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洵谱法探析

2016-02-03吴兆龙

安徽史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世系宗谱高祖

吴兆龙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苏洵谱法探析

吴兆龙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苏洵谱法包括小宗谱法和大宗谱法,但以小宗谱法为主。苏洵小宗谱法是指谱所有明确的世系并“详尊吾之所自出”。因其小宗谱法很难具体操作,后世家族修谱模仿者不多;有则都相应的对其进行变体改进后才用。苏洵大宗谱法是其修完族谱后补著的,更难操作,后世未曾见家族模仿过。

苏洵;谱法;小宗谱法;大宗谱法;族谱

众所周知,欧(阳修)苏(洵)谱法在中国谱牒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欧苏谱法中,欧法的探讨较多,而苏法研究尚未见过专文。清初万斯大曾言“世之为谱者,多从欧阳而不从苏氏”*万斯大:《宗法八》,《学礼质疑》卷2,清刻本。。鉴于此,笔者尝试通过分析苏洵所著族谱和后世其他家族用其法所修多部族谱,探讨苏洵谱法之具体内容及后世修谱时模仿其谱法不多的原因,以期方家指正。

一、苏洵与“高祖之子孙家授之谱”

苏洵在其族谱理论中,曾提及“高祖之子孙家授之谱”,即其祖先之谱:“盖高祖之子孙家授一谱而藏之,其法曰:凡嫡子而后得为谱;为谱者,皆存其高祖而迁其高祖之父;世世存其先人之谱,无废也;而其不及高祖者,自其得为谱者之父始;而存其所宗之谱,皆以吾谱冠焉。”*苏洵:《族谱后录上篇》,《嘉祐集》卷13,宋刻本,上海图书馆藏,第4册第12页。

由此可知此修谱方法包括五项内容:凡嫡子而后得为谱;为谱者皆存其高祖而迁其高祖之父;世世存其先人之谱;其不及高祖者,自其得为谱者之父始;所宗之谱,皆以吾谱为冠。苏洵自己的族谱,是否按照此法修纂呢?答案是否定的。可对此五条逐一分析。

首先是“凡嫡子而后得为谱”,就是只有嫡子才可以修谱。由苏洵《谱图》可知,苏洵不是嫡子*苏洵:《谱图》,《嘉祐集》卷13,第4册第11页。。苏洵父为苏序,生子三,长子澹、次子涣、三子洵。洵为庶子,按此条,他可以不修谱。

但是苏洵修族谱有其自己的理由,直接原因是担心自己族人会有相视如途人的危险:“无服则亲尽……吾之所与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悲夫,一人之身分而至于途人,此吾谱之所以作也。”*⑩苏洵:《苏氏族谱(引)》,《嘉祐集》卷13,第4册第11、10页。其次是认为其乡俗以前很好,现在不复有,不修族谱无以示乡党邻里:“乡有庠、里有学,而学道者赴于其家……今吾族人,犹有服者不过百人,而岁时蜡社不能相与尽其欢欣,爱洽稍远者至不相往来,是无以示吾乡党邻里也,乃作苏氏族谱。”*苏洵:《苏氏族谱亭记》,《嘉祐集》卷13,第4册第18页。

苏洵修族谱也是其作为士大夫的情怀使然。苏洵曰:“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而“盖自唐衰……谱遂大废”*⑤苏洵:《谱例》,《嘉祐集》卷13,第4册第10页。。谱废的结果势必会造成贤人君子不能识其先人,祖宗会忘记,宗族会散失,从而对社会不利。这是苏洵所不愿看到的。他在修成族谱之前,应深受欧阳修《题刘氏碑后》*笔者考证:《题刘氏碑后》即《后汉太尉刘宽碑阴题名》(苏洵后还没有学者发现《题刘氏碑后》之文的具体内容)。见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2,《 欧阳文忠公集》135卷,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国家图书馆藏,第38册第17页。文影响。他赞同欧阳修文中观点:士生于世,仅能识其父祖,其无异就是禽兽。自己作为典型的士大夫,当然不能昧世德之远近,而让宗族散失,对社会不利,所以他才同欧阳修一起,“将(修谱事业)天下举,不可无也”,并在自己族谱末“附以欧阳公《题刘氏碑后》之文,以告当世之君子,盖将有从焉者”⑤。

