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以贵州高校为例

2016-01-22尹铁燕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尹铁燕, 彭 羽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以贵州高校为例

尹铁燕, 彭羽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通过对贵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调查,找出贵州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提出提升贵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相应策略。调查主要涉及贵州高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贵州高校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参与情况、贵州高校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情况。提升贵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主要有: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模式;通过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网、校级思想政治教育精品课教育资源开发、慕课教育资源开发等,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培养既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又懂网络技术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时代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提出的新概念。1999年学者张建松在《发挥校园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一文中首次提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他认为,“所谓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利用校园网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工作。”[1]2000年,刘梅首先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2]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采用自编的《贵州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对网络的认识和参与情况、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情况等,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贵州大学城中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医学院、贵州中医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高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在读本专科学生,调查合计发出问卷500份,收回496份,回收率为99.2%。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一、贵州高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分析

(一)每天上网地点、上网时间、上网目的等调查

从表1调查统计看,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媒体就是网络,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大学生拥有私人电脑,上网的地点以宿舍为主。在花溪大学城,由于远离市区,大学生一般都自己有电脑上网获取信息或进行娱乐活动。大学生拥有私人电脑的人数有六成以上。很多大学生表示在上大学以前就接触过网络,只是上大学后才购买私人电脑。上大学之前,大多数学生上网的目的仅仅是娱乐。上大学后,大学生不仅用电脑娱乐,还经常用电脑查找学习资料,获取自己需要的网络信息。也有部分大学生去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查找学术资料,去网吧和其他地方上网的大学生极少。大学生上网时间一般都在1~2小时,占了调查总人数的四成,上网主要目的呈现多样化趋势,以娱乐、浏览新闻和查找学习资料为主要目的。

表1 大学生上网地点、上网时间、上网目的调查

(二)主要搜索引擎、上网内容、搜索方式是否多样化等调查

从表2调查统计看,大学生使用的主要搜索引擎是百度。在上网内容方面,大部分大学生选择查找资料和在线学习。关于是否采用多种搜索方式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采用的是单一搜索方式。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网上学习能力,会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各种学习资料和进行网上在线学习。上网内容大都与学习有关,能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学术探讨,搜索同一个内容搜索方式比较单一,需要教师指导大学生改进搜索方式。

表2 大学生使用的主要搜索引擎、上网内容、搜索方式是否多样化调查

(三)抵制信息干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网络学习主动性等调查

从表3调查统计看,大学生抵制负面信息干扰的能力较弱。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大部分大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一般。在网络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大学生网络学习比较主动。总体而言,大学生抵制信息干扰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都比较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总体上来说较主动,说明大学生已经能自觉正确运用网络进行学习活动。

表3 大学生抵制信息干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网络学习主动性调查

(四)网络学习资源利用情况、参与网络互动情况、网络学习行为监控等调查

从表4调查统计看,大学生学习网络视频课程比较频繁。大学生一般很少参与网络互动,教师一般很少对大学生的网上学习行为进行监督,有九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教师没有对其网络学习行为进行必要监督。说明教师对大学生网上学习行为的监督还不到位,需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对大学生的网上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监控。

表4 大学生网络学习资源利用情况、参与网络互动、网络学习行为监控调查

二、贵州高校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参与情况分析

(一)对网络文化的认识调查

笔者就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文化特征、网络文化精神等要素进行调查。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笔者就大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网络文化就大学生网络文化的衍生性、继承性、人际传播性、开放性、多变性、及时性、民俗性等特征的认识进行调查。此外,笔者还就网络文化精神涵盖的开放精神、平等精神、协作精神和分享精神等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表5)中可以看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网络文化的特征认识,很多大学生都意识到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网络文化精神的认识上,大部分大学生都对网络文化的开放精神认识比较深刻。

表5 对网络文化的认识调查

(二)对网恋的看法调查

笔者就大学生对网恋的看法进行调查,从网络的好处、坏处和大学生是否有过网恋入手。从调查结果(表6)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网恋比较轻松自然、能够慰藉心灵,而且比较煽情刺激,在网上说话有时候比现实生活中交流更加自然一些。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对网络的坏处也有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大学生都意识到网恋时感情更容易被欺骗,结婚后网恋还会破坏家庭。在网恋过程中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容易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当问及大学生是否有过网恋经历时,发现只有少部分大学生有过网恋经历,说明大部分学生对网恋还是持否定态度的,能够理性恋爱。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网络文化的特征认识,很多大学生都意识到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网络文化精神的认识上,大部分大学生都对网络文化的开放精神认识比较深刻。

表6 大学生对网恋的看法调查

(三)能否自觉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调查

笔者就大学生能否自觉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进行调查,从网络犯罪行为、网络用语规范和网络法制意识三方面入手。从调查结果(表7)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没有过网络犯罪行为。在网络用语规范方面,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使用网络文明用语。在网络法制意识方面,有七成的大学生都缺乏网络法制意识。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法制意识还有待加强,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表7 大学生对上网行为规范的看法调查

三、贵州高校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情况分析

(一)贵州高校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情况

笔者就贵州高校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是否喜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否愿意与教师进行网上互动四个方面入手。从调查结果(表8)中可以看出,有将近一半的大学生不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方面,经常浏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大学生非常少,有些大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网站。当问及是否喜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时,有七成大学生都表示喜欢这种教育方式。在问及是否愿意与教师互动时,将近七成的大学生都表示愿意参与互动。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相关专题网站了解较少,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表8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了解

