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治疗现状及体位改变的相关因素

2016-01-28符秀虹何扬利陈积雄蒙绪卿刘肖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1期
关键词:高血压

符秀虹 曾 敏 何扬利 陈积雄 蒙绪卿 王 萍 刘肖君

(海南省人民医院医疗保健中心,海南 海口 570311)



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治疗现状及体位改变的相关因素

符秀虹曾敏何扬利陈积雄蒙绪卿王萍刘肖君

(海南省人民医院医疗保健中心,海南海口570311)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治疗现状及体位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7月高龄老人2 000例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患者降压药物使用情况、随访血压情况、影响降压治疗的因素以及体位性低血压(OH)和体位性高血压(OHT)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高龄老人高血压患者使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54.7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16.25%)、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17.04%)、利尿剂(6.82%)、β受体阻滞剂(3.54%)和其他药物(1.62%)。患者血压测量主要在医院/医疗机构测量(51.07%)和家庭自测(36.14%)。大多数患者坚持每天、每月血压测量(96.82%),部分患者每年一次或者从不进行血压监测(3.18%)。908例高龄高血压患者中,诊断为OH者298例(32.82%),OHT者171例(18.83%)。OH 组、OHT组患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均高于非OH/OHT组(P<0.05)。结论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治疗药物中,钙拮抗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得到广泛认同,而利尿剂的使用相对不足,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实行有待加强,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均与体位改变有关。

关键词〔〕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高血压

第一作者:符秀虹(1966-),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病研究。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收缩期血压增高、晨峰高血压增多,且并发症多,如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1~3〕。体位性低血压(OH)和体位性高血压(OHT)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临床症状。OHT患者常以高血压升高为主,血压波动大。1/3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发生OH,主要表现为头晕、视力模糊、站立不稳、软弱无力等,严重者可出现晕厥、摔倒、脑血管病变及心梗等并发症,且随着年龄、神经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等增加而升高〔4〕。据报道,老年高血压患者中,60%~85%合并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高血压体外改变的危险因素,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5〕。本研究拟探讨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治疗现状及体位改变的相关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7月在我院住院的高龄老人患者共2 000例进行问卷调查,男1 260例,女740例;年龄80~93岁,平均(85.69±5.31)岁。纳入标准:年龄≥80岁;可自行站立;能配合相关调查。排除标准:长期卧床者;合并恶性心律失常、中度心力衰竭、各种慢性疾病的急性期、恶性肿瘤晚期患者。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问卷由本研究课题小组制定调查表,对所有参与调查人员进行调查方案和填表方法的培训,并由监督人员对调查表进行检查、审核。调查内容包括居住地、既往病史、病程、血压、降压药物使用情况、降压治疗的影响因素等。

1.2.2血压测量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血压测量标准方法进行〔6〕。2 000例患者中,高血压患者共908例,其中男481例(52.97%),女427例(47.03%)。

1.2.3OH及OHT诊断由4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血压测量。选用立式水银血压计进行测量;患者静卧位,静息10 min测量右臂血压3次,每次间隔1 min,取平均值即为卧位血压;然后患者转为站立3 min,测量右臂血压3次,每次间隔1 min,取平均值即为立位血压。OH诊断标准:由卧位转为立位3 min时测血压,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者舒张压下降≥10 mmHg。OHT诊断标准:由卧位转为立位3 min时测血压,收缩压升高≥20 mmHg,或者舒张压升高≥10 mmHg。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行χ2检验。

2结果

2.1高龄高血压患者治疗情况

2.1.1降压药物使用情况患者使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54.7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16.25%)、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17.04%)、利尿剂(6.82%)、β受体阻滞剂(3.54%)和其他(1.62%)。

2.1.2随访血压情况患者血压测量主要在医院/医疗机构测量(51.07%)和家庭自测(36.14%)。大多数患者坚持每天、每月血压测量(96.82%),但是部分患者每年一次或者从不进行血压监测(3.18%)。

2.1.3降压治疗的影响因素影响患者降压治疗的因素主要包括担心药物不良反应(43.26%)、治疗效果不好(27.48%)、药物太贵(14.16%)、就医不方便(8.63%)和其他(6.47%)。

2.2OH、OHT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908例高龄高血压患者中,诊断为OH者298例(32.82%),OHT者171例(18.83%)。OH 组、OHT组患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均高于非OH/O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H组和OHT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OH、OHT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n(%)〕

