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向中高端:“十三五”中国产业新图谱

2016-01-15张锐

中关村 2016年1期
关键词:十三五服务业农业

张锐

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成为了“十三五”规划的强大声音。

受外围倒逼力量与内部改革所驱动,中国产业结构在过去五年中进行着顽强的优化与升级,并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台之上,也正是如此,当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报告》以及全会公报响亮地提出“到2020年,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标后,人们对接下来五年的中国产业结构变局充满了更为乐观地期待,同时,深嵌于“十三五”规划中的相关内容也将更为饱满与精彩。

产业融合的农业现代化

13.6亿人的人口大国,随着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十三五”期间中国人口增速势必显著加快。民以食为天,中国还得必须依靠自己养活自己。重要的是,未来五年也是国内城镇化步伐提速、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逐渐递减,而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口径同步放大的敏感时期。如此时空背景之下,农业作为民众生存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作用将更为突出。不过,与先前的“五年计划”有所不同的是,“十三五”计划中的农业在确保谷物、小麦等等主要粮食自给自足特别是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的同时,侧重点将放置在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身上。

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试点,农业部已经在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大型垦区、农产品主产区等具备条件的地区创建了28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通过他们的示范引领,在“十三五”期间梯度式地向全国推进。总体思路是,在坚持以“农业”为核心的前提下,促进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与经营结构,依靠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主旨,为此,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品种结构和提高单产与品质,同时将加快发展各类设施农业提上前台,包括提升畜牧业、水产养殖业、远洋捕捞业的产值比重,扶持和支持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通过以上努力,最大程度地提高各种农副产品供应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用工业理念与市场思维抓农业将是“十三五”期间农业管理与经营的最主要特色。基本思路是,推进农牧结合、种养加销旅等三次产业的融合,在组织结构上构建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达到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基本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塑造适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产业主体,发展农业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规模化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和仓储业,特别是要努力打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集粮食生产、销售、储备等全产业链的大型农业经营企业;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耕地的规模化与集约化显著加强将是“十三五”期间的一个基本趋势,为此,推动农业机械装备的升级改造从而提升其配套服务能力已时不我待。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机装备产业总产值已接近4000亿元,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但从产业现状来看,我国农机装备存在弱、散、小等弊端,产品小品种、多批量,重点环节农机供应不足。根据国外经验,我国农机装备未来五年的基本出路是产品智能化和企业制造数字化,包括大马力拖拉机、大型智能化联合收割机以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等都将是下一步国家重点发展的装备,同时数控机床、在线检测、智能纠错系统和供应链信息化将是农机制造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基于此,“十三五”期间农业主管部门将借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力量,在农机典型骨干企业组织开展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并在农业现代化试验区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化升级的试点应用。

升级加码的工业结构

追求产量扩张、低水平投资复制、产品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等等是中国工业企业留存在人们中的鲜明印记,虽然过去五年通过“去产能”“调结构”等多方有力举措使得上述病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却未能根本性好转。因此,“十三五”期间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进一步加码,主要路径是,通过创新驱动,利用全要素尤其是技术要素主动谋求有效的转型与升级,在此基础上培育和造就一大批能够主导国际产业分工的高端制造企业。

化解过剩产能依然是“十三五“期间工业结构调整的主题之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氧化铝产能利用率为72.5%,电解铝产能利用率为78%,水泥产能利用率为71.3%,钢铁产能利用率为69.9%,煤炭产能利用率为68.3%,这些行业均是目前亏损最为严重的领域。平均计算,整个中国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78.6%,明显低于80—90%的国际合理区间。如此的负重和未解难题显然客观性地传继到了“十三五”。除了通过高铁、核电等高端装备输出带动国内过剩产能向国外转移外,“十三五”期间主要还将通过在国内强制性遏制产能盲目扩张、清理整顿建成违规产能、淘汰和退出落后产能等举措化解严重产能过剩的矛盾,同时将更多地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通过推动兼并重组与资本联合的方式优化工业企业的产能结构,在此基础上提高行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

通过以“互联网+”为主要阵容的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产业,进而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将是未来五年中国工业领域最令人心动的一部大戏。为此,国家将加快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增材制造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市场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同时,制造业骨干企业也会主动加强与互联网的紧密协同,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也将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构建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加快全社会多元化制造资源的有效协同,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

“十三五”正好是《中国制造2025》启动的第一个五年,即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第一个五年,因此,除了对存量结构进行调整以及借助信息技术力量改造传统工业企业外,国家还会通过创建新型工业化基地和园区的方式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包括对先行制造业集聚区进行改造提升,建设一批特色和优势突出、产业链协同高效、核心竞争力强、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推动工业企业和大项目向集聚区集聚,引导各种创新要素向园区和基地集聚,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决策层还会协力促进工业园区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大学、研究机构、知识密集的中小企业、制造企业等不同参与主体的作用,同时对产业聚集区重大科技领域如柔性制造、极端制造以及微电机系统中的先进技术研究给予强大的资金支持,以促进企业创新。

