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准入制”怎么搞?

2016-01-15

新校长 2016年4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同学

虽然提出要搞“班主任准入制”,但是这一制度于全省甚至全国来说,都是一个新鲜事物,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它到底是什么?它的核心要素有哪些?它的立足点定位于何处,目标又指向何方?如何操作实施和有效评价?在双林小学,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

在外围,学校开始给所有学生、家长发放问卷,询问“您心目中的优秀班主任”是什么样子的,进行“目前班主任工作满意度测评”(分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工作效果四个层面)。在学校内部,老师们的手中也拿到一份“您心目中的班主任准入制”调查问卷,每个人都可以对双林小学班主任工作现状做出自己客观的表述和期望。

学校聘请市教科所的专家指导,探讨改革工作中将会遇到的问题;多次召集教科室负责人、全国优秀班主任开展专题研讨会,提出了顶层设计目标和口号——“让最优秀老师成为班主任,让最优秀的班主任成就学生”,确定了初步的准入标准和职级标准,配套设计一整套班主任岗位规范,如班主任专业化要求、班主任工作职责、班主任准入程序及办法、班主任准入制工作保障机制等一系列综合性的规章制度,为改革的进行提供初步的实施依据。

随后,出于稳妥,双林小学在四年级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试点,按照“个人申报→大会述职→考核评审→名单公示→颁发证书→持证上岗”的程序,对该年级自愿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新岗教师和具备班主任工作经历的教师(含副班主任)进行“资格准入”的职级认证。

试运作一段时间后,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汇总,双林小学进一步修改完善了“职级认定要求”(表2)。如表所示,职级晋升准入标准采取同项标准逐步拔高的方式,上一职级标准都是建立在下一级或几级职级标准的基础之上,形成从“见习→初级→中级→高级→特级”的金字塔型标准序列,与此同时,在岗位津贴中体现对中高特级班主任的“优酬”。

看到试运作的班主任准入制开展得这么有序,受欢迎的程度如此之高,其他非试点年级班主任也摩拳擦掌,准备参与准入制大干一场。

表2:成都市双林小学班主任岗位职级认定要求

“班主任准入制”改革全面拉开序幕。

2009年,全面铺开试点之初,双林小学全校110多名老师队伍中,有76人踊跃申报竞争47个班主任岗位,最终有47名老师获得“班主任资格证书”。班主任工作不再是过去的烫手山芋,而成了香饽饽。紧接着第二年,又有数位见习班主任主动提出转岗申报,成为初级班主任。是什么让他们迅速成长,完成了新教师到成熟教师的蜕变?班主任准入制的配套环节——岗位培训起了很大作用。

在培训时间上,双林小学的岗位培训分为岗前资格培训、岗后提升培训两个基本维度;在培训方式上,采用规范培训(每年一次的班主任培训、心理健康培训等)、灵活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在培训要求上,对照“班主任准入标准”,从培训学时标准、专业精神培训标准、专业知识培训标准、专业能力培训标准四个维度,其中后三个维度又各设立五个职级培训要求,制定了培训标准菜单(表3)。

表3:成都市双林小学班主任准入培训标准

初级班主任每年不少于3 5学时生命意识能够通过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生命质量法律法规全面了解教育法律法规集体管理能够有目的进行班风建设,力争维持好的集体氛围儿童立场拥有高度敬业精神,尊重学生意见道德教育学习小学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班级建设学会制定班级远景发展规划、制度和主题班队会活动方案教育情怀对班主任工作充满激情身心发展取得心理辅导员C级以上资格个体教育有效沟通、处理偶发事件,后进生转化有方个性精神具备以共性为前提的个性精神现代技术接受培训,通过考试团队协同能主动协同交流反思成长经常观察和实践反思知识情趣参加班主任提高培训学习合格,情趣广泛家校沟通有效沟通,注重方式方法,正确处理生生、家校纠纷中级班主任每年不少于3 5学时生命意识关注并尊重每一个生命法律法规比较熟悉教育法律法规知识集体管理形成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儿童立场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和儿童观道德教育熟悉小学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班级建设能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和浓厚育人氛围营造,班队活动主题设计有特点教育情怀言传身教,诲人不倦身心发展取得心理辅导员C级以上资格个体教育发现和挖掘亮点、潜能,激发学习动力个性精神个性特点鲜明现代技术熟练掌握,通过计算机D等级考试团队协同形成齐抓共管措施,并付诸实践反思成长读书反思,提高自我知识情趣班主任提高培训合格,文化知识广博,情趣高尚家校沟通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共识