其次是“为谱者皆存其高祖而迁其高祖之父”,即族谱五世则迁,第六世溢出。事实上,苏洵自己所修的《谱图》*苏洵:《谱图》,《嘉祐集》卷13,第4册第11页。上第六世没有溢出。《族谱后录上篇》中上追先祖至高阳之子苏称,然后至苏老童,然后至祝融之弟吴回,“盖自昆吾樊至司寇忿生……自益州长史味道至吾之高祖,其间世次皆不可纪”。这句话可看成是介绍苏氏族姓来源,告诉我们从唐武则天时的宰相苏味道至苏洵之高祖,其间世系不知道,不可纪。类似的还有 “高祖之上不可详矣”。可见苏洵族谱谱自高祖,高祖之父(第六世)不是故意溢出,而是因为高祖之上的世系“不可纪”、“不可详”而没法谱。而且苏洵也没有按照此法修谱。苏洵认为:“始可以详之矣!百世之后,凡吾高祖之子孙得其家之谱而观之,则为小宗。得吾高祖之子孙之谱而合之,而以吾谱考焉,则至于无穷,而不可乱也。”既然能拿来用作众高祖之子孙合谱的参考,很显然苏洵之谱本身也应至于无穷,而不可能是五世则迁,第六世溢出。

再次是“世世存其先人之谱”。苏洵(家族)很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苏洵自言“洵始为族谱”*苏洵:《族谱后录上篇》,《嘉祐集》卷13,第4册第14页。,“昔吾先子(即洵父序)尝有言曰:‘吾年少而亡,吾先人先世之行,吾不及有闻焉,盖尝闻其略’”*苏洵:《族谱后录下篇》,《嘉祐集》卷13,第4册第15页。。苏洵所修之谱,应是此门苏氏的始修谱,其世系是在其父亲的回忆下完成的,但其父亲一次也没提到其家之前有族谱。

“其不及高祖者,自其得为谱者之父始”,由苏洵《谱图》可知苏洵世系:苏釿—苏祜—苏杲—苏序—苏洵—苏轼、苏辙。显然苏洵明确知道高祖及高祖以下的世系,而高祖以上的世系不知道而没法谱。

“所宗之谱,皆以吾谱为冠”,由“盖高祖之子孙家授一谱”之语可知,高祖之子孙家授之谱,是作者苏洵在怀疑、猜测的语气下说出的,此谱或许有,或许只是出于作者虚构。从上下文的行文看,苏洵压根就没见过此谱,所以也就不可能以那个谱为冠了。

由此可见,苏洵“盖高祖之子孙家授之谱”的谱法有五条,而苏洵修自家族谱时,一条也没遵照。

二、苏洵修谱所用之谱法

苏洵曰:“苏氏族谱,小宗之法也,凡天下之人,皆得而用之。”*苏洵:《大宗谱法》,《嘉祐集》卷13,第4册第16页。他的小宗谱法和上文高祖之子孙家授之谱的小宗谱法是不一样的。

首先,分析苏洵《谱图》。从其《谱图》我们可以得出苏洵世系图为横向制表,共六行,每行记一世,每世记录此世的所有男性,世系为纵向,从上往下记录了六世,每子必录,没有儿子的记为无嗣。

其次,苏洵言:“谱为苏氏作,而独吾之所自出得详与尊,何也?谱吾作也。”⑩意思是家谱虽曰苏氏族谱,但是“我”苏洵自己作的,所以就“吾之所自出得详与尊”,或“详尊吾自所出” 。具体表现是《谱图》中生下他的这一支,既“得详”又“得尊”。“得详”是把所记之人的仕宦、娶妻、享年、卒日等情况都用小字注出;“得尊”是把他这一支的名字前面都用“讳”字。如:(高祖)讳釿,不仕,娶黄氏,享年若干,七月二十六日卒;(曾祖)讳祜,不仕,娶李氏,享年五十四,七月三十日卒;(祖)讳杲,不仕,娶宋氏,享年五十一,六月八日卒;(父)讳序,仕至大理评事,娶史氏,享年七十五,五月十一日卒。当然,除了这几人得详与得尊外,其余人只是简单记录下名字而已。

