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私塾走向现代

2016-01-15罗玉明汤水清复旦大学

新校长 2016年6期
关键词:塾师私塾教育

文 / 罗玉明 汤水清(复旦大学)

30年代对私塾的改造成效十分明显,私塾具备了现代教育的意识和内容,开始向现代教育转变。

私塾作为传统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到30年代,却成了阻碍现代教育发展的桎梏。南京政府成立后,采取积极措施,督促各省市政府加强对私塾进行改造。对私塾的改造,不仅意味着这一传统教育形式向现代教育的转化,而且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私塾利弊

到了20世纪30年代,私塾在教育中所占的比例依然很大。全国究竟有多少私塾,缺乏具体统计数字,我们仅以一南一北的两个省——湖南和山东——为例,来说明私塾存在的基本情况。

1930年,湖南湘乡县仅县城即有私塾14所,塾生300余人,其他各学区私塾占学校总数的50%以上,有的甚至达80%以上。长沙市的初级小学仅为100所左右,而私塾即达四五百所之多。据不完全统计,到1936年,湖南华容县有私塾252所,耒阳县有445所,汉寿县70余所,宜章县78所,长沙县408所,泸溪县81所,祁阳县300余所,辰溪县54所,南县298所,湘潭县500余所,会同县(含洪江)的私塾学生是小学学生的178.8%,塾师是小学教师的216.8%。山东省作为孔子的故乡,私塾的发源地,私塾的发达不下于湖南。据山东省统计,1935年,该省共有私塾3588所,塾师3588人,塾生40221人。

私塾之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还大量存在,首先是由于教育不发达、失学儿童太多。以湖南省为例,在教育不发达的“中华民国”,相对来说,湖南算是教育较为发达的省份。但据1930年湖南省教育厅的调查统计,是年全省小学每校平均只有2.7个学级(班),平均每校学生39人,平均每级(班)学生14人,平均每个教师所教学生17人,平均每个学生所占经费7.23元,全省每千人平均入学人数不足29人,全省入学儿童只占全省儿童总数的28.68%。

失学儿童寻求受教育的机会,就只能走入私塾。可见,私塾是我国文化教育落后的必然产物,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但是,它又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各地私塾塾师,不为巫医,即为冬烘先生,所用教材教法,均违背现代教育原理,害儿童身心,对于国民教育之发展,妨害甚大”。因此,私塾教育的存的,又是中国教育由传统向现代教育转化的桎梏。

从教学内容看,私塾所授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与现代教学内容不相符合。民国建立后,废除了学校读经讲经,要求私塾按照部颁统一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但实际上读经的现象仍然存在,一直到三十年代,各私塾按照部颁课程进行教学的私塾极少,大多数仍是量“取四书幼学杂字为教材”。这种情形,对于新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是十分有害的。

从教学方法上看,仍然是传统的记忆背诵,十分刻板保守。“早起,少长以序,入塾拜先师神座,毕,谒见师长,请安毕,理昨日书,带温书一卷,背。上生书,师长先依经讲解逐字实义,毕,再讲实字虚用、虚字实用……讲毕,命学生复述一遍(看其有见解否),乃就位念一百遍。”到30年代,这种情况并没有丝毫的改变。

从塾师学历结构来看,各地塾师大多未经过现代师范教育训练,充任塾师者“无非头脑冬烘、老迈不堪之辈”。湖南华容县的252名塾师,受过师范及现代中学教育者只有17人,私塾出身或其他短期学校毕业者有235人之多,其他各县受过师范教育及中等教育的约只占全县塾师总数的十分之三。山东省的3588名塾师,受过师范教育的仅216人,受过中小学教育的仅222人,私塾出身的达3150人,占塾师的90%以上。

私塾在教育不发达的民国时代,其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存在的弊端,使得民国政府一方面要继续利用其发展教育的积极方面,推动普通初级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必须对其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造,以适应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需要。

改造措施

南京政府成立后,教育部要求各省严厉取缔私塾,但是由于各地各方面对于改良或取缔私塾不了解,不仅在边远山区,而且在教育比较发达的城郊,公然反对“新学”而主张续办私塾的也大有人在,因而推行阻力极大,初期对私塾的改良成效甚微。

