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吉西他滨对老年中晚期胰腺癌肿瘤生长及预后的影响

2016-02-01刘瑞琦赵民学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吉西胰腺癌生存率

刘瑞琦 赵民学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吉西他滨对老年中晚期胰腺癌肿瘤生长及预后的影响

刘瑞琦 赵民学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3)

目的 探究老年中晚期胰腺癌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用吉西他滨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预后。方法 54例老年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为HIFU+化疗组,采用HIFU联合静脉滴注吉西他滨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化疗组,采用静脉滴注吉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疼痛缓解程度、肿瘤体积变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3、6个月的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外周血CA199水平明显下降(P<0.001)。观察组治疗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0.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生存率为100%,对照组生存率为92.0%,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121);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生存率为75.9%,对照组生存率为24.0%,两组生存率对比差异显著(P<0.001)。观察组29例患者均未出现皮肤烧伤、胃肠道穿孔、胰瘘和出血等HIFU治疗并发症。结论 HIFU联用吉西他滨治疗老年中晚期胰腺癌可明显限制肿瘤生长,缩小肿瘤体积,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且并发症少,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高强度聚焦超声;胰腺癌;吉西他滨;癌性疼痛

目前,手术切除是胰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1〕,然而老年胰腺癌患者发现肿瘤时已多处于中晚期,难以切除,且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的疾病,治疗效果不理想,生存率较低〔2〕。近些年来,非侵入性的肿瘤消融手段——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逐渐受到众人的关注,其可通过在实时监控下对胰腺癌肿瘤细胞灭活的特点在胰腺癌的治疗中显现了独特的优势〔3,4〕。本研究探讨HIFU联用吉西他滨治疗老年中晚期胰腺癌的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期我院收治的54例老年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男32例,女22例。观察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71.3±4.8岁);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9.4±5.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标准:(1)经手术探查活检病理证实为胰腺癌;(2)经皮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胰腺癌;(3)无法取得病理学证据者,必须具备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并伴有外周血CA199升高。54例患者均无法进行手术切除(包括无法切除、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或拒绝手术),但尚未出现远处转移,患者及家属已充分知情了解病情及治疗方案,同意参与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HIFU联合静脉滴注吉西他滨治疗方案,通过源德HIFU 系统(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探测肿瘤精确位置并标记定位,在实时监视下进行治疗。主要参数:功率超声频率1.1 MHz±15%,输出电功率0.2~1 kW,有效治疗深度1~15 cm,实测焦域3 mm×3 mm×8 mm,效应焦域6 mm×6 mm×10 mm,治疗介质为脱气自来水,单元发射时间(t1)0.1~0.2 s,占空时间(t2)t2∶t1≈1∶1~2∶1,每点发射次数(N)30~80次。从肿瘤病灶的一侧边缘开始,分层逐渐往病灶的另一侧移动,每层3 mm,直到覆盖整个病灶为止,HIFU治疗每周第1、3、5天各一次。HIFU治疗的同时联合静脉滴注吉西他滨化疗,方案为剂量1 000 mg/m2,1次1 w,连续化疗3 w后休息1 w,再化疗3 w。对照组单纯采用静脉滴注吉西他滨化疗,方案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缓解程度评估: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1 w及治疗后1 w进行疼痛缓解程度的评估,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5〕(VAS)。(2)肿瘤体积变化: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行CT检查记录肿瘤体积(肿瘤体积=πab2/6,其中a为长径,b为短径)。参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评价:①完全缓解(CR):肿瘤病灶完全消失并维持4 w以上;②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体积缩小>50%,维持4 w以上;③稳定(MR):肿瘤病灶体积缩小<50%或增大<25%无新病灶出现,维持4 w以上;④进展(PD):肿瘤病灶体积增大>25%,或出现新的病灶。(3)肿瘤标志物: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后的外周血CA199值。(4)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的生存率。(5)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皮肤烧伤、胃肠道穿孔、胰瘘和出血等HIFU治疗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疼痛缓解程度 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6.8±4.3 vs 6.6±3.5,P=0.854);观察组29例患者中25例治疗前有腹部及腰背部疼痛,治疗后21例患者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率为72.4%,治疗后VAS评分(2.9±3.7)明显下降(P<0.001);对照组25例患者中有24例治疗前有疼痛症状,治疗后有4例疼痛症状有所缓解,疼痛缓解率为16.0%,治疗后VAS评分(7.2±3.1)下降不明显(P=0.524);观察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下降幅度(-3.9±3.9)明显大于对照组(0.6±3.3)(P<0.001)。

2.2 肿瘤体积变化 治疗前两组肿瘤体积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29.45±14.13)cm2,对照组(26.36±13.52)cm2〕(P=0.417);观察组治疗后肿瘤体积〔(21.93±13.37)cm2〕明显缩小,对照组治疗后肿瘤体积〔(32.23±13.51)cm2〕仍有增大,两组肿瘤体积变化〔观察组(-7.9±13.96)cm2,对照组(6.37±13.39)cm2〕对比差异显著(P<0.001)。观察组部分缓解7例,稳定10例,进展12例,治疗有效17例,总体有效率为58.6%;对照组部分缓解3例,稳定4例,进展18例,治疗有效7例,总体有效率为28.0%,两组总体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47)。两组均没有完全缓解的病例。