同时,苏洵认为:“高祖之上不可详矣,自吾之前而吾莫之知焉,已矣;自吾之后而莫之知焉,则从吾谱而益广之,可以至于无穷。”*②⑥苏洵:《族谱后录上篇》,《嘉祐集》卷13,第4册第12、12、14页。高祖之上的世系,到现在已经不知道了;自吾之后的世系,如孙子辈、重孙辈等的世系,目前无法知道(可能还没出生),现在修谱只能从所知道的高祖这一世开始谱起,至第六世结束。但“从吾谱而益广之”,顺着此谱修下去,“可以至于无穷”。可见苏洵修谱,目的即是奔着无穷世系去的,而不可能仅仅考虑眼前的五世或六世。

概况起来,苏洵的小宗谱法应是:从所知道的第一世开始向下谱起,分代记录所有世系的所有儿子,并且把自己这一支记录的详且尊。很显然此谱法不是五世则迁,第六世溢出,也不可能从这些世系中溢出一世。

三、“谱之所记,上至于吾之高祖,下至于吾之昆弟”辨

苏洵曰:“洵始为族谱,以纪其族属,谱之所记,上至于吾之高祖,下至于吾之昆弟。”②此语简明易懂,但却前后文有矛盾,值得商榷,不应是苏洵小宗谱法中的内容。

汪时鸿《旌德板桥派汪三省堂第三房谱序》中有“东坡年已二十老泉不列于谱”*汪时鸿:《旌德板桥派汪三省堂第三房谱序》,《旌德板桥汪三晖堂家乘》,民国十六年(1927年)铅印本,上海图书馆藏。的记载,此应是苏洵“谱之所记,上至于吾之高祖,下至于吾之昆弟”最有力的佐证。笔者可以断定汪时鸿此处理解错误。以常识判断,苏洵修谱时苏东坡年已二十,不可能不把他列入自己所修的谱中。上海图书馆藏宋刻本《嘉祐集》卷13之《谱图》中明确记载洵子:轼、辙。当然,汪时鸿的理解不是孤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嘉祐集》卷13之《谱图》中苏洵二十四个侄子分别被清楚记载,但苏洵自己下的世系却为空格,没有记其二子。这很让人费解,或许也是后世误解苏洵谱法的原因之一。

因此,苏洵此语应为误句,应将“昆弟”改为“子弟”。其实,遍览苏洵之谱,我们还可发现其他前后意思不一致的地方,如:“唐神龙初,长史味道刺眉州,卒于官。一子留于眉,眉之有苏氏自是始,而谱不及焉者,亲尽也。亲尽则曷为不及?谱为亲作也。”*苏洵:《苏氏族谱(引)》,《嘉祐集》卷13,第4册第10页。这句显然和“自益州长史味道至吾之高祖,其间世次皆不可纪”和“高祖之上不可详矣”两语相矛盾。如上文分析,苏洵之所以修谱,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即怕由当初一人之身而分的众后代成为途人,而这一句“谱为亲作也”,显然和此原因(或可理解为“谱为怕兄弟成途人而作也”)又相矛盾。是无服亲尽就不谱,还是把由一人之身而分的众后代全部谱,很容易让后人纠结。如果认为苏洵修谱只修五世,则“谱为亲作也”顺理成章,但苏洵修谱并非如此,仅其《谱图》就记载了六世。我们不能因为苏洵认为“无服则亲尽”,就认为他修谱只修高祖至昆弟的五世,作为无服的五代以上的世系他还是想修的,不然就会任由他们成途人了!所以“谱之所记,上至于吾之高祖,下至于吾之昆弟”不能作为苏洵小宗谱法的内容。

