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规模猪场群养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

2016-01-28张兆康

浙江畜牧兽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产仔数哺乳断奶



畜牧生产

提高规模猪场群养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

张兆康

(宁波市江北区农林水利局,浙江宁波 315020)

母猪年育成断奶活猪数和体重是衡量养猪场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指标。母猪繁殖力,主要受五种因素影响:一是青年母猪比例;二是后备母猪留种至配种的时间间隔;三是每窝断奶仔猪数;四是年产胎数;五是母猪断奶至淘汰的时间间隔。

据笔者多年探索和生产实践,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抓好配种、妊娠、分娩、哺育和断奶等各个生产环节,实现每头母猪年产2.1~2.3胎、年育成仔猪26~28头、10周龄体重达22 kg是完全可能的。

1保持母猪群的合理年龄和胎次结构

据生产实践和研究,母猪群的合理年龄结构应是:1.5~2岁母猪占35%,2~3岁占30%,3~4岁占25%,4岁以上占10%。为此每年必须根据年更新率25%~30%比例补充后备母猪,及时淘汰生产性能不佳、屡配不孕的低产母猪。

选择后备母猪应注意在产仔多、泌乳力强、断奶窝重大, 其优良性能一直保持在3 胎以上的高产母猪后代中选留,内销以长梅、长金,外销以大长、长大为比较适宜的高产繁育母本。饲养上应实行全价营养与“前敞、中限、后促” 的饲养方式,提供群饲与清洁卫生的环境,利用并栏、运动与公猪刺激等方式促使母猪生殖器官发育。

初产母猪第一次配种时间应根据月龄和体重确定。一般地方品种6~8月龄,体重达60 kg以上,二元杂种母猪8~9月龄,体重达75~80 kg,引入的外国猪种9~10月龄,体重90~100 kg配种,尤以第二或第三发情期配种为好。从配种季节看,选择3~5月或12月配种妊娠,其产仔数一般均可超过其他月份。

2提高母猪的胎均产仔数

提高母猪的胎均产仔数,其决定因素主要是使种猪保持良好的种用状态、配种管理及正确的孕期饲养等。

所谓良好的种用状态,就是指生产母猪配种膘情适中、妊娠增重适当,保持母猪配前具有七八成膘情,不过肥过瘦。据试验, 配前10~14 d短期优饲能提高母猪排卵数,提高饲养水平可在原日粮基础上多喂混合精料2~2.5 kg。对膘情差的母猪更要提高饲养水平, 特别是易掉膘的高产母猪,从哺乳后期起即不宜削减精料供量,并多喂青料,适当提早断奶,断奶后仅减喂青料和控制饮水。

配种方法,应根据母猪年龄、品种、体质与发情表现综合判断,按照“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的原则,决定适配时间,做到“一查二看三捏四按”,即查母猪年龄、开始发情时间、上次配种产仔状况;看母猪体况、发情表现及阴户变化情况;捏母猪阴户是否有快感;按压母猪背臀部是否安静。通常当母猪阴部有粘液呈丝状流出,手按背臀部静立不动时即可配种。对发情不明显的外来品种母猪可用公猪试情, 实行人工输精。为提高产仔数,力求做到优秀公猪配优秀母猪。切忌近亲交配,采用重复配种方法,即间隔8~12 h再配一次。据试验,对外来母猪配前12~24 h肌注促排3号100~200 μg,可提高产仔数10%。配种时如遇高温天气则应提早1~1.5 h喂料,配种时间可适当提早。

3加强孕期管理

母猪配种后如经3周不再发情即进入妊娠期。母猪的整个妊娠期应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尤其是VE,VAD)、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保证饲料全价性。供给适量青绿饲料,如富含蛋白质的豆科青饲料和VE的芽类饲料,中大型猪场则可饲喂妊娠母猪预混料,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防止出现营养障碍而导致胚胎死亡及各种畸型仔猪的增加。

加强孕期管理,要注意保持猪体清洁卫生,栏舍定期打扫消毒,最好一猪一栏,也可视圈舍条件妊娠前期采用2~3头一栏,在整个妊娠期中还要注意控制采食量。原则是前低后高,前期和中期如供给过量日粮或含能量过高日粮均易引起体况过肥而导致早期胚胎死亡增多。

妊娠第1~2周如遇高温,要注意消除由高温带来的影响,可搭建遮阴凉棚,地上泼洒凉水,屋顶铺盖覆盖物或用高压水枪冲淋,有条件者可安装电扇或湿帘降温,供给充足清洁饮水。适当降低饲料能量浓度,增加青绿饲料喂量。妊娠母猪如果发生便秘则不宜采用泻药治疗,应多用青绿饲料、麸皮、豆渣等轻泻性饲料。总之,应使妊娠增重控制在青年母猪40~45 kg、成年母猪30~35 kg范围之内。

