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2016-01-28关东升李迎霞刘雅芳崔应麟

中医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疗效临床患者

关东升,李迎霞,孟 毅,刘雅芳,崔应麟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综述·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关东升1,李迎霞2,孟毅1,刘雅芳3,崔应麟1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对该病的积极治疗十分必要。对近5年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此期为卒中后抑郁治疗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中医药治疗;5-HT;辨证论治;中药方剂;综述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 由Kraepeli[1]于1921年提出,是卒中后引起抑郁而导致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除了脑卒中后直接造成的肢体活动异常外,还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悲观、缺乏积极性、对康复无信心等症状。PSD的负面情绪可降低患者康复治疗的信心,影响其神经功能的重建;且PSD患者致残率明显高于其他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也受到很大影响[2]。WHO研究[3]表明: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有将近1/3的死亡率,其中大部分导致残疾。但是,目前的诊疗手段不能兼顾保证药物疗效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且往往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找到一种既方便、安全、有效又经济实惠的PSD治疗方案,可以极大缓解当前的尴尬局面。基于此目的,笔者收集近5年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以此期为PSD治疗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1现代医学对PSD发病机制的认识

目前,现代医学关于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存在3种假说:内源性抑郁、反应性抑郁和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学说。

1.1内源性抑郁学说

该学说认为:大脑的不同部位与PSD的发生率有关,例如左侧颞叶等区域及合并脑萎缩并发症的发病率更高,且不止一个病灶[4-5]。关于此类的研究日益深入,神经递质学说成为内源性假说的进一步发展,认为:急性脑卒中事件对脑组织的损伤无论远近还是是否直接支配,均会直接或间接造成损伤[6],脑组织遭到损伤之后会导致神经元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如变性、萎缩等,从而破坏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通路。王少华等[7]发现:急性脑血管事件会导致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海马5-羟色胺(5-HT)系统功能紊乱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低下,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缺乏阻碍了神经的修复和重建而诱发PSD。

1.2反应性抑郁学说

该学说认为:PSD患者会因疾病致残等各种压力而产生心理负担导致反应性抑郁。一些证据表明:早期发作的PSD与病灶体积(生物因素)有关,而晚期PSD与社会功能的欠缺有关。

1.3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学说

内源性机制的学说由来已久,虽然后来的观点没有推翻其主张,但此学说认为:PSD的发生不是单因素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8],PSD 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多方面的。

2中医学对PSD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PSD属郁病与中风之合病。中风首先出自于《金匮要略》:“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另有卒中,首先出自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风治法》:“卒中。延潮。昏塞……真阴耗竭。”郁有气积滞等含义,首先出自于《黄帝内经》,认为机体脏腑的功能失调、经络的瘀阻等病症源自于机体运化功能失调和情志的不和,而这些都源自于郁。“郁证”这一术语首先出现于我国明代的医学典籍中。自此,郁证主要指情志之郁[9]。因此,因卒中致郁具有可能性。

中医现代研究认为:PSD多为患者卒中后正气虚弱,神明失其清展,加之卒中后遗症致其过度忧思,损及肝脾所致[10]。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PSD本质是正气虚弱,却表现为实证;PSD大多存在着痰浊、瘀血、气滞等实邪。

中医现代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乔明琦和张惠云团队在文献整理、多中心大样本系列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以育龄妇女为切入点,提出“肝主调控情志论”——肝脏在五脏中对情志调节起主导作用[11],肝为刚脏,肝脏对外界做出的情绪反应可不经心的管辖而独断专行。很多学者的研究[12-13]表明:肝脏调节情志的物质基础为其对神经和内分泌的调节,肝脏出现气滞则疏泄功能受到阻碍,会导致精神不振,其机制可能与脑内多巴胺(DA)含量降低、5-HT水平上升密切相关。有学者[14]对古本中情志秉正的医案进行挖掘,结果发现:郁证的病位最多为肝。临床实践观察[15]发现:PSD患者抑郁症状、体征的改善,神经功能的重建,以及生存质量水平的升高,均得益于疏肝解郁的治则。

