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16-01-27曲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8期
关键词:无瘤原发性肝癌

曲军

两种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曲军

目的探讨规则性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差异。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测定术后3 d肝功能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复发及术后1年无瘤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谷丙转氨酶(A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年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原发性肝癌;规则性肝切除术;非规则性肝切除术

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措施,肝切除术是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常用方法。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癌中应用较多[1]。而规则性肝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癌中有所应用并被临床医师所重视。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规则性肝切除术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1±5.4)岁;小肝癌(肿瘤直径≤5 cm) 11例、大肝癌(肿瘤直径5~10 cm)16例、巨大肝癌(肿瘤直径≥10 cm)3例;其中单发病灶患者24例、多发病灶6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0.7±6.1)岁;小肝癌10例、大肝癌15例、巨大肝癌5例;其中单发病灶患者25例、多发病灶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癌类型及病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规则性肝切除术,取两侧肋缘下人字形切口,充分暴露肝脏,游离相关韧带等结构,暴露患侧肝脏部位,在超声指导下及肝脏五叶八段划分方法下,对原发性肝癌的大小、数量、具体位置及周围血管、胆管等比邻关系进行详细确定,并制定拟切除具体的肝叶及肝段,对肝脏第一肝门进行详细解剖,处理好肝动脉及肝静脉,对肝脏断面的管道等进行结扎等处理。把门静脉癌栓联合患侧的肝叶部分进行切除,而后做好其他相关处理。对照组采用非规则肝叶切除术,根据肿瘤具体临床情况可选择人字形双侧肋缘下切口或右侧肋缘下切口(肿瘤主要发生在右半肝),具体探查及肝脏暴露等手术步骤和观察组相同,采用Pringle法实施肝血流阻断,在距离肿瘤病灶边界1~2 cm处实施手术切除,在切除过程中,采用指捏、钳夹法对肿瘤实施切除。而后进行肝断面等相关处理。其他处理和观察组相同。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吸氧、保护肝脏、预防感染等方面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检测两组患者术后3 d的肝功能指标[ALT、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肝功能衰竭、胆汁漏、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肺不张、出血);记录两组患者1年复发和1年无瘤生存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分别为(512±32)ml、(685±41)ml,对照组分别为(508±42)ml、(679±37)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8±1.1)h,长于对照组的(3.3±1.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3 d肝功能指标测定结果比较 观察组术后3 d ALT、 TBIL、ALB、CHE分别为(274±33)IU/L、(15.44± 3.69)μmol/L、(35.1±4.7)g/L、(1.82±1.01)μmol/L;对照组分别为(587±42)IU/L、(15.39±2.04) μmol/L、(34.7±4.1)g/L、(1.74±0.97)μmol/L,两组A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肝功能衰竭0例、胆汁漏1例、胸腔积液3例、腹腔积液4例、肺不张0例、出血0例)发生率为26.7%;对照组术后并发症(肝功能衰竭1例、胆汁漏1例、胸腔积液3例、腹腔积液5例、肺不张1例、出血0例)发生率为3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和1年无瘤生存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和1年无瘤生存分别为6例和22例,1年复发率为20.0%,1年无瘤生存率为73.3%;对照组术后1年复发和1年无瘤生存分别为15例和14例,1年复发率为50.0%,1年无瘤生存率为4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规则性肝切除术是在解剖平面下对病灶及其周围的肝脏部分进行切除,在切除前是对病侧肝蒂管道进行结扎及切断处理。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是在全肝入血流进行阻断基础上对病灶及周围部分进行切除,此种切除方法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时间短,而规则性肝切除术手术时间长,手术过程较为复杂。随着检测手段及手术方法的发展,规则性肝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被逐渐重视[2,3]。

综上所述,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显著,优于非规则肝切除术,值得借鉴。

[1]褚志强,吴向未,杨宏强,等.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生存率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实用医学杂志,2013,11(5):787-789.

[2]林新居,汤阳阳,彭民浩,等.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疗效分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9(4):382-386.

[3]何军强,苏兴桂.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42例疗效分析.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1,4(4):326-32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8.061

2016-01-04]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猜你喜欢

无瘤原发性肝癌
术中无瘤技术护理配合措施的研究进展
分析无瘤技术在腹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肿瘤手术无瘤技术配合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影响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胃肠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