高级班主任每年不少于3 5学时生命意识平视并珍惜每一个生命,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法律法规熟悉教育法律法规集体管理发挥小助手的作用民主管理,班集体纪律意识强儿童立场能用儿童视角,从学生实际,衡量学生的行为和思想道德教育小学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熟透于心班级建设能自主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班队主题活动,富有创意和亮点教育情怀言行能在教育现实中,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舞和振奋身心发展取得心理辅导员C级以上资格个体教育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有效调整指导各类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个性精神在独立基础上,具备合作精神现代技术通过计算机C等级以上考试团队协同科学协同默契度高,起引领作用反思成长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反思知识情趣具备完备的班主任专业化知识结构和审美情趣家校沟通引导性强,愉快合作特级班主任每年不少于3 5学时生命意识敬畏生命,健康享受生命法律法规熟悉教育法律法规及相关法规知识集体管理学会指导学生自主管理,集体决策儿童立场时时事事立足学生立场道德教育形成小学道德教育的基本知识体系班级建设自主设计和开展班级文化和班队主题活动,特色鲜明教育情怀言行能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理想、智慧、人格身心发展取得心理辅导员B级以上资格个体教育教育有艺术,因人而异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个性精神在深度的合作之中彰显个性精神现代技术通过计算机C等级以上考试团队协同经常性协同并形成高度默契,主动指导团队反思成长在德育课题科研中反思教育行为知识情趣形成文化科学知识结构体系,形成高雅有吸引力的情趣家校沟通针对性强、高能高效

改革的附加值

班主任准入制实施后,双林小学主动申请当班主任的老师增加了,大家“抱团”协同“作战”的情景随处可见,班主任的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但改革从来不只是一个结果,而是常常会带来意外的附加值。学校班主任准入制改革的附加值,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红火。

“班主任准入制”的推行过程中,因为职级评定的标准性,一段时间全校班级文化出现了雷同的苗头。为了避免“千班一面”,学校在考评激励制度中增设了特色加分制度,规定“班级的特色项目一旦做出成绩,就可由班主任本人填写申请表,学校德育处牵头组织相关人员现场统一考评,并根据特色度,进行操行加分激励”。此项制度一出,各个班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开始了特色化和个性化的创建之路:室外艺术墙、室内才艺展示墙、班歌创作、班徽设计、班级公约的建立,开展孩子间的伙伴互助活动,形成个性匹配、优势互补的学习共同体,等等。

表4:成都市双林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结构图

老师们的班级个性化建设也激发了德育处的灵感,学校很快将每月一主题的德育活动细化分解,以“竞标”的方式承包给各年级的班主任。(表4)班主任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关键词(专注、自由、宽容等,视自己班的薄弱点而定),作为班级德育活动主题,凝聚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力量展开创意实施,并成为“考评与激励制度”的一部分。

品德教育·专注银行

双林教育人深深明白:育人深处是文化。经过多年发展,双林小学总结提炼出“馨”文化。“馨”,本义是散布很远的香气,引申在教育上,喻指美好的影响。“馨”教育,就是引导每一位孩子在美好影响中走向美好。但是,如果没有班级文化的支撑,学校文化只会是空中楼阁。因此,学校所有年级还开始了以年级组为单位的班级文化打造活动。如2015级,以“七彩绽放”为主题,将班级名称分别命名为“赤色丛林”、“橙黄橘绿”、“黄金时代”、“绿野仙踪”、“青青莽原”、“碧海蓝天”、“紫气东来”、“阳春白雪”,并着手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而2016级,则以“家”为主题,以“天下一家,兼爱天下”为年级理念,以“让大家成就大家,让大家成为大家”为目标,进行了文化打造。

所有班级的孩子们,都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属于自己的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更加得心应手了。

张芳:我的家委会很神奇

在刚成为班主任的十几年前,张芳觉得班主任工作最“难搞”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缺乏与家长的沟通能力,让她非常困扰。然而学校实施了班主任准入制以后,定期的培训、沙龙让张芳豁然开朗:“哪里最弱,就攻克哪里。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班级文化建设为什么不从家长入手?”

张芳的家委会人数特别多,分工也很细致,会长、副会长、组织部、财务部、后勤部……俨然一个小型的学校机构。大家定期在一起开会,讨论近期班级里发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也一起策划班级活动,希望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课本上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觉得学校教育和家委会的活动应该结合起来,让孩子有更多收获。”张芳将家委会活动分为两类:“学生走出学校”和“家长走进学校”。

案例·我有一个牙医妈妈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别说学习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都不太好。张芳得知有一个学生的妈妈是做牙医的,就邀请她带牙齿的模型到班级里教孩子们刷牙。这位妈妈很重视这次班级活动,还专门做了PPT,图文并茂地呈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包括是否需要洗牙、牙线是做什么的等实用的问题,都给孩子们做出了解答。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也收获很大,还回家教自己的父母怎么刷牙。

“我觉得有些东西是我们学校教育没办法讲给孩子的,而且就算我们有品德与社会课、生命安全课,但是我们只是讲书本上的东西,孩子不见得听得进去。”张芳说。

张芳还邀请了在银行工作的家长教孩子怎么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和压岁钱;邀请做警察的家长告诉学生怎样注意安全,怎样防止上当受骗;邀请做计算机的家长来教学生制作精美的PPT;或者最简单的,邀请家长来教孩子们缝扣子。张芳觉得,这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也能够让孩子更加全面发展,“孩子见得多了,了解得多了,也就更容易沟通,班级管理起来就更加容易一些”。

