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我管理对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影响路径研究

2016-01-29张晓燕张万红

关键词:专业能力自我管理

张晓燕,张万红

(1.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40;2.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大学生自我管理对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影响路径研究

张晓燕,张万红

(1.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221140;2.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221116)

摘要: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徐州地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4所院校1400名大学生,研究自我管理对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影响路径,以及性别、专业类别等共12个背景因素对自我管理、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影响。运用SPSS和AMOS软件统计分析调研数据,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管理对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均有正向影响,其中对通用能力(0.87)的直接效果要大于对专业能力(0.61)的直接效果。研究还发现,大学生个体12个背景因素中的专业类别、专业兴趣、在校任职、获奖等级、父母教养方式、母亲文化程度等6个背景要素上的自我管理、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均有显著差异。具体的结论大部分和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少部分不一致的结果反映了不同院校大学生群体的差异。

关键词:自我管理;通用能力;专业能力

引言

大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 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身体、心理、时间、信息、思想和行为等),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而开展的自我认知、自我计划与组织、自我监控、自我开发与自我教育等一系列的活动[1]。国内外自我管理的研究主要从组织行为学、医学、心理学、哲学、管理学等角度展开。Manz认为自我管理能推动个体不断朝着理想绩效水平发展从而影响组织行为[2]。Lorig K R, Holman H R(2003)指出良好的自我管理能更好地治愈自身疾病。Albert Bandura等研究指出通过自我管理行为来塑造自己命运。国内研究者郭海龙认为通过合理的自我设计、自我教育、自我协调和自我控制等环节,个人得到全面发展[3]。王益明、金瑜指出个体自我管理能取得良好适应的心理品质[4]。王永明、潘惠香认为自我管理是以个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为价值诉求的管理实践活动。

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具备良好的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长期以来,高等院校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健全师资队伍、深化校企合作等重要举措培养学生的双能,却未能充分发挥自我管理在提升双能方面的积极作用。当前大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社会等各种原因导致自我管理缺失,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第二,不会规划学业。第三,心理素质较差。第四,自控力差。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迷失方向。研究者孙东,刘毅提出在多元化信息获取背景下,大学生在如何提升自我管理,自觉抵御各类诱惑,实现自我提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进行积极探索研究[5]。

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是自我管理。高校管理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学校应该通过发挥大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能动性来培养其自我管理。因此,本文从双能提升视角提出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这个课题,在此视角下展开理论思考、数据分析与实践反思。

一、 研究维度与假设

(一) 研究维度

“双能”是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简称,其中,通用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技术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专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特定职业岗位,能够胜任该岗位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文献探讨,本文将交流表达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学习创新能力作为通用能力的维度。将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作为专业能力的维度。

综合现有文献得知自我管理涉及到管理过程、管理方法和管理内容等。大学生自我管理就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协调、自我激励、自我控制。一个自我管理过程的终结,就意味着另一个自我管理过程的开始。反复循环的发展将推动自我管理不断跃上新境界[6]。因此,本文研究自我管理的维度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协调、自我激励、自我控制。

(二) 研究假设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具有的潜力。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受到遗传的作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等四个方面[7]。其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能力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样,大学生双能的提升与发展也受到主观能动性的影响。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将理想的学习者视为自我调节的学习者[8]。自我调节的学习者是那些拥有有效的学习策略并知道如何以及何时应用这些策略的学习者[9]。学校的培养理念培养方式等外部因素均通过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即自我管理来发挥作用。

总之,通过文献追踪可知大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学业成绩[10]、就业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11]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本文研究自我管理可以提升双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自我管理对双能有正向影响;

H2:不同背景因素下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通用能力、专业能力有差异;

H3: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背景因素的调节可以有效影响双能的提升。

二、 研究设计

(一) 自我管理测量变量设计

根据文献研讨设计自我管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协调、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等五个维度,根据这五个维度研究设计问卷共20个题项。

