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总目录

2016-01-29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探析研究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总目录

【哲学研究】

康德、海德格尔论“物自身”

刘如霞(1.1)

威廉姆·肖的技术决定论的方法论探析

叶念,王志明(1.4)

论“劳动是人的本质”与“人的社会性”的统一

张夏力(1.7)

体育社会科学的“道”与“器”探究

张宇(1.10)

——形上的哲学思索与形下的体育运动

略论孔子仁学的孝道观

杨孝青(2.1)

说孔子的“君子观”

王骏(2.4)

《荀子》中的节用思想探微

杨士钦(2.7)

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儒学思想融汇的现代解读

肖颖秋(2.10)

幸福问题对话

张静(2.12)

——兼论阿伦特与马克思幸福思想比较

论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空间观念

王政剑(2.15)

实践标准的哲学内涵及其当代意义探究

张志杰(2.18)

孔子哲学的创造性思想评议

杨孝青(3.1)

“仁”的他者优先伦理取向

王宏德(3.4)

——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

保持个体与社会间的适当张力

刘莉(3.7)

——胡适“健全的个人主义”述评

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刘秦民(3.10)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认识论和方法论比较研究

周孝奇(4.1)

德性与知识

陈天洁,曹顺仙(4.3)

——《美诺篇》中柏拉图哲学思想探析

在永恒的形相下关照万物

王雪(4.6)

——胡塞尔现象学解读

费尔巴哈为什么没有走向历史唯物主义

阮玉春(4.9)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透视其当代意义

胡小恒,朱磊(4.13)

陶行知哲学思想探析

黄晓燕(4.16)

自由之思

王荣(5.1)

——从现代伦理危机看新教自由观与康德自由观

阿尔蒙德与当代比较政治学

王卫(5.5)

析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然概念及其现实意义

王磊,肖安宝(5.8)

论马克思国家政权理论渊源及其形成

李靖,付岚,刘卫财(5.12)

超验主义和魏晋玄学中的价值追求和人生态度

曹永科(5.15)

对人性的尊重

马靖云(6.1)

——论康德的理性主体观及其法律意蕴

启蒙视域中的康德与马克思

路红芳(6.4)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发展过程及方法论意义

滕松艳(6.8)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当代价值

王非(6.11)

——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论马克思解放观的信仰维度

马君俊(6.14)

解放何以可能

高雪(6.17)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及其政治诉求

鲍德里亚早期异化思想研究

高欢欢(6.20)

《没有指针的钟》的技术异化批判

孔洋(6.24)

浅探孔子的忠信思想

王艳茹,汪先平(6.27)

回归孔孟:韩愈“道统”论建构的两个层面

王昌昊(6.30)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建构研究述评

孟令蓉(3.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复杂性理论的启示

何丽萍(3.17)

论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

钟美玲(3.20)

——基于市场经济下劳动者的自由视角

全球化空间的资本逻辑及中国“认知测绘”

孙平(3.23)

——经由詹姆逊阐释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当代意义

《资本论》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董亚云,李 明,吕文林(3.26)

【政治学研究】

欧洲共产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观

高云飞(1.12)

1945-1949年民盟政治路线转变及原因分析

范海龙,李玉敏(1.14)

论改革开放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与中国梦的构建

谭小攀(1.17)

论毛泽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及其治国智慧

王晓庆,王新明(1.21)

论刘少奇的哲学思想及其启示

杨华平(1.24)

勤俭节约思想:从毛泽东到习近平

刘海霞,饶旭鹏(2.22)

试论党的创立时期中共党内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李文婷(2.25)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哲学向度

张薇(2.28)

历史经验总结与中国特色道路开拓

牛俊伟(2.30)

——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及其启示

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文艺动员的基本经验

张在利,李先明(2.34)

——以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中心的考察

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对20世纪10-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花琦,王蕊(2.37)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优势和特点

吴成林(3.29)

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制度保障

郑本凤(3.32)

“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为何只能建立在社会主义基础之上

王明亮(3.34)

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特点探析

聂淑华(3.38)

论《古田会议决议》的平等思想

刘树宏,黄莹(3.41)