案例·超市购物

与数学老师商量好,提前教学生一些关于“钱”的常识,再配合算术的学习。另外补充关于“生产日期怎么看”,“如何比较价格,选出性价比高的商品”的知识。

星期五的下午,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分配40元钱,规定必须购买的物品,来到家乐福购物。虽然有家长在场,但是家长全程不参与活动,只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

案例·地铁定向

在学校里教会学生看地铁地图。然后来到地铁站,把学生分成七八个人一组,每组一个项目表,项目表要求“通过坐地铁,去到火车南站,观察南站站台表,回答需要买哪一班火车,才能在10点到达都江堰火车站”。

李亚丽:小鬼当家

如果一个班级里人人都是班干部,会不会显得“机构臃肿”?李亚丽却不这么认为。

“以前我们推选班干部,总是那么几个学生当选,其他的学生很难锻炼到自己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调皮一点的孩子,也体会不到当班干部的艰辛,当然不会配合班级管理工作”,李亚丽说,“还有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只管自己埋头学习,不愿意为班集体服务,哪怕是擦黑板、收作业这样的小事,也不愿意让自己在时间上吃亏。这样的班级文化不是我想要的”。

于是,李亚丽开始了“小鬼当家”的班级改革(表5)——全班所有人都是小干部,并定期轮换;班干部以年龄段划分,不同年龄段的小干部培养的方式不一样,做的事务性工作也不一样。李亚丽特别强调“细”,培养小干部的各种细节问题她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表5:“小鬼当家”的班级改革

案例·低段

开学的第二周,在认完了全班学生,对小部分表现突出的孩子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李亚丽选择了两位早读领读员,开始领早读的工作。

第一天,李亚丽扮演小干部的角色,她说一句话,领读员跟着她说一句话;她做一个动作,领读员跟着她做一个动作:就这样,一起完成了第一天的早读。第二天,李亚丽继续扮演小干部的角色,领着同学们完成一篇课文的朗读,领读员学着她的模样,领着同学们读下一篇课文。第三天,李亚丽就不说话了,让两位领读员自己尝试一下领读。如果有需要提供帮助的,她就站出来指点一下。很快,两位领读员顺利地掌握了领早读的技巧。

“很多人觉得一年级孩子不认字,怎么领读啊?但如果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他永远会这样子,或者说他也会成长,但是速度会很慢。给他机会,给他方法,给他支撑,他可能就会成长得更快一些。其他的班级管理工作如值日生、领操员、小组长的训练也是如此。”因为定期轮换,每个人都会有当小干部的机会,每个人也就都得到了锻炼。李亚丽同时也觉得这种方法对减轻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到了中段,班级事务多了起来,班级同学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对于小干部的管理,就不像低段那样无条件地服从了。这时,李亚丽就要求小干部不仅是指令的发布者,更是行动的带头者,应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取得全班同学的信任。

案例·中段

中段的小干部采取选举制,但也需要轮换,主要方法是班干部与普通同学轮换、班干部之间轮换。每个岗位设两位同学担任,一老一新,一帮一带,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交接。

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在会议上,李亚丽会让学生先谈谈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觉得很好用的班级管理的方法,再把遇到的问题一个个拿出来解答。“发作业本的时候,有同学请假不在,这时候他的作业本怎么办?怎样才能防止同学的作业本丢失?某某同学总是下课乱跑,不文明休息,怎么办……”李亚丽不会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小干部们自主协商,自主解决,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小干部们也会提出好多班主任看不到的问题,有时候这些问题是需要班主任的干预才能解决的,李亚丽就做他们最好的支撑。“只有这样,小干部才能有开展工作的安全感,才能放开手脚地干工作。”

到了高段,班级的小干部基本能够自主管理班级了。不过,有的孩子慢慢进入了青春期,有一些逆反的表现,小干部的工作尤其敏感。在这个阶段,李亚丽引入了操行评比的小图章环节。因为评比细则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的孩子甚至把小印章看得比考试成绩还重要!有了这个操行评比的制度,小干部管理起班级来,如有神助。

附:五年级三班操行评比细则

由于干部轮换制的实施,到了高段,有些并不是成绩最优异的同学被轮换到了干部岗位上。怎么让成绩比小干部还优秀的同学服气呢?李亚丽展开了宣传攻势,“把那些干部的感人事迹告诉全班同学,才能让同学们真正从心底里接受他、认可他”。

案例·高段

六年级的时候,成绩不太好但集体荣誉感很强的小Y当上了体育委员,同学们议论纷纷。直到那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同学对她的偏见。