3PSD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3.1第一代抗抑郁药物

为了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实现8K直播,12月1日,日本正式启动了16个4K频道和1个8K频道信号的电视广播,成为世界上铺开4K卫星电视频道最多的国家和第一个开通8K免费卫视的国家。

包括三、四环类抗抑郁药,可通过阻断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和5-HT 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再摄取NE与5-HT,来发挥抗抑郁作用;但由于副作用明显,目前已很少使用[16]。

3.2选择性抑制5-HT再摄取药物

例如氟西汀等,可通过阻碍5-HT的再摄取而发挥作用,但其较小的适用范围限制了药物发挥疗效。

3.3抑制5-HT和NE再摄取药物

代表药有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等,其作用机制是对5-HT和NE的再摄取有阻碍作用,较少发生不良反应;但药物选择性治疗明显,如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PSD躯体化、疲乏、睡眠障碍等疗效较好,对NE能、5-HT能和NA能受体无作用,其禁忌证为高血压。

3.4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如苯已肼、异卡波肼等,副作用多,临床已经放弃使用。吗氯贝胺虽副作用小,但其适应证仅为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症。

4中医药治疗PSD的研究进展

4.1中药方剂治疗PSD进展

临床治疗PSD时,结合与其相关的脏腑病机辨证论治,根据病因病机将卒中后抑郁分为多种类型,分别运用与之对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4.1.1肝郁气滞型

《黄帝内经》认为:不管内风、外风均源于肝,各种病因导致肝脏功能失调,从而影响肝脏对全身气的调节作用,故生风,且可进一步传变至其他脏腑如心、脾、肾等。

4.1.2气郁化火型

此种类型亦多。病机多为肝气郁结,疏泄不利,郁结日久化火。治宜疏肝行气,清热解郁。

4.1.3痰气郁结型

因脾不能运化水湿,导致痰气郁结,痰阻脑窍而致郁。治以祛痰开窍解郁为原则。

4.1.4血行瘀滞型

多由气郁、瘀结日久,导致血行瘀滞、瘀阻脑窍、血脉痹阻。临床多表现为患者四肢行为不便。治疗以通经络、化瘀血、开痰浊为原则。

4.1.5心脾两虚型

部分患者中风后痰瘀表现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心脾两虚。此时多选用甘麦大枣汤治疗。

4.1.6肝肾阴虚型

肝肾阴虚之证起因非一日促成,其易虚火上炎,而造成睡眠障碍。治宜补阴清热泻火等。

4.2中成药治疗PSD进展

中成药也可以很好的治疗PSD,且更方便。圣约翰草提取物片是国外研发的天然植物药,其有效成分来自于圣约翰草,作用机制是升高突触间隙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17]。张荣华等[18]采用舒郁乐胶囊治疗PSD,其效果比氟西汀好。遍地金的有效成分也能抗PSD[19]。

4.3中医学心理治疗PSD进展

脑卒中患者由于受到躯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容易被七情所伤,因肝脏与气的关系最为密切,故诱发肝气郁结,从而出现茶饭不思、睡眠欠佳、情绪欠佳等症状。

4.4针灸治疗PSD进展

电针治疗PSD的机制可能是降低脑内神经递质,如5-HT的代谢,阻止其灭活,并能够使NE与5-HT协同发挥作用[20]。督脉主一身之阳气,针灸督脉可以振奋一身之阳气,从而疏通肝脏郁结之气。PSD患者常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肌力差和关节活动不利,而电针对此有缓解作用,能解除肌肉的挛缩。周志明等[21]采用盐酸氟西汀分散片作为阳性药,与电针百会、印堂穴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者疗效相当;但电针治疗PSD见效更快,患者容易接受,且副作用小,简便易行。宋颖等[22]、王萍等[23]均采用头皮针治疗PSD,并以西药组做对照,结果表明:针刺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或与其相当(P>0.05)。

