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销与策划专业《会计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研究 ——以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01-16杨飞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会计基础网络课程

营销与策划专业《会计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研究
——以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杨飞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韶关512123)

摘要:《会计基础》是我院营销与策划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结合我院院级课题建设,从课程建设背景、课程建设方案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阐述了《会计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研究过程。

关键词:会计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课程

作者简介:杨飞,讲师,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院级教研课题“《会计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编号:2012JPZY006)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 :杨飞 。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01-0010-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Fundamental Accounting ” is a basic course for marketing and planning majors in our institute. This paper illust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sharing courses, especially the “Fundamental Accounting ”course . It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the background, course development pla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教育部关于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2]2号)等政策文件的出台,拉开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大幕。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的建设应以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工学结合、多方共建,实现课程学习的开放性、便捷性、灵活性和针对性,服务学习型校园构建。

一建设背景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是企业运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我国,大部分高职经管类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懂会计”“用会计”,我院营销与策划专业自该专业创办伊始即开设《会计基础》课程。2011年10月,该专业被批准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以下简称“央财项目”)。《会计基础》作为营销与策划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子项目——课程体系建设的对象之一,《会计基础》课程迎来了课程建设、发展的契机。2012年12月,在《会计基础》课程建设团队的努力下,该课程申报了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并成功立项。

二建设方案

根据建设方案,营销与策划专业《会计基础》的课程设计基本思路是:根据就业导向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带领下,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调研、分析、论证,最后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各种学习及项目实训,力争实现“五个对接”。课题组就近年来营销与策划专业学生的实习岗位、就业岗位展开数据调研。调研中,课题组进一步了解到学生在商品销售、客户服务、市场调研、产品推广、市场开发、营销策划、网络营销等岗位中对会计核算能力和理财能力的具体要求。针对这些要求,课题组对课程基础资源库进行了梳理整合、拓展丰富;对课程素材库进行了搜集汇总、持续更新和资源共享。

1.课程基础资源库建设。

(1)课程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的基准,是制定课程是否开设及开设学期、内容的依据。课程标准是课程的灵魂。为契合央财项目营销与策划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会计基础》课程建设团队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使之更符合人才培养及教学规律的要求。营销人员所需要的会计知识散见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纳税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中。本课程以营销与策划活动所需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需要,精心取舍、科学设计,以真实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紧密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通过一年多的课程建设及实践,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进一步融合,增加了诸如资金支付、结算方式、应收账款管理、投资回报率计算等内容,更好地实现会计为营销服务。

(2)教学设计。

我院营销与策划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数为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部分40学时,实训教学部分8学时,开设学期为第三学期。在8学时的实践教学部分,有针对性地融入该专业的校内实训项目,如制定“模拟商业街”的资金预算方案。任课教师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协助同学制定各“模拟公司”的资金预算方案,以2010级“绿豆饼”公司为例,如表1。

表1 营销与策划专业第五组“绿豆饼”公司经费预算

(3)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参与手段,同时也为实现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条件。《会计基础》多媒体课件总的思路是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件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介绍了职业基础环境认知、职业基础理论工具和职业基础业务操练。制作时主要采取的技术手段是PPT,通过简洁的页面、清晰的连接和图表、图片整合,展示了课程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性内容、工作任务的操作步骤和流程。课件内容的制作注重交互性、实用性,少文字堆砌,多图片、图表,导航清晰、界面友好,从过去教师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做、练”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图1。

图1 任务实施路径

(4)教材及题库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依托,为了配合课程的实施,课题组进行了课程教材的编写。《会计基础》教材已于2014年9月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与课程配套的“习题与实训手册”素材搜集和汇总工作基本完成,题库资源已上传到课程网站。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在线学习,特别是习题库提供了在线答题的功能,每学完一个模块即可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及时和有针对性地补差补缺。

(5)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搭建学院教务处课程建设网站,通过系统设定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模板,上传该课程的网络资源,包括各类教学文件、题库、图片库、学生作品库、案例库、在线交流、拓展资源等。网络课程的开通实现了远程学习的便捷性、共享性。该资源库资源由课程团队成员专人负责后期数据维护和持续更新,从而确保了课程网站的与时俱进、资源开放。

2.课程素材库建设。

素材库建设依托网络课程,通过学习网站有序、分类地展示课程的学习资源,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共享的重要窗口。课程素材库建设需要发挥多方力量,包括校企合作单位、行业协会、学院网络中心、系部、课程教师甚至学生社团、学生,旨在打造既对接行业产业、服务就业,又贴合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个性需求的综合性素材库。鉴于会计从业人员的上岗资质是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本课程素材库增加特色的“考证之窗”素材库;营销工作中,为了杜绝经济犯罪的可能,本课程还备有 “职业道德教育”素材库;为了更便捷直观地掌握相关会计账表,素材库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是“票证账表”素材库。这些特色素材库的建设必然能为营销与策划专业学生及其他相关学习者提供系统、全面、直观、够用、好用的会计知识学习平台。