党的群众路线的回顾与思考

张丽丽(3.44)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比较研究综述

魏晓军,张思军(3.46)

方法论之争:思想史研究中的“斯金纳革命”

王新明(3.50)

论“三个自信”与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高度契合

许婕,张燕英(4.19)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新说

杨伟荣(4.22)

——基于予取互补的横向分析

中国梦的现实依据与国际视野

汪建家(4.25)

从构成要素的统一性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王平(4.28)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历史嬗变与经验总结探析

张伟丽,马金祥(4.30)

近年来当代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研究述评

唐冬冬,马逸珂(4.33)

——以“职责同构”为视角

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概要及其检视

杨晓帆,杨希(4.36)

法国议会立法辩论制度介评

李店标(4.39)

伟大的抗战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兴

杨冉,李明(5.18)

试论陈云群众路线思想及其对“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的启示

石明(5.21)

——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

试论“规则性腐败”及其治理

董伟武,金娇(5.24)

党的思想路线若干发展规律

董遂强(5.26)

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与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扶贫实践

文建龙(5.29)

“四个全面”语境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理念与目标

李影,兰天(5.32)

民主革命时期思想文化论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汤举(5.34)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周婧婧,马跃(5.37)

——基于嵌入理论视角

冷战后日本对东盟国家ODA政策中的价值观因素

贾庆军(5.41)

论国际多式联运利益第三人之权利

方友熙(5.45)

再谈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杨建国(6.34)

用底线思维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言浩杰,马强强(6.38)

同心思想:阶层关系和谐构建的辩证解析

赵仁青(6.41)

试论马克思民主理论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

刘世林,许丽萍(6.44)

论毛泽东对中共党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汤举(6.46)

——以《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为例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会通的当代审视

阚红艳(6.49)

探析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生态环境建设

韩佳君(6.51)

管理价值维度审思与管理意识形态问题的提出

董庆玲(6.55)

行政法视野下公众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困境、根源及路径

鲍光婷,秦培涛(6.58)

【法学研究】

从司法实践的角度看国家官员的刑事管辖豁免

杨帆(1.27)

论我国行政许可撤销程序的构建

满先进,吴俊明(1.30)

——兼论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行政许可撤销中的完善

非传统安全下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表现及防控研究

叶亚杰(1.34)

间谍罪犯罪主体的人格缺陷研析

王东海(2.40)

论合同解除权与减损规则之间的矛盾协调

崔甜甜(2.44)

司法附属行政语境下的中国古代法官地位

吴春雷,司马守卫(2.47)

【社会管理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王瑞华(1.38)

危机管理补偿原则、目标与方式探究

祁志伟(1.42)

儒道思想的文化意蕴探究

刘敏,刘丽(1.45)

——儒道思想在企业管理及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利益的保障与实现

韩艳丽,唐宇(1.47)

论墨家思想对农村价值观念重构的意义

张岩涛(1.50)

货币增发的内生性与物价上涨:一个《资本论》的现代解释

赵向文(2.51)

矫正与突围:宋明理学与中华文明的农史解读

刘超,郭风平(2.54)

非正式制度与农村社会治理:一个尝试性的分析框架

饶旭鹏(2.56)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房地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曹泽,任阳军(2.60)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述评

胡云霞(2.63)

东北三省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

齐兴田(2.65)

新形势下政府与市场关系探究

郝志强(3.52)

税率结构、经济增长与城乡差距

范小敏,贺俊(3.55)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国外体育产业风险投资支持政策及其启示

程丽丽,姜天慧(3.59)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张娜(3.61)

——以河南省虞城县为例

“新四化”背景下城市少数民族的社区融入研究

费磊,刘颖(3.64)

——以沈阳市沈河区朱剪炉街道回民社区为例

山区农民再生性贫困问题及其破解之路

张映芹,许易(3.68)

农户技术采用的经济机理与过程划分

李想(3.71)

能本管理研究述评

孙国荣(3.74)

当代中国增进农民政治认同的路径探析

黄元丰(4.43)

安徽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法社会学探析

刘艳(4.46)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的辩证关系

杨智慧,张芳蕊,张伯男(4.50)

