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文化传承在河南大众创业中的进路选择

2016-01-26郭玉江于安然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原文化大众创业体系构建

郭玉江,于安然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郑州450044)



中原文化传承在河南大众创业中的进路选择

郭玉江,于安然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郑州450044)

摘要: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髓,大众创业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深入挖掘中原文化传承与大众创业的融合之处,探索两者之间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对于河南大众创业的发展与中原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意义。根据河南省情及大众创业服务体系的现状,强调通过政府层面、文化层面、经济层面、学校层面等途径来构建河南大众创业服务体系。

关键词:中原文化;大众创业;体系构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关乎民族灵魂的建设,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原动力。[1]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因而中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将会持久地促进河南经济的发展,中原文化与河南大众创业的融合将有利于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品牌,将会大力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在大众创业的背景下,如何推进河南大众创业与中原文化的融合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中原文化的时代内涵

中原文化是以河南省为中心,整个中原地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化的母体和主干。[2]中原文化是河南的魂,是河南的根,也是河南的力量所在。[3]特别是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从《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到《文化的力量》,始终强调“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河南文化强省和经济建设中,“商道是根,文化是魂”,只有经济大发展和文化大复兴才能真正促进中原崛起;只有重塑河南的精神观念,复兴中原文化,才能重新成为中华文明的引领者。当代我们仍然走在中原文化复兴的道路之上,我省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推广宣传活动,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世界传统武术节”到“中原文化港澳行”“中原文化宝岛行”,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信阳红风暴”到“开封清明上河园主题文化公园”“洛阳牡丹文化节”,规模之大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重文化产业招商”的传统营销模式,逐步形成了以打造文化品牌为核心的“文化河南”的大建设局面,全面促进中原文化复兴,从而实现中原崛起。

二、大众创业的时代背景

大众创业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其内涵是指中国大众借助中国改革的政策优势来创立起自己的家业,积累自己的有形资产和财富。“创”就是开始做,“业”就是“成就”,大众创业即是大众持续为自己创造产生个人成就和个人财富的工作。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表了关于“大众创业”的重要讲话指出:“要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中国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精神蔚然成风。”[4]大众创业不仅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调控,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走大众创业之路,就是给青年人在选择人生道路的过程中,开发一种思维、提高一份责任,增加一份磨练。[5]同时,李克强总理也指出,为了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但要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要保证经济水平增长的果实切实落实到老百姓身上。而为了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要在制度建设上设置合理,更要在政策上实施正确的引导,同时还要激发全民的内心创富动力。当今时代,既是创新的时代,又是创业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省也下发了《2016年河南省助力大众创业工作方案》,高度重视大众创业,倾力助推大众创业,强调要以大众创业示范城市创建为统领,全面落实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充分发挥创业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助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三、中原文化与大众创业的融合与互相促进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因而大众创业的理念在河南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内涵。尤其是在中原文化保护和开发的时代前提下,大众创业需要与中原文化相融合,更好地走出河南特色,创建河南品牌,这就需要依托中原文化特色资源,走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化道路,努力打造具有中原风貌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原文化品牌,提高中原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中原文化影响深度与范围,从而更好地促进大众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原文化。

首先,重点打通优秀传统文化向创业资本的转化通道。传统文化要转化成生产力、转化成资本,关键是如何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用于“大众”的创业,这就要求我们减少对文化产业转化的限制,加强文化与创业的对接,增强文化产业的内在潜能。因此,必须打通文化资本向大众创业转化的渠道,鼓励各式各样的转变,直接用于创业,合作参与创业,转让促进创业等。[6]文化产业在转化为大众创业的过程中要自觉吸收“文化自觉”理论的营养,“文化自觉”的原义就是生长在一定文化环境中的人们对自己的文化渊源、文化潜力和发展方向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和掌握。生活在特定的文化空间中的人们,在对自己的文化有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对外来思想文化有着强烈的一探究竟的渴望,同时能够以“为我所用”的批判眼光合理辨别异质文化,从而为民族文化引进新的内容。为了契合大众创业的思维逻辑,文化产业要实施创业化的发展策略,促使其从文化资源到大众创业的成功转变,而其品牌化是在文化自觉前提下和文化资源整合基础上的重新加工。中原文化是属于整个民族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只有秉承文化自觉,重新加工的品牌化观念才能够在当今时代最大程度地挖掘其文化产业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大众创业。

