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入制证书取消背景下浙江高职报关专业发展路径探讨

2016-01-22刘秋民

关键词:发展路径

刘秋民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港口管理学院, 浙江 舟山 316021)



准入制证书取消背景下浙江高职报关专业发展路径探讨

刘秋民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港口管理学院, 浙江舟山316021)

摘要:随着海关总署改革报关员资质制度,取消报关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对高职院校报关专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文章以浙江高职院校为例,对现有的报关专业进行了详细的SWOT分析,提出了今后高职报关专业的发展路径,即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及构建双导师制的校企合作模式等。

关键词:准入制取消;报关专业;发展路径

2013年10月,海关总署发布54号公告,指出,根据国务院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关于进一步减少资质资格类许可和认定的有关要求,决定改革现行报关从业人员资质资格管理制度,取消报关员资格核准审批,对报关人员从业不再设置门槛和准入条件[1]。

公告的发布,在报关行业引发了不小的震动,意味着从1997年开始至今,16年来数十万人取得的报关员资格证书从此以后可能变成废纸一张。由于不再设置准入证书,降低了就业门槛,也意味着只要报关企业有需求,就可能招聘任何求职者从事报关工作。

准入制证书的取消,对培养报关后备人才主力军的高职报关专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面对这一个重大变化,有着外贸经济大省的浙江高职报关专业该如何迎接挑战,调整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迎合行业发展的人才评价体系等,成了目前各高职报关专业建设转型面临的最大问题。

一、浙江高职院校报关专业发展现状

1.报关专业开设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3年底,浙江省49所高职院校中仅有10所学校开设了报关专业,尽管覆盖了包括沿海地区的宁波、舟山、嘉兴、台州及内地的杭州、湖州、金华等地区,但从全国开设的情况来看,仅约占4.8%(全国为206所开设)。这与外向型经济发达的浙江省身份相比,非常不相称。10所院校中,最早是在2007年开设,远远落后于最早于2001年开设报关专业的南华工商学院等院校。从专业建设的成熟度来说,其基础还比较薄弱,具有示范性、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服务产业能力的发展的院校并不多。

2.各高职院校建设基本情况

通过对比2011~2014年浙江省人才数据报告分析,对开设报关专业的院校研究发现:

(1)招生规模方面:大部分院校近五年的招生规模基本控制在80~100名左右,少数在120名左右。主要原因在于报关员资格证书较难考取,学生规模过大,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对口,不利于报关优秀人员的培养。

(2)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通过对比各院校人才培养计划发现,有7所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资格考试为导向,“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3所院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调查发现,采用“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究其原因是多年来海关总署报关员准入制下的企业用人机制导致的。准入制证书制度成了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指挥棒。

(3)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国内开设报关专业时间相对较短,课程体系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当中,导致课程的设置和整合带有随意性。在调查的10所院校中,各课程体系五花八门,差异性大,有些院校以强调职业资格证书为主,课程中开设了较多的报关员考证课程,部分院校弱化证书的实用性,强调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注重岗位操作实践。总体来讲,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于绝大多数院校采用的课程体系。

(4)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在参与调查的10院校中都建设了校内实训基地,但这些实训基地,大部分是由物流管理专业、国际贸易或商务英语等专业转化而来,主要是由实训室及国际物流软件、货代软件及报关实训软件等组成。在各自的人才培养计划当中,每个学校都列明了8—10家的校外实训基地,虽然数字不少但却有名无实,很难整体接纳在校学生顶岗实习。

二、准入制取消后对浙江高职报关专业的SWOT分析

自海关总署发布取消入职门槛以来,浙江各高职院校报关专业的发展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从各高职院校调查的100名学生及30名专业教师获取的信息看:75%的专业教师,对专业今后的生存和走向感到迷茫;65%的学生认为报关、报检等准入制证书取消后,逐渐失去了奋斗目标和学习动力,对今后的实习与就业目标变得非常模糊。

1.S(优势)

(1)发展历程不长,区域经济强力支撑。自2007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首次招收报关专业学生以来,尽管发展历程不长,但依托于浙江强大的外贸经济实力,报关专业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专业几乎覆盖了省内沿海城市及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尽管这几年浙江外贸进出口形势依然严俊,但已出现复苏的迹象,对报关人才的需求并没减少,这给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行业基础。

(2)高职院校重视专业发展,投入费用较大。各高职院校普通重视报关专业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年中,大多数院校的专业已发展成为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省重点专业、省特色专业或校重点专业,这与学校的重视与投入是密不可分的。近年来,随着各高职院校加大对专业建设的投入,有效地改善了教学条件,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据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4年)数据统计,各高职院校年均专业建设投入在30万元以上,有些学校甚至高达100万元以上,大量资金的投入为专业建设提供良好的经济保障。

2.W(劣势)

