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概况*

2016-02-03吴春晓钟广恩周国平詹珠莲许秀洪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艾灸电针针灸

吴春晓,钟广恩,周国平△,杨 路,詹珠莲,陈 凤,许秀洪,王 娇,兰 晓

(1.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 510515;2.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 510315)

针灸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概况*

吴春晓1,2,钟广恩2,周国平1,2△,杨 路1,2,詹珠莲2,陈 凤2,许秀洪1,2,王 娇1,2,兰 晓1,2

(1.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 510515;2.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 510315)

针灸在防治肿瘤方面的应用已经得到国内外的认可并在临床上广泛开展,而对于其抗肿瘤的现代机理研究则较少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回顾近几年针灸抗肿瘤作用的基础实验研究,从针灸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拮抗突变、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等方面进行分类总结,从不同层面研究针灸抗肿瘤作用机制。同时探讨针灸抗肿瘤机理研究中尚存不足的地方,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以期针灸在抗肿瘤领域中得到更广泛、合理的应用。

针灸;肿瘤;机理;实验研究

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其死亡和发病率日趋上升。目前对于肿瘤的防治多强调综合治疗,即在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针灸、心理干预等各种疗法,而针灸在防治肿瘤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近年来,针灸防治肿瘤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也取得相应的成果。但对于针灸抗肿瘤作用的现代机理研究方面较少进行系统总结。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针灸抗肿瘤作用的动物实验进行归纳总结,为抗肿瘤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针灸对免疫方面的影响

1.1 提高T细胞及亚群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其中通过细胞免疫(主要由 T淋巴细胞完成)对免疫系统进行识别和破坏肿瘤细胞是防治肿瘤的重要途径。刘志丹等[1]研究电针或艾灸“大椎穴”对CD4+CD25+Treg体外分离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发现电针和艾灸均能抑制荷瘤小鼠CD4+CD25+Treg细胞的增殖,表明针灸疗法通过抑制 CD4+CD25+Treg细胞的增殖,从而解除该细胞对效应性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进而诱发有效的免疫作用。赖敏等[2]发现,电针肝癌、胃癌、皮下瘤模型大鼠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穴可提高外周血 CD4+和 CD4+/ CD8+比值,表明针灸能提高肿瘤模型大鼠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1.2 增强NK细胞活性

自然杀伤细胞(NK)是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的主要执行者。研究表明,自然杀伤细胞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以及抗肿瘤中起重要作用[3]。针灸可通过增强NK细胞活性起到抗肿瘤作用。阮步青等[4]采用环磷酰胺作为免疫抑制剂对 Wistar大鼠进行免疫力低下造模,通过“高声导低阻抵抗法”准确取穴,结果发现针刺组能明显提高NK细胞的活性,对改善肿瘤化疗后免疫力低下具有积极作用。邱辛新等[5]艾灸移植瘤小鼠神阙穴发现,艾灸组与移植瘤对照组比较能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对荷瘤细胞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1.3 白细胞、红细胞的调节作用

放疗、化疗常引起机体外周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受到抑制以及免疫力低下,通过针灸疗法干预,可以提高白细胞、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抗肿瘤作用。王颖等[6]观察穴位敷贴“肾俞穴”对顺铂化疗Lewis肺癌小鼠外周白细胞的影响,结果天灸加化疗组与造模组、化疗组比较,外周白细胞数均明显上升,表明穴位敷贴通过提高外周白细胞,进而增强化疗抗肿瘤作用。施茵等[7]通过艾灸大椎穴,配合针刺命门、足三里穴,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和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结果针灸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均明显提高,表明针灸通过提高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的免疫功能,从而增强免疫黏附、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

