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武陵山地区民族舞蹈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以巴山舞为例

2016-01-27朱俊树中南民族大学430074

大众文艺 2016年7期
关键词:困境与出路传播

朱俊树 (中南民族大学 430074)



浅析武陵山地区民族舞蹈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以巴山舞为例

朱俊树(中南民族大学430074)

摘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余脉,在这里土家族儿女以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兼收并蓄的精神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民间艺术文化。然而在巴山舞开发与传承的过程之中,却存在着诸如缺乏经济支撑、品牌开发不足、行业整合不够、推广方式落后、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本文希望以巴山舞为实例,针对其困境探讨巴山舞传承与开发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巴山舞;传播;困境与出路

随着民族政策与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与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加上全民健身风潮的兴起,往日的寻求温饱早已经不是山区少数民族群众的第一诉求,追求健康追求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当地愈发强烈,传承于土家文化又具有显著健身功能的巴山舞在武陵山地区群众间传播开来。经过对巴山舞发源地长阳县一周的走访调查,笔者发现当前这个曾经引人瞩目的新式土家舞蹈却露出了颓势,本文将以收集到的信息为基础,探讨巴山舞的困境与出路。

一、巴山舞的起源

巴山舞作为土家族优秀民族文化之一,具有极强的兼容性,它的起源要追溯于“撒叶儿嗬”。“撒叶儿嗬”是土家族古老的丧葬仪式歌舞,它质朴豪放,尽显土家民族本色,亦因其欢快畅达而传承生死乐天的土家族特有的民族生命观。1但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只能在长者去世的特殊场合下才出现,它的表演范围受到了很大局限。对于这种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不能广泛地进行表现和传承,实在令人遗憾。1978年为迎接资丘十一文化节,覃发池等民间舞蹈工作者对这种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加以大胆地创新,在资丘举办了一期“单鼓舞”培训班,共有12人跳。长阳县县长刘大一观看后,为之命名为“巴山舞”。通过几次修改,“巴山舞”由“半边月”“风摆柳”“四合”“靠身子”“四大步”“喜鹊登枝”和“双龙摆尾”等组合而成,巴山舞在音乐上保持了跳丧舞的节奏与特色,大胆地采用与舞蹈情趣相吻合的长阳山民歌,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催人起舞的动律感,具有强烈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高雅的艺术性、简易推广性、比赛的宽松性等特点,巴山舞受到了业内专家和土家族与汉族人民的一致好评。2

巴山舞大胆的把跳丧从丧事中解放出来,变祭礼性舞蹈为群众自娱性舞蹈,赋予它新的生命。它打破原始跳丧许多旧程式和流行区域的界限,吸取各地精华,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有益尝试。

二、巴山舞当前发展现状及问题

通过对长阳县文化局局长的采访,可以看到当地相关文化部门对支持巴山舞做出的努力。在《县文体局关于2015年上半年长阳文化体育工作情况的报告》中,长阳县在巴山舞推广中获得了以下成果:“继续打造长阳巴山舞品牌,深入全县各乡镇、村、社区及学校组织第二套长阳巴山舞培训和推广普及工作。安排县文化馆辅导人员赴各乡镇、村、社区及学校开展第二套长阳巴山舞培训。”以及“深化第二套长阳巴山舞进校园活动。县文化馆分派表导干部在各中小学进行巴山舞辅导培训,参加培训的学生和老师800人次,并服务机关工会,辅导各类群文活动和比赛活动。”

当笔者在2015年7月来到长阳县希望进一步了解巴山舞的发展状况时,发现巴山舞的现状与我们的想象大相径庭。原本笔者以为作为巴山舞发源地的长阳当地会有浓厚的土家族氛围充斥着巴山舞元素,群众间会以巴山舞健身交友。但实际上,通过走访与观查,当地汉族文化还是占据了主流,当地群众表示巴山舞曾经在群众健身团体间传跳,但现在大多数早已偃旗息鼓,被其他外来现代健身舞所取代。由于跳巴山舞的群众多为自发组成非正式的群体,较难接触到专业的技术指导,因此难以满足更多群众的普遍要求,也不利于巴山舞的进一步发展。在早晚观察中我们发现由于受到外来广场舞的冲击,长阳当地群众很少集体跳巴山舞,当地的健身舞大多被以“僵尸舞”为代表的动作简单、老少咸宜的现代舞所取代,地方政府只有在重大活动时,才由各级文化馆、站组织群众跳巴山舞以烘托场面。若无当地政府的有效参与和扶持,巴山舞的传承前景堪忧。

学校是文化的前沿阵地,青少年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中坚力量,学校对巴山舞的巨大推广作用被长阳当地政府敏锐的觉察到了。巴山舞几经波折,被定为了长阳中小学广播体操,从而发挥学校发挥对巴山舞的宣传与继承作用。在一些当地的乡镇被实施的效果还不错,普及率相当高。但是经过深入调查我们发现诸多问题,学生们虽然把巴山舞当做课间操,但对巴山舞的认识了解甚至是认同程度都参差不齐。教师因为教学任务,并没有深入普及巴山舞相关知识,导致部分学生对巴山舞没有兴趣,认为跳巴山舞纯粹是浪费时间,但是碍于学校的硬性规定不得不跳,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其中,体会巴山舞其中的乐趣,他们只能当作任务机械的完成,所以跳出的巴山舞并不好看,一点欣赏性也没有,没有起到学校推广应有的继承与传播作用。