转型升级的结果是高端产业的涌现与壮大。经过最近十年的技术攻关与产业化推广,中国已初步形成了以高铁、核电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并且在经过国内较为成熟的产业化运营之后,配合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凝聚高技术、产业化配套及运营管理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名片。除此之外,中国还在量子通讯、超导研究、3D打印、超级计算机等等工业项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全球第一工业大国,中国高端制造业正整装待发,并在接下来的“十三五”时期阔步走向全球。

大步提速的服务业

截止到2015年9月底,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4%,高于第二产业10.8个百分点,而且早在两年前服务业占GDP之比已经超过工业占比,这应当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里程碑成果。不过,与国外服务业占比动辄达70%甚至更高相比,我国服务业依然显得体量不够。不仅如此,我国大量的就业人群多集中在中低端服务行业,而中高端服务行业的就业人群数量相比发达国家仍较少;同时,我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因此,踩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油门”将是“十三五”期间产业升级的重中之重。

作为一个量化目标,“十三五”期间将服务业的实现占比提升至53%以上应该不成问题。为此,值得期待的后续政策有:进一步放开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准入,取消一些不合理的经营范围限制,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推动服务业领域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调整,将服务业领域的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退出来,打破现代服务业的垄断和管制,为社会资本释放更大额腾挪空间;通过完善财税政策、强化金融创新和健全价格机制等措施,创建服务业聚集的平台,进而引导生产服务业在区域间形成合力的分工协作体系和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性聚集发展等。

信息经济将是“十三五”期间在服务业领域大展拳脚的一个新角色,包括:伴随着互联网+的能量辐射,云计算服务企业、大数据服务企业、3D应用服务企业等将鳞次栉比地竞相涌现,它们或成为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支持平台,或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产品定制、认证认可、质量诚信提升等解决方案。到2020年,国内将培育出10家国际领先的大数据核心龙头企业,500家大数据应用、服务和产品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在带动管理方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的同时,将极大地伸展整个服务业的价值空间。

分享经济也是“十三五”期间服务业的又一个全新业态。这种建立在对社会闲置资源开发利用并让参与者互利互惠的新经济业态不仅能够提高存量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而且能够遏制一、二产业产能扩张的冲动,并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扩大生态文明的张力。在国外,分享经济的典型代表是提供车辆服务的Uber和提供旅游租房服务的Airbnb,国内主要有提供出行服务的滴滴出行,提供旅游短租服务的木鸟短租,提供创意设计、网站建设、网络营销、文案策划的猪八戒网,以及智力资源共享的果壳网“在行”等。由于分享经济自身具有延展性和投资成本较小等特点,未来极有可能向金融租赁、物流运输、教育培训、广告创意等领域大范围渗透,并将成为互联网时代创业与经营的主流商业模式。不过,与美国分享经济已占GDP的0.1%相比,我国分享经济则刚刚起步,未来五年将有更广阔的伸展空间。

借助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出口从而壮大国内服务业也是“十三五”期间的一个政策主基调。虽然过去五年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均出现逐年递增态势,但服务贸易逆差却是一个长期未见逆转的事实。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出口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扩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提高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产品的出口和国际竞争力。可以期待的是,“十三五”期间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会加倍提速,人民币成为全球主流货币指日可待,由此所带动的中国国际金融服务能力将显著加强。另外,伴随着高铁、核电等高端装备走出去,中国的劳务、维修以及技术输出量也将明显放大;而在中韩、中澳以及中美投资协定达成之后,国外金融、证券、旅游、教育、医疗以及养老等服务也将迅速进入中国,成为拉动中国服务业的重要力量。

通过改善消费需求结构来刺激服务业的发展同样是“十三五”期间的一个亮点。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已上升到58.4%,而且随着“二孩”生育政策的全面放开,还会形成新的消费成长力。这样,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扩大与引导居民消费来达到促升服务业的目的。如降低税费和完善基础设施,支持和规范电子商务发展,促进绿色消费;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引导和鼓励旅游休闲消费、文化消费、体育消费;优化生活服务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养老服务等。

铿锵落地的战略性产业

此外,总体而言,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成为了“十三五”规划的强大声音。我国将推进智能化制造:即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主要在优势行业以重点企业为主体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重点大力发展数控系统、伺服电机、传感器、测量仪表等关键部件和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制造装备等关键装备;推进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的建立与应用。我国还将推进绿色制造,即推动制造业的绿色化改造与全产业流程的绿色发展。为了实现工业和经济的转型,我们还将努力建设人才高地:即推动中国工人转型升级为中国工程师。除了培育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之外,更应该将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人才高地打造的重点。

“十三五”期间,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2.5%,重点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规模以上制造业的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要由2015年的0.95%提高到2020年的1.68%。最终打造出创新驱动和绿色驱动的中国经济新引擎。

(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

猜你喜欢

十三五服务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