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文献丛书《新疆文库》编辑出版始末

2016-01-19黄晓新

出版参考 2015年17期
关键词:编辑出版文库新疆

黄晓新

援疆三年一晃就过去了,回望这三年来的踪迹,我最感欣慰的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的重视关怀下,在有关出版责任单位和全体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参与组织实施并主编的大型文献丛书《新疆文库》的首批文献总算与读者见面了。

在2014年4月1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举行的简朴隆重的《新疆文库》首发式上,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来了,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来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等国驻华使馆的文化官员来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和200多位各族专家来了,他们都盛赞《新疆文库》出版立意好、编得精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捧着色彩斑澜、清新大气、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文库新书卷册,心中真是五味杂陈,由衷感慨,这三年来的援疆岁月还算没有虚度。

编辑出版《新疆文库》意义重大

记得三年前,自己随第七批援疆大军刚到新疆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党组就明确让我分管审读室,同时具体组织实施并参与主编《新疆文库》工程,我感到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新疆地大物博,是古丝绸之路的核心枢纽地区,又是多民族聚居地、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千百年来,各民族在新疆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口头、文字、图画等文化遗存,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独美的一章,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中央召开首次新疆座谈会后,为加快新疆的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战略选择。为了给现代文化在新疆的繁荣发展提供传承的历史依据,2011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决定编辑出版大型文献丛书《新疆文库》,得到疆内外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化界的充分响应和广泛好评。

《新疆文库》可以说是新疆的“四库全书”,其具体目标是从2012年开始,用8-10年的时间,收集、整理、精选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文(目前新疆主要的出版物文字)等文字(包括其古代文字)的文献作品,以纸介质版和数字版两种形式,编纂出版新疆自古以来至1949年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文献作品。《新疆文库》暂定包含卷(册)1000种左右,其中汉文文献600卷左右,民文文献400卷左右。按照10年完成1000卷左右的编辑出版目标,从2013年起,每年出版完成不少于100卷。

编辑出版《新疆文库》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新疆自古以来文化经典力作大规模、系统化地挖掘、收集、整理,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新疆文化发展的全貌,以科学翔实的史料确证新疆自古就是祖国大家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员,使世人和后人全面了解新疆独特的地域文化,使新疆优秀文化传播世界、流播后世。我能有幸参与其事,感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有条不紊实施《新疆文库》工程

“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编辑出版《新疆文库》,工程浩大,学术性,专业性强,牵涉面广,费时周期长,要求“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难就难在新疆地方文献丰富多彩,不仅数量多(仅著名的吐鲁番文书就有3万多件,书目就有好几大本),文种多(现代出版文字有汉、维、哈、柯、蒙、锡等6种,古代文字20多种),而且文献馆藏分散(由于1900年前后欧洲和美、日、俄等多国探险家如斯坦因、斯文·赫定、橘瑞超等人蜂涌而入的挖掘、盗夺及各方面原因,大量文献流失疆外境外);难就难在新疆出版基础的相对薄弱,我和大家都役有这方面的经验。