其次,要重点推进各项文化产业互联网化发展。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当代发展的最新特点,在此大环境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这就必然要求文化产业要适应互联网化的时代要求,要求文化产业要广泛且有深度地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从而在互联网化的社会发展中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7]群众在商品经济社会条件下,拥有创造与消费文化的天赋人权和实用技巧,同时通过功能强大的互联网的宣传,来从事规模不一的文化交换、增值和消费。大众包括所有活生生的社会个体与当今消费社会中的社会群体,是社会的物质基础和促进文化工业进步的动力,同时也是文化产业向大众创业转化过程中最活跃的生产工具。大众可以借助流行文化,以“精英主义”为思考的基点,生产出层次不同的文化品牌。在文化工业的激烈竞争中,文化产业要实施“面向大众、聚焦未来”的创业化路线,唯此才能够促使其品牌化的路径渐入佳境,也才能不断创造出符合大众创业的文化品牌。

四、中原文化传承在河南大众创业中的进路选择

(一)政府层面——形成新的政策支持

2016年4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2016年河南省助力大众创业工作方案》的通知,高度重视大众创业,并倾力助推大众创业。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曾着重说明了大众创业理念所拥有的创意和财富,更把其比喻为“取之不竭的金矿”,这无疑显示出大众创业的无限潜质,成为了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推进引擎,因此大众创业成为了时代的焦点。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在河南地区中原文化更是无时无刻不熏陶着每一个人,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的方向与繁荣,促进大众创业理念与中原文化传承的融合,无疑成为了两者良性循环的方式,而要促进方案的实施,首先就需要政府给予新的政策支持。

(1)推进大众创业示范城市创建。选择一批城市作为试点,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协同配合促进大众创业的工作机制,整合有利于创业的各类要素,打造大众创业高地,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推动当地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2)扩大政府项目补贴范围和财政支出力度,从而为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大众创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可以设立诸如“文化事业贡献基金”“艺术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等项目,加大对优秀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3)建立公益文化事业单位免费开放后地方财政经费共担的长效保障机制,可以发放类似“创业担保贷款”等。(4)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抓好中原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项目,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情况统计制度,可以为大学生和社会无业人士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等。(5)做好支持其他群体创业工作。支持军队转业干部和退役军人创业,推动化解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分流职工创业,鼓励和支持留学归国人员、科技人员创业。制定促进各类人员创业的相关政策,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公平的创业环境和针对性的创业服务等。

(二)文化层面——打造中原文化品牌

中原文化虽很具吸引力,但是很大一部分文化产品和衍生物还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下,难以产生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对大众创业更是帮助甚微。因此,急需整合和优化中原文化资源,运用恰当的营销手段,实现文化资源的市场化运营,从而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原文化品牌。唯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文化资源闲置,才能推进传统的中原文化与新兴的大众创业理念的结合。同时,要想真正形成恒久完备的品牌化机制,就要求更多地从中原文化的内部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赋予古老而神秘的中原文化以时代气息,从而更好地为大众创业提供强大的动力。应坚持走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化道路,深度挖掘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本体特色的中原文化品牌,提高中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以文化带动大众创业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在河南地区各种寻根博物馆、宗庙祠堂等文化场所纷纷建立,这为中原文化品牌的打造提供了有效载体。(1)促进诸如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淮阳伏羲姓氏文化节、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固始根亲文化节等的举办与扩大,从而形成一批文化节会品牌;(2)科学规划少林功夫、心意六合拳、太极拳等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和深厚基础的传统武术文化发展,加强对外交流与传播,从而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3)继续推出一系列具有中原文化内涵的节目,诸如《梨园春》《汉字英雄》《成语英雄》《华豫之门》《武林风》等,这些节目将进一步强化“文化卫视”的品牌影响,从而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化卫视品牌。(4)加强对唐三彩、洛阳牡丹画、钧瓷、王公庄老虎画汴绣、汝瓷等民间传统手工艺作品的扶持力度,从而开发出一批传统工艺文化品牌。然后,通过一系列中原文化品牌的打造,促进文化产业链的形成,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岗位的扩大与空缺,从而为大众创业提供新的思路与渠道。人们根据当地所特有的中原文化特色资源,打造出符合当地色彩的文化品牌,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链条,为当地群众创业开辟新的道路,从而实现大众创业与中原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

(三)经济层面——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同时具备普遍性与特殊性,在当今东西方文化不断冲突与交融的背景下,在两国进行经济合作的同时,必然会有两个民族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因而两个国家经济的交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交流。在这一层面上,让完美融合区域特色和整体特色的中原文化,成为两国经济交流的助力,无疑会为经济带来新的合作点。而经济的合作与共赢必然会提供新的职位和挑战,从而使大众创业在此背景下迸发出新的火花。如何让中原文化更好地转变成经济合作资本,使其适应全球化浪潮狂飙猛进,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命题。首先,应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的立场下,避免保守主义的故步自封和激进主义的丧失自我。其次,应立足于中原文化自身的特色,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深度、广度和层次等,从而为国家的经济交流提供铺垫之路。最后,应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和对外文化交流,开展与发达国家文化交流的同时,更要深化与非洲国家的深入交流。

