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微信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6-01-20邓菊云

老区建设 2015年24期
关键词:微博思想政治微信

[提 要]微信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传播工具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实践载体。微信微博的恰当使用能使其成为对接课内课堂和课后课堂的有效路径,并极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微信;微博;思想政治

[作者简介]邓菊云(1978—),女,讲师,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99)

一、微博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

(一)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不少年轻人在被问及“睡前及醒来的第一件事做什么”时,“刷微博,看微信”是他们的回答。2013年,一份关于“大学生微博微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半数以上注册了微博,“微博控”即每天微博使用者占到25.15%,微信平台拥有3亿用户。大学生使用微博微信的主要原因有:关注社会热点,了解时事政治,参与话题讨论,分享“心灵鸡汤”,探讨学习人生等。微信、微博的价值不在于个人传播,而是群体传播,从而形成资源共享。

微博、微信的广泛使用,丰富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手段。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微信更加灵活、快速,它的广泛运用进一步拓宽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得微博、微信成为大学生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与老师传授,逐步从“说教式”“灌输式”“第一课堂”向“以学生为中心”“第二课堂”“去中心化”等方向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通过声音、视频、图形、图像等技术的应用而不断丰富与完善,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二)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微博、微信的传播特性可以让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零距离”接触。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往往面对的是一个整体,很难及时地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心理或思想上的波动。而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可以有效地、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不必“面对面”地与学生本人沟通,代之以“心对心”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的放矢,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正能量。

(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微博、微信传播的互动性、海量化、平民化、碎片化等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由于微信微博在传播中往往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行为,加上微信的传播速度快,高校学生在短时期内能够获得海量的信息,对于大量的信息往往又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抉择,一些消极观念或是负面信息通过微信微博进入高校学生的视野中,势必会影响信息的正向性,影响着网络信息监管的难度。许多情况下,学生过度的依赖手机,忘记了书本知识,把所有时间放在手机上,一位“手机控”学生这样说:“早晨起床刷,上课刷,下课刷,教室刷,宿舍刷,每天至少要刷4小时。”事实上,当下大学生过度刷微博、玩微信,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另外,美国等西方国家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的传播特性,形成了新的“文化渗透”,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消费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想和西方思潮大行其道,使得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目前的大学生由于成长特点及规律的制约,心理及心智不够成熟,信仰不够坚定,对客观事物认知存在偏差、片面,对“网络大V”的盲从,直接冲击了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意识形态受到严重挑战。不良的新媒体文化,诸如网络暴力、人肉搜索、蓄意诽谤等现象层出不穷,不断挑战大学生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严重影响传统价值观念教育。

因此,新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目标,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学会利用微博、微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还要加强高校微博、微信平台建设,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思想引领等方面做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

二、微信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微博微信转发国家社会最新热点新闻,增强思政教学的时效性

当我国互联网对全世界开放时,5年获得了5000万受众群体,而微信则只用了3年就成为了“大众传媒”(根据美国对大众传媒的定义:有5000万受众的传媒即为大众传媒)。强大的受众群体使信息的发布和大范围接收成为可能。通过对在校学生的调查,大学生中有90%以上都使用微信软件,70%左右的学生都有个人的微博。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教师必须会用、善用“微媒体”,培养驾驭“微媒体”的能力素养,教师应加强微媒体工作平台的建设,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微信等,发布一些有利于学生思想积极向上,又能激发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话题讨论的信息,主动出击,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占领舆论高地,将正确的思想观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

(二)利用微博、微信了解学生个人思想,进而实现因人施教的政治思想教育方式

“90后”的大学生从小就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他们的自我意识强,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往往喜欢在群体中标新立异表现自己。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心态开放,愿意在大众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结合这个特点可创建“公共微博广场”,允许学生发表个人观点,表达个人思想,既可以让同学们有一个可以公共宣讲的场所畅所欲言,避免私下形成小道消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变成一些别有用心人的利用工具。在此基础上,通过微博、微信留言还可了解每个学生思想上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实现因人施教。现在很多大学生微信24小时在线,时刻保持与朋友圈的联系,并将自己的心情以及自己喜欢的音乐、图片,自己关注的事件,与朋友分享。因此,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应当充分重视通过网络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情感状况,通过此种方式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心做好思想教育和引导。

(三)利用微博微信,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从“传统说教”向“互动对话”的转变

微信软件作为一种时时通信软件,其特点满足了使用者的所有沟通要求。利用微信软件可以说,也可以写;可以长,也可以短;可以通俗,也可以深奥;可以有声,也可以有像。微信还可以愿意说的时候说,愿意听的时候听,愿意看的时候看,愿意想的时候可以屏蔽所有外来的声音,这就使微信成为了人人可参与,人人能参与的平台。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法往往将听众和讲述者分离开,形成了教与学的界限,而利用微博、微信却可以将所有同学都纳入到交流空间中,形成对话式教育氛围。通过老师有意识的指导,可在这个对话空间中不定期地提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让同学们讨论,每个同学都有参加的权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通过参与可以加强主动学习的能动性,通过发言可以增强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而通过在微信圈里交流又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种参与式的学习往往比说教式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微信的朋友圈已经成为现代人主要人际交往群落,在朋友圈中互相分享美文、图片,互相讨论、交流,互相影响,朋友圈已经超越了一般网络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片面作用,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空间中,可以将专业教师、党政工作者、学校领导都纳入进来,形成全校同学或全系同学的“大朋友圈”。通过不同层次的学者、专家参与,利用文章、图片、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形式,建成立体全方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通过圈内丰富而有层次性的知识,可从不同层面引导、帮助学生,将教学融入生活,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结语

总之,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信课堂”、“微博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它们可以成为对接课内课堂和课后课堂的有效路径和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现实平台,同时能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构建学生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提高。“微信、微博课堂”能充分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学习心理;能有效呈现和解决学生现实问题;能突出课堂的主体性和互动性,能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微信、微博课堂”在很大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增长,帮助了学生进一步近距离了解身边的世界,这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以及生活习惯方面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开展也提供了多种渠道,实现快捷有效的传递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周叶露.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

[2]邹海英.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中的局限及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报,2013,(1).

[3]叶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微信应用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4,(3).

[责任编辑:刘忠林]

猜你喜欢

微博思想政治微信
传统媒体所办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
微信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微信
微信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