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口腔癌术后皮瓣坏死中的价值

2016-01-26杨政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4期
关键词:口腔癌预见性皮瓣

杨政红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口腔癌术后皮瓣坏死中的价值

杨政红

目的评价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口腔癌术后皮瓣坏死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64例行口腔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和预见性护理组,各32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预防皮瓣坏死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常规护理组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为2.8%,预见性护理组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性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癌术后患者应用有针对性的口腔护理、导管护理以及转移皮瓣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皮瓣坏死的几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预见性护理;口腔癌;皮瓣坏死

口腔癌切除术后应用皮瓣移植进行同期的重建修复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1]。皮瓣的存活是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由于手术的创伤较大、部位较多以及皮瓣的特殊位置,因此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本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对32例口腔癌术后皮瓣转移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预防皮瓣坏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6月本院行口腔癌手术患者64例,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成常规护理组和预见性护理组,各32例。常规护理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2~62岁,平均年龄(51.3±8.2)岁;病变部位:口底癌7例、舌癌10例,颊黏膜癌8例,下咽癌3例,齿龈癌4例。预见性护理组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2.1±8.4)岁;病变部位:口底癌8例、舌癌9例,颊黏膜癌7例,下咽癌5例,齿龈癌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进行术后的常规护理。预见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可能造成患者出现皮瓣坏死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具体包括:①加强口腔护理[3]:口腔内感染是导致患者出现皮瓣坏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口腔护理,首先要用吸引器低压将口腔分泌物和痰液吸净,再用1%过氧化氢溶液和温度在35~38℃的等渗生理盐水进行口腔反复冲洗,采用等渗盐水棉球轻拭皮瓣以清除食物残渣。口腔护理一般3次/d,口腔分泌物较多时应适当增加口腔护理次数。②严密观察皮瓣的情况:加强皮瓣的观察和护理并详细记录,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是术后护理皮瓣的关键[4]。血管危象多发生在术后24~72 h,因此护理人员应坚持每小时进行皮瓣观察,特别注意皮瓣的颜色、温度、肿胀情况、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和针刺试验情况。对于口腔内的皮瓣应当借助手电的灯光进行观察,及时发现血管危象并通知医生进行及时处理,可有效的减少皮瓣发生坏死。③加强引流管的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讲解引流管的重要性并得到患者的重视。加强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引流管的巡视,避免引流管出现打折、弯曲、堵塞等导致引流不畅造成局部出现积液、积血等引起张力过大影响皮瓣的血液循环出现皮瓣坏死。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5]使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表。分值0~100分,100分为最高分,代表满意度最高,0分为最低分,代表满意度最低,由患者在出院时根据问卷内容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护理组患者出现皮瓣坏死4例,皮瓣坏死发生率为12.5%;预见性护理组患者出现皮瓣坏死1例,皮瓣坏死发生率为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性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5.6±9.1)分,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79.6±8.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游离组织瓣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部位组织缺损的修复,是应用于口底、舌体、颊部、咽侧、牙龈以及软腭等口腔内组织缺损修复的最为理想的修复材料[6]。对皮瓣进行观察不足,不能够及时发现皮瓣血运障碍、皮下组织的感染等;对皮瓣的护理经验不能熟练地掌握将导致皮瓣受压、皮瓣继发感染以及引起医源性皮瓣损伤;对患者的病情估计不充分造成不能够及时发现术后出现的积液、积血引流不畅和血管危象是导致出现皮瓣坏死的重要原因[7]。因此,护理人员对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皮瓣坏死的因素进行有效地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皮瓣出现坏死的风险,从而对患者术后功能的圆满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组护理研究中,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皮瓣坏死率仅为3.1%,远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对皮瓣进行严密的观察、加强口腔护理、引流护理等多方面的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的避免术后皮瓣出现坏死。同时预见性护理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护理质量的提升有助于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增强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与彭虹等[8]研究结论完全一致。

综上所述,口腔癌术后患者应用有针对性的口腔护理、导管护理以及转移皮瓣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皮瓣坏死的机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1]李静言,付光新.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4):3856-3857.

[2]林晓静,刘翠兰,江琳艳.老年患者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行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术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60-561.

[3]徐静.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舌癌切除后缺损围术期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2):181-183.

[4]端莉梅,姚志清.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口腔医学,2012,32(12):758-759.

[5]胡昕.前臂皮瓣移植修复舌癌根治术后组织缺损的护理.全科护理,2013,11(9):2555-2556.

[6]徐泳,钱超,郑纪伟.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组织缺损的护理.全科护理,2012,10(9):2347-2348.

[7]张敏,郑丽平.前臂皮瓣在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护理研究,2014,28(2):556-557.

[8]彭虹,梁军,梁红梅,等.口腔癌根治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皮瓣坏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0):83-8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184

2015-10-27]

110002 沈阳市口腔医院口腔外科

猜你喜欢

口腔癌预见性皮瓣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口腔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吸二手烟会增加口腔癌风险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在手术治疗口腔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