1.4 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细胞因子是一类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相关基质细胞分泌的内源分子,参与各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行使功能,起到诱导长期的抗肿瘤免疫或清除已形成肿瘤的作用,主要通过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针灸可调节与肿瘤免疫有关的细胞因子而使免疫功能增强,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裴建等[8]发现,艾灸“大椎穴”能使小鼠脑皮质中(IL)-1β、IL-2mRNA上升,IL-6mRNA下降,表明艾灸抗肿瘤作用主要通过上调(IL)-1β、IL-2mRNA、下调IL-6mRNA调节荷瘤小鼠免疫抑制功能状态。陈波等[9]体外压力刺激对大鼠“足三里穴”筋膜组织可提高TNF-a的含量,研究表明TNF-a可在体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10],对肿瘤细胞增殖起到抑制作用,特异性发挥“扶助正气”的细胞生物力学作用,对抗肿瘤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付静宜等[11]发现,针灸瘤S37小鼠大椎、后海穴能提高荷瘤小鼠的MΦ、IL1、Th,提示针灸抗肿瘤作用与通过具有正向调节IL2-IFN-NKC网的相关网络MΦ-IL1-Th调控有关。

2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2.1 阻断信号通路

细胞信号通路是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蛋白的酶促反应,将生物学信息传递到细胞核内诱导相应的基因表达,引起相关生物学效应及细胞应答的过程。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各信号通路处于复杂的多维调控中,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中发挥着多种功能,信号通路的强弱将进一步影响诱导肿瘤细胞的增殖,其中MAPK、NF-Kβ是与肿瘤细胞增殖相关的重要信号通路[12]。针灸可通过阻断/抑制细胞信号通路传导,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钟国新等[13]探究穴位埋线对MNNG造模胃癌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NF-kβ信号通路的影响,选用“足三里、中脘、脾俞”穴进行穴位埋线,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埋线组NF-kβ信号通路表达降低,而NF-kβ不仅直接参与促进肿瘤相关炎症的发生,造成机体的代谢异常,还通过炎症因子导致肿瘤的增殖[14],表明穴位埋线可通过阻断 NF-kβ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因子的刺激,防止癌前病变的进一步发展。龚东方等[15]51发现,电针“膻中、三阴交”能降低乳腺增生大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表达,ERK信号通路是MAPK家族信号通路途径之一,ERK介导细胞增殖信号的传导,针灸通过干预ERK信号通路的传导过程,可有效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对阻断乳腺癌前病变进一步演变有积极的意义。

2.2 抑制细胞周期

真核细胞的分裂周期是DNA合成前期G1→合成期S→合成后期G2→有丝分裂期M的演变过程,而肿瘤细胞的增殖与细胞周期的调控相关,细胞周期的调控有赖于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CDK)和细胞周期蛋白 D1(cyclinD1)。研究表明,cyclinD1/ CDK复合体的高度表达,将缩短G1期,提前进入S期,使细胞增殖失控导致肿瘤的发生[16]。针灸可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张乐等[17]发现,麦粒灸“大椎穴”能降低肝癌移植瘤大鼠中PCNA蛋白、CyclinD1mRNA 和CDK4mRNA的表达,表明艾灸通过下调肿瘤组织中的CyclinD1mRNA和 CDK4mRNA、PCNA蛋白,抑制/阻断细胞周期。周爱玲等[18]观察到苦参素“足三里”穴位注射同样能降低肝癌组织中CyclinD1mRNA和CDK4mRNA的表达,提示穴位注射通过调控相关细胞周期蛋白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肿瘤细胞的过度增殖。