三课程建设的困难及改进措施

1.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1)课程开发团队以一线教师为主,课程内容难以摆脱“理论教学”色彩。

《会计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开发团队共有成员6名,其中企事业单位专家两名。仅凭两位专家难以确保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的对接性。课程建设的主力——校内专职教师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验,这必然导致了课程建设陷入从“理论”到“理论”的僵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变成了“纸上谈兵”。

(2)课程内容涉及企业商业机密,难以实现“与生产过程对接”。

“会计”知识涉及企业运营的商业机密,在搜集企业案例时,出于对企业信息的保护,一些案例的数字很难获取,重要票证必须经过技术处理,工作情景视频的拍摄也需征得企业的审核批准,对企业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等核心业务只能“蜻蜓点水”,很难真正实现“与生产过程对接”。

(3)课程网站建设对技术手段的高依赖性导致建设成本、维护成本高。

精品资源共享课对技术的高依赖性导致网站建设的成本居高不下,如拍摄一段45分钟的视频,需要后期的剪辑时间可能超过45分钟。如果一门课程48学时全部视频上网,视频录制的工作量是巨大的。如果服务器承载容量有限,后期数据的扩展、更新、维护“形同虚设”,有可能导致课程网站无法服务“终身学习”的需求。

(4)“大牌”学习网站琳琅满目,课程服务无人愿“享”。

数字化学习时代提供了学习的多渠道性,“大牌”学习网站,如“中华会计网校”;成熟课程网站,如“国家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已经给会计知识学习者提供了海量学习资源。一个小小的院级精品资源课程竞争力不足,很难走出校门,吸引其他“社会学习者”的关注。

2.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改进措施。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存在诸多困难,无论是从资金、团队、内容抑或是技术层面,一门院级立项的课程并不具有竞争优势。笔者所在的团队深刻剖析自身不足,努力挖掘课程的竞争性,致力提升课程服务社会的价值。

(1)课程建设依托国企,打造粤北特色。

笔者所在的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粤北,毗邻宝钢集团韶关钢铁,大企业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科学管理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在课程建设中,课程主讲教师多次前往韶钢调研,通过企业参观、座谈交流、顶岗实践等多种方式寻求课程内容与企业职业岗位的契合点。将会计岗位的工作目标化,将目标的实现流程化,将流程化的工作细化,将细化的执行模板化。通过建立特定工作情境,模拟岗位工作流程,对出纳 、会计等岗位工作任务加以分解、细化,完成相应的岗位任务。每项工作任务的引入,都会设置一定的悬念,以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动力,同时,嵌入必要的知识链接,引领学生找寻完成任务的路径和方法,进而对该任务的实施过程进行思考、体验及反思,既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又锻炼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课程建设服务专业建设,实现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共享。

《会计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如果单凭6人之力势单力薄,有限的资源无法确保课程网站的稳定运行。《会计基础》作为营销与策划专业“央财项目”的专业基础课,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可借力央财项目建设,充分共享该专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如该专业的师资、实训室、课题成果和相应经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课程建设“先天不足”的困境。

(3)课程建设既要注重知识性,更要注重实践性。

“中华会计网校”“国家精品资源共享平台”等网站向广大学习者提供的是直接服务“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类知识、会计专业的课程知识。《会计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是服务营销与策划专业这一类非会计专业的学习对象的,在课程建设中应当牢牢抓住这一特色,结合“模拟商业街”“联通新势力公司”等校内实训平台,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延伸至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提高课程学习的交互性、实战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建设必须立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素材库庞大的信息量建设要紧跟财经法规、会计准则的变化调整和高职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动态更新。精品资源共享课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资源库,是学生学习实训的资源库,更是社会学习者自学的平台。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不是靠哪一个学校,哪一位老师,而是要依托校政企行,借力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集众人之力和全部社会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最终打通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渠道。

参考文献

[1]左石华.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4(15):73-74.

[2]陈倩媚.多方协作建设 “资源共享课”——基于《商业银行会计》省级课程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思考[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5-17.

[3]李静.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教育界,2013(31):173-174.

[4]杨飞.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韶关学院学报,2012(9):178-181.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Resources Sharing Class for Marketing Majors

Yang Fei

(Guangdong So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Shaoguan,Guangdong 512123,China)

Key words:Fundamental Accounting; excellent resource sharing class; network course

Class No.:G642.0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精品资源共享课会计基础网络课程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初步探索与实践
PBL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ERP下的国网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网络课程设计中学习动力培养策略研究
发电厂水处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现状与思考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基于制作流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内容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