4提高育成率和育成体重

4.1适当提高妊娠后期的饲养水平据生产实践,母猪妊娠最后1个月应适当增加配合饲料喂量,日粮中添加3%~5%油脂,则效果更佳。

4.2加强1周龄内的仔猪护理1周龄内的仔猪体质较弱,要特别注意保温防压,哺足初乳。其中保温是重点,仔猪产下后应立即擦干羊水,减少体热散发,保温最好的办法是在产栏内设置可让仔猪自由进出的保温箱,内装一只250瓦红外线灯,厚垫稻草。防踩压的办法之一是选择哺育性能好的母猪并在初产母猪和老龄母猪栏内设置防压产仔栏或其它防压设施。

4.3提高母猪泌乳力根据母猪泌乳规律进行科学投料,做好产前减料、产后逐渐增料的技术措施,至产后1周即可放开饲喂。实施仔猪35日龄断奶的猪场,产后10~20 d投料可增至4.5~5 kg,20~30 d增至5.5~6 kg。实施45日龄断奶的传统猪场,则在产后40 d前饲喂次数以日喂4次为好。哺乳母猪最好饲喂生湿料,供应充足饮水,有条件者可供给适量胡萝卜、南瓜等催乳饲料。饲料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可频变、骤变饲料品种,保持舍内安静、干燥卫生,减少应激。对缺乳母猪应加强管理,营养不足的给予小鱼小虾等动物性饲料,肥胖母猪应适当减精增青,加强运动。另外可用中药王不留行、通草、白术、当归、党参等催乳。

4.4多产仔猪的养育母猪的适宜哺育头数应以哺乳成活率、仔猪发育整齐度为前提,实施同期分娩法的母猪分娩后应立即进行交叉寄养,平衡窝仔数,减少欺弱怕强现象,内销经产母猪泌乳性能旺盛者可哺乳仔猪13~14头,初产及营养不良母猪应限制哺乳10头之内。外销瘦肉型母猪则应适当降减哺乳头数。没有同期分娩而无法寄养者,可采用分批哺育法,设母猪带仔圈和带保温装置的补饲圈,分批交叉哺育。对初生重0.4 kg以下的弱小仔猪应及时淘汰,哺乳母猪应采取不限量饲喂,采用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4%的全价料。

4.5过好“三关”提高仔猪增重主要途径是抓好3日龄仔猪补硒、补铁,7日龄补料工作,选择质量稳定、易消化、防病促长、适于仔猪营养消化吸收的乳猪颗粒料,让体大力强的仔猪先采食, 利用仔猪好奇性、模仿性来诱使其它仔猪尽早采食。20日龄以内抓奶膘,20日龄后抓料膘,并抓住旺食时间(冬季中午一餐、夏季傍晚一餐),采取勤添少给,逐日增加,不使仔猪采食过量和留有剩料。疾病防控主要是黄白痢,可加强护理观察,每天做到三察看(察看仔猪粪便、健康;察看仔猪采食,猪舍温度;察看仔猪叫声,固定乳头),并为仔猪创造良好生长环境,即保持清洁、安静、和谐的群居环境。仔猪生后1周内可每天滴服土霉素液;断奶后第1周应适当限制采食量,保持原料、原法、原圈饲养,搞好保温和圈舍卫生工作。

5增加年产胎数

增加年产胎数主要是缩短哺乳期及断奶到配种怀孕的间隔时间,实施早期断奶、哺乳期配种、合理并窝、提高配种技术、落实保胎防流等措施。

据试验,在加强母猪饲养管理的同时,母猪配种后7 d肌注黄体酮15~25 ml,或给母猪日粮中保证供给VA3300 Iu/kg、VD160 Iu/kg、VE8 Iu/kg、氯化胆碱50 mg/kg,则有良好作用。

6加强卫生防疫

一是制定科学免疫程序,按免疫程序接种好猪瘟、副伤寒等主要传染病疫苗。对后备母猪,每年5月蚊蝇活动前免疫接种好乙脑苗,配种前1个月接种好细小病毒灭活疫苗。

二是母猪临产前21 d肌注K88、K99双价疫苗,产前10 d肌注亚硒酸钠VE10 ml,以防控仔猪黄白痢等疫病。

三是为防控母猪围产期疫病, 可在母猪临产前3~4 d添喂金霉素等抗菌药物或在产后肌注青、链霉素。

四是搞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消灭蚊蝇和老鼠,为生猪生产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中图分类号:S82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7307(2016)02-0024-002

收稿日期:2016-01-20

猜你喜欢

产仔数哺乳断奶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会哺乳的树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平躺,一个错误的哺乳姿势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LP5TM与窝产仔数和初生重之间的关系
通过第1胎母猪的活产仔数预测母猪的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