2.3 调控细胞增殖的基因

裴建等[19]研究发现,艾灸小鼠“大椎穴”结合免疫抑制剂可明显降低 c-erbB-2mRNA的表达水平,而c-erbB-2在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多种肿瘤中存在该基因的扩增及过度表达。艾灸通过下调c-erbB-2mRNA基因转录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李学武等[20]197发现,斑蝥灸肾俞穴可促进nm23-1基因的mRNA表达,nm23影响细胞的增殖,与肿瘤的发展、转移有关,其基因的表达与肿瘤转移成负性相关,表明斑蝥灸可通过调控nm23-1基因表达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2.4 其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针灸干预肿瘤细胞的增殖除了阻断信号通路传导、阻滞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基因外,还通过其他方式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刘瑞等[21]发现,“致癌灵”穴贴以及针刺中都、肝俞、灵台穴可以显著降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提示针灸可抑制细胞生长因子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王子静等[22]研究,调控自发性活动节律的正反馈环路对荷乳腺癌小鼠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电针“百会、长强”穴后发现,Bmal1 mRNA、Clock mRNA的表达高于模型组,表明电针通过调控 Bmal1和 Clock的表达,调控正反馈环路自发性活动节律,研究表明节律紊乱与肿瘤的发生增长有密切关系,其中生物钟Bmal1或Clock异二聚体可通过抑制原癌基因启动子p1和p2直接抑制其转录[23],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3 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肿瘤的发生不仅与细胞的异常分化和增殖有关,还与细胞凋亡的异常有关。肿瘤细胞的无限生长是细胞凋亡受抑制的结果,而目前主要通过死亡受体途径、线粒体-细胞色素C两条途径介导细胞凋亡,针灸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3.1 死亡受体途径

凋亡细胞表面有特定的感应器即死亡受体,死亡受体可以接受胞外的死亡信号而激活细胞内的凋亡。细胞受到某些凋亡信号的刺激,Fas通过与其特异性配体FasL结合而在细胞膜表面发生聚合,形成的复合物通过 FADD与Caspase-8特异的结构域结合并使 Caspase-8形成二聚体而自身激活[24],Caspase-8释放到胞浆中激活效应型Caspase-3,6,7,导致细胞凋亡。干预死亡受体中的Fas对调控肿瘤细胞凋亡具有重要意义。李岩等[25]运用艾灸或电针“足三里、三阴交”干预后,取相应“针灸血清”分别作用于肺癌细胞A549中,48 h后检测肿瘤以及Fas的表达情况,结果艾灸组和电针组Fas表达明显升高,均能促进 A549细胞凋亡。李岩[26]研究针灸对大鼠人卵巢癌细胞 SKOV3凋亡及 Fas表达的影响,结果同样的针灸干预使Fas表达率增高,卵巢癌细胞凋亡率增加,2个研究均表明针灸可通过提高Fas的表达,介导细胞死亡受体途径,引发肿瘤细胞的凋亡。

3.2 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

当线粒体在凋亡信号的刺激后,线粒体的通透性改变释放出细胞色素-C,从而活化 Apaf-1。活化的 Apaf-1通过与 CARD-CARD的相互作用活化Caspase-9,进而激活下游的Caspase-3,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导致细胞凋亡[27]。崔云华等[28]对天枢、气海穴研究发现,隔药灸或温和灸天枢、气海穴能使结肠癌前病变大鼠 Bcl-2的表达降低,Bax表达上调。其中Bcl-2降低、Bax的上调诱导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至胞浆,与Apaf-1结合后激活Caspases,导致癌变细胞凋亡,表明针灸改变了 Bcl-2/Bax的比例关系,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使异常的细胞凋亡趋于正常,从而达到防治癌变的作用。黄玉海等[29]荧光显微镜观察艾烟可吸入颗粒(PM10)对体外A549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检测细胞内Ca2+水平。结果发现,随着 Ca2+逐渐增加,肿瘤细胞也出现凋亡,提示艾灸可使 Ca2+水平增加,进入细胞质时会使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导致其通透性增高,释放出大量的 cytC,并与 Apaf-1形成 Apaf-1-cytC多聚复合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4 拮抗突变作用

正常细胞基因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及分化,但在致癌因素作用下易发生突变、激活,使正常细胞易于癌变。微核是染色体受损后的染色体片段,其频率的高低可反映细胞DNA受损程度,是检测细胞突变程度的敏感指标。张世敏等[30]观察针刺足三里、艾灸关元穴对环磷酰胺诱变小鼠的影响,结果针灸干预能显著降低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表明针灸可抗致癌物引起的DNA损伤,稳定细胞内环境,作用于 DNA的修复过程。魏明俊等[31]采用单纯艾灸神阙穴观察环磷酰胺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结果同样表明艾灸可以抑制骨髓细胞微核率,起到抗突变作用。

