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腺癌多种治疗模式的研究进展

2016-01-29谭启泽广西田阳县妇幼保健院广西百色5336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9期
关键词:胰腺癌研究进展

谭启泽(广西田阳县妇幼保健院,广西 百色 533600)



胰腺癌多种治疗模式的研究进展

谭启泽
(广西田阳县妇幼保健院,广西 百色 533600)

【摘要】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系恶性肿瘤,多数胰腺癌是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由于胰腺癌的发病部位及病理特征导致其诊断及治疗难度极大,由于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转变导致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临床调查数据显示胰腺癌是预后效果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胰腺癌以中老年男性为主,而绝经后女性发病率与男性比较无显著差异,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1%,表明胰腺癌患者5年内几乎无生存机会。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难度较大,误诊、漏诊率极高,传统胰腺癌治疗方式为单纯手术切除联合辅助治疗,手术病死率较高而治愈率低下,随着现代医学的研究与进展,对于胰腺癌的临床治疗呈现出多样化治疗方法,可不同程度提高患者治愈率与生存率。本文就近年来胰腺癌的治疗模式进展展开综述。

【关键词】胰腺癌;新辅助放化疗;手术切除;研究进展

临床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美国胰腺癌病死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致死中的第4位,而在我国胰腺癌病死率位居第10位,并且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重,胰腺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在不断增加,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1]。胰腺癌一般早期无明显症状,而当患者就医确诊时常已进展为晚期,预后效果极差,手术难度较大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易出现早期浸润与转移[2]。因此目前对于胰腺癌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综合治疗模式,旨在进行彻底清除与根治性清除,降低手术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1 手术疗法

对于胰腺癌临床常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患者手术治愈率较低,5年生存率低于1%,因此对于胰腺癌的手术治疗需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进行选择。有学者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如下几点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指征:无明显的远处脏器转移现象;无明显的腹腔重要血管侵犯现象;仅侵犯单侧腹腔内重要血管,但可进行血管游离、切除与重建[3]。

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与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临床目前胰头癌标准根治性术式,主要通过切除胰头、肝外胆道、胆囊、远端胃、幽门、十二指肠及腹腔周围淋巴结控制癌细胞的扩散及根治性切除,但目前传统的PD手术已经不能满足胰腺癌切除标准,有学者指出PD对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胰头癌患者基本无治疗作用,而新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SPD)则在传统PD基础上对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肠系膜上动静脉淋巴结进行完全清扫,能够降低癌细胞扩散、远端转移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率[4-5]。而为追求低医源性损伤及保留患者完整的消化系统能力,PPPD手术已广泛应用与临床,与传统PD手术不同,PPPD保留了幽门,从而维持了胃肠功能的完整性,减少了胃肠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并且通过临床实验证实,PPPD手术患者5年生存率与SPD手术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6-7]。而对于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ERPD)的应用临床存在争议,由于ERPD主要应用于重度淋巴结转移及血管侵犯患者,需对大面积的淋巴结及血管进行切除重建,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对于降低术后复发率及转移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等情况,临床实验显示并无显著影响,但且术后胃瘫、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临床对于ERPD的选择较为谨慎[8-9]。

1.2 全胰腺或次全胰腺切除术:该手术主要适用于癌细胞已累及全部胰腺但无明确转移迹象的患者,该手术可充分切除病灶组织,能够有效避免术后胰瘘发病率,同时医源性损伤相对PD较小。但全胰腺或次全胰腺切除术后常导致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0]。并且临床研究显示全胰腺切除术与非手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对于该术式的选择应严格按照适应证,谨慎选择治疗胰腺癌[11]。

1.3 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胰体尾癌是胰腺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而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胰体尾癌的标准术式,主要切除胰腺体尾部及脾脏、周围淋巴结,有学者提出通过顺行胰体尾切除术并游离至胰腺颈部后,离断胰体尾及脾动静脉,在切除全部胰体尾部及脾脏,患者5年生存率可接近30%。

2 辅助治疗

2.1 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由于胰腺的生理功能及位置的特殊性导致胰腺癌对多数化疗药物的敏感度较低,化疗药物选择性较差,而吉西他滨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胰腺癌最为有效的化疗药物,但对于吉西他滨的应用同样面临问题,如单独用药极易引起癌细胞的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12-13]。因此有学者提出采用吉西他滨多药物联合治疗,而Cunningham等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较单纯吉西他滨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生存期、1年生存率明显延长[14]。因此对于多种药物的联合化疗是目前胰腺癌化疗研究热点,不同药物的选择针对不同病情、病程的患者,加强选择性与杀伤作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耐药性发生率是联合用药的最终目的。