城市社区财政问题及其困境分析

赵雨桐,黄君洁(4.53)

——基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50个社区的实证研究

完善物流业“营改增”之立法建议

李蔚然(4.56)

促进高端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公丕明(4.59)

技术进步冲击下的俄罗斯投资效率问题

廖雅珍(4.61)

——基于RBC模型的分析

论政府的立法责任

高松元(5.49)

——公民社会保障权实现视角

智慧城市视阈中的政府智慧治理

苗圃(5.53)

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审视

刘国皇(5.56)

“美丽中国”背景下黑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电子商务推广研究

王丹 ,柏林 ,王伟(5.60)

论费瑟斯通的消费文化阶层区分

刘建华(5.63)

欠发达地区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的研究

曹慧娟,朱礼龙,郝世绵,等(5.66)

——以安徽省为例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问题研究

邢晓燕,李秀义(5.70)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文化自信的概念界说与现实意义

薛玉成(1.53)

“90后”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刘华军,周邵生,张鸿,等(1.5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成功经验探析

王俊斐(1.59)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学视角

“中国梦”: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主题

沈莲珠(1.63)

“中国梦”融入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张广亮,李鲲鹏,余志坤(1.66)

美国公民教育及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余习勤(1.69)

后喻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田长生(1.71)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动向

杨玉青(1.74)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杨启金,周小骥(1.76)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探析

卢焕燕(1.79)

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服务于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

蒙云龙(2.68)

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对策

刘淑梅(2.71)

自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牛妍(2.73)

关于当代大学生为人为学的哲学思考

蒋己兰(2.75)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探析

张付新(2.79)

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的“三维”机制

邹再金,陈立言(2.82)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究

孟庆新(2.85)

和谐校园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行为探析

王凤双,黄巍,张宏韬(2.87)

试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其其格(2.89)

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与发展

赵建芳,金海龙(2.91)

新型农民培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农村创业研究

邵雅利(2.93)

——基于福建省高校的问卷调查

以延安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思考

侯东,李宝怀(3.7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中传播的“心”途径

秦国伟,安百连(3.79)

“与自我对话”的人生哲思

闫顺利,赵雅薇(3.82)

文化观照下大学仪式德育价值的实现:功能解析与路径重构

胡文靖,刘德义(3.85)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路径探析

万蕊(3.89)

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运行分析

王春刚,刘卫财,许丽萍(3.91)

“中国梦”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儒家人文精神教育的时代价值

高军龙,寇荷超,王国宁(3.93)

文化自信重塑与精神世界重建的“中国道路”

闫立光,张文彬,刘晓华(4.65)

——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机制探析

陈娟(4.68)

探析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

赵仁青(4.71)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培育思路

陈孔祥,汪婷(4.74)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问题探讨

高飞(4.78)

大学生成材使命感的结构与测量

张秀梅,廖传景(4.80)

和谐社会进程中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张宏韬,王凤双(4.83)

高校生态德育与大学生生态责任感的培养

唐文玲,张春艳,李桂霞(4.85)

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研究

孙亮(5.7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志愿服务由利己向利他转化

李辉容,叶飞霞(5.77)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研究

杨永磊(5.80)

——以当代大学生为视角

基于“青马工程”的大学生骨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实践探究

郝海洪,朱宗友(5.82)

论“中国梦”和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

李馨,崔永学(5.85)

略论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的特征及其启示

李丽娟(5.89)

网络社会虚拟化实践与道德话语权建构

鲍鹏飞(6.62)

新加坡推进共同价值观生活化的经验启示

陈锴(6.65)

红色文化生成机制探究

夏欢(6.68)

基于需求层次论对“中国梦”的思考

郑会青(6.71)

农民工随迁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探析

王帆,胡恒钊(6.74)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刘哲,罗先奎(6.78)

以人为本的德育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周文翠,雷明,贝丽静,李迎春(6.81)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钱 丽,产慧玲(6.84)

【语言文学研究】

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研究综述

徐睿彤(1.82)

《孔雀东南飞》悲剧原因新探

李娜(1.85)

