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进行导管感染风险评估对预防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

2016-01-15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0期
关键词:导管血流静脉

梁 涛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疗法是指对患者的外周静脉进行穿刺、插管,并将导管的尖端定位在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等深静脉,然后将大流量的液体或药物溶液直接送达中心静脉的一种治疗方法。近年来,PICC疗法逐渐得到了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也得到了临床医师及患者的广泛认可。然而,接受PICC穿刺后,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这会对其临床疗效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其生命安全。据统计,接受PICC穿刺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率高达3%[1-2]。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5年~2010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在发展中国家中,接受PICC穿刺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进行导管感染风险评估对预防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6月~2015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275例接受PICC穿刺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97例,女性患者有178例,其年龄为12~82岁,平均年龄为53.3岁,其接受PICC治疗的时间为1个月~1年。以2014年7月为界,将2013年6月~2014年7月间收治入院的14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收治入院的134例患者设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置管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制定导管相关感染风险评估表,罗列各种内源性感染因素,包括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力、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及各种外源性感染因素,包括穿刺次数与时间、留置时间、穿刺点感染、皮肤过敏、导管堵塞、输入高粘性的药物及体内其他部位的感染等相关因素,并根据轻重缓急给予评分,总分高者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并增加评估频率。

1.3 护理措施

1.3.1 成立PICC专业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定期做质量控制及分析 对专业护理人员进行正规培训及质量控制是有效预防感染的关键。例如严格手卫生、对PICC导管的标准化维护、对导管的观察及风险意识和专业的技术能力均可以明显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1.3.2 对易感人群的保护 对于儿童、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实施保护性隔离,减少人员出入,每日对房间进行紫外线消毒,并适当增加维护频率,可有效降低易感人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率。

1.3.3 积极处理并发症及其他部位的感染 报告显示导管堵塞、穿刺点感染及皮肤过敏都会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所以积极有效的处理并发症是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重要手段。而其他部位的感染亦可使细菌移行至导管引起血行感染,故对其他部位感染的治疗可防止细菌移行而导致的血行感染。

1.3.4 控制导管的留置时间 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最长为1年,当然留置时间越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就会越高,所以治疗结束后应尽早拔除不必要的导管。对于留置时间较长的导管,应增加评估的频率,如合并有其他并发症应及时处理或尽早拔管,以免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

1.3.5 增加冲管频率 当输注血制品、氨基酸、脂肪乳及肠外营养等高粘性药物时,应增加冲管的频率及更换给药装置的频率,每4-6小时进行脉冲式冲洗导管,防止药物滞留,因为此类药物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所以彻底的冲洗导管,可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1.3.6 宣教工作 经过评估发现易感人群,除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外,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经过宣教要让患者了解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害及防范感染发生的重要性。尤其在出院后教会患者自我观察及预防感染的警惕性,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告知患者要加强营养预防感冒,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预防感染的发生。

1.4 CRBSI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导管相关性感染防治指南(2002)中的标准[4]:除了中心静脉导管外无法解释的全身感染临床表现(如发热、寒战、低血压等),导管半定量培养>15CFU,导管和外周血分离培养出相同菌株。

1.5 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 s )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7.09%,实验组患者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1.72%,实验组患者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

表 两组患者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目前有循证医学依据、可行的预防措施的有利指导,我们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上已取得了重大突破。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集束化干预措施对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有报道显示,造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5],通常是由于患者外源性因素有关。其次为革兰阴性菌,多为患者内源性因素有关。笔者通过对病因的针对性评估,提出病因预防与集束化预防措施相结合的实施方案,使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预防效果更加显著,大大降低了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PICC导管进行风险评估,针对评估对象的风险指标,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防止导管血流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防止医患纠纷,是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及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促进临床静脉输液护理技术规范化、标准化,降低护理风险,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1] 骆小京,康继红.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NIC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32.

[2] Dian,Tilton,Cent ral venous access device infections in the Criticai Care Unit[J].Crit Care Nurs,2006,29(2):117-122.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Report on the Burden of Ende mic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Worldwide[R].Gene va:WHO,2011.

[4] OGRADY N P,ALEXANDER M,DELLINGER E P,et al.Guidelines f 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 ections[J].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MMWR Recomm Rep,2002,51:1-29.

[5] 斯一夫,姜建平,闫广玲,李伟,孙瑜.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 15,25(6):1331.

猜你喜欢

导管血流静脉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段血流胶囊治疗上环后月经过多的疗效观察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3例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