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肥猪暴发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2016-01-31魏军甘肃省庄浪县畜牧兽医局甘肃庄浪744699

中兽医学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体病病猪红细胞

魏军(甘肃省庄浪县畜牧兽医局,甘肃庄浪744699)

育肥猪暴发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魏军
(甘肃省庄浪县畜牧兽医局,甘肃庄浪744699)

2015年8月18日,我县某养猪场3.5月龄育肥猪突然暴发了以耳根、颈背和腹部皮肤发红、高热不食、尿液呈褐色为主要症状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经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验综合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立即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迅速控制了病情。

1 发病情况

该场2015年6月18日购进1.5月龄三元育肥仔猪300头,购进后按程序依次对猪瘟、猪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肺疫、猪丹毒五种重点疫病进行免疫预防。饲养至3月龄时突然出现高热不食、皮肤发红等症状,传染速度较快,10天内发病98头,发病率达32.7%,死亡23头,致死率23.5%。临床注射头孢噻呋钠、黄芪多糖和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效果不佳。

2 临床症状

最急性病猪发病突然,体温升高到41.5℃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张口喘气,个别猪突然倒地,四肢抽搐,迅速死亡。症状稍缓者初期体温40℃以上,高烧不退,精神沉郁,肌肉震颤,被毛粗乱无光泽,食欲减退,口渴多饮。病猪多挤于一处,昏睡不起,耳根、颈背部和腹部皮肤发红,毛孔周围有点状出血。后期病猪耳部、颈背部、胸腹部和四肢部皮肤变成紫红色,尿液呈红褐色,少数病猪迅速消廋,贫血,皮肤苍白,共济失调,站立不稳,衰竭死亡,病程较短,一般为5~8天。部分病猪转为慢性,体温39.5℃左右,精神不振,饮食欲减退,行走无力,大便干结如粟状,表面带有褐色血液或少量黏性分泌物,呈渐进性消廋,病程较长。

3 病理变化

急性病死猪病理变化主要为充血、淤血和出血,皮下及眼结膜充血、淤血,有点状和斑状出血,心内外膜、冠状脂肪、心肌切面点状出血,肝、脾、肾、肺、脑组织表面和切面均有点状出血,胸腹壁浆膜表面充血,有点状出血,肠浆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亚急性和慢性病死猪病理变化主要为贫血、出血和黄疸,尸体消廋,皮肤及黏膜苍白,血液稀薄、色淡、不易凝固,全身性黄疸,皮下组织水肿,多数有胸水和腹水;心包积水,心内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松弛,色呈熟肉样,质地脆弱;肝脏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表面有黄色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膨胀,内部充满浓稠明胶样胆汁;脾脏肿大变软,呈暗黑色,有的脾脏有针尖大至米粒大灰白(黄)色坏死结节;肺脏淤血,轻度气肿,表面和切面均有点状出血;肾脏肿大,有微细出血点或黄色斑点;淋巴结多肿大,切面多汁。

4 实验检查

4.1血液直接镜检患病7日的高热病猪耳尖采取血液一滴,用生理盐水10倍稀释,混匀涂片,加盖玻片,在600倍显微镜下暗视野镜检,可见血浆中有多量游动的圆形、椭圆形小体,红细胞边缘附着有大量圆球状小体。

4.2血片染色镜检患病7日的高热病猪耳尖采取血液一滴,涂片用姬姆萨染色,油镜暗视野镜检,发现红细胞边缘、表面及血浆中有多量淡紫红色、折光度较强的圆形、椭圆形球状小体。

4.3病料培养无菌采取病死猪心、肝、脾、肾等脏器组织分别接种于营养肉汤、麦康凯琼脂平板、普通营养琼脂平板、鲜血琼脂平板37℃温箱培养72h,均未发现细菌生长。

5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综合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6 治疗

6.1病健分群,合理用药。用临床观察与测体温相结合的方法将病猪与临床无症状的假定健康猪严格分离饲养,病猪用氯唑西林钠+双黄连注射液和三氮脒+黄芪多糖注射液分别按60mg/Kg+0.2ml/Kg和 5mg/Kg+0.1ml/Kg双侧肌注,每日1次,连用3次;假定健康猪饲料中按1‰添加黄芪多糖粉、10%盐酸金霉素和10%盐酸多西环素预混剂连续饲喂10天,并严密观察,随时隔离病猪用肌注法加强治疗。

6.2驱虫灭蚊,杀灭媒源。用1‰辛硫磷溶液喷洒圈舍内外墙壁、纱窗和猪体,5天一次,连用3次;病健猪按0.3mg/Kg.W饲料添加伊维菌素驱虫,间隔7天,连用两次。

6.3加强饲管,严格消毒。合理通风换气,保持适宜舍温;尸体、污染的饲料和粪便严格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全场猪舍、猪体、食槽、用具及环境用0.4%过氧乙酸溶液彻底喷雾消毒,每天1次,连续7天。

采用上述综合性治疗措施,发病猪病情迅速得到控制。治疗第1天后症状显著减轻;连续治疗3天后体温均恢复正常,皮肤血色开始减退;停止肌注治疗,与假定健康猪群一起饲料添加药物继续防治7天,饮食欲、精神恢复正常。15天后回访,生长发育恢复正常,自治疗后未出现死亡猪只。

7 小结

7.1猪附红细胞体病是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或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以发热、溶血、黄疸和贫血为特征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因附红细胞体主要破坏猪体红细胞造成机体贫血和抵抗力下降,极易引起继发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且各种品种、年龄猪均易感,对养猪业危害较大,是近年来国际公认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猪病之一。临床暂无高效可用疫苗,预防除采用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保持猪舍和饲养用具卫生、减少不良应激、夏秋季节喷洒杀虫、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等综合性措施外,在高发季节、饲料交替时配合添加盐酸多西环素、盐酸金霉素、盐酸土霉素等敏感药物进行保健性预防,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7.2本病传播途径广泛,除直接接触、血源、交配及垂直传播外,媒介昆虫叮咬是该病一条主要传播途径,高温湿润、虫媒活动频繁的夏秋季节,极易暴发和流行。本次发病正值高热湿润、蚊蝇活动频繁之季,治疗中在采用血虫敏感药物注射用三氮脒、抗感染药物注射用氯唑西林钠、降温药物双黄连注射液、增强机体抗病力药物黄芪多糖注射液肌注和饲料添加盐酸金霉素、盐酸多西环素预混剂病健同治的同时,配合进行了驱虫灭蝇,对切断虫媒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病情起到了关键作用。

S858.28文献标识码:B

1003-8655(2016)02-0008-02

猜你喜欢

体病病猪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链球菌感染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
藏药结合放血疗法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114例疗效观察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