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旗壮歌韵流芳

2016-02-01杨星野古宏亮

关键词:林县红旗渠专题片

杨星野 古宏亮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伴随着慷慨激昂的旋律,专题片《圆梦》缓缓降下了帷幕,而我的心潮却开始了跌宕起伏:曾几何时,七十万林县人民面对着恶劣的生存环境,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整整十载与天斗与地斗,不仅向世人昭示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更在中华民族文明史册上镌刻下了弥足珍贵的红旗渠精神。这是林县人民用青春、鲜血乃至生命书写出来的信仰图腾,可以流传后世、永警世人。《圆梦》通过对跨时代的史歌传奇、全生活的本真实录、正能量的精神永续的淋漓尽致的展示,告诉了我们:如今,红旗渠的故事似乎已日渐模糊,但红旗渠精神,却将永放光芒。

跨时代的史歌传奇

一般而言,专题片往往会以讲述某一时期或时段的故事为主要内容,以求笔墨集中;然而《圆梦》却“反其道而行之”,并没有将叙事局限于一个时间段里去进行,而是创造性地根据全片所要阐述的主题,巧妙地运用了“跨时代”的叙事方式,即《圆梦》的整体叙事所包含的时间跨度很大,涵盖了不同的时代。这种“跨时代”的叙事方式,实际上并不好操作,很容易使主题显得分散、结构显得涣散。但《圆梦》的操作处理却十分到位,使全片呈现出一种磅礴之气,让观众为之震撼;同时还通过将时代符号进行具象化表达的方式,昭示出故事所发生的不同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运用“编年史”性质的叙事方式,可以“连续性”地表达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从而将重大事件的脉络“从头至尾”清晰地呈现出来。《圆梦》主要是围绕着 “人工天河”红旗渠的修建及红旗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这一主题来进行的,因此在叙事时,采取了时序性叙事的手法,故事的时间跨度则经历了五十多年:从“为什么要修建红旗渠”开始,一直讲述到“红旗渠精神在当代的诠释”,中间叙事涵盖了好几个阶段,有修建之初的通盘考虑后下定决心,有修建过程中林县人的血与汗乃至生命的付出,有修建成功后林县人的欢天喜地以及世人的惊叹,有伴随着时代发展红旗渠精神的不断演绎……使观众的情绪随年代起伏,从而更多地读懂红旗渠。总体来说,《圆梦》实际上就是一部关于红旗渠的编年史,按照时间发展顺序的时序性手法,全景式地介绍了红旗渠及红旗渠精神,这种近似史诗般的记叙风格使全片显得极为恢宏大气,让人击节赞叹。

具体到对不同时代的逐一描述,编导则通过对该时代所具备的特征的突出描写,营造出了不同时代独特而鲜明的时代气氛,既增强了感染力又显得极为生动。在《圆梦》中,主要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出故事所发生的时代背景。如在讲述1960年林县人开始修建红旗渠时,运用了“大干快干社会主义”等标语及其他细节,来道明那个年代的火热;介绍修建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则用“迎风招展的‘突击队大旗”等细节画面,来表明林县人的拼搏精神;当红旗渠最终竣工时,则运用了“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照片”以及“当时的新闻报道”等定格手法,诉说出胜利后的震撼与伟大;当诉说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林州人续写征程时,高楼林立等现代气息浓郁的画面很好地昭示出了时代背景。总而言之,《圆梦》对每个时代的描述,都很精确到位,能让观众设身处地地融入,去领悟每个时代下所发生的故事的深层意义。

全生活的本真实录

叙事的清晰度历来是专题片一直致力的艺术追求之一。通常为实现叙事的清晰性,编导应采用“真实性为先”的原则,其次是“全面性为辅”的原则,真实而全面地进行叙事,将故事的每一条脉络、每一个细节尽可能地展示出来,这样故事就显得清楚明了,并且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圆梦》在讲求叙事清晰度方面,正是采用了“真实性为主,求真实叙述;全面性为辅,求全面讲述”的处理方法,使得全片如同一幅写实巨卷,既笔墨清晰,又包罗万象。