(1)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由于报关行业的特殊性,报关专业仅开设在专科及高职院校,这一原因直接导致报关专业的教师都非科班出身,很多教师都是从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商务英语或其它经管类专业转行而来,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报关理论学习及报关实践操作,基本上靠教师的自学及短期培训等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造成了教学上的“短板”,因此报关专业的师资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2)重“考证”,轻“实践”。在“证书”的指挥棒下,为了提高考证率,通常情况下会在第五学期对学生进行集中学习或培训,通过应试教育模式,帮助学生获取证书,却忽视了实践教学。很多学生在获取证书入职后,对报关操作流程、QP填制、实际商品归类等基本业务不熟悉,导致学生仍然需要通过一定的岗前培训,才能上岗操作,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3.O(机会)

(1)涉海类服务业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入职报关行业的机遇。截止2014年10月底,从杭州、宁波海关的统计数据来看,浙江省现有报关企业593家,除此之外,还有上万家规模中等以上的货代企业。取消准入制后,对报关人员从业不再设置门槛,由企业自主聘用,这将为报关专业学生扩宽了进入报关行业渠道,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招聘自己需要的员工,因此报关专业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2)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灵活,为课堂教学创新提供更大的舞台。由于持证就业的特殊性,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专业生存,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通常以获取报关员证书,从事报关岗位为人才培养目标。在这一目标指挥棒下,很多专业课程都要为提高证书通过率服务,限制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很难开展课堂上的教学创新。在摆脱的“考证”指挥棒后,专业课程可以更加自由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创新,比如推行弹性学分制,进行小班化教学,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推广分层教学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大的舞台[2]。

4.T(威胁)

(1)专业的热度会大大降低,招生受到挑战。自从专业开设以来,由于报关员证书高含金量及人才市场供不应求,报关专业一直成为热门专业。准入制证书取消后,报关员这个职业瞬间从“神坛”走下来,变成了普通的职业,社会上的影响力也大大减低。可以预测在未来的几年里,报关专业招生势必受到严峻的挑战。

(2)门槛降低的同时,为报关学生的就业造成极大的竞争压力。尽管报关企业就业门槛降低,有利于释放就业压力,但对于报关专业学生来说,压力不是减少,而是增加。准入制取消后,任何想从事报关职业的人都有机会从事这个岗位,这势必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报关学生除了与本专业的其它院校的毕业生相竞争,还要和社会上各色各样的就业者进行竞争,这个就业压力比之前要大很多。

面对这样的竞争压力,高职院校的报关专业学生只有练好内功,充实专业水平,提升职业核心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浙江高职报关专业发展路径探讨

1.重新定位报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从浙江各高职院校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人才培养目标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或单一性。部分院校不能很好把握专业的市场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仅局限在考取报关员证书,但是随着国际贸易及国内经济不断变化及海关政策不断调整,对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为了能更好的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首先在宏观方面:(1)分析浙江省区域经济及今后的发展目标。浙江一直以来以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主,是我国主要的外贸大省,同时拥有独特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海洋资源、突出的特色产业。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专业建设发展风向标,必须时刻关注。(2)关注国家(海关)政策。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国家政策,特别是与报关行业息息相关的海关政策。由于受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影响,海关政策不时的在发生变化,因此及时掌握海关政策,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重要的依据之一。

其次在微观方面: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密切开展走访报关企业、加强联系行业协会、访谈已毕业学生、咨询在校学生家长等四位一体的全方位的调研措施。

通过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分析,重新确定岗位分析、明确岗位技能,最后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即旨在培养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符合涉海服务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的报关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具有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核心能力,适应报关行业岗位群,综合素质高的全方位复合型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2]。

图1 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过程

2.开展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考证”的指挥棒下,为了更好的“课证”整合,大多数专业课程都较紧密地接合考证内容,好处在于,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的学习,更有益于通过考证,但缺点是完全忽视了实际操作与课程改革,大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取到足够的证书,但是在企业面试过程中却经常失败,究其原因,实际操作的太少,只会纸上谈兵,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及灵活处理能力太差,企业不愿增加培训成本。准入制取消、“考证”的指挥棒消失,为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充足的展示舞台。

(1)重新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增加专业选修课比例。在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后,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及增加学生就业机会为起点,修订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一定课程体系,有序的增加专业选修课比例[3]。

在以往的人才培养计划中,一般专业必修课的比例在80%以上,学生并没有更多的选课权和选择学习的机会,造成教师很难拓展知识面,学生也无法获得除本专业之外的更多的能力,这一直成为教学改革中无法解决的困惑。因此如果能针对专业的发展趋势、专业的拓展情况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设一批质量较高的专业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今后的职业取向有选择性的学习,势必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有针对性的开设小班化教学。所谓小班化教学,主要是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上围绕学生的个体发展而开展教学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更多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参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会得到更多加强,能真正的让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

(3)适当地进行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兴趣及今后职业取向,有针对性的开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在报关专业中,如专业核心课程——商品归类,作为专业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由于受学生能力及层次的差异性不同,一部分学生较难跟上学习进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觉得学习太慢,导致教师只能先教会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再重新授课,严重的影响学习进度。从今后的职业岗位胜任角度来看,有些学生只需掌握商品归类基本原则即可,但另外一些学生,可能今后想成为预归类师,因此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学习能力、职业取向选择,比如预归类员基础班、预归类师提升班、预归类师高级班等,实行因材施教。