在学校运动会进行到女生800米比赛的时候,正在排队放学。突然广播传来声音:“请六(三)班参加800米比赛的女同学到检录处检录,否则就视为弃权!”李亚丽一问才知道,由于班上女生人数本来就偏少,不到全班人数的1/3,学校规定每个人的运动项目不能多于3项,这样一来,剩下的两三个女同学都不敢去报名参加800米,所以体育委员也很为难。

怎么办呢?李亚丽正在劝说学生,宁肯跑最后一名也不该弃权的时候,小Y二话不说,就往检录处跑去。这时候,小Y的好朋友着急地跑来告诉她,说这两天小Y正在来例假,不能跑800米。

李亚丽一听,急忙和这位女同学一起去劝小Y,可是任凭怎么说,小Y就坚持要参赛,她说:“我们班是优秀班集体,不能弃权!”正在劝说间,发令枪“砰”的一声响了,小Y带着一脸的坚毅冲出起点。

而班上的同学见此情景,也都不回家了,自发地围在操场四周,大声地喊着小Y的名字。一时间,“小Y!加油!小Y!加油!”的声音响彻整个操场!

其实李亚丽知道,长跑并不是小Y的长项,她能够跑完全程已经很了不起了,或许全班同学震耳欲聋的呐喊为她注入了力量,她凭着惊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意志,紧紧咬住第一名不放,直到跑得变了脸色。

终于,比赛完成了。李亚丽和几位女同学守在终点处,眼看着小Y的身影一点点近了,她张开双臂,将拼尽最后一丝力气的小Y搂在怀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周围几个同学也悄悄地抹着眼泪。

第二天,当李亚丽再一次把这件事讲给全班同学听的时候,教室里响起的,是从来没有过的雷鸣般的掌声!从此以后,对小Y的质疑声再也没有了,体育课时、排队集合时,大家都在小Y的带领下,整整齐齐地列队前进。

在高段,班集体就像一个小社会,以往发号施令的方法不管用了。李亚丽就会教给小干部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我告诉他们要多表扬,多提醒,多暗示,这样在管理班级的同时,也能营造出一个很好的同学关系”。

除了培养小干部,在平时的活动中,李亚丽也遵循“多表扬”原则。比如课本剧表演完成后,班级里不光要评选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还会评选最佳道具奖、最佳表演奖等等,“过程是最重要的,每个人在这其中都得到了锻炼,得到了展示,这才是班级文化的真谛”。

朱秀英·从琐碎中感恩

每次接了新班开家长会的时候,朱秀英都会给家长们深深地鞠上一躬,然后说三个关键词——感谢、信任、支持,感谢家长们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这个班集体,也请家长给予自己充分的信任,最后期望得到家长们的支持。朱秀英的秘诀是,“告诉家长你是真心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能够成一个人而努力”。

与家长充分沟通,这样,班级活动就容易开展,学生们在活动中建立自己的班级文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案例

针对校园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如不爱护公物、破坏清洁卫生等,朱秀英带领学生开展了“和谐校园从我做起”的校园DV活动,学生用自己的镜头拍下不文明现象,在班级播放,在学校播放,既教育自己又教育身边的人。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给孩子一个倾诉表达的平台,朱秀英创建班级刊物《金色童年》,印发给每一位学生和家长,学生们以能让自己的作品上班刊而骄傲,为此努力学习。

班级的“每日一德”活动也开展得生动活泼。利用早读的时间,由学生每日轮流讲一个和品德、立志方面有关的故事,如伟人的成长经历等。朱秀英认为,学生们在早晨就能听到一个激励人心的故事,这对一天的学习生活都是有帮助的,而讲故事的学生会在准备的过程中感受更深。

朱秀英还在班级中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学习章”、“劳动章”、“友爱章”、“创新章”、“体育章”……激励着学生全面进取,给不同层次的孩子被肯定的机会。

“换位体验制”更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来当一天的班主任。一个孩子当了一天班主任之后感慨道:“在没当班主任之前,我以为这是个十分‘威风’、‘好玩’的职务,可是真的当我体会到时,我才发现当班主任真的很累啊!班里总共有48位同学,每人说一句就有48句话,可是老师只有一张嘴!还有大大小小琐屑的事都要班主任亲自处理,她要忙着开会,要批作业,要给我们上课,还要管我们的大小事!在此,我也想对所有班主任说:‘老师,您辛苦了!我以后会严格要求自己的。’”

朱秀英还发现,现在的许多孩子不缺爱,缺的是发现爱的眼睛和心。于是她在班级中多次开展了“学会感恩”的活动,对身边给予你帮助的任何一个人感恩,发现他们爱的存在,理解别人对你的付出,哪怕是一次不经意的牵手,一个鼓励的眼神。

案例

先从帮助身边的同学开始,在中队成立“一帮一”互助小组,又称师徒结对子,孩子们热心地帮助他人,当别人有进步时一起欢欣鼓舞,从而懂得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道理。