笔者就贵州高校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调查,从是否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教师是否经常上传课件、教师是否经常组织网上答疑和教师是否经常进行网络培训四个方面入手。从调查结果(表9)中可以看出,有将近一半的大学生不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方面,经常浏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大学生非常少,大部分大学生都表示教师很少上传课件供同学们课前预习。在教师组织网上答疑方面,有八成大学生表示教师很少组织网上答疑。在教师是否经常进行网络培训方面,有八成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教师有过网络培训。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足。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贵州高校很少,教师很少在网上上传课件和组织网上答疑。需要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评价机制,调动教师的网上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

表9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三)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影响情况

笔者就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影响情况进行调查,从网络安全意识、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价值理念四个方面入手。从调查结果(表10)中可以看出,有四成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较强,有四成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一般。在网络是否影响大学生道德观念方面,有六成大学生表示网络对其道德观念产生了影响。在网络是否影响大学生法制观念方面,有六成大学生表示网络对其法制观念产生了影响。在网络是否影响大学生价值理念方面,有七成大学生表示网络对其价值理念产生了影响。通过调查发现,网络对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价值理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防止网络的负面影响。在西方强势网络文化的冲击下,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教师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网络道德观念、网络法制观念,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大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表10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影响情况

四、提升贵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但同时又是新的挑战。如何解决好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是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需要继续探讨的重大课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培养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解决网络技术问题,另一方面,要发挥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教育者的双重作用,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不断充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不断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从1994年互联网传入中国至今,网络发展基本上得到普及,这为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做出了重要部署。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一片新天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至今,任然面临一些问题,如网络道德问题、不良网络信息问题。网络犯罪问题等。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还面临许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如何进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慕课教学”?如何制作微课程和翻转课堂教学?如何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合理的评价?这些都是当下迫切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对贵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贵州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及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总结贵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模式

探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是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健。在内容上,应不断充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网络法制、网络文化、网络伦理、网络心理教育。在教育模式上,要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慕课”教学,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合理开发微课教学资源,扩宽大学生的视野,使不能上“名校”的大学生同样通过网络享受网络教学资源。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今天的慕课(MOOCs)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对我国高等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1]。因其依托网络平台授课,具有大规模、开放和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发展十分迅速,慕课正被广泛视为传统大学课程的补充和替代[2]。

(二)通过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网、校级思想政治教育精品课教育资源开发、慕课教育资源开发等,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

清华大学就在1999年率先建立了名为“红色网站”的思想教育网站。通过各种网络教学平台,组织大学生通过网络听讲座,进行网上答题竞赛活动、网上讨论交流问题,加强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监控力度,实现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文化素质。网络资源运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网络时代的教学新要求,需要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网、精品课程网等,积极探索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全方位推进网络资源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工作。精品课程的开设可以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精品课程专题网站的开设可以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专题网站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生动活泼、扩展教材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题网站上学习和讨论,在交流互动中提高思想认识。网络技术使世界在不断变小,各种网络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构筑大学生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加强专题网站建设,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设有本校特色的专题网站,并设专人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专题网站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高校应积极建设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重视更新时事政治和校内校外新闻,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网站内容可以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择业创业、恋爱婚姻等栏目,及时解决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大力鼓励、支持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地、组织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讨论,引导大学生主动在课前学习教师发布的“微课程”、“微视频”、教学课件等。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主体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是评价教师,有人认为是评价学生,有人认为是评价教学方法,也有人提出测评主要是评价教学效果。于明盛(2008)从综合层面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评系统,提出教学测评体系“包含学绩测验体系、素质评价体系和教学评议三个体系”[3]。骆郁廷,丁雪琴(2007)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有四类评价主体:“管理主体、教育主体、学习主体、社会主体”[4]。评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可以采取各个主体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操作方法。学校和学院应成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督导组,定期对教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微视频”制作能力、“微视频”质量、微视频问题设置等方面进行全面和综合评价,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监控。今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该注重评价机制研究,用评价机制带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四)培养既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又懂网络技术的综合性人才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需要有一支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应该既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知识,又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制作课件、发布视频、制作微课程等,及时解决网络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天地。谢志芳、陈永清、贾敬运(2004)认为,“必须把好入口关,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利用政策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既懂得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又具有较强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的青年教师或是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年龄、知识结构上更趋合理,符合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要求[5]”。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工作队伍后,应注重管理,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职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要建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一系列的物质和精神激励,调动广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促使工作者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规律,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总而言之,贵州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工作,坚持任人唯贤的基本原则,选拔一批既有思想政治专业素质又有网络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 李志民.MOOCs的挑战与大学的未来[N].中国教育报,2013- 09-23(3).

[2] [美]NMC地平线项目,龚志武,吴迪,陈阳键,苏宏,王寒冰.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1- 6.

[3] 于明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测评系统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79- 82.

[4] 骆郁廷,丁雪琴.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主体[J].思想理论教育,2007(7):71-75.

[5] 谢志芳,陈永清,贾敬运.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2004(3):56-58.

[责任编辑:朱子]

彭羽(1990-),女,湖南湘潭人,贵州师范大学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king the Universities in Guizhou as an Example

YINTie-yan,PENGYu

(GuizhouNormalUniversity,Guiyang550001,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ies in Guizhou, the deficiencie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ies in Guizhou are found out,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of promoting its effectiveness are proposed. A surve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Guizhou mainly relates to the network usage, the understanding of network and the participation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Guizhou, and their cognition about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ies of Guizhou are mainly: innovating the content and mode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opening up a new realm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campu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twork, the educa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courses and the MOOCs educa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establishing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model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raining the comprehensive talents understanding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network technology.

Key words: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atus investigat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06(2015)02- 0113- 07

作者简介:尹铁燕(1983-),男,湖南邵阳人,贵州师范大学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