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事·资讯

2016-01-18

中国茶叶 2016年10期
关键词:茶树茶园茶文化

第三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落幕

本刊讯 9月22日上午,由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茶叶学会联合主办,中国茶叶学会、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承办,全国各省、市、区茶叶(业)学(协)会等协办的2016中国技能大赛——“绿宝石杯”第三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贵阳会议中心圆满落幕。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鉴定处副处长邢培林,贵阳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泽出席闭幕式并致辞。

周国富会长对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给予充分的肯定,他在闭幕式中指出,本次大赛具有规格高、组织有方、办赛理念新、成果丰硕等四大突出特点。大赛进一步规范了茶艺职业技能标准,拓展了从业人员对茶文化作品欣赏的角度,丰富了创作视野,同时激发起广大消费者对茶艺文化精神内涵的兴趣,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他同时也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不忘初心,勇攀“匠心演茶”新高峰;二是要极致发挥,牢记弘扬传承茶文化新使命;三是要与时俱进,写好“茶和天下”新篇章。

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江用文在总结致辞中指出,本次大赛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选拔优秀茶艺人才为目标,创新竞赛形式和内容,拓宽竞赛覆盖面,集权威性、参赛选手的广泛性、评价规则的科学性、裁判的公正性为一体,是茶业从业人员切磋技艺、施展才艺的一个平台,也是我国茶艺从业人员的一次大比武、大检阅,对促进我国茶艺人才的成长和茶产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院长、本次竞赛总裁判长王旭烽代表裁判委员会作技术点评。她指出:本届大赛规模宏大,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质的飞跃。选手的整体素质在提升,节目语言、题材、内容都有了扩充和变革,科技含量有所增加、风格更为多元化。

本次竞赛以“弘扬工匠精神·提升茶艺技能”为主题,经过激烈的比拼,角逐出个人赛金奖3个,银奖12个,铜奖25个;团体赛金奖1个,银奖3个,铜奖6个;茶席设计赛金奖3个,银奖10个,铜奖17个;优秀组织奖23个;优秀茶汤奖、优秀演艺奖、优秀创意奖、优秀文案奖、团队协作奖等单项奖若干。

本次竞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茶艺从业人员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引导中华茶艺向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潘蓉)

贵州黎平茶城获“中国侗乡茶城”命名

本刊讯 日前,贵州省黎平茶叶综合交易市场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侗乡茶城”名号。

黎平县是全国茶叶百强县,目前茶园面积达28.4万亩,其中幼龄茶园10.1万亩,投产茶园17.9万亩,分布于全县2个街道23个乡镇,注册有茶企业(合作社)17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州级龙头企业19家,茶专业合作社61家。黎平茶产品在“中茶杯”“中绿杯”及世界绿茶评比等活动中先后获金奖、银奖、特等奖和一等奖等50余项。茶叶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湖南、山东和贵阳等省市地区。预计2016年全县干茶产量11000吨,综合产值8.8亿元,可带动群众5万余户16万人增收。

近年来,黎平县茶产业正朝着高产优质、高效安全方向快速转型健康发展。茶叶市场是茶产业链中很关键的一环,黎平县委政府积极推进茶叶交易市场建设,将它作为黎平县“十二五”时期重点推进项目。投资兴建的“中国侗乡茶城”是一座集茶叶贸易、冷链、金融、茶旅游、茶休闲、茶文化交流与展示、茶叶品牌建设、茶叶产业技术与信息服务、茶叶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化商贸中心,是黔、湘、桂三省(区)交界的茶叶交易集散中心。

“中国侗乡茶城”的申报工作从去年开始准备,通过有关专家实地考察论证、质询和讨论后,充分肯定了黎平申报“中国侗乡茶城”的优势和意义所在。该茶城的建成运营,除提升黎平茶叶品牌形象,促进黎平茶叶对外的交流与沟通外,还将会对促进黔、湘、桂三省交汇(区)茶叶等农特产品的商贸流通,推进产业富民增收,弘扬地区茶文化、加强与国内外茶文化交流和提升该地区茶产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着积极的作用。

(黄沙 石伟昌)

泾阳茯砖茶长篇小说《茶都风云》出版发行

本报讯 日前,陕西茶人联谊会会员、泾阳县乡土作家王澍宇历时8年多创作的40多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茶都风云》,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填补了陕西茶文化界没有长篇小说的空白。