宋代次韵诗现象初探

杨雪梅(1.88)

“十七年”文学批评与“清洁”的文本

曹霞(1.90)

论五四时期胡适的文学思想

程维(1.94)

靳以与《雷雨》渊源考辨

石健(1.97)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田园诗歌的空间解读

韩利敏(1.101)

《麦克白》咒语现象解析

卢迪(1.104)

失落的“他者”与“主体”

汪奕君(1.107)

——结构主义视角下看《洛丽塔》与《心经》中的“失落者”

勒克莱齐奥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批判与憧憬

王海洁,金海波(1.111)

—— 以《乌拉尼亚》为例

近代汉语连带类框式介词研究

张云峰(1.114)

《唐书释音》特殊音注与宋代通语音研究

吕胜男(1.118)

探析消极修辞之消极

喻娟(1.121)

曹操令文中的主体形象

朱家慧(2.97)

试论陆机散文典故中的求用心理

林新萍(2.100)

从《金瓶梅词话》中的常时节形象看明代后期的小市民

张准(2.102)

杨钟羲《雪桥诗话》之八旗文学风格述论

韩丽霞(2.106)

偶然与生命

武斌斌(2.109)

——沈从文小说生命意识形态的分析

论《弯弯女儿河》的审美距离建构

蒋红艳(2.112)

西方女性批评理论影响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花敏洁(2.114)

毁灭性“龙卷风”的由来

孟宪华(2.117)

——《愤怒》中的“蝴蝶效应”解读

春天不再寂静 女性不再失语

徐锐(2.120)

——浅析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构建

生态审美视域中的中希地母神话比较

罗杰(2.122)

从艾滋病隐喻到帝国的崩塌

王晶莹, 蒋天平(2.125)

——库什纳的《天使在美国》解读

从《切韵》残卷看真、寒、歌三部的演变

林琳(2.129)

现代常用会意字来源试析

张莹莹(2.133)

《诗经》疑义辨析一则

吴春生(3.96)

《文选》编撰者赋学观平议

黄志立(3.98)

从边塞诗观照南朝文士的战争观

杨诏棋,周新民(3.103)

北朝鲜卑族政权乐府诗歌考述

唐星,高人雄(3.106)

唐代舞蹈诗中的舞姬形象探析

杨名(3.109)

——兼论唐人的女性审美取向

晚唐怀乡诗研究

李春霞(3.113)

《诗式》对“用事”的界定及规则研究

张慧琴(3.115)

——以《文论选》所录篇章为例

从《独孤通理灵表》看“文儒”与“吏能”之争

金晶(3.117)

文异悲同——从程、脂本差异处看晴雯、尤三姐的悲剧命运

何昆(3.120)

八旗作家杨钟羲《雪桥诗话》百年研究史回顾与展望

韩丽霞(3.123)

从《新疆游记》看谢彬的民族忧患意识

李彩云(3.127)

张贤亮小说评论历程的新阐释

冯英华,孙纪文(3.130)

20世纪末湖南诗歌创作态势

彭茜,彭在钦(3.133)

孔颖达文学思想略论

苗贝贝,安敏(4.88)

——以《五经正义序》为中心

影像天空里的文学星辰:萧红

姜峰(4.91)

——兼论电影《黄金时代》

论张爱玲与萧红的小说艺术风格差异

韩雅(4.94)

新时期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嬗变推衍

孙姝(4.98)

论莫言小说与神魔小说的同质性文化构成

方警春(4.101)

从比喻视角分析莫言小说中的修辞幻象

王娇娇(4.104)

存在主义视域下的《一句顶一万句》

彭茜,彭在钦(4.108)

论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叙事视角

周丽华(4.111)

美国黑人族裔文化身份建构研究

吕铁金(4.114)

对《孙行者》美籍华裔社会性别转换解读

王婷婷(4.117)

清末民初北京话口语词中的方言词语考

李光杰(4.120)

——以张美兰《明治期间日本汉语教科书中的北京话口语词》为例

黑龙江方言谓宾动词语用功能探究

贾清妍,闫晶淼,李莉莉(4.125)

