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导致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

2016-01-16常建兵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期
关键词:黄疸母乳喂养胆红素

常建兵

(丘北县人民医院 文山 丘北 6632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此病以皮肤、粘膜、巩膜发黄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此病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为了进一步探讨导致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为此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这些患儿中,有男性患儿120例,女性患儿80例。这些患儿均在出生后的8~28d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其临床症状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中关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1]:①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TSB)的水平>221μmol/Lm,早产儿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256μmol/L。②血清TSB的水平每日升高>85μmol/L。③血清直接胆红素的水平>34μmol/L。④早产儿的黄疸持续的时间>4w,足月儿的黄疸持续的时间>2w,或黄疸退而复现。按照重氮法对这些患儿进行血清TSB水平的检测,其中,发生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有58例,其血清TSB的水平在205~255μmol/L之间;发生中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有119例,其血清TSB的水平在256~342μmol/L之间;发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有23例,其血清TSB的水平>342μmol/L。

1.2 研究方法

对近期我院收治的2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诱发原因。结合患儿的具体病情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

1.2.1 导致这200例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 经调查得知,围生期因素是诱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感染性因素、ABO溶血因素、进行母乳喂养及其他因素。详情见表1:

表1 导致这200例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

表1 导致这200例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

病因 轻度 中度 重度围生期因素(n=80)胎膜早破 10 17 4宫内窘迫 3 5 1低体重 10 18 4脐带异常 2 5 1感染性因素(n=60)呼吸道感染 7 11 3新生儿败血症 5 8 1肺炎 4 6 1尿路感染 3 9 2 ABO溶血因素(n=30) 7 20 3进行母乳喂养(n=22) 5 15 2其它因素(n=8) 2 5 1总计(n=200) 58 119 23

1.2.2 治疗方法 ①对患儿进行对症治疗。维持其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确保其体温正常及摄入充足的热量、营养,改善其机体缺氧、贫血与水肿的症状,预防其发生心力衰竭。对于母乳性黄疸患儿,应立即停止进行母乳喂养,时间为2~3d[2]。②对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的时间为10~12个小时,光疗箱的温度为30℃左右,湿度为60%,灯距为50cm。让患儿全身赤裸,用黑纸遮住其双眼及会阴部。③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对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其使用白蛋白与肝酶进行诱导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治疗结束后,患儿的黄疸消退,其血清TSB的水平降至正常的范围内。②有效:治疗结束后,患儿的黄疸明显消退,其血清TSB的水平有所降低。③无效:治疗结束后,患儿的黄疸仍未消退,其血清TSB的水平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在这些患儿中,治疗效果为痊愈的患儿有150例,为有效的患儿有48例,为无效的患儿有2例,这些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9%。在这些患儿中,无1例患儿死亡,无1例患儿出现胆红素脑病。

3 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一种常见病。新生儿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体内越来越多的红细胞被破坏,加之其机体内肝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增加了其机体肝脏的血液循环,使其血清胆红素的水平不断升高,最终导致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3]。

本次研究发现,虽然胆道闭锁、肝功能发育不完全、遗传因素等因素是导致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但围生期因素、感染性因素、ABO溶血因素及进行母乳喂养更是引发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诱因,其具体表现为:①围生期因素。该因素属于一种综合性的病因,其与母体疾病(妊高症、贫血、糖尿病等)、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及妊娠期用药(受孕时服用避孕药与催产素)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上述病因会导致新生儿机体胆红素、肝细胞、红细胞的功能出现异常,由此生成大量的胆红素。为了预防这一情况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对孕产妇进行围生期保健,在孕期及生产的过程中,对孕产妇及围生儿进行动态监护,避免新生儿早产,避免新生儿出现窒息等情况。②感染性因素。即新生儿受到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感染,使其体内红细胞的脆性增加,进而导致其血清胆红素的水平不断升高。为了预防这一情况的发生,临床上应做好对孕产妇与新生儿的保健工作,对护理人员进行母婴护理知识的培训,避免新生儿发生感染,并减少其宫内感染的发生,加强对孕妇进行体检及对高危新生儿进行筛查。若新生儿存在感染史,应尽早为其使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以免其出现二次感染。③进行母乳喂养。对于该因素诱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机制虽未形成定论,但多数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新生儿进乳异常有关。因进乳异常导致新生儿的肠道循环加快,进而使其机体内未被结合的胆红素水平升高。对于此类患儿,在其发病的早期,应使用少量多次喂奶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以刺激新生儿的肠道蠕动,减少其机体胆红素的再次吸收。若患儿血清TSB的水平>256μmol/L,且合并有其它可诱发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应对其进行蓝光治疗,并保证进行母乳喂养,从而将危害值减至最低[4]。④ABO溶血因素。ABO溶血的发生时间较早,病情发展得也较快,患儿机体易生成核黄疸。此时,若产妇的血型为O型血,新生儿的血型为A型血或B型血,护理人员应对新生儿机体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动态监测。

总之,医护人员应重点掌握诱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做好其围生期的护理工作,以确保母婴的安全。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儿科学[J].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6-277.

[2] 吴秀珍,韩淑欣,田立学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8):857-858.

[3] 张海涛.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8例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6):114-115,117.

[4] 明靖淞,曾凡茂,黄慧君.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04):47,53.

猜你喜欢

黄疸母乳喂养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