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大学生的人生追求
——记二十九团加工厂副厂长张湘英

2016-02-01杨俊辉

兵团工运 2016年3期
关键词:加工厂团场厂里

□杨俊辉

一位大学生的人生追求
——记二十九团加工厂副厂长张湘英

□杨俊辉

19年前,他怀着扎根边疆,到西部去建功立业的梦想,从湖南湘潭来到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19年来,这位湖湘学子,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把青春和智慧献给了他钟爱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他先后被该团党委授予“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团员”“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就是二十九团加工厂副厂长张湘英。

扎根边疆志不移

1996年,毕业于湖南湘潭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的张湘英,响应祖国“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怀着青春的梦想,带着家乡父老的重托,乘上了西去的列车,来到二师二十九团,被分配在加工厂当了一名电工。

初来兵团团场,张湘英很不习惯,家乡的青山绿水和大西北的茫茫戈壁滩形成极大的反差。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的工作条件,张湘英的思想有了波动。当年和他一起怀着理想来团场的十名大学生,由于受不了艰苦的生活条件,陆续远走高飞了。张湘英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老厂长看出了他的心思,除了在工作、生活上给予他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外,还经常给他讲述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和意义,鼓励他要迎难而上。这给了张湘英莫大的鼓励,使他重新认识了自己,懂得了奋斗的意义和价值。从此便下定决心,立志扎根团场。

勤学苦钻攻难关

九十年代的该团加工厂设备陈旧,为了保证设备电器的正常运转,他勤奋学习,一有空就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工作中遇到问题就向书本请教。面对轧花生产中设备出现的各类故障,他便琢磨着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设备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技术革新。他购买了许多轧花工艺设备方面的书籍,把别人看电视、聊天、打麻将的时间全部用在了看书和钻研技术上。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圆规、直尺、量角器等工具。一有空他就摊开纸,在上面写写画画,时而计算,时而进行设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说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张湘英写呀算呀,精确计算着轧花设备工艺的各项技术数据。数年中,他利用业余时间,读完了各种技术书籍十多册,并获得了高级技师职称。在工作中他勤学肯钻团结同志,政治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2000年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随着技术理论知识的丰富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张湘英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轧花、剥绒、碾米、榨油车间内线路所处的环境,对各车间的电机电器,特别是大电流电机易烧坏的情况,实行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使厂里电机的隐患得到处理,避免了生产期电机被烧坏的情况发生,每年为厂里节约成本5万多元。

加工厂厂长陈黎说:“张湘英面对各种困难,总能结合理论知识和自己的工作经验,找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降低生产成本、解决疑难检修任务上,张湘英更是表现出了极强的专业能力。”

勇挑重担创佳绩

张湘英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能力不断提升。2005年由电工主任转为轧花车间主任。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张湘英选择了勇挑重担。工作中,他总是重活累活抢着干,起模范带头作用。前几年,轧季都要干到二三月份。进入冬季,车间寒气逼人,在轧花车间工作,是不允许戴手套作业的,每次设备抢修,两手抓着透心凉的“铁疙瘩”,刺骨的寒气传遍全身,张湘英全然不顾。抢修时心里着急,手上的皮就会被碰破一块,他就用创可贴包上继续干,旧伤还没有长好,又不停地增加了新的伤口,轧花几个月下来,他的十个手指头全贴上了创可贴,一双手伸出来满是老茧、裂纹和油污。就是这双伤痕累累、布满老茧的手,使轧花设备俯首贴耳,昼夜不停地运转。在他榜样力量的带动下,轧花班台产量都在100吨以上,创下了该厂棉花加工历史上的最高记录。面对成绩,张湘英常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

张湘英凭着对工作的一股子钻劲和韧劲,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全面的骨干,开始在厂里挑大梁。1999年至2013年,张湘英先后参与了三条新工艺自动化机采棉加工设备的安装,每一次参与安装,对张湘英来说都是一个锻炼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青春的汗水在劳动中闪光,人生是思想在奋进中升华,张湘英在团场的沃土上成长起来。2013年,张湘英负责新机采棉生产线的电路设计和电器安装。他废寝忘食地精心设计图纸,从年初的筹建,一直到9月份开机投产,大半年多,他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和节假日。整个施工期下来,他人瘦了8公斤。他用勤奋和汗水,换来了90多台电机、数十个配电柜和1000多个电缆线精确安装连接到位,无任何差错,实现一次开机成功。

是金子总会发光。2013年,张湘英被提拔为副厂长后,主管一分厂的生产工作,他感到肩上的胆子和责任更重了。管理中他创新工作方法,推行先进的7S管理,从设备检修,现场管理和安全生产,都严抓细管。轧花季节他吃住在厂里,带领分厂员工,加班加点,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开足马力生产,并开展“比安全、比质量、比工效、比进度”的劳动竞赛活动,轧花成绩始终在三个分厂中独占鳌头。

光阴荏苒,一晃已经40岁了。在19年的工作磨砺中,张湘英从一名毛头小伙子逐渐成长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他说:“团场给了我施展才华的舞台,来到兵团是我无怨无悔的选择,扎根团场是我人生历程中的最大收获。”□

栏目责编:磊石

猜你喜欢

加工厂团场厂里
河南省长葛市获丰巢础加工厂
参观便便加工厂
香味加工厂
浅谈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团场林业经营制度改革
——关于团场林业发展的思考
加强团场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考
基因工程菌有什么本领?
倪进明
参观奶酪加工厂
生意太差
新时期职工教育在团场职工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