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抑郁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心理的社会因素分析

2016-01-29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6期
关键词:婴儿产后产妇

陈 军

(辽宁省辽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产后抑郁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心理的社会因素分析

陈 军

(辽宁省辽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产后抑郁症指的是产妇在分娩过后由于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所形成的抑郁障碍。产后抑郁症与其他抑郁障碍表现方式相同,都伴随着情绪低落、焦虑多疑、烦躁恐惧等情绪,严重时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照顾婴儿的能力,部分产妇还会走上自杀或者伤害婴儿的不归路。产后抑郁症除了危害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功能,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婴儿的身心成长。产后抑郁症如果能够早期识别并且积极治疗,便能够得以有效预防。本文围绕产后抑郁的临床特征展开论述,并且深入讨论了造成产后抑郁的相关心理社会因素,旨在帮助产妇顺利度过围生期。

产后抑郁;临床特征;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产后抑郁症大约出现在女性分娩后的第1周,并且发病概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上升。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障碍,是介于产后精神病与产后心绪不良之间的一种精神疾患。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两大部分造成的。产后抑郁症不仅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影响,还会阻碍自身社会功能的实现。患有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应当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与护理,积极让医护人员实施心理干预,以保障家庭氛围的和谐与美满,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

1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产后抑郁症的表现与一般抑郁症表现雷同,最显著的特征是产妇的情绪低落,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其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并且持续的周期较长。主要表现为:①时常感觉到心情压抑、沮丧且情感淡漠;②创造性思维受到限制;③自我评价较低,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自责等负面情绪,对身边的人充满警戒心理和攻击性,与家里无法和谐相处;④对生活缺乏信心与憧憬,找寻不到生活的意义,厌食、失眠、出现自杀倾向或者伤害婴儿的倾向;⑤食欲大增或者大减,体质量增减变化大[1];⑥容易因为小事而动怒,常常伴有焦虑、暴躁的情绪;⑦思想难以集中,语言表达能力下降,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⑧具有较强的自卑感。

2 产后抑郁的发病原因

2.1生理因素:处于妊娠期的孕妇血孕激素、雌激素具有明显的提升,皮质醇、甲状腺素也相应有所增加[2]。然而在生产后,雌孕激素水平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至孕前水平,因此体内激素的改变是促进产后抑郁发作的因素之一。此外,患有精神障碍遗传因素的人群抑郁障碍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产后,产妇必须面对身体的巨大变化,而这些生理变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妇的心情和行为。雌激素和孕酮的水平会在分娩后的数小时之内急剧下降,这一变化有可能会触发产妇情绪的不稳定和紧张感。此外,产妇在生产之后由于会接待访客、哺乳婴儿等活动而干扰常规的休息以及睡眠,过度的疲劳也会导致产后抑郁。

2.2心理因素:由心理因素造成产后抑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产妇应付压力方式的不当而造成的。产妇在分娩之后无法立即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尚未克服作为母亲的压力从而产生冲突和适应不良是造成产后抑郁的心理因素之一。此外,产妇在生育前无法对产后的情况详细预知,因此在产后出现手忙脚乱、预估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等现象,产妇处于担心无法照顾好婴儿而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生产过后,产妇的体型会发生些许改变,如果产妇无法正确调试心理,也会产生忧郁的情绪。婴儿出生以后,大部分家庭生活关注的重心会转移到婴儿身上,产妇会因为缺乏丈夫的关心和体贴而产生失落的情绪。

2.3社会因素:产妇的分娩方式大致分为自然产和剖宫产两种,其中剖宫产对于产妇心理的影响较大。如果分娩出现意外,导致死胎、私产、畸形产儿的现象,是诱发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因素。在我国部分偏远地区,“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如果产妇家庭对婴儿性别不满意,也会造成产妇情绪的变化。此外,深受中国传统习惯的制约,产妇在分娩过后需要在家中静养一个月,产妇在这一个月中被禁足在家,不允许看书、看电视、看报,甚至不允许下床和出门。这种方式会造成产妇的生活圈子缩小,生活内容枯燥,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减少,从而产生抵触、偏激、易怒等不良情绪反应,也容易造成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

3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措施

3.1加强对产妇产后心理疏导:为了正确调试产妇的心态,医院的护理人员应当充分掌握产妇的心理状态、动态心理变化以及既往病史等等资料,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对产妇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了解产妇心理的症结所在,并且及时排除产妇的心理障碍,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加强与产妇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尽量为产妇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产妇市场感受到来自家庭、丈夫的关心,以消除产妇焦虑、燥郁的情绪。

3.2及时处理抑郁先兆症状:经调查表明,产妇在产后1周开始产生抑郁的情绪,在产后6周极容易患上产后抑郁症[3]。鉴于此,医护人员应当为产妇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产后静养环境。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当充分掌握产妇产后心理脆弱、情绪波动的特征,对产妇态度热情、亲和,并且给与贴心的照顾与关心,提高产妇照顾婴儿的自信,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由于产后抑郁症关系着婚姻、家庭乃至社会,因此医护人员应当给予高度重视,时刻关注产妇的心理、生理变化,最大程度地遏制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4 结 论

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了产妇的身心健康以及婴儿的健康成长,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极大。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心理干预和护理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保证产妇顺利度过围生期。

[1]张巍,安力彬,刘媛.产后抑郁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227-2229.

[2]黄美凌,王慧馨,曹少娟,等.广州市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11):14-17.

[3]聂岚,唐小琴.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与预防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10,9(14):2658-2660.

R749.4

A

1671-8194(2016)26-0297-01

猜你喜欢

婴儿产后产妇
艺术家婴儿推车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