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拖下水”:个体、关系、结构互动实验研究

2016-01-19刘军,耿家臻

学术交流 2015年2期
关键词:网络结构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SH054);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项目(HEUCF201213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3&ZD177)

“拖下水”:个体、关系、结构互动实验研究

刘军,耿家臻

(哈尔滨工程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01)

[摘要]“拖下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学术界却鲜有研究。我们基于要素论,从个体、关系和结构三个维度研究二方关系和三方关系下的“拖下水”效应。基于被拖者的“社会价值取向”、被拖者和中间人的关系强度、“拖水者”与“被拖者”是二方关系或三方关系、交换关系或强制关系,建立了四类“拖下水”的理想类型:二方交换拖下水结构、二方强制拖下水结构及三方交换拖下水结构、三方强制拖下水结构。最后一种结构包含了局内强制拖下水和局外强制拖下水。我们针对“局外强制‘拖下水’结构”,通过实验法验证了如下假设:拖水者向中间人施加的消极影响越大,被拖者越容易被拖下水;被拖者与中间人的关系越强,越容易被拖下水。不过,亲社会被拖者和自利被拖者被拖下水的程度没有显著差异。为此,我们提出的理论模型可解释很多拖下水的现象。

[关键词]拖下水;能动者;关系强度;网络结构

[收稿日期]2014-01-10

[作者简介]刘军(1970-),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从事关系社会学、社会学方法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03;C9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5)02-0134-07

在电视剧《罪域》中,兆辉煌先帮市长郭守义搬家,接着请医生为郭守义父亲看病,并令自己的侄女小霞成功引诱郭守义并怀孕,又掌握了郭守义妻子犯罪的照片,以此要挟郭守义。经过这些精心设计,郭守义被彻底“拖下水”:他宣布彩虹集团破产并转给辉煌集团收购,后又为兆辉煌转卖彩虹集团提供便利。同样是国家公务人员,市委书记郑毅然的做法却不同。郑毅然的弟弟和妻子都因收取兆辉煌的贿赂被抓,女儿被兆辉煌派人开车撞断双腿。在重重压力下,他没有被兆辉煌拖下水,反而最终将兆辉煌收之法网。由此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拖下水是如何成为可能的?本文基于要素论,探讨影响“拖下水”效应的个体、关系和结构“因素”,建构“拖下水”的形式模型,提出理论命题并进行实验检验。

一、相关研究综述

尽管“拖下水”现象人人皆知,但相关研究却不多。从个体角度讲,社会价值取向研究为探讨拖水效应提供了基础[1];从关系角度说,差序格局和关系类型探讨可供借鉴[2];从结构角度说,网络交换论等研究也为研究“拖下水”现象提供了结构视野和建模程序[3]。

(一)社会价值取向

社会价值取向(Social Value Orientation,SVO)是人们评估自己与他人分配收益时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变量[4],它能够测量人们对他人的关心程度[1]。根据 SVO,可以将理性者细分为三类:自利者(Individualist)、亲社会者(Prosocial)和竞争者(Competitor)[5]。 “自利者”只关注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亲社会者”不但使自己和他者的收益都最大,同时使这两种收益之差最小化;而“竞争者”使自己和他者的收益之差最大化。研究中常把自利者和竞争者统称为自利者,把合作者和利他者并称为亲社会者(Van Lange et al.,1997)[6]。

测量SVO的量表众多,本文采用墨菲[1]开发的《社会价值取向测量量表》,其测量公式为:

可以想象,如果被拖者是自利者(亲社会者),他被拖下水的可能性就小(大)。当然,拖下水与否还与当事人是否坚持规范、道德、伦理等因素有关,不过这需要另论。

“拖下水”是一种小群体的现象,除了涉及当事人的个性特征之外,还要考虑现实关系。

(二)关系强度与群体互动

齐美尔研究了小群体中的联盟、冲突等现象,认为在三人群体中更容易产生支配。库利强调人际互动中“初级群体”的重要性。霍曼斯分析小群体内部的互动,研究其社会结构。本文借鉴齐美尔“二人群体”和“三人群体”概念,区分了“二方拖下水”和“三方拖下水”,同时借鉴小群体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冲突、支配等现象,分析“拖下水”的结构关系。

