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2016-01-18刘妮妮

教育 2015年51期
关键词:笔者课文同学

刘妮妮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直以来,教师遵循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却忽略了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对学生不放心,这样不仅教师要承担繁重的阅读指导压力,而且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个性得不到张扬,创新思维受到限制。近年来,笔者改变了讲课方式,试着放手,从阅读开始,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引导学生自己汲取知识,培养习惯,课堂效率有提升。笔者有以下几点做法。

抛砖引玉,激发兴趣

兴趣可以激发人内在的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为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读物泛滥的今天,教师要为学生推荐内容贴合生活的读物,这样才能引他们“入胜”。比如:在教学《三顾茅庐》时,笔者就给学生讲三国的故事,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笔者告诉他们《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有更精彩的内容,学生便纷纷争相阅读。笔者还专门开了个“小小读书会”,畅所欲言各自读到的故事,还学习分析里面的人物性格。

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丰满生动的画面尤其吸引他们,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会通过图画来引导学生,从而激发阅读兴趣。比如:在学习《夹竹桃》一文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并说出夹竹桃的特征,为什么一株树上会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接着,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笔者又让学生们讨论,然后再读课文。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与同学之间进行对话练习,整个课堂充满了活跃的气氛。这样的质疑,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容易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

培养习惯,乐于阅读

除了阅读兴趣之外,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重要。好的习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自觉阅读 要让学生将阅读也纳入每天的必备活动中。跟学生“约定”,每天中午午饭后,抽出20分钟时间用来阅读,睡前20分钟阅读,阅读的内容可以自行选择。这样坚持一周,老师用海报的形式在班级里公示能做到的学生;几周下来,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加入进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支持并监督。

边读边记 为了在阅读的同时,能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笔者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巴掌大小,可以随时放在口袋里的。当发现阅读过程中有喜欢的词句或优美的段落,要适时地摘录下来,与同学分享。每周笔者都要组织一次课外阅读分享活动,时间为40分钟,同学们会在这个时候分享自己捕捉到的“优美词句”,语文功底较好的同学还会写些读后感,收获很大。

边读边思 书籍对学生来说,是未经加工过的原材料,除了要引导学生大量获取书本知识之外,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将获取的知识内化吸收。

合理评价,激励阅读

教师要巧用评价,激励学生阅读。李长娟老师在《有效教学与师德修养》中写到:“评价要发自内心,以情动人。”为什么课堂上经常使用的评价语言“你真棒”“你说得真好”“你真聪明”“你是个好孩子”等,不能收到极好的效果?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相同的话语,学生从中了解到的只是一个终结性的结果,究竟好在哪儿?棒在何处?聪明在什么地方?学生无从知道,这种空洞、模糊的评价,除了给学生不真实的感觉之外,根本达不到评价的真正目的。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100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这100顶高帽子就是指老师的评价语。大凡名师,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评价方式。让我们追寻名师课堂,看看他们对学生的评价吧!

于永正老师喜欢把芝麻说成西瓜,比如:“这个问题很难,你居然能思考出来,了不起”;“这段课文不容易读,你只念了两三遍就这样出色,不简单”。他还常常反话正说,如:“刚才我说过,万一第四遍没读好,还有第五遍,第五遍果然读好了!请你介绍一下读好课文的经验。”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窦桂梅老师在课堂上每次表扬学生,就停留在学生面前,用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学生,用赞赏的话语激励着学生。与学生面对面,目光专注,这是心灵的碰撞,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赞扬。她在课堂上总是不经意地握握学生的手,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表扬,在最短的时间,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和学生融成一体。

孙双金老师对问题回答得好的学生说:“看,多么有创意的想法!我得跟你握握手。”对朗读流利又有感情的学生说:“读得感情多深啊!我还以为是听电视台主持人在主持节目呢!”对演砸了的学生说:“没关系,著名喜剧明星周星驰原来也没演好,后来努力了,才成了喜剧明星。”

在阅读中,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舞台,教师就要搭建什么样的舞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爱上阅读,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像呼吸一样自然!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湖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笔者课文同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