2.3 肿瘤标志物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CA199水平〔观察组(416.8±241.3)U/ml,对照组(376.6±213.5)U/ml〕无统计学差异(P=0.523);观察组治疗后CA199水平〔(212.9±223.7)U/ml〕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后CA199水平〔(437.2±234.1)U/ml〕仍有升高,两组CA199变化〔观察组(-204.9±223.9)U/ml,对照组(67.6±231.3)U/ml〕差异显著(P<0.001)。

2.4 生存时间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29例患者仍全部生存,生存率为100.0%,对照组生存患者有23例,生存率为92.0%,两组生存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生存患者有22例,生存率为75.9%,对照组有6例生存,生存率为24.0%,两组生存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5 并发症 观察组29例患者均未出现皮肤烧伤、胃肠道穿孔、胰瘘和出血等HIFU治疗的并发症,仅有2例患者出现低热,予对症处理后好转。

3 讨 论

HIFU是一种无创的、可在实时监测下操作的肿瘤治疗新技术。近些年来,因其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并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6~8〕。HIFU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体外发射聚焦超声波于体内肿瘤病灶处聚焦,一方面,高强度超声波等极端物理效应可直接机械性损伤肿瘤细胞,导致肿瘤细胞结构的破坏,另一方面,超声波聚焦可使肿瘤病灶内局部短时间内产生高温高压,产生的热效应和空化效应等可致使肿瘤细胞内的酶和蛋白质变性,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9,10〕。相关报道指出,HIFU还可通过增强肿瘤组织的抗原性,提高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活性,诱发机体对肿瘤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11〕。另外,HIFU对肿瘤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的损伤作用,有了精准靶向定位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提示,HIFU联用吉西他滨治疗组的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应用吉西他滨治疗组。胰腺癌的疼痛症状主要是上腹部和腰背部酸痛,上腹部疼痛可能是由于肿瘤组织逐渐增大进而压迫胰、胆管,当胰液或胆汁分泌增多时,胰、胆管内压力升高而导致的疼痛〔12〕;腰背部疼痛为胰腺癌的晚期症状,由肿瘤组织侵犯腹腔神经丛而导致。HIFU治疗时产生的高温高压一方面使肿瘤细胞坏死溶解,肿瘤组织体积缩小而减轻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同时也减轻了肿瘤组织浸润神经而引起的癌性疼痛〔13〕;另一方面,治疗时产生的高温可引起腹丛神经及其分支封闭,通过对神经传导途径的阻断而达到止痛的效果〔14〕。

综上所述,HIFU联用吉西他滨治疗老年中晚期胰腺癌可明显地限制肿瘤的生长,缩小肿瘤的体积,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且并发症少,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良好的临床收益疗效。针对目前老年中晚期胰腺癌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预后差且手术治疗和化疗等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现状〔15〕,HIFU联用吉西他滨治疗不失为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1 马 臣,姜永晓,刘曙正,等.中国胰腺癌发病趋势分析和预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2):160-3.

2 丁 雷,张 平.胰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8):2298-300.

3 Russo S,Saif MW.2016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symposium:update on pancreatic cancer〔J〕.Ann Gastroenterol,2016;29(2):238-40.

4 陆星华.胰腺癌研究现状与展望〔J〕.胰腺病学,2003;3(2):63-5.

5 李小明,胡爱虹,张 帆,等.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转移性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4):261-3.

6 Zhao WP,Han ZY,Zhang J,etal.Early experience: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treatment for intra-abdominal aggressive fibromatosis of failure in surgery〔J〕.Br J Radiol,2016;7:2015-26.

7 池 琦,吴恩余,张玲玲,等.胰腺癌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542-4.

8 Todenhöfer T,Seiler R,etal.Editorial comment to robotic transmural ablation of bladder tumors using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experimental study〔J〕.Int J Urol,2016;23(6):508-9.

9 李成发,黄孟芹,甘晓青,等.高能超声聚焦热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8):1828-30.

10 Liu C,Dai LH,Dou DQ,etal.A natural food sweetener with anti-pancreatic cancer properties〔J〕.Oncogenesis,2016;5:e217.

11 宋天亮,吴 阳,李 捷,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患者的剂量与疗效〔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4;20(1):39-42.

12 Lee J,Farha G,Poon I,etal.Magnetic resonance-guid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for palliation of head and neck cancer-a pilot study〔J〕.J Ther Ultrasound,2016;4:12.

13 de Leede EM,Sibinga Mulder BG,Bastiaannet E,etal.Common variables in European pancreatic cancer registries: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URECCA pancreatic cancer project〔J〕.Eur J Surg Oncol,2016;42(9):1414-9.

14 Grisey A,Yon S,Letort V,etal.Simulation of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lesions in presence of boiling〔J〕.J Ther Ultrasound,2016;4:11.

15 Shi Y,Huang Y,Zhou M,etal.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treatment for intra-abdominal desmoid tumors:a report of four cases〔J〕.J Med Ultrason,2016;43(2):279-84.

〔2016-04-25修回〕

(编辑 郭 菁)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吉教科合字〔2015〕第406号)

赵民学(1981-),男,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普外科肿瘤研究。

刘瑞琦(1978-),男,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肿瘤热疗研究。

R735.9

A

1005-9202(2016)19-4790-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19.053

猜你喜欢

吉西胰腺癌生存率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基于贝叶斯框架中药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的网状Meta分析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胰腺癌相关糖尿病致病基因表达谱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