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镜检查确诊的消化道出血临床探讨

2016-01-26陈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4期
关键词:镜检查消化道息肉

陈萍

肠镜检查确诊的消化道出血临床探讨

陈萍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采用肠镜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8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采用肠镜检查,以此明确出血原因及病灶。结果82例患者中,77例患者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主要为慢性结肠炎症、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血管畸形、肛裂、大肠癌,例数分别为19例(24.68%)、33例(42.86%)、6例(7.79%)、3例(3.90%)、4例(5.19%)、12例(15.58%),病灶部位分别为直肠、乙状结肠、回盲肠、降结肠、横结肠。结论肠镜检查是临床中常用的消化道出血诊断方法,其可有效明确消化道出血病因,提升消化道出血检出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肠镜检查;消化道出血;出血原因;病灶部位

肠镜检查是当前消化道出血的常规检查方法,其可有效明确出血部位,同时采用病理检查,可大大提升消化道出血确诊率[1]。为进一步探讨肠镜检查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本院82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8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排便不畅、消瘦、贫血、血便等,其中男51例,女31例,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51.4±8.2)岁,病程最短7 h,最长3年。以上患者均表现为显性出血,有脓血便、鲜血样便、黑便等临床症状。

1.2方法 82例患者均采用结肠镜进行检查,非急诊患者采用250 ml的20%甘露醇口服,后对肠道清洁后进行检查。排除因肠腔狭窄无法进行持续插镜患者,剩余患者均采用肠镜插入至回盲部或其他可明确检查出血位置。进行肠镜检查过程中,需要将肠镜缓慢推入,至发现明确病灶为止。

1.3判定标准[2]患者均表现为显性出血或大便潜血阳性,经由胃镜检查后排除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后排除全身疾病患者或因药物造成胃肠黏膜变化而引起的出血患者。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82例患者中,77例患者经由肠镜检查明确出血病因,确诊率为93.90%,剩余5例患者为未检测明确病因,需进一步检查,详细病因为:慢性结肠炎症19例(24.68%),肠息肉33例(42.86%),溃疡性结肠炎6例(7.79%),血管畸形3例(3.90%),肛裂4例(5.19%),大肠癌12例(15.58%)。患者病灶部位如下:直肠36例(46.75%),乙状结肠22例(28.57%),回盲肠6例(7.79%),降结肠8例(10.39%),横结肠5例(6.49%)。

3 讨论

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消化内科疾病,通常情况下患者出血部位主要集中在直肠肛管、小肠及结肠等部位,且依照患者临床症状表现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急性出血、隐性出血及显性出血等类型[3]。临床中对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存在一定难度,特别是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难度较高[4]。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及时明确出血病灶及出血原因,以便迅速开展有效的处理,对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肠镜检查是当前临床确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方法,在进行肠镜检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成像模糊或肠腔中存在粪便或大量血液的情况,多数情况是由于肠道准备不充分所造成的,因此对于非急诊患者的肠镜检查,应确保检查前肠道准备工作的充分性,以此提升诊断准确率[5]。灌肠法为临床常用的肠道清洁方法,但是其对于部分老年患者来说,其耐受力较差,需要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肠道清洁[6]。而在本次研究中,对非急诊消化道肠镜检查患者采用甘露醇口服进行肠道清洁。但需要注意,对糖尿病患者、脱水患者或存在便秘患者,应禁止采用甘露醇,以免患者出现强烈腹痛情况。在刘伟等[7]的研究中,其认为老年患者生理功能方面存在的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其消化道黏膜抗损伤能力、愈合能力及再生能力相对较差,因此需要加强老年肠镜检查患者消化道黏膜的保护,同时可给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及胃黏膜保护药物。

本次研究中存在部分患者经由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状况并未得到有效控制,需进行急诊结肠镜检查,检查前首先需要对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情况下给予心电监护,便于操作者掌握患者检查过程中体征变化情况。另外,由于部分患者存在消化道大出血及反复便血情况,视患者身体条件进行2~3次灌肠,以此尽可能清洁患者肠腔。

本次研究的82例患者中,息肉及癌肿是造成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而直肠及乙状结肠等消化道出血为患者常见病灶,且有大量临床数据表明,肠息肉及肠癌的部位分布呈正比,在肠息肉高发部位也正是肠癌高发区。肠息肉是大肠常见癌前病变的一种,患者在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其癌变几率远高于其他患者。因此,给予肠息肉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有效降低大肠癌发生率。82例患者消化道出血确诊77例,且出血原因及出血部位均得到明确。

综上所述,肠镜检查在消化道出血检查中的确诊率高,临床推广价值高。

[1]苏任腾.结肠镜检查对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7):154-155.

[2]李承恩,欧希龙,贺勇军.下消化道出血结肠镜检查方法探讨及结果分析.现代医学,2011,39(5):520-523.

[3]黄佩杰.经肠镜检查确诊的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0,5(34):96-97.

[4]王恒珍,崔学娣.肠镜检查确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3,8(36):85-86.

[5]张茹,沈冰冰,钱家鸣,等.急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与诊治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38-41.

[6]乔进朋,鲁力锋,张莉,等.下消化道出血508例临床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09,48(9):764-765.

[7]刘伟,江泳,杨清峰.消化道出血150例临床分析.淮海医药,2012,30(2):103-10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045

2015-10-20]

454002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镜检查消化道息肉
是否需做肠镜检查可自测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胃肠镜检查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Narcotrend监测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临床效果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