笔者认为苏洵之《苏氏族谱》中几部分内容,应作于不同时间,有时文章随性而起,实属正常,但其小宗谱法的大致方向、基本内容是不会变的,偶尔一两处的前后不一致,并不能影响苏洵所修之族谱在谱牒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四、苏洵大宗谱法

苏洵在《谱例》中说道:“而其本出于赵郡苏氏,以为《苏氏族谱》,它日欧阳公见……洵于是又为大宗谱法,以尽谱之变。” 由此可知,苏洵的《大宗谱法》之文是在其修完族谱后补著的,其谱法具体内容是:大宗之法,冠以别子,由别子而列之,至于百世而无穷;皆世自为处,别其父子而合其兄弟;父子者无穷者也,兄弟者有穷者也,无穷者相与处,则害于无穷,其势不得不别;然而某之子、某某之子,某则是犹不别也,是为大宗之法云尔*苏洵:《大宗谱法》,《嘉祐集》卷13,第4册第16页。。

苏洵认为,一族之中,兄弟关系是有穷的,父子关系则是无穷的;若族谱只记载无穷的父子上下纵向关系,则会对横向的兄弟关系表现出轻视,甚至忽略,这样反过来会对上下纵向的父子关系产生不好的影响(如缺漏、紊乱等),所以“其势不得不别”。

反映在具体的谱图中,其大宗谱法为横排向左无限延伸,记录所有世系及每一世系的所有儿子,并严格区分适子和庶子。此法表面上看很容易,纵向的父子关系、横向的兄弟关系都能照顾到,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不符合世系朝下发展的心理趋势;更由于“凡今天下之人,惟天子之子与始为大夫者,而后可以为大宗,其余皆否。独小宗之法犹可施于天下,故为族谱,其法皆从小宗。”⑥所以后世家族修谱没有一家用其大宗谱法,目前为止笔者连模仿的都未曾见过。当然后世族谱中若有修谱依欧、苏(体例)者,其模仿苏洵谱法皆应是指模仿苏洵之小宗谱法。

五、后世模仿苏法不多的原因

苏洵大宗谱法后世没有家族模仿,其小宗谱法后世模仿的也不多。从其小宗谱法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要求所有世系、所有儿子都要记录,随着世系的推衍,势必越来越没法记录,操作起来太难。其实综合起来看,苏洵小宗谱法和其后补写的大宗谱法,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只不过其大宗谱法是向左无限延伸以至于无穷,而其小宗谱法是向下无限延伸以至于无穷,大宗谱法更难具体操作而已。

不过后世还是有模仿苏法进行修谱的,只是在用苏法时往往都参照欧阳修“别而自为世者,各系其子孙”*欧阳修:《(集本)欧阳氏谱图序》附录小字末尾部分,《 欧阳文忠公集》外集卷21,第19册第68页。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改进后才用,即把自己的近亲重点记录,把其他不重要的支系要么另记,要么不记。用此变体改进后的谱法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清代的《蔡氏族谱》*《蔡氏族谱》,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蔡佛赐钞本,安徽师范大学徽州文化研究中心谱牒库藏。,其谱图第一面记录了十一世,底部太大,成大的金字塔形,几乎记录不下;然后第二面从第十一世中重新选定一人,又记录了八世,显然又记不下;然后又重新记录一人,第三面接着记(其实是为了单表这一支)。另外由于想更容易记录小传的原因,有的族谱甚至每页只记录一行,第一页从右到左可能记录从一世到八世,第二页有可能记九世到十三世不等,每世只记录一人,每人都记录小传,世系一掼到底,这是把苏氏谱法变体用得最凝炼的一种。当然这种一世只记一人的记录世系方法是极不科学的,往往会造成上代不是亲爹或下代不是亲子的情况,如清代的《碧山李氏宗派谱》*《碧山李氏宗派谱》,清宣统元年(1909年)李培芳钞本,安徽师范大学徽州文化研究中心谱牒库藏。。