对小群体中关系研究的成果也很丰富。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在社会中的作用与西方的宗教不相上下,儒教是维护伦理最有效的手段[7]。令人“纠结”的是,拖水者恰恰可能利用伦理手段实施其“拖水”计划。拖水者也按照“差序格局”[8]的思路搜寻与被拖者有重要关系的人,借此来要挟后者。人情、恩情与面子[9]、关系强度[10]也出现在拖下水结构中。“拖水者”往往通过与“被拖者”关系强的“中间人”实施“拖下水”策略。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将强关系再细分为亲情性强关系(亲子、兄弟姐妹等)和工具性强关系(好友)[2]。

(三)网络结构与要素论建模

要素论是解释并预测网络中行动者资源分配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其核心是建构一个包括诸如偏好、信念、决策等行动者的内部特性,以及社会关系、结构条件等行动者外部特性的模型[3]。

要素论基本不研究熟人关系,而本文研究的“拖下水”结构却涉及到熟人关系。“拖下水”结构是直接强制关系中的一种变体,涉及三方关系[11]。本文结合要素论,探讨强制关系和交换关系下的二方或三方关系“拖下水”,由此可建构如下4类结构。

二、二方关系和三方关系中的“拖下水”结构

在日常语言中,拖下水一般指“被人引诱或胁迫而犯了错误”。从学术角度讲,笔者给出这样的界定:行动者T直接或间接向B施加消极影响的现象叫做“拖下水”。在这一现象中,可称B为“被拖者”,T为“拖水者”。基于拖水者与被拖者之间是否存在中间人,可进一步区分为二方关系和三方关系中的“拖下水”结构。再依据被拖者是否“自愿”与拖水者建立关系,又可区分为交换拖下水结构和强制拖下水结构。当拖水者与被拖者之间是交换关系的时候,被拖者感知到外界环境变化可能使自己被拖下水,我们称之为感知到的消极影响,当外界环境的确变化并使得被拖者得到消极影响时,就真正形成了二方交换拖下水结构。当拖水者强行给被拖者一定的消极影响(如逼供),后者被迫给前者积极影响(如上缴保护费),这就是二方强制“拖下水”结构。

有时候,拖水者不能直接与被拖者建立交换或强制关系,往往需要通过与被拖者关系强的中间人才可以形成三方关系“拖下水”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如果被拖者和拖水者是交换关系,当外界环境的确发生变化,给被拖者带来消极影响时,就形成了三方交换“拖下水”结构。如果拖水者给中间人消极影响或与中间人建立强关系,迫使被拖者给拖水者积极影响,这就是三方强制“拖下水”结构。总之,根据拖水者与被拖者之间是否存在中间人,是交换关系还是强制关系,可将拖下水结构分为四类,如表1所示。

表1 四类拖下水结构

本文探讨“拖下水”是如何成为可能的。总体而言,可以从个体属性、关系强度和网络结构三个维度探讨“拖下水”现象。不过本文是在结构既定的前提下,研究个体、关系如何影响拖下水效应。根据“拖水者”与“被拖者”双方直接达成的关系性质,可分为交换关系下的“拖下水”结构和强制关系下的“拖下水”结构。

(一)二方交换“拖下水”结构

二方交换“拖下水”结构是指“被拖者”与“拖水者”有交换关系。例如,T与B达成潜规则性的违法交换,在信息未公开的情况下,双方都相安无事,这是“潜在的”二方交换“拖下水”结构,如图1(1)所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界环境可能发生变化,对T有消极影响,B由于与T保持交换关系,B也受到消极影响,出现了“显在的”二方交换“拖下水”结构。

(1)潜在“拖下水”结构 (2)显在“拖下水”结构

图1二方交换“拖下水”结构

(注:1.E表示外界环境;2.“+”号代表积极影响,“-”号代表消极影响,“0”表示没有任何影响;3.从E到T和E到B的虚线表示T和B的关系不被环境所知,即信息不对称,实线表示被环境所知,即信息公开)