论南北文风的差异与互动

李静(5.93)

王夫之诗学思想的基本原则

陈雪雁(5.95)

查慎行扈从诗论析

田萌萌(5.99)

论《八旗诗话》与《雪桥诗话》中八旗文学异同

周建华,韩丽霞(5.102)

哈斯宝与金圣叹之叙事思想比较

韩慧芝,韩慧光,姜淑萍(5.106)

——叙事结构之求同

爱与思的悄吟

孙海龙,于永顺,王一诺(5.108)

——萧红“诗心”论

失忆之魅:王小波《万寿寺》中自我主体的双重建构

高秀川(5.111)

论英国文艺复兴戏剧中的近代观念

张俊芳(5.115)

——以莎士比亚戏剧为例

文学他国化的典范:林译哈葛德小说的中国化

张立友(5.119)

论纳博科夫小说的多层级文本现象

李欣池(5.123)

——以《透明》、《劳拉的原型》为例

J·M·库切小说中的离散美学

邹莉(5.125)

基于句法位置和主位推进模式的代词回指偏误考察

王红厂,苏洁(5.129)

庄子“寓言”探赜

田欣欣(6.89)

——兼及近寓言范式的选择与建构

浅析汉赋中女性角色与价值解读

许瑞雪(6.92)

浅谈李煜后期词中的悲剧意识

李忠洋(6.95)

从《文章正宗》选唐诗看真德秀的唐诗观

向娟妮(6.98)

延安时期文艺理论研究现状及其拓展维度

李惠(6.101)

《平凡的世界》

马桂君(6.104)

——中国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式成长书写

陕北插队经历对史铁生文学创作的影响

申朝晖 (6.107)

生态学视域中的迟子建文学创作

楚金波(6.111)

《茶花女》中玛格丽特形象的马斯洛式解读

付妍(6.113)

后现代视阈下《愤怒的回顾》研究

史龙(6.116)

空间理论视域下《阳光下的葡萄干》中的矛盾性分析

吕春媚, 彭伊婷(6.119)

语域理论视阈下《早秋》的人物塑造解读

周玲(6.123)

在迷宫中成长

王玲 ,张雪莹(6.126)

——解读《拉里的家宴》中拉里的成长路

寻根苦旅

刘晶(6.130)

——西澳土著作家金姆·斯科特“Kayang and Me”小说解读

从合作原则看《雷雨》台词的会话含义

岳启业,孙广治(6.131)

——以周蘩漪与周萍的对话为例

汉英问数法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刘 苹(6.135)

【艺术与传媒】

传媒现代性:新时期乡土文学中的风景发现、现代启蒙、人格塑造与消费导向

廖斌(3.136)

生态场域中的《印象·刘三姐》摭谈

金乾伟(3.141)

从社会反腐形势看反腐题材电视剧的发展

王 卓(3.143)

【历史文化研究】

17世纪煤炭成为主要燃料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朱家俊,张亚东(1.125)

17世纪初至1840年沙俄东侵对传统中国的冲击

王铁男(1.128)

传统与现代之间:民国时期皖人的自杀现象

徐玉英(1.132)

《五卷书》与哈萨克民间故事

郭建新(1.135)

辽朝属国考辨

张宏利,刘璐(1.137)

略论明清徽州书院

詹海波(1.141)

试论《徽州文书》第五辑的整理与价值

汪慧(1.144)

社会转型视角下民国徽州家族礼仪形式变化研究

祝虻(1.147)

——以绩溪家族对朱子《家礼》的实践为中心

试析民国时期德、美驻华军事顾问团之间的差异

马丁(2.137)

近现代中国的代理人间接统治问题评析

胡凯基(2.141)

李鸿章幕府和张之洞幕府之比较

邬春红(2.145)

民国后期小型工赈的历史考察

蒋勇军(2.148)

明清时期徽州女子的择偶标准

黄静静(2.151)

顾炎武《山东考古录》述论

李贞光(2.154)

简评《明清以来徽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

詹海波(2.157)

论《徽州文书》的整理、出版及价值

汪慧(2.159)