带领队员广泛开展“手拉手”活动,从龙泉四小到泸定南安小学,孩子们之间有礼物相赠,有书信问候,有网络牵线,有关怀,有鼓励。

带领学生主动给贫困山区儿童捐书、捐衣物,给他们写信,鼓励他们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些感恩活动,不但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同学们的心灵也得到了洗礼,甚至在小升初的艺考中,即使是报考同一个学校的同学之间,也没有竞争意识,而是资源共享、相互勉励。

“可能正是有了这种感恩的文化氛围,我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即使是上了初中,也会四十几个人集体回来找我聊天,问我一些学习或生活上的问题。这些学生的家长还会组织师生聚会邀请我参加。”朱秀英觉得自己很幸运,遇到了一批又一批的好学生。但在师生和同事们的眼里,真实的原因可能却是她平等地对待学生、真诚地付出爱。

王远莉·让教室成为另一个家

王远莉永远不会忘记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一位老教师意味深长的话:“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教育工作刚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所以王远莉的带班秘诀是,“当你真诚主动而反复地向学生传递‘爱’的信息时,就定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回流,这样,学生才会信任你,尊敬你,才能听从你的教诲,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而教室,就是王远莉散发爱的主要阵地。

因为历史原因,双林小学有两个校区,一个校区稍微老旧一点,地方也不大,是五、六年级的孩子们上课的地方。当王远莉的班级刚搬到老校区的时候,她担心孩子们离开习惯了四年的教室不适应,就开始发动学生们布置新教室的室外展板,希望让它有家的感觉。

王远莉从家里带来相机,给全班同学拍了一张集体照,还给每个小组拍了一个合影,把这些照片剪成心形,再摆成心形。有一位同学说:“王老师,你怎么不在展示墙上?那我把你画上去吧。”于是水彩画的王远莉和照片里的同学们待在一起,朝着每一个路过的师生微笑。

家的外形是有了,家的规矩呢?

王远莉选择让学生自己来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一开始没有那么死,毕竟学生的能力也有限,遇到什么问题了,就分组讨论,然后让小组长把结果记录在非常漂亮的卡纸上,将卡纸贴在文化墙上。“怎么与小朋友相处”、“午餐怎么吃”、“一日常规四件事”等等,都是学生自己讨论的结果。

班委改选就更正式一些了,王远莉事先设计好选票,序号、姓名一个都不落地填写好,就跟真正的选票一样。然后让每个同学都上台演讲,通过一两句话,简单地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上任后的做法。每个班委还可以选一个小助手,这个助手可以不是这方面很有说服力的人选,但是他可能非常热心、爱服务,选择这样的孩子来当小助手不但能勉励他,还可以让他以身作则,起督促作用。

但所有这些,都是“家”的表象,真正让“家”变成家的,还是每月一次的班队主题教育(表6)。王远莉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把主题教育细化了。比如九月的主题教育为“尊师重教”:一年级的学生还不明白什么是“尊师重教”,王远莉给他们定的主题就很简单——我是小学生啦;而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就需要给他们具体化如何尊重老师、尊重同学,所以主题定为——我爱我师;到了高年级,学生面临小升初,压力增加的同时,也有许多离别情绪产生,这时的主题定为“师恩难忘”,不但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也给离别情绪一些抒发。

在班主任准入制的培训体系里,定期的班主任培训、沙龙是经常会开展的活动,评上特级班主任以后,王远莉就经常跟各个“徒弟”交流,“我发现年轻人也有很多好点子、新创意,我也学过来,用在我的班级文化建设当中。‘家’的概念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王远莉坦言特级班主任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滋味“很美”。

刘黎·挖掘学生背后的东西

做了30多年班主任的刘黎说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样,自己在带班过程中大多数时间是安安静静的,观察家长、观察孩子,了解那些错误、误解背后的原因。“孩子始终是孩子,他能有多大的错呢?有什么不能原谅的呢?”刘黎觉得,只要能知道真实的原因,做老师的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

案例·剪发风波

一天早上,刘黎刚刚跨进办公室,迎面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一脸严肃地说:“我是铭铭的爷爷,请老师为我的孙子换座位……昨天我的孙子被小谦剪了头发,简直就是对他人格的侮辱,太不像话了……”听完老人的陈述,刘黎感觉事情不是剪头发那么简单,孩子这么做,一定有他的原因。

课后,刘黎把两个孩子带到办公室详细询问,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原来,小晗同学听老师说“头发是没有神经的,不知道疼”,于是很好奇地用剪刀剪下自己的几根头发进行试验,并把结果告诉了小谦。小谦不相信,也拿过剪刀剪了自己的一撮头发下来,结果和小晗试验的感受一样。小谦觉得很有意思,便问同桌要不要试试,同桌的小女孩同意后,小谦又把同桌的头发剪掉了几根。三个孩子通过试验发现头发果然没有神经不知疼啊,可高兴了。