(1)借助国家层面的对外经济交流项目,在牢牢把握住国家的主体思想前提下推广有关中原文化的经济项目,如可以凭借诸如“中国文化年”“ 文化节”等国家级对外交流计划;在省级层面,可以依托“央地合作”“欢乐春节”等活动,同时利用我省的优势资源来与外国建立友好省州等方式来促进交流。(2)在国际层面,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著名的各项赛事、博览会、艺术节等活动,提升中原文化的“出镜率”, 从而在境外举办“中原经贸洽谈会”“中原文化周”等活动,继而加大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步伐。(3)牢牢把握住少林文化这一独特品牌,大力支持少林寺的海外传播工作,扩大少林寺文化团的海外展演次数与规模,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原文化国际影响力。(4)豫剧《程婴救孤》和《清风亭上》在百老汇和土耳其的大获成功,进一步推进文化作品走向世界的步伐,如以杂技、古乐、舞蹈、民乐、豫剧、少林功夫等为内容艺术团等。通过这种多层次的文化交流,使外国人士对中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好奇,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为大众创业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更好的机遇与融合。

(四)学校层面——培养大众创业的重要力量

李克强总理在提出大众创业理念的同时,更是指出了促进大众创业的重要力量,即当代的大学毕业生。对于中原文化来说,同样也需要作为新兴力量的高校大学毕业生的传承。在此理念下,河南的高校、高校毕业生无疑成为了促进大众创业与中原文化融合的中坚力量。在高校的日常教学中,应以增加创业培训为标准,并坚持以下原则:(1)强化创业培训。为适应大众创业的需要,应大力开展创业意识、创办企业、改善企业系列培训,提升各类创业能力,开展师资培训,扩大创业培训师资队伍。(2)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创业者所处的不同行业,开展电商、创意、现代物流等新业态创业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3)建立创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培训质量评估和教师评估,提高创业培训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先从课程设置方面开展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课程项目,其次从就业思想方面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最后从社会支持方面为学生毕业后的创业之路提供社会资源的支持。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为例,在课程设置方面,该校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系,开设了诸如太极拳、传统养生功法、舞龙舞狮、抖空竹等具有传统民族文化色彩的课程,这为今后毕业生的创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在就业指导方面,该校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和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创业思路和指导。在社会支持方面,该校为毕业生的创业,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创业,提供了社会层面的人员与经验的支持,如向学生提供太极养生馆的创业经验、武术健身馆指导教练的推荐等等。这一整套关于中原文化与大众创业的培养模式,无疑为中原文化与大众创业的开展提供了一种范式。

五、结束语

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漫长时间的流传与发展,凝聚了历代保留下来的道德文化遗产,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反映了民族特征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意识。大众创业是富民之本,不仅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调控,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发展现状最好的地区。因此,中原文化在河南与大众创业相结合,并促进大众创业体系的构建,将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好地振兴中华民族、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原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2]康国章.论中原文化内涵研究的体系性[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3(1):88-91.

[3]徐光春.文化的力量[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4]百度百科.大众创业[EB/OL].[2016-05-10].http://baike.baidu.com/item.

[5]和讯网.大众创业:激活全社会每一个细胞[EB/OL].[2016-05-10].http://chuansong.me/n/1193817.

[6]邓宝山.激发创业意识 推动大众创业[J].中国劳动,2015(7):33-35.

[7]肖军,陈柳.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20):56-60.

(责任编辑姚虹)

收稿日期:2016-04-28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推进大众创业的服务体系构建研究”(2015B082)

作者简介:郭玉江(1979—),男,河南新乡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运动心理与养生文化研究。

DOI: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6.03.005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15(2016)03-0020-04

The Route Choice of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al Heritage in Henan Mass Entrepreneurship System

GUO Yu-jiang, YU An-ra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44,China)

Abstract:Central Plains culture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nati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and the mass entrepreneurship is the time background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development.Digging deeply the mixture of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mass entrepreneurship,explor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ways have a profou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for Henan the mass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and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al heritage.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Henan province and service system of the mass entrepreneurship, the author emphasizes building Henan provincial public business service system by means of government, cultural, economic, and school levels.

Key words: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the mass entrepreneurship; system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中原文化大众创业体系构建
试论中原文化影响下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看中原优秀文化品牌的构建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下的广西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