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2016-01-28王少玲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1期
关键词:治疗诊断心肌梗死

王少玲(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王少玲
(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别通过超声心动图、血管造影以及运动心电图等检查对患者病情进行危险性分级。运用随机数字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79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7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地西泮。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2.41%(73/79)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7.22%(61/79),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aPTT)以及心肌钙蛋白(cTnT)等指标水平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必须及早做出明确诊断,判断病情的危险性,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干预,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79例患者中,48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4.99±4.47)岁。观察组79例患者中,51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52~83岁,平均年龄(65.84± 5.90)岁。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研究的可比性非常明显。

1.2 检查诊断:①超声心动图检查,紧密监测两组患者的室壁运动情况;运动心电图检查,详细评价两组患者的心脏运动耐量情况,同时分析心绞痛的严重程度;血管造影检查,判断两组患者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②危险等级:低度危险,当患者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未产生明显改变,相关检查结果均表现为阴性特征。同时,心脏标志物检查未出现改变,但伴有恶化心绞痛症状。中度危险,静息状态下,仍然有胸痛症状,一般持续时间20 min。经心电图检查可观察到T波表现明显倒置,并且心脏标志物检查有所增高。高度危险,表现为进行性胸痛,一般持续时间20 min。经心电图检查可观察到ST段有所压低,并且压低幅度在0.05 mV以上,同时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脏标志物检查结果明显增高[1-2]。其中,低度危险者62例,中度危险者55例,高度危险者41例。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79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于高度、中度、低度危险的患者,可应用阿司匹林,药物用量分别为100 mg、85 mg、75 mg,每天服用1次,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时间分别为10 d、9 d、8 d。对于中度危险或者高度危险的患者,还可以结合硝酸酯药物进行治疗,为期7 d。如果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还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适当的应用钙离子拮抗剂辅助治疗[3]。观察组:7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地西泮。在就诊15 min内应用地西泮,每次给药剂量为10 mg,进行肌内注射,每天注射1次。

1.4 评判标准。显效:心绞痛的症状彻底消失,并且心电图检查显示已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症状发作的次数降低程度超过50%,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并且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改善程度达50%,或是T波从平坦变成直立。无效:心绞痛症状的发作次数降低程度低于50%,甚至有所增加,持续时间延长,并且心电图检查显示未有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于计量资料,应用方差±表示,并使用配对样本t进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则用百分比(%)表示,然后利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说明试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2.41%(73/79)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7.22%(61/79),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相关指标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aPTT以及cTnT等指标水平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血小板聚集率(%)、aPTT(s)、cTnT(µg/L)分别为:(51.7 ±7.6)和(59.9±8.7)、(49.6±11.7)和(44.9±10.5)、(0.03± 0.02)和(0.07±0.03)。

3 讨 论

根据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分成低度、中度、高度危险[4]。临床诊断检的常用检查方法主要是超声心动图、血管造影技术以及运动心电图等,以上检查检查措施可全方位诊断患者的病情状况,可有效判断患者的严重程度,以利于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临床治疗的常规用药主要为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状况进行相应的辅助治疗。地西泮属于苯二氮类的一种长效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有效作用,具有较强的抗焦虑、镇静作用。同时,可减少心肌的耗氧量,从而有效缓解心肌缺血症状、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2.41%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7.22%;并且,血小板聚集率、aPTT以及cTnT等指标水平的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扬光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5]。进一步充分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必须及早做出明确诊断,判断病情的危险性,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干预,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礼坤.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学会新的不稳定性心绞痛/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J].临床内科杂志,2012,24(12):808-810.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35(4):295-304.

[3] 吴瑕.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介入及药物治疗的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8(16):3808-3809.

[4] 吴斌,李惠玲.大黄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12,15(4):165-167.

[5] 扬光,史忠,赵晓辉.地西泮急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15):2009-2011.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1-0188-01

猜你喜欢

治疗诊断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