与非OH/OHT组比较:1)P<0.05;与OHT组比较:2)P<0.05

3讨论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与血压调节中枢功能减退和硬化性血管壁僵硬度增加有关,临床表现为〔7,8〕:①收缩压增高,收缩压随年龄增大而升高,舒张压于50~60岁开始下降;②脉压大,老年高血压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60%,脉压越大,死亡风险越大;③OH增多:据报道,约1/3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OH,老年人群OH发生率较非老年人群高,且随着神经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等风险的增加而增多;④血压昼夜波动大:血压在夜间有较大幅度下降,增加了心、脑、肾等的损害;⑤晨峰高血压现象。

老年人OH和OHT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头晕、视力模糊、站立不稳、软弱无力等,严重者可出现晕厥、摔倒、脑血管病变及心肌梗死等并发症,且随着年龄、神经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增多而增加〔9〕。体位改变时,机体通过适应性改变维持血压稳定,如患者由卧位变为站位时,机体心输出量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激活,释放血管活性物质,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机制维持血压稳定〔10〕。当机体生理功能衰退、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和体液调节机制下降时,机体无法完成代偿性调节,即出现OH和OHT〔11〕。OH的发病机制〔12〕:①体位改变时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增加血管活性物质分泌,但机体血管反应性较差;②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存在障碍,压力感受器反射弧损伤,血管张力无法进行适应性调节;③体内前列腺素、5-羟色胺等释放增加,周围血管扩张。OHT发病机制〔13〕:站立时,大脑血供不足,通过颈动脉窦窦神经的反射作用增加心脏收缩力、升高血压,维持脑部血液供应;但站立时大量静脉血集中下肢,心输出量和回心血量减少,易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发血管痉挛,导致OHT。钙拮抗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得到广泛认同,而利尿剂的使用相对不足,与高血压治疗指南所提倡的利尿剂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尚存在差距。患者血压测量主要在医院或者医疗机构测量和家庭自测,因此应加强医疗机构从业者,尤其是社区、乡村等基层医生血压测量的规范化培训;家庭自测被越来越多的高龄高血压患者所接受,有利于患者的自我管理,将成为高血压患者血压随访的重要方式。大多数患者坚持每天、每月血压测量,但是部分患者每年一次或者从不进行血压监测,体现了绝大部分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对没有进行血压监测的,医护人员可向患者耐心讲解血压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其依从性,进行自我检测和自我管理。影响患者降压治疗的因素主要包括: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不好、药物太贵、就医不方便,建议医护人员详尽讲解药物相关反应及疗效,加强防控知识的宣传;医疗费用是与患者家庭、社会和国家紧密相关的社会问题,如何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实现卫生经济效益的优化是相关部门解决的重要问题。

高龄高血压患者中,合并心血管疾病均与OH和OHT的发病相关,与卢桂阳等〔14〕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高龄老人高血压患者体位改变,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血管活性物质释放等一系列改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关。

参考文献4

1Cai G,Zheng Y,Sun X,etal.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elderly adul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results from the survey of prevalence,awareness,and treatment rate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China〔J〕.J Am Geriatr Soc,2013;61(12):2160-7.

2Liu J,Zhao D,Liu J,et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out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J Open,2013;3(11):e003798.

3吴崇.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2):75-7.

4孙明娟,张秀艳,杨乐,等.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降压药的选择〔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7):63-4.

5朱海亮,杜捷夫,李爱国,等.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与现状的认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6):55-7.

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7王晓会.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2;23(9):125-8.

8李华,李锐洁.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4):346-9.

9席小青.老年及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

10张利,张洪柱,余苏姣,等.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21(32):34-7.

11吕晶,陈绍稀,柴栖晨,等.高龄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与心左室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29(11):2100-2.

12Alagiakrishnan K,Patel K,Desai RV,etal.Orthostatic hypotension and incident heart failure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14;69(2):223-30.

13Barochiner J,Cuffaro PE,Aparicio LS,etal.Predictors of masked hypertension among treated hypertensive patients:an interesting association with orthostatic hypertension〔J〕.Am J Hypertens,2013;26(7):872-8.

14卢桂阳,姜涛,宋秀霞,等.2型糖尿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5):495-8.

〔2015-03-17修回〕

(编辑李相军)

基金项目:海南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No.14A200038)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21-6081-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1.034

猜你喜欢

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auxiliary treatment of grade 1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说说高血压这件事儿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观察
高血压界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