依靠新疆各级领导的信任指导,依靠编委会并虚心勤奋向各族专家学者学习,依靠疆内外10多家出版责任单位的支持帮助,依靠热爱新疆、服务新疆、建设新疆的深厚情怀,在编委会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张贵亭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石永强、局长古力先。吐拉洪直接而亲切的领导下,我从起草自治区“两办”文件、申请找寻办公用房、申请开办经费、选调工作班子开始,逐步迈开步子。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一步一个脚印。我根据在大学所学文献和图书、版本学知识,利用积累的工作经验和资源,积极出主意,主动想办法,在编委会的统筹下,开展深入的“新疆地方文献特藏”调查,摸清家底;学习外地经验,根据新疆实际,集思广益,拟定实施方案;聘请4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专家队伍,严格评审咨询把关,先易后难,“择优”“择精”,十易其稿,编制两批200多种文献分卷出版目录,并编制《新疆文库出版总目》;公告、征集、评审《新疆文库》标识和总体设计方案;按照出版社分工和文献书稿的原专有出版权归属,利用文化援疆,协调分配疆内外13家出版社分别出版,并逐一签定项目责任书;组织制定编辑体例、出版、印刷、发行、经费管理等多个管理规范,形成工作手册,以统筹编印发各环节,使全体出版人员有所遵循;多次请疆内外出版专家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奖惩结合,制定管理办法,确保文库质量,设立选配编务总监、装帧设计总监、印制总监,从各个环节把好关;通过招投标选定我国一流的印制企业——曾获国际58个印制“奥斯卡”班尼大奖的国有企业——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香港联合出版集团下属)承担印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办“《新疆文库》官网”,争取社会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为给《新疆文库》穿件漂亮的“衣裳”,我受托专程赴京聘请我国著名装帧设计艺术家宁成舂先生来疆作“文库”的标识和总体设计,他充满历史厚重感、具有民族地域特色和现代气息的设计方案,受到专家和自治区领导的一致首肯;在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下,我们在深圳采用多种技术、材料试制样书成功;我还赴中华书局、民族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岳麓书社、台湾文史哲出版社等多家出版单位,取得他们对《新疆文库》提供的版权支持。在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帮助下,我带领设计、材料专家深入苏杭地区走村串户、调查研究“性价比”,最终找到并试制出适合文库封面装帧用的特殊“织锦”面料,在《新疆文库》影印图书技术达不到“高标准”要求的情况下,我与自治区有关单位联系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引进内地高技术企业制作,以上两项为文库节约大笔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我还多次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新闻出版总暑)争取国家出版基金对《新疆文库》的支持……

难忘的是,自治区党委书记张舂贤在百忙中曾亲自主持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听取《新疆文库》筹备工作情况的汇报,并提要求,还专门为“文库”作序;时任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努尔·白克力在第一时间就文库所需的启动经费、办公条件等作出批示;时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蒋建国和副局长邬书林、党组成员宋明昌等领导曾指示要关心帮助《新疆文库》工作;胡伟、李学军两任常委、宣传部长和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艾尔肯·吐尼亚孜两任分管副主席对《新疆文库》工作重视关心,多次听取我们的工作汇报,解决存在的问题;自治区有关部门则出人出钱出力,提供文献,各参与出版责任单位全力以赴……

首批《新疆文库》面世获好评

经过《新疆文库》编辑出版委员会和新疆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岳麓书社等10多家疆内外出版责任单位以及各族专家学者共同辛勤努力,截至2014年底,《新疆文库》两批收录223部文献形成的210多卷《新疆文库》已在编待印,其中26卷已经正式出版。这26卷文献包括汉、维、哈、柯、蒙等5种文字,《福乐智慧》《十二木卡姆》《江格尔》《玛纳斯》《格斯尔》《西域图志》《中国经营西域史》等一大批新疆各民族经典力作。

正如李学军同志在首发式上讲话中所说,《新疆文库》“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记录和描述了这块土地的历史沧桑,代表了中国古代西域和现代新疆各族群众的杰出文化成就”,相信“《新疆文库》首批图书一定能受到文史专家的认可、读者的欢迎、社会的青睐”。

编辑出版《新疆文库》是新疆史无前例、历时持久、规模宏大的一项重大文化基础工程。应该说,《新疆文库》首批文献的出版只是第一步,但为后续出版树立了标杆、打下了基础。《新疆文库》还要继续编下去,我最关心的还是“文库”的质量,也是其生命,因此马虎不得。要按照自治区领导的要求,在编选、出版和印制质量上严把“三关”。

编辑出版《新疆文库》是一项里程碑式的文化德政工程,也是一项文化自信工程,是目前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体现。我们要继续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总结前人和他人的经验,用历史的、开放的、发展的眼光去广泛搜索、细心整理新疆这一“东西方文化交汇地”、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区的文献遗存,以万马奔腾的雄心和严谨扎实的态度,努力打造“文化精品”,以“上不负先贤、下泽被子孙”,为新疆的长治久安和跨跃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文库新疆
专家文库
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文库
编辑出版本科教育的四大难点与对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专家文库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