这种结构的实例很多,广泛存在于官—官勾结、官—商勾结、连保、合作等政治和经济领域。这里只用例子展示哪些条件变化会使二方交换“拖下水”结构由潜在变成显在。在政治领域中,这一结构可以有多种表现,下面列举三种:第一,拖水者T与被拖者B达成了“违背”某种规范的交换关系,即形成了潜在的二方交换“拖下水”结构。但是T和B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例如T个性张扬,B沉稳低调。个性张扬容易引起嫉妒,可能带来显在的二方交换“拖下水”结构。这方面的实际例子很多,此处不再赘述。第二,T和B是上下级关系,且共谋贪污。共贪的信息一旦公开,上级T被查出来后,下级很难跑路。如果下级B被审查,上级可能通过各种方法阻碍B供出自己。诸如“司机替某处长顶罪”现象、“被审讯的下级被毒死在看守所”事件等都反映此结构。第三,不正当感情生活。拖水者T是占据社会一定位置者B的情妇,二者可能因利益或名分等问题而闹翻,于是T曝光B的不雅照片和视频,甚至将其贪污腐败行为公之于众,促使B被免职并承担刑事责任。

(二)二方强制“拖下水”结构

二方强制“拖下水”结构是指“拖水者”强行将“被拖者”拖下水。其中的关键在于,B受到T的“强迫”,被迫给T一定的积极影响。如图2所示,拖水者T为了达成私利,直接强行向B施加严重的消极影响。B被迫答应T的要求,因而被T拖下水。

图2 二方强制“拖下水”结构

在电视剧《罪域》中,兆辉煌想要非法收购国有企业彩虹集团,想方设法贿赂彩虹集团总经理金建新都未能成功。于是,兆辉煌让手下娄成就多次强行给金建新注射冰毒,金建新染上毒瘾后,终于被“拖下水”:答应了收购之事。

(三)三方交换“拖下水”结构

三方交换“拖下水”结构是指“拖水者”通过中间人而与“被拖者”达成交换关系。

如图3所示,拖水者T找到了与被拖者B有强关系的中间人D,建立与D的强关系或贿赂D。这里用“+”来表示这一过程,让T与B交换。在外界环境I不变化时,三方都是积极的;一旦I变化(图中I发出的线和“-”号表示已经发生变化),不论是T和D哪一方信息公开,B都被拖下水。

图3 三方交换“拖下水”结构

(注:1.D表示中间人;2.被拖者B和中间人D之间的“+”号代表二者有强关系或B给D积极影响,其余的“+”号代表积极影响;“-”号代表消极影响,“0”表示无任何影响)

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被拖者的亲友成了拖水者寻找“中间人”的肥沃土壤。某交通厅副厅长安排妹妹在一个工地上班。某包工头通过贿赂其妹妹得到一个工程,该副厅长的女儿和女婿也加入这个中间人行列,获得了相应的好处费。结果该厅长被实名举报,被亲属拖下水。可见,亲情因素增加了被拖下水的可能性。

(四)三方强制“拖下水”结构

三方强制“拖下水”结构是指拖水者通过对中间人施加消极影响,迫使被拖者发出积极影响,最终强行将被拖者拖下水。依据拖水者T与中间人D的关系性质,可分为如下两种子结构。

1.局内强制“拖下水”结构。 这里所谓的“局内”是指拖水者T与中间人D有强关系,被拖者B与D有强关系。“强制”指T通过中间人D向B发出消极影响,B被迫向T发出积极影响的过程。“LZF”事件是这一结构的最好体现。ZHX是XY的情人,与区委书记LZF发生不正当关系。随后二人向LZF勒索300万未果,最终不雅照被曝光,LZF被“拖下水”。

2.局外强制“拖下水”结构。 “局外”指拖水者T与中间人D不是强关系,T向与被拖者B关系强的D施加消极影响。“强制”指T通过D迫使B向T发出积极影响的过程。这里可能有几种具体情况:一种情况是T的经营不合法,另一种情况是T想通过特殊手段获得非法利益。T想要达成非法目的,给与B关系好的D一个消极影响,B被迫答应T的要求,因而被T拖下水。

三、研究假设与实验设计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对涉及的研究假设进行实验设计和检验。