该书反映了清末到解放前夕,社会各界围绕茯砖茶的生产经营而展开的各种矛盾斗争,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当时社会的民情画、生态图。热情讴歌了茯砖茶生产经营先驱们艰苦创业、诚信经营、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及见义勇为、敢斗邪恶的爱国主义、民族英雄主义精神。

在小说出版后,王澍宇又将小说改编为28集电视文学剧本《乱世茶都》。目前,剧本已送审并得到肯定,正在筹拍中。

(韩星海)

中茶所发现CO2对茶树与炭疽病互作的影响机制

CO2浓度升高的环境下茶树对炭疽病的抗性下降

外源喷施咖啡碱能够提高CO2浓度升高环境下茶树对炭疽病的抗性

本刊讯 炭疽病作为一种茶树常见的叶部真菌病害,近年来在茶区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茶叶经济效益。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栽培创新团队在气候变化影响茶树和炭疽病互作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该研究发现,CO2浓度升高作为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茶树的咖啡碱合成代谢途径。咖啡碱作为茶树叶片的主要嘌呤碱,在抗性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CO2浓度升高将引起茶树叶片中的咖啡碱含量降低,进而导致茶树对炭疽病抗性的下降。这表明在未来全球CO2浓度不断升高的气候变化背景下,茶树炭疽病的发病频率和发病程度可能会加重。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发现,在CO2浓度升高的环境下,外源喷施咖啡碱能够通过调控茶树叶片中的茉莉酸合成途径提高茶树对炭疽病的抗性。本研究揭示了大气CO2浓度升高环境下的茶树与炭疽病的互作关系,并为应对气候变化研发茶树栽培调控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美国期刊《植物病理学》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的资助。

(李鑫)

湖南省茶业集团投资石门茶产业推进转型升级

本刊讯 9月18~19日,湖南省茶业协会会长、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重旺一行,深入湘鄂边陲石门县,落实推进石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

9月18日,周重旺一行到罗坪乡、雁池乡实地考察了石门安溪茶叶公司、渫峰名茶公司、湖南中茶公司罗坪五岭观基地等地。罗坪乡生态茶园31500亩,年产茶6500吨,产值过亿元,人均茶园1.5亩,人均茶叶收入5800多元,2015年被评为湖南千亿茶产业十佳示范乡镇。湖南省茶业集团入股石门安溪茶叶公司后,将投资500万元在罗坪建设5000吨出口红茶精制厂,保价收购符合农残和有机茶标准的茶叶,解决茶农销售后顾之忧。

9月19日,在白云山、壶瓶山茶叶公司调研时,湖南省茶业协会顾问伍志球高度肯定了石门茶产业在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攻尖中的作用与贡献,并就加快有机茶基地、电子商务和市场建设,提出了建议和更高要求。石门县政府副县长孙云波等汇报了全县茶产业情况,并代表县委、县政府和全县20万茶农,对省茶业集团长期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石门将继续坚持“生态兴茶、企业兴茶、科技兴茶、文化兴茶、品牌兴茶”五大战略,培育“潇湘—石门银峰”公共品牌,加强茶旅融合,打造湖南屋脊生态游、夹山茶禅文化等精品旅游线路,推进石门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湖南有机茶第一县,带动更多茶农共同脱贫致富。

县政府茶叶办主任马进福、县茶叶协会和相关茶企、主产茶区负责人等陪同考察。

(谢艳 葛时珍)

海峡两岸有机茶园生态建设和管理论坛在武夷山市召开

9月10日,海峡两岸有机茶园生态建设与管理论坛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

据了解,此次论坛以发展智慧农业为理念,利用无人机植保飞防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农业部2015年提出的“药肥双减计划”,为有机茶园示范基地建设提供了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与会代表围绕“如何加强有机茶园生态建设,进一步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探索茶产业品牌新模式”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同时,围绕茶叶产业发展国家政策,与会专家还针对有机茶产业发展与项目申报、产业质量安全与品质调控、台湾有机茶园管理、互联网助力茶园品牌提升等话题进行了详细解读。在论坛的观摩环节,与会代表还一同前往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示范种植基地,现场见证了互联网信息化系统、水肥一体化技术、无人机植保飞防等现代科技手段给茶园智慧化管理带来的新转变、新突破。

图为在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示范种植基地,与会代表观看无人机植保飞防在茶叶上的示范应用效果。

