等。

李长三 山中清修图 纸本设色 2016年

李长三 山中论道图 纸本设色 2016年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拼技法、比制作已蔚然成风,而真正坚守传统的画家则寥若晨星。在画家李长三的作品中,最能感受到这种纯粹的中国意蕴。他天性喜欢绘画,在中国画的道路上苦苦追求了三十余年,是完全忠实于传统,并且诗书画全面发展的画家。然而,他一路走来的艺术道路亦颇多波折,在他的第二部散文集《边外红尘》中,用“墨色记忆”来表述,可见是中国书画对他影响更加深刻,虽然他在20世纪末也临摹了一批西方油画。他在散文集《旧日画稿》中说,他11岁时在包装纸上涂抹的画稿,为了给松针着色,摘取十多片梧桐的叶子也没有染出鲜艳的绿色。那时,他最渴望能得到一盒真正的绘画颜料。他的色彩意识很小就有了,而且这种榨取颜色的方法似乎只有是在诸如《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才存在的浪漫,在他这里是一种色彩需要与现实条件冲突的无奈。

二十多年前,对于尚不认识他的我来说,对他一无所知。当我看到他的第一本文集,就深深地产生了共鸣。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喜欢身着素白色的练功服,手里总是拿着一把题有自己藏头诗的绢面折扇。他给我的印象与他的多舛境遇正好相反。在我的印象中,他平和、阳光、帅气、儒雅,充满青春的勃勃生机。我去过他家一次,那是一个不很宽阔却很别致的小院,后来他移居到老城区的一座小楼。

他的中国画之路一直坚持境界为上,不是单纯的画技法,这与中国画的宗旨是暗合的。他认为:画家须有赤子之心、淡泊之志,有赤子之心方可谓之情,有淡泊之志方可言其意,若有万卷诗书、千古之思汇集于胸,笔下必然会有气吞万里之势。

他曾在练完剑和铁扇之后信笔题下“一箫一剑一长毫,腕底风清铁扇摇。南驾闲云追野鹤,桃花溪畔问渔樵”的诗句,其书卷气透出淡泊宁静的清逸。 他是一个寡欲的人,虽然他没有停止过自己梦想的追求。他多才多艺,且有好的人缘。在生活中,他坚持朴素简单。他能在精致的茶具面前,“始终端着一杯半温的白开水静静地发呆”。有时,书画作品中也有狂放不羁的激情,但更多的是缓节曼舞的心绪。就是淡雅宁静的作品,骨子里仍是他超级感性的诗人情怀。

他说自己是行走在仕途的边缘,也许是,但说行走在书画艺术的边缘,我则不认同。他毕竟是坚守中国书画传统的人,这正是中国书画的核心。而且,其中的人文修养,他非常具备。他懂得书法,懂得绘画,懂得诗歌,还通律知武,这是十分难得的。今天的书画家,很多科班出身的学院派,也难免修养残缺,能画但是不能书写,能书写但不能创作诗歌,能创作诗歌但不通音律。而他的诗书画乐武的融合,在书画作品中就充分体现了“逸气”,成为“逸品”,精神凝结为一个“逸”字。作为书画的评判标准,有神、妙、能、逸、佳品之分,逸品和神品已经是上乘范畴。若论破茧之日,还要期许他的性格天赋。是真名士自风流,不张不扬的性格并没有掩盖其温文尔雅的文人风骨,自由奔放的豪情丰富了他一丝不苟的艺术品格,相信他在中国画领域里会继续保持那份纯洁。

责任编辑:宋建华

李长三 画入烟江寻秋月 纸本设色 2011年

李长三 漫随云水到古亭 纸本设色 2011年

猜你喜欢

逸品散文集诗书画
中国画论中的“逸品”本义辨析
谈国画品评中的“神品”“逸品”之别
益州七友瀞园展——“益州”与“逸品”
斟满人性温情的《凹村》——读雍措的散文集《凹村》
此情可待成追忆——读李玉洋散文集《那些年,那些事》
奇趣为宗 反常合道——浅谈紫砂作品“逸品提梁壶”的创作
诗书画苑
再活一次——散文集《乡间游戏》创作谈
大小笔的协唱——读王胜田散文集《悠长岁月》
诗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