下课以后,小谦拿着剪刀问他的好朋友铭铭要不要也剪一下头发,看看老师说的话对不对,铭铭说:“随便。”听朋友这么一说,小谦便很积极地帮铭铭剪了头发。

听完两个孩子的陈述后,刘黎并没有批评谁,而是告诉孩子们:“你们有实践精神,老师要表扬,可是你们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吗?”孩子低下了头不说话。刘黎告诉他们把头发剪成一个“灯泡”不好看,而且动剪刀是很危险的,如果让同学受伤了就更不好了。

事后,刘黎对双方家长做了许多的沟通工作,让他们清楚自己的孩子并没有被欺负,也希望两个孩子知道玩耍中要注意安全。这件事就这样妥善地解决了。

除了关注孩子的“背后”,刘黎还有自己的班级管理办法——读书,“我每天都给孩子们讲一个我看到的小故事,也每天让他们去读一个小故事”。在刘黎的班级里,随处都有书,学生们随手就可以拿一本来看。因为爱看书,课间在教室乱跑的同学少了,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多了,甚至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时,学生们也会模仿书中的办法。整个班级文化变得书生气十足。

除了读,同学们还要填写阅读卡(表7)作为作业上交。通过阅读卡,刘黎知道了很多学生家庭成长中的故事,了解那些也许在班级里不起眼的学生,在家里却是一个很有爱心和孝心的孩子。“通过那些背后的故事,重新认识学生,你的班级就会有另一番风景。”

表7:刘黎的分段阅读卡

?

王璐璐·自由和夸奖带来规范

“你们觉得我们班哪些地方需要人管理?”一年级开学几周后,王璐璐没有设立小干部,而是在班会课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出许多需要管理岗位的地方,于是王璐璐就给这些职位命了名。

图书管理员:负责每天班级图书馆的图书整理、发放、登记。

台长:负责讲台的清洁、归类、布置。讲台上摆放的任何东西,他都可以去设计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想要摆一盆花?可以。放一杯水给老师?也可以。

门长:负责前后门的布置和清洁。门上要贴的东西都由他来设计。

……

一年级的同学还不懂什么叫统筹归类,所以分出来的工作很细,于是班级里几乎人人都有岗位,人人都有事做。到了二三年级,岗位一轮换,大家也就都知道了别人干工作的艰辛,在班级里也就守规矩了许多。

从四年级开始,王璐璐又想了一个好招——“选拔精神领袖”:“大家觉得哪7个人可以带领我们全班一起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把他选出来。”一共7个名额,选出来的7个精神领袖再一轮一轮地挑选自己的队员。

当有些孩子不想被最后一轮挑选的时候,他就会站起来陈述自己的优点,“我要是来了你们小队,我会……”王璐璐觉得这是给那些中等偏下的孩子机会,让他们可以展示自己。

接下来,在“精神领袖”的带领下,每个队都要设计自己的队徽、队名、队规,通过加分制管理,每周评选一个最佳小队。时间一长,会有一些小队始终都没有得到“最佳小队”的称号,“精神领袖”就来找到王璐璐,想“驱逐”某个小队成员。这在王璐璐看来是最好的教育时机:“我就跟他们交流。什么样的班级叫团结的班级?怎样去接纳别人?怎样去帮助、改变别人?这个过程当中,小朋友不光是分了一个小队,他们之间发生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帮助他们成长。特别是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特别多,他们特别以自我为中心,但以后他们走向社会,永远还是需要在一个群体里面生活。所以我常帮助他们策划——我们小队的每个人应该怎么努力,这学期才能获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最佳小队”奖牌那么简单。

除了“最佳小队奖”,小队内部也会为队员评分,得分在一二名的同学,可以获得最佳个人奖,王璐璐就把这些孩子的名字设计成一张精美的名片,贴在教室的“群星闪耀”荣誉墙上面。

案例·小队帮我不迟到

有个小队每个星期总是有好几个同学迟到。王璐璐就召集小队成员说,你们帮他们几个喜欢迟到的同学想个办法,怎么样才能改掉迟到的毛病,为你们小队争光。

这个小队的“精神领袖”就组织队员一起,每个人给这个爱迟到的同学写个纸条,告诉他怎么才能不迟到。大家还一起帮他制定了作息时间表:睡前需要做什么,早上几点起床,起床以后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洗漱,等等。甚至有的孩子想到了用情景剧的方式来表演给同学看,生动活泼,容易理解和实施。

因为有了“精神领袖”,班级里没有班长一职,每周的值日工作由“精神领袖”轮流负责,但“精神领袖”也不是一直当下去的,每学期又会重新选一次。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孩子们个个都把自己手里的活儿干得很好,希望将来竞选“精神领袖”的时候,这些荣誉能给自己加分。

谈及学校开展班主任准入制工作对自己带班的帮助时,王璐璐坦言:“班主任准入制职级评定中,老师要获得学校心理辅导员C级证才能有资格申报中级以上的职级。连续3个月每个周末的两天都参加学校心理辅导员培训,很多老师包括我在内,起初都觉得不可理解,也不情愿。但是渐渐我发现,学到的东西还真的管用。特别是有目的地设计游戏提升班级文化氛围方面,当我抱着试试的心态让孩子们进行游戏班会课时,孩子们的热情超出了我的想象。”

案例·我的树叶

(1)挑选形状类似,却又不同的树叶,分给每人一片。

(2)请他们仔细端详手中的树叶:长相、纹路、特征如何?

