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国安教授治疗胸痹经验

2016-01-28郭腾飞冯学武

中医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医师胸痹脾胃

郭腾飞,冯学武,郭 冰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名师高徒·

刘国安教授治疗胸痹经验

郭腾飞,冯学武,郭冰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刘国安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师承教育指导老师,甘肃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行医40余载,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胸痹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老年人,目前呈现出一种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刘老在治疗胸痹过程中,灵活运用通法与补法,多从脾胃进行论治,活血中巧用虫类药、重用补气药,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胸痹;脾胃;虫类药;补气药;刘国安;中医师

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1]。

刘国安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师承教育指导老师,甘肃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行医40余载,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刘老临证采用中医药治疗胸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思想,且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刘老治疗胸痹经验介绍如下。

1胸痹发病的病因病机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篇》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详细概述了胸痹的病因病机。文中“阳微”指的是本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肺阳气虚导致的上焦的阳气不足,二是脾肾阳气虚衰导致下焦的阳气不足。“阴弦”指的是标实,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寒凝、血瘀、痰浊一类病邪,二是中下焦脏腑功能的病变对上焦的影响。刘老认为:胸痹的病机为心阳不足,寒凝、血瘀、痰浊闭阻心脉,导致胸阳不振、心脉失养。

2胸痹的治疗方法

2.1灵活运用通法与补法

刘老在治疗胸痹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思想,即补中寓通、通中寓补、通补结合。通,即开胸化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以祛其标;补,即益气温阳、养血通脉,以固其本。刘老认为:中老年人患病的特点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多以心、脾、肾3脏阳虚为主,标实多以血瘀、痰浊、寒凝为主。刘老强调:临证时要谨守“阳微阴弦”的病机,辨清标本缓急,实证以通法为主,虚证以补法为主;同时,要注重整体调节,扶正与祛邪兼顾,通补兼施。

2.2多从脾胃进行论治

刘老治疗胸痹多从脾胃进行论治。汉代张仲景早在《金匮要略》就提出了从脾胃论治胸痹的思想,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曰:“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其中枳实薤白汤和人参汤皆是从脾胃角度立法施治的。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中焦气机调畅,津液输布正常,营血与宗气旺盛。刘老认为临床中脾胃功能异常而导致的胸痹主要见于以下3个方面:第一,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不足,出现宗气、营血不足,心脉失养;第二,中焦气机不畅,升降失司,津液不布,聚湿为痰,痰浊闭阻心脉,导致胸阳不振;第三,中焦阳气虚衰,阴寒内盛,上逆心胸,或外加寒邪,导致心脉闭阻。

刘老根据临床经验指出:痰瘀闭阻心脉者临床中比较多见,痰浊与血瘀两者互为因果。脾胃运化失常,导致宗气、营血化生不足,出现血瘀;瘀血阻滞血脉,日久会阻碍全身的气机,由于脾胃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故脾胃的运化功能必然会受到瘀血的影响,导致痰浊阻滞症状加重。因此,刘老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化痰与祛瘀并重,不能顾此失彼。

2.3巧用虫类药

虫类药多系“血肉有情”之品,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和血、搜风通络的作用,且药性峻猛、效专、力宏。虫类药物通常作用于经络和血脉,与心主血脉之理象相符合。因此,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巧妙运用虫类药活血通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刘老治疗过程中常加水蛭与地龙等虫类药,以增强活血化瘀之效。

2.3.1水蛭

《本草经百种录》曰:“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又迟缓善入。”张锡纯曰:“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专入血分而不伤气分。”现代药理研究[2]亦表明:水蛭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促纤溶、抗栓、降血脂、改善血流变学的作用。临床中常取水蛭破血、逐瘀、痛经的功效,治疗癥瘕痞块、血瘀经闭、跌打损伤。刘老临证常取水蛭破血逐瘀、活血通络、不耗伤新血、不损伤气分的作用治疗胸痹心痛。对于血瘀重者,水蛭可用至10 g。

2.3.2地龙

《得配本草》曰:“能引诸药直达病所……除风湿痰结……治跌扑,祛虫瘕,破血结。”现代药理研究[3]表明:地龙具有抗凝血、溶栓、降压、抗心律失常、降血脂的作用。临床常取地龙平肝息风、化瘀通络的作用,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眩晕头痛。刘老除了取地龙活血通络的作用外,常选其作为引药治疗病在经络者。临床中,地龙的用量常用至15 g。