(据《闽北日报》)

四川乐山市老科协指导沐川茶场建设

本刊讯 9月25日,四川省乐山市老科协主席翁果率领三农工委的何泽涵等老专家一行8人,在沐川县老科协主席李正银的陪同下,来到沐川县龙神茶场指导茶园的苗圃建设与管理。龙神茶场负责人张志文向翁会长一行介绍了茶园的育苗管理建设情况,老专家们实地查看了海拔700~900米茶园的中茶302、川茶2号、川沐217等茶苗长势,并提出了有关茶园防病治虫的良方。

(汪林 杨洋)

《四川茶文化史》出版发行

9月11日,由四川省川茶文化研究会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联合编著的《四川茶文化史》在成都出版发行。该书也是目前国内首本系统阐述四川茶文化起源、发展、演变脉络的学术专著。

四川是中国最早种茶、饮茶、售茶的地区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史上,川茶成为历代中央政府政治稳定边疆、经济富裕边疆、文化兴旺边疆的重要载体。去年5月,省川茶文化研究会和省社会科学院开始收集整理川茶资料,编著《四川茶文化史》。该书以专题形式,从茶源、茶种、茶政、茶路、产业技术、茶俗、茶礼、茶馆、茶语、茶器十个方面进行介绍,还对四川茶饮料、茶旅游等进行阐述,并规划了蒙顶山及峨眉山等四条茶旅游路线。

(据《四川日报》)

高校茶健康学教材在福建安溪首发

9月2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茶健康学教材《茶健康学》在福建省安溪县举行首发式。

《茶健康学》内容包含茶保健成分、茶保健机制、茶保健功效、茶保健疗方、饮茶与养生等茶保健养生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与数据资料。《茶健康学》主编、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院长林金科认为,现代医学的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都证明茶叶具有诸多保健功能。茶保健养生已成为现代医学、药学与茶叶科学的新兴热点研究领域。因而,很有必要编写一部茶健康学的教材。

据悉,《茶健康学》系国内首部高校茶健康学教材,未来将在全国各地高等院校茶学专业广泛使用。

(据《东南早报》)

广东清远:英德红茶实现出口零突破

9月30日,一批由英德积庆里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英德红茶经清远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合格后,顺利出境。这标志着英德当地最具特色的红茶产品从种植基地到加工厂,正式具备了出口资格,实现了出口零突破。

为实现英德红茶的顺利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大力实施“一企一策”,由局党组亲自带队送政策、送法规、送标准到茶企,鼓励茶企走由外贸促内销的现代管理之路,提升种植管理水平。同时,技术人员多次深入茶企,指导茶企规范茶叶种植基地源头管理和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落实自检自控方案,完善茶叶从基地、初制、精制到成品的监管机制,推动茶产业由茶叶传统制作向传统与现代标准化兼容转变。由于本批出口红茶为样品,本着“既把关又服务”的原则,检验检疫部门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相关规定采取样品监管放行模式,为企业第一时间出具货物通关单和《植物检疫证书》,确保货物快速出境。

(据《清远日报》)

四川宜宾出台茶叶生产地方标准

9月13日,四川省宜宾市召开茶叶生产系列地方标准专家评审会,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西南大学、四川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的七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宜宾市茶叶生产系列地方标准”进行了审查。

在评审现场,7位专家被分为加工组和栽培组,分别对茶树良种扦插繁育技术规程、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宜宾市低效茶园改造技术规程等9个标准进行评审,经评审全部通过,预计年底运行。

据悉,宜宾市茶叶生产系列地方标准从2015年开始编制,涉及茶叶的育种、选苗、种植、采摘、加工、生产等一系列标准制定,统一宜宾的川红工夫茶、早茶等茶叶产业的生产技术规范,让宜宾茶企有标准可以依靠,从而保障宜宾茶叶的生产品质,推动宜宾茶的发展。

“有了这个标准,往后的宜宾茶产业就有依据了,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不符合标准就是违标产品。”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叶阳介绍说,“宜宾市市级地方标准定位是以国家标准为门槛。在制定过程中,并不是为了标准而制定标准,主要是针对宜宾茶产业要解决的问题,要突出的优势来制定,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强;并且这九个标准的制定比较全面,涵盖范围广。”

(据四川在线)

猜你喜欢

茶树茶园茶文化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园飘香
平和白芽奇兰的修剪技术要点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