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智力开发研究

2016-02-01邱海珍

成才之路 2016年2期
关键词:智力开发人才培养教学方式

邱海珍

摘 要:智力开发是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利用语文教学有效开发学生的智力,要从多处着手,一是要见疑启思,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智力;二是要想象发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智力;三是要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实践性智力。开发学生智力是对传统语文教学不足的弥补,也是丰富语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新尝试,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长远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智力开发;人才培养;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0;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52-02

智力开发是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所谓智力,是保证人们成功进行认识活动的各种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表现为观察、记忆、想象、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创造能力等。教育学研究认为,智力作为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功能,其发展依赖于后天的知识技能学习,同时又为进一步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奠定了基础。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J. Sternberg)就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他认为,成功智力是个体达成人生主要目标不可或缺的能力,是一个人选择、适应和塑造环境的能力,其关键部分应包括分析性、创造性与实践性智力。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呢?

一、见疑启思,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智力

分析性智力是个体在各类活动中进行的分析、评价及比较思维活动,在个体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智商测验测量的学业智力。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的惊喜开始的。”因此,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分析性智力,关键是要着眼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可以在教学中主动设疑,以激发学生的分析性思维,使其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1)文章矛盾处设疑,引起学生质疑讨论。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矛盾处设疑。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有父亲亲自为“我”买橘子的场景描写,“父亲是一个胖子”,买橘子时“蹒跚、慢慢探身、攀、缩、微倾”,不仅仅是“费事些”而是太吃力了,但最终父亲还是坚持买了橘子回来。那么父亲为什么非要坚持去买橘子呢?从静静的观看、静静的描写中,当学生看出蹒跚、慢慢探身、攀等动作中流露的父爱,这种情理上的矛盾也就不言自明了。此外,还要一一点明文章中的其他矛盾之处,引导学生的思考。1)心理上的矛盾——送与不送:“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2)经济上的矛盾——买橘子:“我买几个橘子去”“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一买就是一大堆)与前文所述“家中光景很是惨淡”;穿着对比:父亲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与儿子的“紫毛大衣”。……利用文章的矛盾处设疑,是锻炼激活学生分析性思维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更深入理解。

(2)文章关键处设疑,提高学生分析性思维的指向性。要善于利用课文的关键点设疑启思。如教授《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时,“我”情绪的转变与白杨树的出现有何关联,描述白杨树一段中的四个“难道”分别有什么作用,其内容与白杨树象征意义有何关联等。教授《囚绿记》时要引导学生思考“绿”的象征意义,从文章题目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思考“绿”具体指什么,“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怀绿,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绿”的深层含义。通过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去分析、思考,进而达到发展分析性智力的效果。

(3)文白处设疑,触动学生分析性思维的盲点。利用文本的空白处设疑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探索发现思维的盲点,刨根问底,分析、找出答案。如教授《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这篇课文,当读到第一段“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12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缅怀的是谁?联系全文,其中蕴含的是怎样的情感?西花厅的主人与作者、海棠花又有什么联系呢?

二、想象发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智力

创造性智力的培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语文学科中听、说、读、写等活动都是具有明显创新特征的活动。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尝试思维、表达上的创新,阐述个人独特的看法或见解,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智力的好方法。

(1)锻炼创造想象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其原因就在于个体能够掌握的知识似乎是有限的、封闭的,但想象力却能够无限扩张。在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一是要找准想象的“触发点”。例如,在教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在读到“像是无意中扑进了一幅巨大的画卷……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黄灿灿的油菜花”,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那娇嫩的草滩、黄得蓬勃的菜花、蓝得醉人的湖水,这样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描绘的境地,更加真切地感受语言的奥妙。二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与经验。生活阅历是学生语言再现文字中描绘景象的基本凭借。读徐霞客《游恒山记》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考,想象自己身在其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再用口头描述恒山的美景与奇美之处,这样在训练学生创造性智力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多角度教学,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指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文章、分析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主题,更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求异和发散思维,进而促进创造性智力的提高。如在教授《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中关于文字、抒情段落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站在马丁·路德·金(MartinLutherKing ,Jr.)的角度去分析作品主旨,想象少数族裔在美国争取公民权益的艰难境地;也可以引导学生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看,为什么会在所谓“自由世界领袖”的国家中,会发生歧视有色人种的现象,甚至至今种族暴力事件屡见不鲜;或是联系历史,从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时代背景来纵向看待黑人权益的发展变化等等。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锻炼,创造性的思考能力也得到了明显发展。

三、交流合作、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实践性智力

新课标认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听、说、读、写等具体的语文实践都是开发学生实践性智力的有效途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可以自主确定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和实践目标,并反思评价。比如在交往、合作中实践,诸如各单元后的口语交际(模拟旅游咨询、小院士科普研究等)、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环保小课题研究)以及写作写字栏目,都是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好素材。也可以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实践。例如,教授赵丽宏的《周庄水韵》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观看旅游宣传片或整理相关资料,并在课上选取自己最喜欢的片段进行品读,进而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构建自己心目中的“周庄水韵”,获得美的体验和感悟。也可以在综合性学习和课外活动中实践,实践活动不必拘泥于课堂,重阳登高、中秋赏月、各种形式的辩论演讲活动都是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关心生活、关注生活,进而提升自身实践性智力的好方法、好途径。

四、结束语

开发学生智力是对传统语文教学不足的弥补,也是丰富语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新尝试,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长远意义。在开发学生智力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屈东明.浅论语文教学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途径[J].吉林教育,2014(05).

[2]张美凤.知识性·智力性·趣味性——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初探[J].课外语文,2015(10).

[3]施春建.语文补差要在丰富智力背景上做文章[J].中学语文,2014(33).

[4]仵亚宁,赵静.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语文作业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

[5]王小明,柴丽珍.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发学生的智力[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6).

猜你喜欢

智力开发人才培养教学方式
探讨中国舞蹈考级在儿童舞蹈教学中的价值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幼儿美术的培养与智力开发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