(二) 双能量表变量设计

根据文献研究设计,其中交流表达、人际协调、学习创新等三个因子为通用能力,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三个因子为专业能力,每个因子均有3个题项测量。通用能力量表和专业能力量表各有9个测试题。

(三) 背景因素测量变量设计

背景变量采取直接设置问题的方式设计,包括:性别(男、女),年级(大一、大二、大三),专业类别(文管科、理工科),是否独生子女,专业兴趣(不感兴趣、感兴趣、无所谓),在校任职(不担任职务、担任班级委员、担任学生会干事、担任班长或团支书、担任学生会部长以上或社团负责人),获奖等级(无获奖、获得系部院级奖项、校级奖项、市级奖项、省级或国家级奖项),家庭来源地(农村、乡镇、县城、地级市、省会城市),家庭经济状况(低保、温饱、小康、富裕、富有),父母教养方式(溺爱型、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其他型),父母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

(四) 问卷发放及统计方法

问卷包含基本信息及背景资料、自我管理问卷、通用能力问卷、专业能力问卷。填答方式采用Likert-type六点量表计分法,从“很不符合”到“很符合”依次从1到6记分。问卷发放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在徐州地区4所院校,其中国家示范院校1所,江苏省示范院校1所,地方院校1所,民办院校1所。在四所院校中选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班级发放问卷,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问卷1320份,回收率94%,有效问卷1129份。

统计方法用SPSS18.0进行信度检验,用AMOS17.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效度检验。用AMOS17.0对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进行检验。用AMOS17.0进行路径分析。

三、 统计分析

(一) 样本基本情况

有效样本1129份,其中男生样本549人,占48.6%,女生样本580人,占51.4%;独生子女人数占31.1%,非独生子女占68.9%;大一学生占34.8%,大二学生占50.3%,大三学生占14.9%;其余项目分类有是否担任学生干部职务、获奖等级、家庭来源地、家庭家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学科类别等9项,样本在这9个项目类别中基本服从正态分布,符合研究要求。

(二) 信度检验

信度即稳定性,指调查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其测量方法有重复测量、复本测量和折半测量,本文根据情况采取ALPHA信度系数,得到各量表的信度系数,其中自我管理分量表信度系数为0.926,通用能力分量表信度系数为0.894,专业能力分量表信度系数为0.912。各分量表中各维度的信度系数均大于0.7的标准,表明量表信度良好。

(三) 效度分析

效度是用度量方法测出变量的准确程度,即准确性或正确性。对自我管理量表的效度检验采用汇聚效度,本研究以个别观察变项的信度、潜在变量组成信度(CR),以及平均萃取变异量(AVE)等三个指标来作为会聚效度的检验[12],整体而言,自我管理分量表五个潜在因素中,组成信度(CR)皆大于0.60的标准;平均萃取变异量(AVE)“自我认知”、“自我协调”和“自我激励”因素未达到0.50的标准,但是组合成自我管理二阶因子平均萃取变异量(AVE)值达到0.739。说明量表的会聚效度检验合格。

对双能分量表的效度检验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来检验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调查问卷中,全部项目的KMO值为0.923, Bartlett值为12487.240,sig=0.000,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推断,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达到了设计要求,结构效度非常好[13]。

(四) 假设检验

1. 大学生自我管理对双能的影响

图1 标准化路径

根据文献探讨与前面效度验证分析,本研究构建的理论架构如图1所示。潜在自变量为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协调、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五个观测变量。因变量为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其中通用能力包括交流表达、协调合作、学习创新三个观测变量。专业能力包括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观测变量。将上述模型与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标准化的路径系数如图1所示。在模型增值适配度指标方面,NFI、RFI、IFI、TLI 及 CFI 值分别为0.930、0.908、0.935、0.915、0.935,五项指标皆大于0.90,全部达到适配标准,显示在增值适配指标方面,模型适配度极为理想。简约适配度指标方面,PGFI、PNFI、PCFI值分别为0.586、0.710、0.714,皆大于0.50 的适配指标[14]。