(一)研究假设

由上述可见,需要研究的是拖下水的结构多、涉及面广这一问题。为了论述方便,下面仅研究局外三方强制拖下水结构。基于前文的综述,我们认为拖下水能否成功,取决于个体、关系和结构等要素。我们认为,普遍而言,拖水能否成功与被拖者个体是亲社会者还是自利者有关,进而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亲社会者比自利者更容易被拖下水。 在拖下水结构中,被拖者B和中间人D之间存在强关系,我们只研究这种情况。例如,一位走私贩想通过某海关关长为走私提供便利,便设法让关长的儿子染上毒瘾,而欠巨额债务。于是,走私贩要求关长为自己走私提供便利,关长被迫答应。如果中间人是关长的好朋友,关长就未必出手相救。根据这种考量,从“关系”角度提出假设2。

假设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被拖者B与中间人D之间是亲情性强关系比工具性强关系更容易将被拖者B拖下水。 依据黄光国[2]对关系类型的划分,笔者将被拖者B与中间人D之间的强关系分为亲情性强关系(兄弟姐妹等近亲关系)和工具性强关系(好友关系)。在局外三方强制“拖下水”结构中,T向D施加的消极影响越大,B向T提供的积极影响越大,越容易被拖下水。由此引出假设3。

假设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拖水者向中间人施加的消极影响越大,被拖者越容易被拖下水。

(二)实验设计

1.实验规则设定

(1)实验规则。实验的具体规则参见表2。实验分为两类:被试B和D之间是情感性关系的实验和工具性关系的实验。实验中约定B和D是兄弟姐妹关系或好友关系。在针对“情感性关系”进行实验时,寻找的被试B和D在现实生活中都不是独生子女。在实验中,D只服从于T,B也不能与T讨价还价。直到三个阶段结束或者B给T想要的资源,实验即结束。

表2 局外强制“拖下水”结构实验设计

总轮次:20组×3轮=60轮

(2)惩罚强度的设定。为了考察拖水者向中间人施加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的拖水效果,我们在实验中为拖水者T设定了指向D的三种惩罚强度,如表3所示。

表3 T给中间人D的惩罚

2.被试、实验场地和实验方法。 在某高校招募大学生被试40名,其中20名被试是非独生子女。实验场地选在某大学的社会学实验室,每个隔间均有一台联网电脑。被试之间无法进行书面交流和口头交流。实验员建立了三个QQ角色和三个讨论组,实验通过QQ中的讨论组聊天完成。为方便被试进入情境,将三个被试分别用高权者B、近亲或好朋友D以及走私贩T来表示,也便于主试进行实验操作。实验结束后,对部分被试进行访谈,收集访谈资料。

四、实验结果及讨论

下面考察在“局外强制拖下水结构”中,个体的亲社会性、惩罚等级和关系强度是否带来拖水效应,结果如表4所示。可见,在关系强度和惩罚等级不变的情况下,SVO对被拖者的效果不显著,即假设1没有得到验证。这可能是因为,既然中间人与被拖者是强关系,那么被拖者在中间人遇到困境的时候,不管被拖者是自利者还是亲社会者,其施救的举措都没有差异。假设1没有得到验证,获取表明,关系强度抑制了被拖者的个性特征。

由表4还可见,在惩罚等级一定的情况下,亲属关系相对于朋友关系对拖下水有显著影响,假设2因而得到验证。以轻度惩罚为参照组,中度惩罚相对于轻度惩罚对被拖者没有显著差异,而重度惩罚相对于轻度惩罚来说对被拖者有显著影响,同时能够看出重度惩罚带来的拖下水“发生比”是轻度惩罚的19.614倍,假设3也得到了验证,即拖水者对中间人施加的惩罚越重,被拖者越容易被拖下水。

表4 影响拖水效果的诸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分析数据发现,无论中间人遭受何种程度的惩罚,只要他与被拖者是近亲关系,就会比朋友关系更多地得到被拖者的救助。例如,在轻度惩罚时,有2名被拖者尽管可能面临违法的风险,也同意违法向T支付100点资源,即出手救自己的亲人。实验中有这样的对话:“你是我亲哥哥,我不帮你帮谁,只希望你能记住这次教训。”但是,当被拖者与中间人是工具性关系(朋友),在后者遭受轻度惩罚时,就没有被拖者同意出手相救。在中间人遭受中度惩罚时,被拖者当然知道自己承担的风险。当B和D之间是近亲(好友)关系时,有2名(1名)被拖者即便违法或犯罪也同意给T支付100点资源。在中间人遭受重罚,被拖者与中间人是近亲(好友)关系时,有5位(3位)选择相救,1名(6名)选择不救。情感性关系比工具性关系更容易迫使被拖者救助中间人,而他们不救的原因还是怕自己违法或犯罪。

