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档案编研工作发展思路探析

2016-02-02高焕杰

山东档案 2016年3期
关键词:编研档案局馆藏

文·高焕杰

新形势下档案编研工作发展思路探析

文·高焕杰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档案价值的一种重要途径。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档案编研也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传统的档案编研范围狭窄、编研方式落后、编研效率低下、编研成果单一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档案编研工作发展的瓶颈。适应新形势、树立新观念、创新新方式、拓宽新渠道,建立以丰富的档案馆藏资源为基础、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以社会和公众多样化的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主的复合型编研人才为支撑的档案编研工作机制,深度挖掘档案资源,精确把握大众的多样化需求,打造出深层次、全方位、高质量的档案编研产品,满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成为新形势下档案编研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以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为基础拓宽编研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的馆藏资源是档案编研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优越的档案资料和丰富的档案信息,编研工作无从谈起。只有以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为后盾,掌握大量客观真实的原始素材,熟悉了解档案信息,编研工作才有东西可“编”可“研”,否则编研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目前大多数档案馆馆藏资源匮乏、门类单调、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因此要掌握丰富多样的原始素材,拓宽编研范围,必须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形成馆藏量丰富、门类齐全、结构优化、特色突出的档案资源体系。

第一,要做好档案征集工作。扩大收集范围、收集门类,拓宽收集渠道,凡能征集和接收进馆的档案,尽快征集、接收进来。采取被动接收与主动参与相结合,从档案形成的源头抓起,对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收集派专员全程陪同,将期间形成的相关照片、声像、实物等统统接收进馆。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土地确权、南水北调小农水工程等重大活动,东昌府区档案局及时跟进,全程跟踪指导,确保档案完整归档、规范进馆。

第二,注重民生档案的收集。民生档案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加大民生档案征集、接收力度,将社会医疗保障、知青上山下乡、住房制度改革、房屋拆迁改造、婚姻登记、劳动就业分配等档案应收尽收,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档案现实需求。

第三,建立地方特色档案。我们要以捐赠、寄存、代为保管、收购、复制、翻拍等多种形式,重点收集包括重要人物、地方文化、民俗风貌、城市建设、红色记忆等具有区域特色、历史特色、文化特色、经济特色、民族特色的地方特色档案,让地方特色档案成为本地馆藏档案资源中的精品和亮点。为贯彻落实好市局举办的“社会记忆工程”“三名档案”等项目,2015 年5月21日起,东昌府区档案局(馆)主办的“城乡记忆”照片征集活动正式启动。面向社会征集反映东昌府区各历史时期民俗风貌、名胜古迹、城乡改造变迁等发展变化历程的老照片,对东昌府区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专门征集接收一批堂邑葫芦、木板年画、东昌毛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照片、实物进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以社会和公众多样化的需求为导向多样化编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档案除了供机关工作参考外,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编研工作要顾及到各方面的需求。

第一,要围绕中心任务、重大活动和社会热点,精确定位,科学编研。从实际出发,从大局出发,不断增强为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积极主动参与党委中心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全方位融入经济建设中,注重编研的时效性、服务性、政策性、思想性、科学性。2011年,经东昌府区委领导批准,东昌府区档案局(馆)在党内机关刊物《东昌府工作》上开辟“兰台视角”专栏,依托馆藏资源,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刊发专题文章,为领导决策提供各种资料与信息;围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挖掘本地资源,积极参与省档案局组织的《会聚在党旗下——档案中的革命先烈》《齐鲁记忆——档案背后的故事》《齐鲁记忆——细说山东抗战》的编辑出版工作。

第二,编研工作服务大局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公众需求的多样性,从社会和公众的多样化需求出发,适应公众消费需求变化。坚持编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注重编研的实用性、休闲性、娱乐性、广谱性。通过举办展览、拍摄影视作品、纪录片、编写纪实小说、开辟电视栏目等多种形式,打造丰富多彩的档案文化精品,创造人们“喜闻乐见”的档案文化休闲品牌,营造浓厚的档案文化氛围。东昌府区档案局(馆)2013年充分利用馆藏珍贵档案,精心举办了“东昌记忆”为主题的档案展览活动;2015年,为聊城首部史诗大片《铁血将军》积极主动提供本馆珍藏的范筑先将军的画像、生平事迹、各种题词等相关资料,给电视剧的开机拍摄提供了重大帮助,为聊城人献上了自己的影视作品。