5音乐及色光疗法

有文献表明:音乐对人体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改善人的负面情绪,转移人的注意力,影响人的记忆力,其机制是通过影响和调节神经递质而发挥作用。人的视觉对人的情绪和机体的功能也能产生影响,因此光影与色彩也能影响人的情志。

6展望

虽然众多研究均证实了单种治疗的效果,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PSD的复杂性,单种治疗效果有限,且容易反复,影响脑卒中恢复。在PSD发病率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寻找一种既经济、方便又能取得良好疗效的治疗方法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笔者认为:将多种手段(包括西药、针灸、中药、心理理疗、高压氧及电休克等[24-30])结合起来治疗 PSD,疗效更佳,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亦比较明显,且经济实惠。如何合理地建立有效、便捷、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是今后PSD研究中需要解决的课题。

7参考文献

[1]侯纪洪.帕罗西汀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5,48(11) :38-39.

[2]陶金柱,段可杰,曹娟,等.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5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7):39-40.

[3]龙洁,刘永珍,蔡桌基,等.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3):145.

[4]段红霞,钱洪军,王保东.脑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5):57-58.

[5]单小英,石秋艳,孙惠芳,等.卒中后抑郁与脑损伤部位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9(1):52-55.

[6]马端鑫.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卒中后抑郁状态[J].黑龙江医药,2015,28(4):818-819.

[7]王少华,张志瑁,郭怡菁,等.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齿状回5-HT1A受体的表达[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8,41(2):107.

[8]乔杉杉,吴春薇,康智敏,等.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27(7):663-665.

[9]陈贺华,刘勇,沈晓明.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与机制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112-114.

[10]古丽尼沙·热合曼,吐尔逊阿依·加拉力.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80例[J].新疆中医药,2013,31(2):12-13.

[11]刘嬿溥,张吟秋,朱绯,等.化痰活血解郁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状态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3,33(8):786-788.

[12]鲍继奎,陈希源,李振民.活血开窍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2,30(7):96-97.

[13]魏盛,乔明琦.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肝气郁证动物模型改进及肝失疏泄微观机制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5):404-408.

[14]王帅,石小晶,段宏军,等.舒肝解郁胶囊对卒中后抑郁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3,35(4):581-582.

[15]宋书昌,卢智,陈华,等.针刺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45例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9):940-942.

[16]苏志伟,张振伟.刺血通经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0例[J].陕西中医,2010,31(12):1651-1652.

[17]付磊,刘未艾,李向荣.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2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5):75-77.

[18]胡建芳,陈朝俊,毕小丽,等.疏肝活血汤合针灸早期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4):2403-2405.

[19]王彦华,赵玉伟.针刺联合振瘫解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27例[J].中医研究,2013,25(6):53-55.

[20]张亚卫,赵晶,何洪静,等.评价遍地金提取物抗抑郁活性的实验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110.

[21]周志明.电针治疗与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6):23.

[22]宋颖,粱浩荣.头皮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99,18(10):8.

[23]王萍,计庆明,霍晓丽.头皮针为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0):15.

[24]李瀛,朱海勇,高慧娟,等.逍遥散联合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6):501-502.

[25]吴雪梅,张博.针刺配合百忧解口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40例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08,7(6):357.

[26]董宇翔,沈科书,李有田,等.针药配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58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8,40(2):66.

[27]张爱冰,李檀.针药合用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09,8(8):59.

[28]李莉,姜佳丽.电针配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28(1):53-54.

[29]刘雅芳,孟毅,贾刘云,等.电针配合中药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1):146.

[30]黄梅,宛丰,王佳君,等.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5,30(5):346-348.

(编辑颜冬)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6-0073-04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6.34

作者简介

关东升(1980-),男(汉族),甘肃天水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通信作者:崔应麟,教授,18939255010@139.com

* 基金项目: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2013ZY04034);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河南省中医临床学科领军人才培育计划 (201301006)

收稿日期:2015-12-28;修回日期:2016-02-25

猜你喜欢

疗效临床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