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流程与组织

2016-01-15章亚萍

教育界·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练习课任务驱动小学数学

章亚萍

【摘 要】对于小学数学近五分之一课时的练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重要方法,但数学练习课历来是教学中的瓶颈。任务驱动下的数学练习课,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练习任务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活动,分享策略方法、学习成果,反思总结学习方法、成败原因等,使学生经历、体验并探究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是形成良好认知结构并将之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也是学生智能发展和数学素养提高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任务驱动 小学数学 练习课

任务驱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笔者结合教学工作的实践探索,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的练习课为例,阐述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流程与组织。

一、任务驱动下数学练习课的基本流程

任务驱动下数学练习课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一)前期:练习任务的设计与学习目标的制定

练习课的任务有别于新授课、复习课的任务设计,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很熟练的掌握,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注意不是呈现包含几个知识的练习题,而是要综合考虑任务的真实性和整体性。

1.练习任务的设置要突出学生的需求

练习任务要突出现实性、趣味性、探究性、层次性和整体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原初经验,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与情境之间的联系,产生认识冲突展开探究。同时练习任务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既能满足学生,又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2.练习目标要具体、清晰

目标起到指导学生完成数学任务的作用。目标越具体、清晰,就越能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帮助学生理清任务中的关键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中期:任务驱动练习的展开

这是学生进行练习活动的核心部分,这部分活动不受时间、空间和对象的限制。可以是课内展开也可以是课外;可以独立探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可以是一天完成也可以是几天。但学生都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进入任务情境

为帮助学生有效完成练习任务,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合探究的学具,或模拟真实场景,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练习任务,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因数和倍数》的练习课,我设计了一份前置性的练习任务:

“因数和倍数”的探究单:

五(4)班共58人,请按一定的标准给1~58分类。

我的分类标准: 。

我的分类结果: 。

请填上你喜欢的数字, 、 、 、 ,从中选择两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两位数。

偶数( ) 质数( ) 3的倍数( )

奇数( ) 合数( ) 2、3、5的倍数( )

我的解题过程: 。

我的提醒: 。

这份任务卡,有两项任务,一是根据偶数、奇数,质数、合数,能被2、3、5整除等数的特征等概念给1~58分类。二是设计一组数,必须要共同满足多个条件。这样不仅安排了基础练习、专项练习,更把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融为一体,给学生留足了思考、展示、交流的空间。

2.分析任务、寻找联系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鼓励下,分析任务中的关键要素,寻找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修正自己的问题,调整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明白任务后,会调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来解决任务。如第一项任务给1~58分类,学生会想到偶数、奇数、质数、合数,2、3、5的倍数等这些概念,能够根据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数字的特点进行分类。

3.尝试解决并完成任务

这个环节的活动,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

如第二项任务是从自己想的4个数字中任意选择2个数组成两位数,并要满足偶数、奇数、质数、合数、2、3、5的倍数等多种要求。这个练习任务看似简单,其实里面包含着有序思考、整体思考等方法,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任务。

通过回收学生的任务单,学生的智慧令我刮目相看。一是方法多样,有些学生在猜测、调整、验证中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则通过有序思考、逐一确定法解决问题; 还有些学生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后,确定了4个数字。二是能用数学语言较简洁的记录思考过程。如,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数必定是偶数,个位确定为0,十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这样这个数既是偶数,合数,又是3的倍数和2、3、5的倍数。另外再选两个数字组成质数,就一定是奇数。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偶数、奇数、合数、质数等概念的理解,更进一步理清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感悟到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4.交流分享

通过交流分享,学生不仅可以深度理解任务中的数学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比较、选择他人的方法、策略时,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比较各种方法特点的能力、对同伴的学习成果做出评价的能力,均能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

因为是前置性任务,学生在课前已经完成,所以课中主要的任务就是进行交流反馈。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不同的想法为全班共享。首先我组织学生围绕1~58的分类标准,进行概念的回顾。学生有分成奇数和偶数两大类的,有分成质数、合数和1三大类的,还有分成四类的(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1)。学生发现第四种分法有重复又有遗漏时,我抓住契机让学生讨论这位同学的分法。有学生认为3和5的倍数中又可以分为偶数和奇数两大类,可以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所以第四种方法可以直接纳入第一种分法。还有学生认为是2、3、5的倍数的数都是合数,剩下的数是质数和1,可以纳入第二种分法。这样不仅沟通了本单元重要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明确了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使学生意识到分类标准的重要性。这样的基础练习,既是全课的热身,也有助于激活后续分析问题的“思路点”。其次,我组织学生理清各个概念之间内在联系与区别,鼓励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展示不同的解题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关注了自己和同学的想法,还进一步关注了这些想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悟到有序思考和整体思考可以使问题的解决更加简单方便。

(三)后期:反思并重构认知

在任务解决的过程中,每个学生最后都会形成自己独有数学活动经验。但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建立起正确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或数学结论。所以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反思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反思为什么错了,是哪个步骤出现了问题;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或策略,分成几个步骤等,从而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累积正确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学生完成综合任务的交流时,我组织学生对思考方法进行了梳理,体现得较为突出的是从整体入手有序思考。即根据2、3、5的倍数特征确定个位,再根据是3的倍数确定十位。然后再根据质数的特点确定另外两个数字。使学生练得有法,练得有趣,练得有效。另外在交流时,针对不同的题型组织学生剖析解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任务驱动下数学练习课的组织

课堂中的练习任务大多是由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特别设计的,从任务驱动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来看,任务驱动与教师指导是教学中的核心要素。

(一)任务呈现

1.直接呈现任务

指教师开门见山的将练习任务呈现给学生。任务单的第一项任务是对1~58进行分类。这样的任务并没有将练习放到一定的情境中,因为任务本身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此题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探究交流,学生最后都能得到相同的结论,但解决这个任务的方法却是丰富而多彩的。

2.情境呈现任务

指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或现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对任务的思考,发现、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最终获得任务的完成。

3.任务单呈现任务

学生围绕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任务单开展数学活动,主要倡导学生记录任务完成的具体过程,包括学生想要解决的问题;完成任务的计划;方法的记录;失败原因的探析等。

(二)教师指导策略

教师的及时引导与指导是学生顺利完成数学任务的保障,指导的方式、内容、时机都影响着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任务驱动练习中,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线索进行指导。

1.旧知回顾:如课前复习就是运用相关数学信息进行铺垫准备的最好形式,可以组织学生复习与本课有关的知识以及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当学生面对新的练习任务时能够迁移、转化相关知识与方法。

《因数和倍数》练习课,在引导学生完成前置性任务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三种线索引导,不管用哪种方式至少有两种及以上解题策略,并能够进行有序清晰的表达。

2.构建概念图:练习课往往也要帮助学生梳理一些已知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网络。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网络图、知识树、表格等形式呈现概念图,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设问引导: 如“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要做什么”“你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

4.课件辅助:如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获得相关信息。一些综合性较强的练习可以通过多媒体的优势将静态转化为动态演示,帮助学生内化理解知识的重难点。

5.呈现“策略包”:任务驱动学习中,教师在布置数学任务后,有时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解决任务的方法预测,学生集思广益,献出认为可能有效的问题解决的策略,这些策略就形成了“策略包”,也可以成为任务驱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线索。

任务驱动下的数学练习课,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凸显练习的情境性、生活化、综合性;凸显知识建构的个性化。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活动,分享策略方法和学习成果,反思回顾和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成败原因等,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并将之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也是学生智能发展和数学素养提高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练习课任务驱动小学数学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