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比较

2016-01-26王标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4期
关键词:老年性晶状体光度

王标新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比较

王标新

目的对比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于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上的不同效果。方法84例(84眼)白内障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行超声乳化术,研究组行非超声乳化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 d和1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 d角膜散光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在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上均疗效显著,临床应根据患者核硬度进行具体选择。

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散光度;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

作为一种可致盲的眼部疾病,白内障至今仍无根治性药物,临床多以手术进行治疗。传统手术多在角膜上取3.5 mm切口进行操作,随着手术器械愈加精密、超声乳化仪愈加完善以及折叠式晶体进一步改良,切口已经可以缩小到1.8 mm[1]。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因此而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本文试将其与超声乳化手术进行疗效上的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0年7月~2015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白内障老年患者84例(84眼),男49例,女35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72.16±8.44)岁;术前视力光感约为0.3;对其晶状体的核硬度进行分级:Ⅰ~Ⅱ级29眼,Ⅲ级41眼,Ⅳ级及以上14眼。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术前为两组患者行常规消毒与散瞳操作,并以利多卡因进行表面麻醉,对结膜下进行局部浸润性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分别为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即在患者角膜缘的10:30方向取切口,形状为水平型,宽为3 mm,深为0.3 mm。在距离角膜边缘1.5 mm处以穿刺刀建立巩膜隧道,使其形成内切口,然后继续穿刺进入到前房之中,向其中注入粘弹剂,之后沿着晶状体核边缘作不间断的环形撕囊,如此可以使晶状体核与水分层分离,再使用专用的圈套器将晶状体取出,以专用的吸针将晶体核表层及其皮质吸出,并将粘弹剂注入前房和囊袋中,最后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并进行粘弹剂的更换,以确保切口处于密闭状态。

研究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由医师在患者距离角膜边缘1.5 mm处取深达巩膜的反眉弓切口,切口垂直于巩膜表面,以穿刺刀向前房穿刺并注入粘弹剂,行与对照组相同的撕囊与分离操作,再以角膜刀将切口扩大,借助晶状体匙的帮助,托起晶状体核,使其进入前房。将残留的皮质清洗干净,并将粘弹剂灌注到前房与囊袋之中,于囊袋内置入粘弹剂与晶状体,保持切口密闭。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7 d及1个月的角膜散光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改善情况对比 研究组术后7 d和术后1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55±0.32)D和(0.61±0.24)D,对照组为(0.56±0.34)、(0.59±0.23)D,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0.39,P=0.89、0.70>0.05)。

研究组术后1 d的角膜散光度为(2.76±0.96)D,对照组为(1.04±0.24)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6,P=0.00<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有3例发生角膜内皮水肿,1例发生前房积血,1例继发青光眼,总并发症率11.90%(5/42);对照组有2例发生角膜内皮水肿,1例继发青光眼,总并发症率为7.14%(3/42)。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P=0.46>0.05)。

3 讨论

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眼科疾病,在所有致盲性疾病中,白内障的占比高达46%[2]。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差,临床多以超声乳化术为其进行治疗。超声乳化术具有切口小、创伤轻、角膜散光度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其缺点也不可忽视,即技术难度大、设备复杂、医疗花费高,无法适用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这无疑使超声乳化术的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的临床应用则要广泛得多。首先,设备和技术的先进使得该术法所取切口可以缩小到1.8 mm左右,创伤非常小;由于所使用的设备比较简单,患者需要承受的医疗费用也相应地有所降低。通过本研究结果数据可知,该手术方法在角膜散光度上(术后7 d、1个月)与超声乳化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90%和7.14%)也证实了该术法的安全可靠性。

术后1 d,两组患者在角膜散光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不同核硬度晶状体对前房的适应性有所不同存在一定联系。故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时,应结合具体的核硬度进行相应的选择。

综上所述,本文所用两种手术方法疗效相近,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与家庭经济条件进行相应选择。

[1]李战梅,黄海,黄学文.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疗效比较.国际眼科杂志,2012,10(1):1925-1927.

[2]郭琴.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比较.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7):42-43,4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024

2015-11-02]

125200 辽宁省绥中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老年性晶状体光度
一种基于SOM神经网络中药材分类识别系统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应用效果分析
温针灸配合中药塌渍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乘用车后回复反射器光度性能试验研究
一种与眼镜配套的眼晶状体剂量计佩戴装置的设计
用于红花注射液生产的红花药材吸光度的质量标准研究
温和灸治疗老年性夜尿增多症50例
干细胞与晶状体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