5 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

氧自由基生成过多或清除能力减弱时,过多的氧自由基可与细胞中的靶分子作用而使靶细胞受损,并攻击核酸和DNA,造成癌基因显露,DNA复制和转录出错,细胞周期发生突变,最终造成癌变。另一方面,发生癌变的部位可直接破坏抗氧化酶SOD、GST-Px的-5H结构,进而损伤DNA,加重癌症的进展。针灸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张超贤等[32]观察电针足三里、关元、内关、三阴交、肝俞穴,可提高肝组织活性氧(ROS)、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LPO)含量,提示电针可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DNA的损伤。杨改琴等[33]发现,针刺“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穴”可增加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SOD,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其中SOD是清除自由基的重要氧化酶,MDA具有较强的毒性,对脂膜有较强的损害作用,易导致细胞癌变。针灸可通过调控抗氧化与氧化的平衡,实现对胃黏膜的保护,防止癌前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6 讨论与展望

综上,针灸抗肿瘤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凋亡、拮抗突变、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等方面。随着免疫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发展,为针灸抗肿瘤作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针灸抗肿瘤机理的研究也从免疫调控逐步涉及到细胞调控、分子、基因水平等层面。目前研究依然存在不足,从检索的文献来看,针灸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还是大部分集中在免疫功能的调控上,对肿瘤分子生物学、基因方面的研究虽有所涉及,但研究力度不够,仍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抗肿瘤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针灸在选穴方面主要是选用“扶正祛邪”作用的足三里、关元、大椎、神阙等穴位进行研究,肯定了“扶正祛邪”针灸方法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但随着实验动物的深入研究,治疗肿瘤的方案可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结合脏腑/经络辨证取穴,制定出多元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使之更贴近临床。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大从肿瘤分子、细胞信息传导、基因靶向水平等方面进一步探究针灸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以便更好地运用于肿瘤的防治。

[1]刘志丹,裴建,傅勤慧,等.针灸及其血清对荷瘤小鼠 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9,34 (4):219-224.

[2]赖敏,王淑美,张文亮,等.电针对Walker-256模型大鼠肿瘤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8,28(8):607-609.

[3]Smyth MJ,Hayakawa Y,Takeda K,et al.New aspects of natural-killer-cell surveillance and therapy of cancer[J].Nat Rev Cancer,2002,2(11):850-861.

[4]阮步青,杨锋,江凌圳,等.针刺疗法对大鼠自然杀伤 (NK)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4): 682-683.

[5]邱幸生,陈凯,佟丽,等.艾灸神阙穴对移植瘤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2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3,44 (3):186-187.

[6]王颖,李学武,赵立岩,等.天灸对肺癌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和外周白细胞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132-134.

[7]施茵,张安莉.针灸调节 U14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2(3):111-113.

[8]裴建,魏海,刘志丹,等.艾灸“大椎”对荷瘤小鼠脑皮质白介素(IL)-1β、IL-2、IL-6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0,35(4):243-249.

[9]陈波,王兴桂,李小玉,等.体外压力刺激对大鼠“足三里”穴筋膜组织细胞合成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β影响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3):734-736.

[10]Xanthoulea S,Pasparakis M,Kousteni S,et al.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receptor shedding controls thresholds of innate immune activation that balance opposing TNF functionsin infectious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J].J Exp Med,2004,200 (3):367-376.

[11]付静宜,马振亚.针灸对 IL2-IFN-NKC调节网与其相关网络MΦ-IL1-Th的效应——针灸并施对荷瘤(S37)小鼠相关网络的效应[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1,22(1):7-10.

[12]张洽,陆建波.恶性肿瘤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4,27(2):178-182.

[13]钟国新,李素荷,陈璐,等.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IKKβ、Ikβ、NF-kB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5):1291-1294.

[14]Pikarsky E,Porat RM,Stein I,et al.NF-kappaB functions as a tumor promoter in inflammation-associated cancer[J].Nature,2004,431(7007):461-466.