就潜在变量而言,自我管理五个层面的因素负荷分别为自我认知0.73,自我规划0.77,自我协调0.77,自我激励0.75,自我控制0.79。其中自我控制的解释力最高(R2=0.62),然后序次为自我规划(R2=0.60)、自我协调(R2=0.60)、自我激励(R2=0.57)和自我认知(R2=0.54)。

就因变量而言,通用能力三个层面的因素负荷分别为交流表达0.72、协调合作0.78、学习创新0.82。其中学习创新的解释率最高(R2=0.82),其次是协调合作(R2=0.78)和交流表达(R2=0.72)。专业能力三个层面的因素负荷分别为专业意识0.67、专业知识0.92、专业技能0.85.其中专业知识的解释率最高(R2=0.85),其次是专业技能(R2=0.71)和专业意识(R2=0.45)。

进一步通过路径分析得知自我管理对双能均有正向影响。其中自我管理对通用能力的直接效果为0.87,自我管理对专业能力的直接效果为0.61。即自我管理对通用能力的影响大于其对专业能力的影响。

由此假设H1得到验证:即自我管理对双能有正向影响,且自我管理对通用能力的影响大于其对专业能力的影响。

2. 不同背景因素下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通用能力、专业能力的差异性

样本统计表明,各观测变量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而且样本数量较大,可以使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考察大学生背景变量对自我管理的影响,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表1 个人背景变量对自我管理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注:显著性水平小于0.05表示有显著差异,以下单因素分析相同。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个人12个背景变量中,其中的专业类别、专业兴趣、在校任职、获奖等级、父母教养方式和母亲文化程度等6个因素对大学生自我管理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表2 个人背景变量对通用能力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续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个人12个背景变量中,除了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三个因素上的通用能力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余9个背景变量上的大学生通用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

表3 个人背景变量对专业能力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个人12个背景变量中,除了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来源地三个因素上的专业能力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余9个背景变量上的大学生专业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

由此H2部分得到验证,即不同背景因素下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通用能力、专业能力有差异。

总结表1、表2、表3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个人背景变量在自我管理能力、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均有差异的变量是专业类别、专业兴趣、在校任职、获奖等级、父母教养方式、母亲文化程度等6个。

由此H3部分得到验证,即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背景因素的调节可以有效影响双能的提升。

3. 背景因素差异分析

进一步通过均值比较专业类别、专业兴趣、在校任职、获奖等级、父母教养方式、母亲文化程度6个背景变量中大学生的自我管理、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差异情况如下:

(1) 文管科学生的自我管理、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均高于理工科学生。

(2) 对专业感兴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均高于对专业不感兴趣的大学生。

(3) 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的自我管理、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高于不担任职务的大学生。

(4) 在校期间参加各类竞赛学生的自我管理、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高于不参加竞赛的学生。

(5) 以教养方式为控制变量,通过方差齐性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均值比较可知,自我管理从强到弱的依次是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其他型、溺爱型。通用能力从强到弱的依次是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其他型、溺爱型。专业能力从强到弱的依次是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其他型。

(6) 以母亲文化程度为控制变量,通过方差齐性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均值比较可知,自我管理从强到弱的依次为大学本科及以上、高中/中专、初中、大专、小学及以下。通用能力从强到弱的依次是大学本科及以上、大专、高中/中专、初中、小学及以下。专业能力从强到弱的顺序与通用能力基本相同。

四、 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根据对样本数据的分析,相关假设基本得到统计检验,具体情况如下:

1. 大学生自我管理对通用能力有正向影响,大学生自我管理对专业能力有正向影响。其中自我管理对通用能力的直接作用(0.87)大于对专业能力的直接作用(0.61)。

2. 大学生背景变量中的专业类别、专业兴趣、在校任职、获奖等级、父母教养方式、母亲文化程度对大学生自我管理和双能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

3. 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背景因素的调节可以有效影响双能的提升。这六个背景因素是专业类别、专业兴趣、在校任职、获奖等级、父母教养方式、母亲文化程度。其中学校可以采取措施调节的因素是专业类别、专业兴趣、在校任职、获奖等级。