宋、明帝陵石刻独角兽小议

郑艺鸿,汪建飞,李卓冉(3.146)

陶澍与漕政改革

温凯(3.149)

关于李贤生母的质疑与揣测

司海迪(3.152)

己巳之变中的谣言与袁崇焕之死

曾磊(3.155)

权德舆的儒释道观

陈江英(3.158)

谈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天下观”

李晖(3.162)

《大泌山房集》徽商传记的文学价值

汤汶旸(3.165)

试论清末民初呼伦贝尔教育状况与特点

王平,梁云(3.168)

平衡于两国之间的自我角色:赫德与中英缅甸事务

姜宇(3.171)

西欧15-16世纪的战争与民族国家的建立

孙相卓(4.127)

天门岭之战时间考

辛时代(4.131)

唐代“大赦”“曲赦”和“录系囚”考述

王宇飞(4.135)

明中后期拜金主义的盛行

牛津(4.139)

哈密卫职能探微

王晓静,辛时代(4.142)

明清家谱人物传记的结构方式与存世价值

朱慧敏(4.145)

——以徽州家谱为中心

“微时代”之“微”文化与传统学术文化之建设

吴明刚(4.149)

社会转型与制度变革

陈志英(5.132)

——金代转运司制度的确立

从《杨文公谈苑》所载论宋初二帝施政

许净瞳(5.136)

辽代“射柳”考论

艾萌(5.138)

试论康熙时期的漕粮违限问题

赵家勇(5.142)

鹿邑老子祝寿传说研究

唐旭东(5.146)

王宗沐——重构一位海运名臣的内心世界

王磊(5.149)

古代慈善模式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更迭

王艳君(5.152)

符号学视域下的汉字婚姻民俗解析

那贞婷(5.156)

数字时代传统艺术原创性神话的破与立

宋蔚(5.159)

略论晚清时期的中日条约关系

辛红霞,曾霞(6.139)

日韩合邦与清末国会请愿运动关系研究

翁敏(6.144)

试论河西节度使设置的客观必然性

高学益,董冰冰(6.147)

明末辽东屯堡嬗变小议

付博(6.150)

东丹国南迁缘由初探

耿涛(6.153)

元代“诈马宴”研究回顾

安敏(6.156)

论两汉游牧文化对幽州北部文化的影响

段德龙,蒋威(6.159)

明清时期徽州饮食的功能分类及文化意涵

周海燕(6.162)

区域历史文化研究

现代化视野下淮河流域移风易俗研究

胡凯基,王昆仑(1.151)

广南地母文化中蕴含的生态审美智慧

罗杰(1.155)

生态文明建设中少数民族的生态伦理价值

侯儒(1.158)

伊玛堪中的神鹰与汉族鹰文化比较研究

蒋满娟(1.161)

以乌日贡大会看赫哲音乐文化流变及发展

李利佳,刘劲松(1.164)

简论赫哲族的鹰崇拜

田丽华(2.162)

城镇化进程中的赫哲族民俗旅游开发

陈学军,刘小佳(2.165)

大禹传说及其地位的文化认同论

叶小琴(2.168)

赫哲族传统习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谭杰,窦文秀,田丽华,等(3.174)

当历史遇到现实:赫哲族传统渔猎传承保护研究

王威(3.177)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赫哲族文化生态的传承与保护

刘卫财,董树理,付瑶,等(4.152)

民族村落学校变迁与教育选择

王国超(4.154)

——基于黔东南羊望村的人类学考察

应重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曹树明(4.159)

新时期国内藏学研究反思

叶小琴(5.161)

——“藏学共同体”视角刍议

壮族六月节与民间信仰重构社会生态秩序

金乾伟(5.165)

我国濒危赫哲语语音研究现状分析

金莉娜(6.165)

赫哲族创作文学评述

黄任远(6.170)

满族的痘神信仰探微

綦中明(6.173)

【教育教学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转型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探析

张艳,辛晶晶(1.166)

来华留学生教育行政管理发展综述

王俊,段伟(1.168)

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张鹏霞,祝丽玲,田国忠(1.171)