针对这种情况,1935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实施义务教育暂行办法大纲》,要求各省将原有私塾整理改良,一律依照短期小学或普通小学课程办理,改称改良私塾,对成绩较优者,晋升为短期小学或普通小学,并要求各省市县高级中学或师范学校举办塾师训练班,对各地塾师按照现代教育规范进行培训。在教育部的严令督促下,各省政府和教育厅将改造私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列入各政府实施纲要和政府纲要,采取措施,试图尽快促使私塾实现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换。

首先,制定改良私塾办法大纲。1936年5月,湖北省颁布《湖北省各县改良私塾暂行办法》,山东省制定了《山东省各县市改良私塾办法》,湖南省政府颁布经过修改了的以“力图校外教育之改良以为推广初等教育之救助”为宗旨的《湖南省取缔私塾规程》,其他各省如江西、江苏、上海等省市都先后制定了改造私塾的办法或规程。这些办法或规程,对私塾的设置、塾师的资格、私塾的教学及管理、私塾的教学条件和设备、塾师的培训与检定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并要求各县市遵照执行。

其次,加强对塾师的培训。改善塾师的知识结构是提高私塾教学水平和推动私塾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关键,为此,各省制定了具体的办法大纲,对塾师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作了严格的规定。如湖南教育厅在1935年6月制定了《各县市塾师训练班办法大纲》,规定塾师训练班由各县市教育行政机关举办,训练内容要遵照教育部规定,讲授国语、算术、常识、基础科目及教授方法,训练班教师由市县督学、市县教育行政机关对于教育有研究的人员、师范学校校长、教员、市县境内优秀小学教员充任,训练时间每次不得少于四个星期,训练成绩合格者发给相应证明书,不合格者,不得充任塾师。陕西省规定设立塾师训练所,对塾师进行严格训练,每期三个月,授以党义、国语、算术、体育、科学常识、教育概论、心理学、小学教学法等课程,结业时进行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充任塾师。

再次,各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对私塾的办学条件和教学内容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如湖北省规定,私塾最低必须备有总理遗像遗嘱、黑板、讲桌讲椅等三项;陕西省规定私塾必须备有讲桌、黑板、学生桌凳等;上海市规定私塾必须备有总理遗像及党国旗、校牌、课桌椅、黑板粉笔、时钟、铃、痰盂、面盆、手巾、应用图书等。

第四,加强检查督促,对于在检查中查出的不合格的私塾和各种打着初级小学旗号或附设于中小学的变相私塾,予以坚决取缔。如湖南省教育厅长朱经农亲率随员到益阳、邵阳、长沙、岳阳等地进行检查,责令各县市严厉取缔不合格的私塾和各种变相私塾,在朱经农和省教育厅的严令下,岳阳县对私塾“认真取缔督促改良,一律责令教授教科书及注重珠算,其教师学识过劣,不堪胜任者,即勒令封闭,其强悍违抗者,呈请县政府印发封条,令饬区公所派员查封”。桂阳县对于城区及乡区教育比较发达的地方,所有私塾一律封闭,凡乡村办有初级小学,在五里范围内,不准设立私塾。

最后,将已具备一定办学条件的私塾升格为初级小学。至1937年初,湖南省会同县经过改良的私塾由代用初级小学而升为正式小学的计有九校。湖南宜章县有私塾78所,经过改造,将其中合格的68所改为短期小学。同时对改良私塾予以奖励,每月加以津贴,并酌给学生教科书,增加私塾向现代初级小学转化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根据教育部发展义务教育的办法大纲,各省市政府和教育机关加强对义务教育的宣传鼓动,积极筹设短期义务教育小学班,吸收失学儿童入学。由于短期小学可以免费入学,父老兄弟们都乐于送其子弟前来就读,使得量“私塾频形减少”,这也就极大地鼓舞了教育机关对整理私塾的信心,相信若“果能按期推广实施,数年后则私塾当归于天演淘汰之列矣”。

综观30年代对私塾的改造,成效十分明显,经改造后的私塾具备了现代教育的意识和内容,开始向现代教育发生嬗变。

这首先表现为私塾数量的大为减少,初级小学数量的增加。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在人们的心理和私塾的教学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改造后的私塾不仅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教育的基本范式,也就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材选用、教学设备等方面基本符合了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传统的经学已经在教育内容上消失了。这一历史的终结,十分有利于现代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塾师私塾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对联
改对联
段祺瑞的宽容
段祺瑞的宽容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