3.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分析发现:企业选拔毕业生人才,关注的要点是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以职业对从业者从事职业活动必备的能力为依据[4]。具体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职业核心)能力。

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学生基本能力及关键能力的培养。在开设课程时,尽可能地与职业能力相对应。通过各专业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岗位认知能力、基础操作能力、工作任务执行能力及工作改进和创新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是学生今后从事职业活动的基本条件。

通过各专业选修课、公共素养课等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通过职业核心能力课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职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抗打压能力等[5]。

根据学生的需求及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职业能力,以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同时又掌握关键能力,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当中去[6]。

图2 报关专业职业能力

4.构建双导师制的“校、企”合作模式

从浙江省人才培养统计数据来看,高职院校非常强调专业建设中的校企合作工作,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据统计:浙江10所院校中,校企合作单位最多的有15个,最少的也有8个,然而,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很难持久,深入长久的合作的企业并不是很多。

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报关专业服务社会、企业能力较弱,很难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另外一方面,教师下企业锻炼多数浮于表面,很难获得企业顶岗实践的机会,深入获得企业的一手资料不多。正是因为“校、企业”之间没有构建双赢的模式,从而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方面较难开展深层次合作。

为了更好的发挥校企合作的功能,可以尝试构建双导师制的校企合作模式,让双方的参与者能真正主动的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人才培养构建科学体系。所谓双导师制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生在大学的三年学习中,为了更好提升学生的学习与就业能力,按不同的时间段为学生配备两位导师,即校内专业导师及企业实践导师,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及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学校、合作企业、学生”三方的共同配合及合作,实施工学接合、工作任务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7]。

具体做法:从大一入学开始,即为学生配备校内专业导师,主要是为学生进行专业及今后的职业规划指导,大二开始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一般1名企业导师不超过指导8名学生。学生与导师的交流方式可以是多样化,比如说可以邀请学生进行企业的参观、学习,或者也可以开通QQ群、微信群等网格交流平台,进行实践操作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从大三开始,学生进入实习期,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部分学生进入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习,学生可以面对面的与企业导师进行交流,双方充当“师傅”与“徒弟”的角色,而校内导师继续充当毕业论文指导等理论指导的角色,双方相互促进,通力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使校企合作的双导师制模式能更加长久有效。

为了充分发挥校内导师及企业导师的积极性,必须要有一套长效的激励机制,如学校与校企合作单位签订导师指导协议,明确企业导师职责与任务,根据指导学生最终的效果进行考核,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及精神鼓励,校方尽量参与到企业的技术开发中去,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8]。校内导师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的机会、一定的物质鼓励及高层次的进修培训机会,只有校企两方双赢,才能让这种合作模式持续的实施下去。

四、结束语

在国家大力推行政府行政审批项目改革的大背景下,有较高含金量的“报关员”证书也随之取消了,这对于高职院校报关专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要想让报关专业重新获得社会认可,就必须在专业建设内涵上下苦功,深入地对接企业,紧密地与行业协会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及关键(职业核心)能力,才能让报关专业学生在市场上有更大的就业竞争力,获得更多企业的青睐。

参考文献:

[1] 海关总署公告2013年第54号(关于改革报关员资格管理制度的公告)[EB/OL].[2013- 0-12]

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0/tab49661/info623536.htm.

[2] 罗兴武,殷宝庆,袁霄龙.高职报关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探索—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 4.

[3] 《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0808a357a32d7375a417808e.html.

[4] 蒋乃平.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能力内涵——“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再论之九[J]. 职业技术教育,2008(4):45- 49.

[5] 胡英芹,郑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2(2):36-37.

[6] 杜凤蕊,李继宏.广西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探讨[J].广西教育,2014(6):74-76.

[7] 邓明阳.基于校企合作的“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57-59.

[8] 田玉丽,朱红祥.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任务引领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9):106-107.

[责任编辑:朱子]

Discussion on Customs Declaration Major Development Pat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Zhejia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ccess Certificate Cancellation

LIUQiu-min

(SchoolofPortManagement,ZhejiangInternationalMaritimeCollege,Zhoushan316021,China)

Abstract:With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reforming the customs declarer qualification system, canceling the customs declarer access requirements, which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stoms declaration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is paper, some colleg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re taken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 customs declaration major is given a thorough SWOT analysis and the development path is put forward, that is, to reposition the cultivating goal, carry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and construct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pattern of double tutorial system, etc.

Key words:access system cancellation; customs declaration major; development path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06(2015)02- 0120- 06

作者简介:刘秋民(1979-),男,江西吉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报关教育教学。E-mail:185573333@qq.com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提升外贸报关核心能力的《海关商品归类》课堂教学改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g2013945)

收稿日期:2015- 04- 04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
河北省沿海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财经类大学智库的定位及发展路径探析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