纪实性镜头、全景画面相关资料的恰当运用以及当事人的陈述等等,使得真实性原则得到了最高体现,从而让观众对故事产生了信服感。首先,《圆梦》运用了长镜头等纪实性较强的镜头语言,如在表现红旗渠建设时,曾多次出现了12秒钟以上的长镜头,在讲述林州人在新时期的奋斗时,编导也刻意地利用长镜头来体现出片子的纪实性;其次,多次运用大全景画面,通过镜头的摇移,宽视野地记录场景,从而尽显真实性;再次,在叙事节点上,大量运用了视频资料,通过视频资料的还原性讲述,以求阐述历史事实;最后,通过当年建设者的回忆性采访,让他们去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这种“现身说法”的叙事也会使观众信服。总而言之,《圆梦》运用合力,奠定全片的真实基调。

多线式的叙事线索能够让观众“全面”了解全片,并加深对全片叙事的深度理解与总体概括。《圆梦》的叙事线索可说是多条的:有编导引导,如“1960年,林县人民决心向恶劣的环境开战……”这一解说音,就是在引导叙事,全片中解说音多次在有效地调度着故事的进行;有插入叙事,当叙事进行到某一节点时,往往会进行细化描写,引入某个故事,如“青年洞这里,曾经发生了感天动地的故事”,这一叙事就是插入性的叙事;有正叙,如讲述红旗渠的修建时,就是按照工程的发展来叙事:有倒叙,如在讲述工程胜利竣工后对建设征程的回忆;此外还有时序性叙事,如介绍红旗渠精神的发展,有并列式叙事,如讲述当代林州人的努力圆梦……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观众全面地去了解那段历史的故事以及历史背后的精神。

正能量的精神永续

什么是专题片的叙事高度?就是片子所要表达的思想。即片子在歌颂什么、批判什么,弘扬什么、鞭挞什么、宣传什么、否定什么。一部好的专题片,应该充分体现出政治价值、教育价值、宣传价值,要喷发出“正能量”。《圆梦》在这一点上做得尤为到位。全片实际上始终在宣传“红旗渠精神”这一正能量,从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到不同历史时期红旗渠精神的不断发展,可以说旗帜鲜明地勾勒出了全片的红色主线。

任何精神的内核都是永远不变的。因此,将“一以贯之”的精神信念作为贯穿全片的思想主线,可谓阐述全片理念的高明手段,能够引领观众始终沿着编导所设定的“思想轨迹”去观看全片。《圆梦》一以贯之的精神信念是什么?就是林县人所创造出来的红旗渠精神,而这一精神在荧屏上的具化表现就是 “圆梦”:当年林县 “祖祖辈辈都喝不上水”,林县人民战天斗地,是为了圆喝水的梦;后来为了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林州人民再次去拼搏,付出勤劳和智慧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是为了圆创业的梦。而无论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实际上都是为了“实现梦想”,即“圆梦”。通过什么圆梦?就是红旗渠精神,就是奋斗。这就是《圆梦》一片所要传递给观众的信念。

当然,任何精神的实质虽是不变,但其内涵却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圆梦》中的红旗渠精神,“奋斗”这一核心不变,但具体内容却在“与时俱进”。编导如此处理,是为了充分体现全片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圆梦》中开宗明义地讲述了林县人民所创的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正是这种内涵引领着林县人民克服千辛万难,最终饮上幸福之水。然而,当到了历史新时期,林县人民所面对的困难,不再是“没水吃”,而是“没钱赚”。为了改善贫困生活,林县人民再次奋斗,将红旗渠精神延伸出了新的时代内容,那就是 “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最终在开创美好新生活的道路上昂首前进。《圆梦》告诉了我们,红旗渠精神在与时俱进,它伴随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焕发出新的光芒。

猜你喜欢

林县红旗渠专题片
红旗渠上的“铁姑娘”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红旗渠的修建与红旗渠精神的诞生
“有才”林县话
用红旗渠精神教育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