[15]龚东方,谢娟,唐纯志.针刺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及其信号传导的干预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5):450-454.

[16]Lange C,HuttnerWB,CalegariF.Cdk4 /CyclinD1 over expression in neural stem cells shortens G1,delays neurogenesis and promotes the generation and expansion of basal progenitor[J].Cell Stem Cell,2009,5(3):320.

[17]张乐,徐腾,廖军,等.艾灸对肝癌裸鼠移植瘤 PCNA、CyclinD1、CDK4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4):1001-1003.

[18]周爱玲,朱玉娟,胡亚娥,等.苦参素穴位注射对实验性肝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针灸,2007,27(1):48-52.

[19]裴建,陈汉平,赵粹英,等.艾灸结合免疫调节剂对肿瘤细胞c-erbB-2mRNA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0,25(1):43-45.

[20]李学武,李南玲,赵立岩,等.斑蝥灸对肺癌小鼠nm23-1基因表达的实验[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7):96-98.

[21]刘瑞,周艳丽.“治癌灵”穴贴及针刺对 H22肝癌小鼠抑癌作用的影响[J].河南中医,2009,29(12):1176-1178.

[22]王子静,刘文,王俊娟,等.择时电针干预荷乳腺癌C57BL/6J近交系小鼠对SCN钟基因正反馈环路表达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1):20-23.

[23]Bunger MK,Wilsbacher LD,Moran SM,et al.Mop3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mastercircadian pacemakerin mammals[J].Cell,2000,103(7):1009-1017.

[24]Micheau O,Thome M,Schneider P,et al.The long form of FLIP is an activator of caspase-8 at the Fas death-inducing signaling complex[J].J Biol Chem,2002,277(47):45162-71.

[25]李岩,李彬,郭刚.针灸大鼠血清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及相关因子的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6,27(11):47-49.

[26]李岩,李彬,郭刚.针灸大鼠血清诱导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凋亡及相关因子的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9):690-692.

[27]刘晓翌,刘建军.Caspase与细胞凋亡[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6):742-745.

[28]崔云华,周爽,吴焕淦,等.从细胞凋亡角度验证隔药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环氧合酶2及前列腺素E2的调节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24):4680-4684.

[29]黄玉海,刘平,杨必成,等.艾烟可吸入颗粒物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 (7):53-57.

[30]张世敏,魏会平,田翠时,等.针灸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9):719-720.

[31]魏明俊,叶卓明.艾灸对环磷酰胺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5,S1:49-50.

[32]张超贤,郭李柯,郭晓凤.电针联合扶正理气合剂对大鼠肝癌生长及转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3):378-383.

[33]杨改琴,贾成文,张炳岐,等.针刺背俞穴对CAG模型大鼠血清SOD、MDA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4,35(5):621-623.

Review on Anti-tumor Action of Acupuncture Experiment

WU Chun-xiao1,2,ZHONG Guang-en2,ZHOU Guo-ping1,2△,YANG Lu1,2,ZHAN Zhu-lian2,CHEN Feng2,XU Xiu-hong1,2,WANG Jiao1,2,LAN Xiao1,2
(1.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 2.TCM-Integrated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315,China)

Acupuncture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nd used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field of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tumor,while its anti-tumor mechanism was less summarized.We retrospected and summarized the basis experimental study of acupuncture in the fight against cancer in recent years,the studies showed that acupuncture has antitumor effects of regulating immune function,inhibiting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promoting apoptosis,antagonistic mutations,scavenging free radical and antioxidant.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anti-tumor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study.Further in-depth stuey will be helpful for its more widely used in the area of anti-tumor.

Acupuncture;Tumor;Mechanism;Experimental study

R246.5

:A

:1006-3250(2016)07-1011-02

2015-11-04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基金资助课题(1201302003)

吴春晓(1990-),男,广东人,医学硕士,从事针灸推拿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周国平(1963-),男,湖南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E-mail: doctorzgp@sina.com。

猜你喜欢

艾灸电针针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夏天怎么做艾灸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电针与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