2.4重用补气药

南宋的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中言:“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详细论述了气与血的关系,指出血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与温煦。胸痹的发病基础多为阳气虚衰,再结合老年人多虚、多瘀的特点,故刘老临床中常加入黄芪、党参等药益气活血,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功效。

3病例举例

患者,男,77岁,2015年6月9日初诊。主诉:胸痛、胸闷、气短1 a,加重3个月。患者1 a前因劳累出现胸痛,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未向左侧肩部及左臂内侧放射,伴胸闷、气短、汗出等症,休息后约5 min缓解,症状反复发作;3个月前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并向左侧肩部放射,稍微剧烈活动就会诱发,每日发作4~5次,服用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片后,症状稍微缓解,曾于某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严重,建议做介入治疗,患者拒绝并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现症:胸痛,胸闷,气短,怕冷,头晕,腹胀,听力障碍,舌体胖质淡,苔微黄腻,舌底静脉迂曲,脉涩细滑,血压15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60次/min。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下壁及前间壁ST段压低,T波倒置。西医诊断:①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心功能Ⅳ级);②高血压1级(极高危)。中医诊断:胸痹。中医辨证:痰瘀痹阻,兼有气虚。治宜开胸祛痰,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西药给予左旋氨氯地平片,每次2.5 mg,每日2次,口服;拜阿司匹林片,每次10 mg,每日1 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次10 mg,每日1次,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每次0.625 mg,每日2次,口服。中药给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处方:瓜蒌20 g,薤白20 g,半夏15 g,枳实20 g,桂枝10 g,茯苓20 g,陈皮10 g,黄芪25 g,党参25 g,白术15 g,当归20 g,川芎15 g,地龙15 g,水蛭10 g,丹参20 g,葛根30 g,三七粉5 g(冲服)。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7剂,患者胸痛未再发作,头晕症状有所改善,舌苔白腻,舌底静脉迂曲,脉涩细滑。上方去水蛭、三七粉、白术,加苍术10 g。继服7剂,患者头晕缓解,胸痛未再复发。现患者一直服用西药。随访2个月,未再复发。

按刘老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以及舌象、脉象,诊断其为胸痹,证属痰瘀闭阻。患者已年过七旬,且患病1 a,久病则气虚,脏腑功能减退,尤其是心气虚;怕冷,则提示有阳气不足;心阳不足,则推动无力,脉络失与温煦,血脉瘀滞加重。由上可知:该病为本虚标实,以痰瘀闭阻心脉为标,胸阳不振为本。急则治其标,以通为主。故刘老在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基础上加桂枝开胸祛痰,温通心阳;三七粉、水蛭、地龙活血逐瘀,祛瘀生新;党参,茯苓、陈皮、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化痰,以杜绝生痰之源;黄芪、当归、丹参、川芎、当归、葛根益气养血,活血止痛。服药后患者胸痛未再发作,舌苔白腻。缓则治其本,以补为主。故刘老去水蛭、三七粉、白术,减轻活血作用;加苍术增强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之效。全方共奏开胸祛痰、温阳益气、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之效。整个治疗过程中,刘老注重整体调理,通补兼施,各有偏重。

4小结

胸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以痰瘀闭阻兼气虚者多见。刘老切合该病“阳微阴弦”的病机,提出补中寓通、通中寓补、通补结合的治疗思想,多从脾胃进行论治,活血中巧用虫类药、重用补气药,以增强活血之力,临床效果显著。除药物治疗之外,刘老认为:情志、饮食、活动等日常生活的调理对疾病康复也同等重要。

5参考文献

[1]周仲瑛.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国医药出版社,2008:142.

[2]李克明,张国,武继彪.水蛭的药理研究概况[J].中医研究,2007,20(2):62-64.

[3]刘文雅,王曙东.地龙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2):282-285.

[4]龙朝明.三七研究综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6):502-503.

(本文承蒙刘国安教授指导,特此谢忱!)

(编辑颜冬)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6-0028-03

中图分类号:R256.22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6.14

收稿日期:2015-12-03

猜你喜欢

中医师胸痹脾胃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
袁海波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病用药规律探讨
赵国岑主任中医师治疗瘿瘤经验
马立新副主任中医师针灸治疗耳鸣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