(3)交回圈内混合,请大家找出自己的那片树叶,若发生争执,相争同一片树叶的人,要能正确描述出自己的树叶。

(4)之后可以逐一分享每个人的树叶的特点。

(5)结合树叶的特点,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特征,像树叶一样描述自己的外貌和简单的性格特征。

看着孩子拿着属于自己的那片树叶离开的时候,王璐璐知道,他们肯定感受到了自己手上的树叶是独特的,他们自己也是独一无二的。

案例·吹牛大赛

让孩子们找出自己身上的优点、长处(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闪光点),或者最想获得的优点。用吹牛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介绍。例如:别看我现在成绩一般,其实我非常的聪明,如果我能再多花一点点的时间在学习上,那么我绝对是全班第一;我唱歌非常好听,如果我愿意出唱片,那么全世界都会成为我的歌迷……当一个人说完的时候,所有人都要集体给予肯定的回答:那是当然!

孩子们快乐的表达,加上王璐璐不失时机的鼓励,很多孩子都憧憬着自己真的做到时的感觉。接着王璐璐告诉孩子们下个星期的活动,是优点评比会,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在下个星期中,把自己吹牛中的优点在平时的生活中表现出来。

案例·优点轰炸

对孩子们这个星期中表现出来的优点,进行集中“轰炸”。请每一个孩子依次到前面接受大家的优点轰炸,要求每个孩子都要真实地说出这个星期以来,你发现的这位同学表现出的优点。每一个被肯定的孩子,都非常愉快,并且都希望以后能继续保持,受到更多同学的喜欢。

在游戏中王璐璐发现,孩子们能投入比平时更多的积极和认真,很多平时表现内向的孩子,在规则的要求和大家的影响下,也变得更容易开放自我,还有那些平时比较费心的孩子,在游戏中,更容易或者更希望表现出自己的优点。这个时候给予及时的关注和肯定,他们将很容易接受,并且很自然地就会延伸到游戏之外。

王维令·我们写诗吧

“部分孩子文质彬彬,文化底蕴深厚;又有部分孩子虽然语文成绩不错,但言行比较粗俗。”王维令在中途接班之后,观察到这样的现象。而家长对他这位班主任“后爸”,也心存猜疑。恰逢此时,学校提出了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活动要求。我们班怎么办呢?王维令思忖良久,决定将自己写“打油诗”的特长放大,结合语文学习,教孩子们利用语文课堂尝试“每课一诗”展示活动,建设属于六(三)班特质的诗意课程。

于是,“每课一诗”活动在王维令的率先示范下,开始了启航。每篇课文学习的某一环节,他都要腾出10分钟左右时间,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形式,进行课堂指导和创作:或是用诗歌概括课文内容,或是用诗歌提炼课文主题,或是用诗歌抒发学后感受,或是用诗歌填补文本空白,不一而足。

后来,写诗活动发展到了学生合作尝试创编、学生独立创编,人人创作争先恐后,展示精彩纷呈。

——学习《詹天佑》后,有的用打油诗写作,有的套用“词”的形式进行了感情抒发。

《詹天佑》

不怕嘲笑不畏苦,

主持修筑京张路。

为国争光创奇迹,

中外游客翘指拇。

——读《七步诗》之后,孩子们“鹦鹉学舌”,合作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读《七步诗》有感

曹丕害曹植,七步作首诗。

萁豆喻兄弟,诗中含哭泣。

同爹同娘生,何必起杀机。

在接到布置的搜集《苏武牧羊》的背景资料的任务后,郑云扬同学在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本上,竟然将查阅的背景资料,创编成一首一韵到底的诗歌:

苏武奉命离长安,不料遇灾难。

行刺不成反被关,苏武受牵连。

部下投降他不愿,豪气冲云天。

地窖里面真严寒,逼他背叛汉。

渴了饮雪饥吞毡,焦急夜难眠。

存活数日生无限,神奇人赞叹。

苏武牧羊北海边,匈奴没脸面。

此处荒凉无人烟,爱国心不变。

公羊生羊才归汉,苏武怎么办?

粮食不给洞里捡,坚决不叛变。

汉关飞来一群雁,苏武更伤感。

忠心耿耿比石坚,难关英雄现。

环境恶劣人不见,雪地又冰天。

穷愁度过十九年,麾落犹未还。

终于有幸回长安,人人笑开颜。

坚强不屈人夸赞,苏武是好汉!