以理论社团为平台 促进大学生哲学素养提高

于秀丽,金维明,张凤文,等(1.173)

地方普通院校文化产业专业与学科建设的对策研究

邹文贵,许铁汉(1.175)

应用型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张国琛,彭绪梅,韩延波(1.177)

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李冰,关劲秋(1.180)

高校创新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探析

杨坤(1.18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问题与相关对策

方敏(1.184)

高校法学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改革实践

章群(1.187)

论道家思想资源在《美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程军(1.189)

——以道家自然观为例

加强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在教学科研中的应用

宁锐(1.192)

对排球扣快球技术教学与训练的研究

赵德龙,崔小良,陈强,等(1.194)

英语语音网络教学模式下的异步交互研究

王淑芳(1.197)

关于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杨金铭,赵景会,李锦莲,等(2.171)

——以佳木斯大学药学院为例

高等学校教材数字化发展探析

陈益芳(2.175)

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及其启示

武雪皎,孙彦峰,李长锋(2.178)

本科生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双向建构”教学模式探究

耿希峰,颜英,陈新(2.180)

构建增强理论深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法

储著源(2.183)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王宁,杜伟,范丽君(2.186)

网络多媒体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刘景顺,王皓杰(2.188)

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高宝泉,张建中,王国滨(2.190)

论德奥艺术歌曲对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胡东冶(2.192)

“三师”统领下综合性大学“卓越教师”的职业技能建构路径

任树民(3.181)

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学信息化基础建设思路探究

息明东(3.183)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李良(3.185)

网络环境下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研究

隋晓冰,程璐璐(3.187)

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孟庆新(3.191)

“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探究

刘桂荣(3.193)

中国古典文学在意大利的教学和研究

谷倩兮(3.196)

国际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公共外语教学改革探析

杨立刚(3.199)

俄罗斯教育规划《2010年前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评析

赵伟,孙大镭,周春玲(4.162)

试论俄罗斯私立高等院校的地位及其发展

王王月(4.16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三境界

陈鸿儒(4.16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动态综合型”教学目标的建构

曾庆娣(4.170)

新形势下高校党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崔永江,尹治世(4.173)

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探析

闫薇(4.175)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法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田金花,杨彦华,于秀丽(4.177)

对外汉语声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应对

刘相臣(4.180)

基于CDIO模式的会计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王丹,贾兴恒(4.182)

SMCR模型视野下翻转课堂多元化传播要素的设计思考

刘佳,孙利平,张婉,等(4.184)

基于莫斯科语义学派释义理论的同义词教学策略

陈秀利(4.187)

地方高校外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李庆云(4.189)

中、美、英三国中小学师德问责制比较研究

乔花云(5.167)

论研究型大学智库的建设

杨岭(5.170)

杜威教育哲学思想对西南民族地区师生关系的启示

高艳,夏茂林(5.173)

——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理论依据

徐孟林(5.176)

教学评价研究述评及启示

朱转云(5.179)

办好思政课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使命

林建辉(5.181)

——兼论复旦大学思政课教改的经验与启示

论高校党课“立体化”教学中的微型党课

孔德丰,尹治世(5.184)

浅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

冯泽龙(5.186)

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策略研究

杨伟荣,张方玉(5.188)

公共管理案例库开发的流程设计、质量标准及使用研究

司林波(5.192)

基于MOOC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

郑丽娟(5.195)

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阻抑因素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

潘宏伟,房英杰,钟堂武(5.197)

构建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课堂多元识读教学模式

赵小雯,隋晓冰(5.199)

论晏阳初教育救国为核心的教育实践

徐挺(6.175)

大学生参与高校后勤创业孵化的实践与思考

杨传民(6.178)

——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顶岗实习背景下船舶类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途径研究

马小荣(6.181)

——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为个案

社区大众体育辅导员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唐学军,王恩斌(6.183)

提高黑龙江省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

李阳(6.185)

“互联网+”思政课: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施与创新

卫晓溪(6.187)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项目化课程教学的研究与设计

王晓娟,韦韫韬,刘世民(6.190)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猜你喜欢

探析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探析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VR阅读探析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基于CAD/CAM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