曾经巴山舞与旅游开发结合在长阳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树为过典范,包括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申报“全民健身长阳巴山舞之乡”请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十一五”文体工作规划等都是相关部门在支持巴山舞上所做出的努力。我们在面对面访谈覃发池老先生时,他却痛心的表示当清江画廊景区升级成为4A级景区后,巴山舞在景区内的宣传表演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被大幅度削减,由于日演出数不断减少,只有幸运的游客能在少数时间段能在游船上走马观花式的远眺舞台上的巴山舞演出。失去了当地重点景区的支持后,巴山舞光靠一个小小的民俗文化村来扛起大梁实在力不从心。巴山舞诞生30多年后,如今的创始人覃发池老师已过古稀,在访谈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巴山舞传承问题的担忧,现在巴山舞的专业舞蹈人员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不足以扛起日后巴山舞的大旗,加之与重点旅游项目的脱节,工资待遇不高很难找到愿意全心全意投入到巴山舞学习中的年轻人。纵使巴山舞早已成为当地中小学课间操,也在社区体育中进行了宣传推广,但是仍然无法弥补巴山舞专业表演人才的缺口。

三、巴山舞困境的解决对策

巴山舞当前的困境很典型也很值得大家关注,其中的一些问题非常值得去研究与反思。巴山舞的例子一定不会是孤例,要想保护和发展好巴山舞就必须正视它在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并提出有实效的措施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政府转变支持方式,搭建民族传统体育交流平台

通过实地走访当地各部门,我们看到了政府在推广巴山舞所作出的努力。但是当前的巴山舞传播方式仍然局限在十几年前的思路上——少数民族运动会、地区性小规模竞赛、当地文化汇演。小规模的传播或者保护是留不住一个文化现象的,只有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好的文化瑰宝才会得以长存不断流传。民族传统文化的推广需要政府与社会共同搭建一个平台,政府要作为平台搭建的主导者,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转变角色,做到“政府搭台、社会唱戏”,培养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的活动主体作用。此外,巴山舞在发展、推广过程中,应该设置专门的巴山舞研究组,从事对巴山舞的创编、教学以及健身效益等一系列的研究,建立起巴山舞的科学理论体系,并制定巴山舞的近期、中期、远期发展战略及实施途径,逐渐普及全国。4

(二)加强对民间艺人的关注,培养巴山舞后备力量

直到现在,对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仍然过于死板僵化,只注重作品本身,忽视了对传承人的保护。由于社会关注度低,许多民间艺人为了家庭生计忙碌奔波,没有精力投入到文化创作之中,给民间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危机。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发扬下去,不仅要传承民间文化文本,而且要对那些具有特殊创造能力的传人予以关注,适当提高对传承人的经济、政治待遇。5这不仅可以使他们一心一意地进行艺术创作,培养接班人,为传承和保护巴山舞文化贡献余生,而且还可唤起民众对于巴山舞文化的关注。不仅如此在保护巴山舞传承人的同时还要继续强化学校作为文化传播前沿阵地作用,加强校园以巴山舞为首的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园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氛围,让学生从小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到自己在巴山舞继承与传播中的重大责任。也要将其引入至专业领域,向对民族舞蹈有兴趣有意向学习的舞蹈从业者中推广。

(三)树立巴山舞品牌,加大与旅游产业的整合力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类似的经济发展决定了艺术发展水平,在美学和艺术上的造诣,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成立巴山舞公司建立巴山舞品牌,将巴山舞作为当地的一项产业来研究开发是百利无害的。长阳当地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风情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们看待巴山舞不应该仅仅将其视为一个具体的民间传统艺术,而是要将其碎片化、品牌化,融入到长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巴山舞推广成为当地的一个代表符号,如民族服饰、吉祥物、纪念品等,深入到旅游元素和日常生产生活之中。

(四)利用好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近年来,以网络、移动新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冲击着人们接触和选择传媒的方式,进而冲击着主流媒体正面宣传的生态环境。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基层干部宣传如何遵循文化传播规律,提高典型宣传的实效性,这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面对巴山舞传播的当前现状,一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整合传播优势。民间文化艺术宣传通过单媒体、单平台、单落点形成不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媒介融合和整合宣传是提高宣传效果的发展方向。首先要实现多媒体的报道融合,其次典型宣传在表现形式上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同时要熟练应用移动媒体等新型平台。二要重视新媒体的双向互动功能。民间文化艺术传播需更加重视与网友的互动;其次要把网友变成对外宣传的主体。三要注重挖掘提炼文化艺术的典型细节,最好能添加进轶闻趣事,增强文化感染力。在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化艺术宣传要提升影响力、增强吸引力,就要挖掘展现那些最能打动人的细节,使艺术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才能拉近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艺术和网民的距离。

注释:

1.何伟军:资丘镇调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242

2.李双俊:关于“巴山舞”的继承推广与发展的调查研究[J].科技创业,2009.(10):134-135

3.张颖:对长阳土家族“巴山舞”深层开发的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4.牛丽丽,牛攀山.湖北省长阳巴山舞的资源优势与开发对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5)

5.梅军,肖金香.困境与出路:来凤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浅析[J].重庆文理学院报.2009(9)

朱俊树,教育硕士,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体育人文与社会科学。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困境与出路传播
浅谈在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XBRL语言应用困境与出路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检委会制度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