(二) 建议

本文得出的结论中有关背景因素对自我管理的影响基本与其他研究者相似,不同的是增加了获奖等级、在校任职和专业兴趣三个背景变量。学校可以采取措施调节的因素是专业类别、专业兴趣、在校任职、获奖等级。高等院校可以采取分专业类别、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多开展竞赛活动等方式来科学合理地引导大学生自我管理。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知自我。可以通过班主任的管理、任课老师的教学过程管理以及学生管理中的引导等途径帮助学生客观地认知自己。第二,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自我。在大一年级学生中开展的学业生涯规划大赛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规划的方式,可以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团委干部等指导学生获得和增强自我规划的能力。第三,提醒学生及时到位地协调自我。可以通过心理健康咨询等方式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同时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其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第四,教会学生切实有效地激励自我。可以通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竞争意识从而能够逐步达到自我激励的效果。第五,监督学生自觉严格地控制自我。可以通过目标管理法来引导学生自我控制,把学生个人人生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家庭的期望目标和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实施帮助、指导、引领、提醒、教育、监督等措施, 以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自我管理对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影响是正向的,即良好自我管理的大学生拥有更强的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本研究的局限性是样本仅局限在徐州地区,得出的结论可能有失偏颇。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扩大样本范围,研究双能的影响因素除了背景因素外还应考虑到外部情境,如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如能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研究,或许能得出更多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李满林.大学生自我管理探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3):39-42.

[2]ManzC,SimsP.Self-managenmentasasubstituteforleadership:asociallearningtheoryperspective[J].TheAcdemyofManagementReview,1980,5(3):361-367.

[3]郭海龙.现代化与自我管理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0.

[4]王益明,金瑜.自我管理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2,25(4):453-457.

[5]孙东,刘毅.在多元化信息获取背景下,大学生自我管理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研探索2009(12):358.

[6]史庆伟.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8):255-257.

[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8]Paris,S.G.,Paris,A.H.Classroomapplicationsofresearchonself-regulatedlearning[J].EducationalPsychologist,2001,36(2):89-101.

[9]Bandura,A.Socialcognitivetheoryofself-regulation[J].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performance,1991(50):248-287.

[10]王柏森.大学生自我管理与生活满意度及学业表现之相关研究[D]. 世新大学,2009.

[11]陈益民,刘林,张贞.大学生自我管理与就业关系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生为例[J].高教探索,2012(4):118-124.

[12]何青.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0:123-127.

[13]向春.大学生创业态度和倾向的关系及影响因素[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10):116-124.

[14]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0):40-58.

[15]侯爱荣.基于绿色视角的大学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142-147.

张万红(1963-),男,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助理,博士生导师。

Path of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management

on Gener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ZHANG Xiao-yan1, ZHANG Wan-hong2

(1. 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Xuzhou 221140, China;

2.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Based on literature study, taking 1400 college students from 4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Xuzhou area a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pondent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ath of effec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self-management on gener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12 background factors such as gender and the kinds of professions on self-management, gener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he findings of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by the software of SPSS and AMOS show that self-managemen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gener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he direct effect on the general ability (0.87) is greater than that on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0.61). The research also shows that the effect of the 6 background factors ( the professional category, the professional interest, taking office as students, grades of the prizes, parenting styles, mothers' education ) out of the 12 ones on self-management, gener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varies with different college students as individuals. Most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coincide with the existing findings. Some inconsistent conclusions reflect differences in student groups from different colleges.

Key Words:self-management; general ability;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5X(2015)04-0089-06

作者简介:张晓燕(1971-),女,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D201303128)

收稿日期:2015 - 03 - 12

猜你喜欢

专业能力自我管理
探讨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基于中职教师专业标准论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不同阶段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在发展规律
试论学生自我管理的实施及价值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新形式下研究生会在研究生自我管理模式中导向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于中教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