三、以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技术为依托合作编研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等技术的普遍应用,档案编研工作方式随之发生改变。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各种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编辑排版、修改处理、检索应用,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加入声音、影像、图片等影像效果,实现了档案编研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便捷性,解决了传统编研制作成本高,发行载体单一、传播媒介少,工作强度大,编研效率低等问题,使档案编研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第一,互联网的普及,使大众对信息的需求从报刊、杂志等纸质产品逐渐转向电子产品,从现场获取转向在线浏览,从静态逐渐转向动态,从单向提供逐渐转向双向互动,给档案编研工作提出更高更新要求。档案编研工作者要顺应时代要求,在“互联网+”的新信息和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开展网络编研,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档案文化盛宴。例如,当前各地档案馆建立自己的网站,将反映各馆大事记、重大活动、重要文献、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等编研产品以电子文件、声像、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发布,便于浏览者进行浏览、链接、收藏和保存。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联合编研。由于档案馆馆藏的不完整性、空间的局限性,各方面的资源与信息不可能全部囊括在内,这就要求与其他部门加强协作,相互补充,共同编研。加强馆与馆之间、馆内与馆外之间、国内与国外之间的协作,互相配合,更好地挖掘各种资源,提升档案价值,拓宽编研领域,真正实现社会资源共享。近年来,东昌府区档案局也逐渐采取“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打破自我封闭的大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为编撰各种史料提供了各种有利用价值的原始素材。与区政协、史志办等有关部门进行共同查阅资料、征集走访,合作编辑了《街巷文化历史变迁》《东昌老街巷》等反映当地城市风貌、历史变迁的专题资料。与区党史办相互补充,联合编辑了《中共东昌府区地方史》两卷等等,对了解东昌府区的地方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要让编研成果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要适应科技发展的新常态,加强编研成果的宣传力度。档案部门要走出“深在闺中人不知”的尴尬困境,针对以往宣传目标不明确、宣传形式不灵活、宣传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探索宣传的新形式,拓展宣传的新渠道。根据不同受众群体对各种信息载体的不同需求,利用多样化宣传媒介,将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与网站、博客、微信、微博、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平台相结合,提高编研成果的影响力、吸引力,达到档案编研成果传播效果的最优化。东昌府区档案局以《东昌时讯》报刊为平台,发布档案信息,让社会及时了解档案工作动态;2015年,结合“6.9国际档案日”,与区书画协会合作,举办“情系兰台——东昌府区国际档案日宣传周书画展”;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建立档案馆专门网站(www.lcdcda.gov.cn),设有老照片、网上展厅、聊城人物、建言献策等板块,对宣传馆藏、及时了解大众需求、促进档案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以创新为主的复合型编研人才为支撑创新编研

编研工作相对于档案管理、业务指导等其它工作而言,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需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现代科技的驾驭能力、极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力、独树一帜的创新能力的人才即复合型人才来支撑。习近平主席曾经说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在新形势下,档案部门要适应和引领档案发展新常态,必须实行“人才强档”“创新兴档”战略,加强档案编研人才资源的培养与开发,激发他们的观念创新、技术创新、思维创新等创新能力,培养集聚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服务型编研人才队伍。因此编研工作者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以全方位视野,时刻把握时代脉搏,及时掌握社会各种动态信息。

首先编研者要对馆藏资源数量、内容、结构了如指掌,为编研打下坚实基础。其次编研者思想上要与时俱进,准确了解社会大众不同需求,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网上调查问卷、心理测试等方式对公众的当前需求和将来的可能需求调查分析,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编研作品。最后编研者需要熟悉并掌握新媒体知识和技能,提高编研效率和水平。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编研者要提高自身熟练驾驭应用新媒体的能力,主动跟进现代科技发展的脚步,开拓新时期档案编研的新媒体时代。多年来,东昌府区档案局对区直部门和乡镇、办事处档案员进行了多期培训,大大提高了档案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聊城市东昌府区档案局(馆))

猜你喜欢

编研档案局馆藏
档案资源编研开发的途径探究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谈谈房地产档案的编研
雷厉风行 立即落实已蔚然成风
——省档案局馆及时传达省直机关作风建设推进会精神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陕西省档案局关于表彰陕西省首届“解读档案传播文化”优秀征文的通报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
山东省档案专家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