2.2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与全身经脉化疗相结合:胰腺癌由于缺乏血液供应,并且其肿瘤病灶表面被纤维包膜包裹,导致常规给药途径无法达到有效浓度,治疗效果不理想[15]。近年来随着介入导管治疗技术的完善与经导管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技术的研究,使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避免局部药物浓度不高的缺点,直接经供血动脉导管注射化疗药物,能够有效提高肿瘤病灶位置的局部药物有效浓度,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又降低了化疗药物在全身血液系统中的药物浓度和其不良反应[16]。并且通过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可极大程度上提高肿瘤杀伤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2.3 新辅助化疗联合术后化疗:新辅助化疗是近年来新兴的辅助放化疗模式,但对于其确切的应用效果及利弊有待于临床大实验的证实[17-18]。新辅助化疗是指术前的针对性化疗,对于首次确诊并且不满足根治性手术指征的患者可采用新辅助化疗,可通过术前化疗清除癌周微转移灶,降低肿瘤分期,能够减少肿瘤的复发率,可使不满足根治性手术指征的胰腺癌患者提高手术切除的概率,但同样临床证实新辅助疗法对已行根治性切除胰腺癌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疗效,同时新辅助化疗存在诸多弊端,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术前化疗延误病期及穿刺治疗中引起肿瘤的种植性转移,其具体的施行指征需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谨慎选择[19-20]。

3 小 结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模式较为多样性,但其研究方向主要沿着低损伤、低复发率、抑制转移的联合治疗模式发展,其中对于肿瘤的辅助治疗依赖越来越大,各种手术疗法均存在自身的缺陷与特点,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通过联合放化疗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改善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郭晓钟,赵欣宇,等.胰腺癌放射治疗进展[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2,12(4):284-288.

[2] 左朝晖,林劲冠,朱海珍.胰腺癌综合治疗研究的进展[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9):1623-1625.

[3] 徐克成.从胰腺癌治疗探讨进展期癌症治疗策略[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7):484-488.

[4] 刘海林,王磊.胰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34):3475-3479

[5] 朱玲,丛林,赵玉沛.胰腺癌的放射治疗进展[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1,17(11):944-947

[6] 威孟飞,马晋平.胰腺癌的转化医学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1):145-146.

[7] 戚晓军,刘丁,姜宇东.GP方案区域化疗与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19):1556-1558.

[8] 常冬姝,夏廷毅,李平,等.全身γ刀治疗局限期胰腺癌临床结果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9,18(6):470-472.

[9] 蒋国梁,任志刚.胰腺癌的放射治疗[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1, 17(11):879-882.

[10] 虞晓林,罗卫华,李昌林,等.体部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156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7):1379-1380.

[11] 彭承宏,吴旭波,雷若庆,等.联合腹腔干切除在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8):655-658.

[12] 吴宝华,袁晔,楮俊峰,等.三维适行放射治疗胰腺癌22例近期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1):71-72.

[13] 牛立志,李海波,文卫锋,等.经皮冷消融治疗局部进展性胰腺癌的可行性[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1,11(1):1-4.

[14] 钱程佳,杨晴,石欣,等.自杀基因在胰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14(10):946-950.

[15] 宋笑冬,曹良启,陈德.内镜技术在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中的进展[J].广东医学,2013,10(14):363-364.

[16] 赵玉沛,张太平.重视交界性可切除胰腺癌的处理[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8(21):165-166.

[17] 田素萍.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2,25(5):400-402.

[18] 李悦,曹良启,彭和平,等.腹腔镜联合光动力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1,05(2):120-123.

[19] 刘洋,董家鸿.胰腺癌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35(1):95-98.

[20] 秦苑,任东,范宇飞,等.尼妥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加顺铂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9): 64-66.

中图分类号:R73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9-0025-02

猜你喜欢

胰腺癌研究进展
锰配合物催化加氢反应的研究进展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上调N-myc下游调节基因1表达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
胰腺癌相关糖尿病致病基因表达谱的分析
舒适护理在胰腺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