当然,后世学者可能会认为苏洵文中高祖之子孙家授之谱,应是苏洵托物言志的用法,此谱是不存在的;或者其就是苏洵所修之谱,且实际并没有与昆弟之子对话,所有的对话只是苏洵自言自语而已,目的就是借这些形式,告诉世人他所修的家谱谱法即是“凡嫡子而后得为谱……皆以吾谱冠焉”。笔者从事家谱研究以来,还真没有发现一部家谱是像高祖之子孙家授之谱“五世则迁,六世溢出”的。苏洵修谱是想修至无穷世的,他不可能用的是高祖之子孙家授之谱的谱法。

清人万斯大曾对苏洵谱法与欧阳修谱法进行比较和评价:

自宋以来,为族谱者首欧阳氏、苏氏……苏谱明言从小宗之法,故其谱自高祖而下,而高祖之父遂迁。两家所本则同,而其异者,欧谱则别为世者,上承高祖为玄孙,下系玄孙为高祖,凡世再别,而九族之亲备,是其谱世增而不世变;苏法,凡族人嫡子,易世皆自为谱,同高祖者其谱同,迁高祖之父而世存先谱,子孙得和而考之,其谱世迁而世变。要而观之,欧谱合收而易考,苏谱散见而难稽。故世之为谱者多从欧阳而不从苏氏*万斯大:《宗法八》,《学礼质疑》卷2。。

其实这种评价有多处错误。首先是“其谱自高祖而下,而高祖之父遂迁”。苏洵因高祖之上的世系“不可纪”,只能从高祖开始谱起。这不是苏洵为小宗谱法而特意为之的;“高祖之父遂迁”也是如此,他不是想“迁”高祖之父,而是高祖之父“不可纪”。其次是“凡族人嫡子,易世皆自为谱,同高祖者其谱同,迁高祖之父而世存先谱,子孙得和而考之,其谱世迁而世变。”这是苏洵“高祖之子孙家授之谱”的谱法,而不是苏洵自己所修族谱的谱法。当然,凡族人嫡子皆修谱,无论放在哪个朝代、哪个姓氏,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最后是“苏谱散见而难稽”。资料的“散见”对任何家族修谱都是一样的情况,“难稽”应改为“难录”。世系繁衍越多,实在难录;而如果全部子孙都录上之后,只需一谱即可稽查所有世系,相比较应是“易稽”而非“难稽”。

但是“世之为谱者多从欧阳而不从苏氏”倒是真的,安徽师范大学徽州文化研究中心谱牒库中仿照苏法所修的族谱就很少,上文提到的《蔡氏族谱》和《碧山李氏宗派谱》算是典型代表。

总之,我们后世的学者经常提到古代流传下来的谱法范式有“欧法”和“苏法”,此“苏法”不是指苏洵之大宗谱法,也不是指苏洵“高祖之子孙家授之谱”的谱法,而是指苏洵自修家族谱时所用的小宗谱法。此小宗谱法具体操作时很难,后世模仿此法修谱的不多,而这些“不多”中,也都是对此谱法进行相应变体改进后才用的。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千年徽州家谱与社会变迁研究”(11&ZD094)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郝红暖

Analysis on Genealogy Rules of Su Xun

WU Zhao-long

(History and Sociology College,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The genealogy rules of Su Xun includes Xiaozong genealogy rules and Dazong genealogy rules,and the Xiaozong genealogy rules is primary,and it means the specific pedigree was minutely introduced which was used little later because of hard handling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Xiaozong genealogy rules was used when it was changing somewhere.Dazong genealogy rules were supplemented when the genealogy was finished.It was hard in handling so that it was never been seen in any genealogy.

genealogy rules;Xiaozong genealogy rules;Dazong genealogy rules;genealogy

K244

A

1005-605X(2016)06-0165-04

吴兆龙(1978- ),男,安徽霍邱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世系宗谱高祖
试论《高隆诸葛氏宗谱》的价值
察哈尔格西《厄鲁特王统世系》译注
辽耶律休哥世系考
牵手“袖珍之恋”, 我们的爱情高高在上
牵手“袖珍之恋”,我们的爱情高高在上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殷卜辞中“高祖河”的点读问题
新见《源伯仪墓志》及中古源氏世系补考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唐贞休世系再考
明清及民国安徽张氏宗谱版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