总之,同等情况下,拖水者向中间人施加的惩罚等级越强,被拖者越容易被拖下水。在中间人遭受相同惩罚等级情况下,被拖者与中间人是情感性关系比工具性关系更容易将被拖者拖下水。

民间俗语往往蕴含着人类对一些重要社会机制的总结,在此启发下建立形式模型具有重要意义[12]。“拖下水”这个俗语就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理应深入研究。本文基于个体、关系、结构三个维度建立了“拖下水”现象的理想型。在个体维度中,运用社会价值取向界定行动者是亲社会者还是自利者。在关系维度中,主要结合“被拖者”和“中间人”之间的强关系,以齐美尔的二人群体和三人群体为出发点,分别从二方关系和三方关系角度研究“拖下水”结构;同时将强关系划分为情感性强关系和工具性强关系。最后基于要素论的建模程序,建立四类“拖下水”结构:二方交换拖下水结构、二方强制拖下水结构、三方交换拖下水结构和三方强制拖下水结构。并对三方强制拖下水结构中的“局外三方强制拖下水结构”作了重点实验研究,从个体、关系和结构三个维度提出了三个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中的两个假设。

研究结果表明,在局外强制拖下水结构中,拖水者向中间人施加惩罚的强度、被拖者与中间人的关系强度对被拖者都有显著影响。被拖者与中间人是情感性强关系比工具性强关系时,被拖者更容易被拖下水;拖水者对中间人的惩罚等级越大,被拖者越容易被拖下水。

本研究有以下内容值得讨论:实验过程需要被试的“投入”。不过,到底怎样的资源量能够真正让被试进入情境,让被试“切身地”参与实验中,这是未来的实验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另外,大学生被试不同于“社会人”,用“社会人”做被试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未来可以继续从个体、关系和结构三个维度的具体方面研究上述四类“拖下水结构”效应。(1)个体维度。未来可以继续探讨拖水者、中间人、被拖者B的属性特征(如拖水者的个性特征、被拖者的自我控制力等)如何影响“拖水效应”。(2)关系维度。可以继续研究被拖者与中间人的各种关系如何影响拖下水效果,还可以探讨被拖者被拖下水前后与相关当事人的关系性质的变化。(3)结构维度。可以比较同一个被拖者B面对交换和强制时表现出的拖下水效果。同时可以考虑信息不对称性的影响,看在不同情况下被拖者B会如何选择。(4)对拖水者的惩罚。如果有某种制度可以对拖水者实施重罚,是否会消减拖下水效应?如果被拖者B有反抗T的权力,那么他被拖下水的程度又如何?是否会造成鱼死网破?这里涉及更加复杂的治理机制问题,需要不断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1]Murphy R O,Ackermann K A,Michel J J. Handgraaf Measuring 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J],2011,6(8):771-781.

[2]黄光国.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网络结构与权力分配:要素论的解释[J].社会学研究,2011,(2).

[4]刘毅,李文琼.社会价值取向及其测量方法[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5]Messick D M, McClintock C G. Motivational Bases of Choice in Experimental Game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68,(4): 1-25.

[6]Van Lange P A M, Agnew C R, Harinck F,Steemers G E M. From Game Theory to Real Life: How 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Willingness to Sacrifice in Ongoing Close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7, 73(6): 1330-1344.

[7]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8]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9]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J].社会学研究,2004,(5).

[10]边燕杰.找回强关系:中国的间接关系、网络桥梁和求职[J].国外社会学,1998,(2).

[11]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J].社会,2013,(4).

[12]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崔家善徐雪野〕

社会学研究

·社会网络专题·

猜你喜欢

网络结构
快递网络结构研究进展
基于AutoML的保护区物种识别①
汽车零部件供应网络结构
新浪微博娱乐明星的社会网络分析
基于广义混合图的弱节点对等覆盖网络结构
体系作战信息流转超网络结构优化
基于时效网络的空间信息网络结构脆弱性分析方法研究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
基于互信息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复杂网络结构比对算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