见时机成熟,王维令又“火上浇油”,发动全班同学运用诗歌形式,进行诗意班级特色建设活动,引导学生用诗歌形式分组合作写班歌、写班训、写班级公约、写课堂三字经、写安全三字歌,设计班徽,取小组名称、写小组激励诗,然后开展了家庭亲子投票“竞标”活动。

如杨晓东同学领衔创作的候选班歌,就充盈着新时代少年儿童的大气与自信,很得全体同学和家长的青睐:

人才济济乾坤满,藏龙卧虎出大贤。

勤奋好学争优秀,阳光活泼课余间。

脚踏实地如巨岩,默默奉献效春蚕。

扬长补短互鼓励,共学共进创明天。

这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班级建设热情和集体荣誉感,也让班级工作赢得了家长们的参与和认可,他们的猜疑消失了,主动配合学校工作的多了。

王维令感叹,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也是一个班级的力量凝聚与魅力展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远远超过预料。

(更多王维令带班故事可参看2016年1月刊《星教师·年度班主任育人方略及带班艺术》。)

刘小爱·教室里的“心情角”

在教学生涯中,刘小爱曾经有过这样的感慨:同样是班主任,为什么带出来的班级差距这么大呢?如今,在班主任准入制的推行中,她有了答案。“班主任工作需要对教育的热情,对教育梦想的执着,更需要一份坚持。班主任准入制的推行,唤醒了我,愿我们无论年轻、无论年老,都能做一名有梦、追梦的班主任!”

在班主任准入培训的时候,刘小爱学到这样一个心理学研究成果:人本身具有强烈的表达需要。当情绪波动时,这种需要尤为强烈。

于是,刘小爱在教室的一角精心准备了一个“心情角”,并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两个脸:笑脸和哭脸。每天,孩子们如果快乐就挂一个笑脸,忧伤就挂一个哭脸。这种做法及时有效地满足了学生的表达需要,化解了心里的郁结,同时也让她可以随时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把握了孩子的情绪,及时地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

现在,孩子们每天来到教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心情角”。他们先把自己的小脸放好,然后主动地去关注其他同学的心情,由此他们学会了相互了解、相互关心、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有时还会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刘小爱。这个“心情角”给了孩子们一个心理释放的空间,不仅让他们学会了大胆表露自己的情绪,而且学会了关心别人。

成果推广

作为全市唯一的班主任准入制改革试点学校,双林小学班主任的岗位准入制、职级晋升制、岗位培训制和激励退出制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科学管理系统,建立了班主任专业化的滚动发展模式。2010年1月,成华区教育局以试点校的试点成果为基础,制定《成华区班主任工作准入制办法》,向全区各中小学印发实施。

制度推广后,成都双林小学的班主任老师也开始到别的学校去做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经常有老师会问:“你们每学期要扣多少钱?”好多双林小学的老师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我们从不扣钱”。

原来,双林小学班主任的评比是加分制,没做到就没有分,分数达到了就可以评级。因为竞争激烈,班主任开展的班级活动多,加分项目也是五花八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学校文化建设。

还有的学校担心绩效分配不均而不敢实施准入制。但双林学校的老师们都知道,班主任职级薪酬制就是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现状。老师们不愿当班主任,恰恰就是由于班主任有岗位之名,有管理教育之责,而无职称职级之份,过于强调奉献精神造成的。

2014年秋季,双林小学举行了“父母教会了我——有爱”的开学典礼,学校采取竞标的办法,把六个板块的节目内容承包给了六个班级,由班主任、艺术老师和家长委员会共同协作排演,取得了巨大成功,甚至被9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报道。由此,双林小学“班主任准入制”改革赢得了巨大社会影响。

双林小学给想要尝试班主任准入制改革学校的建议:

一、澄清一个误区,不要为了准入而准入,而是让准入系列制度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的作用力系统,在这个系统下,促进班主任的专业自觉自信成长,才是准入制的真正价值取向。

二、弥补班主任体制上的缺位,建立职级职称制度,打通班主任专业发展通道,解决班主任“有岗位无职称”的“有名无实”之现实问题。

三、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激励和厚待,让这个岗位成为人人羡慕的香饽饽,让更多的老师想进入这个团队,为班主任们赢得职业的归宿感、主业的认同感、专业的尊严感和幸福感。

四、给班主任减责减负减压,让其责权利协调统一,要依法保障其合法权利权益,改变其在安全和家校纠纷中的弱势地位。

五、对不同的学校实行班主任准入制,可视实际情况变通处理。如果愿意当班主任的人数超过实际需求数,可把资质准入放在第一位。

至于有的学校无人愿意当班主任,甚至要靠动员来让老师们当班主任,这些学校还要不要准入门槛?我们认为还是必须要。首先,动员时,要心中有数,不是什么人都去动员,同样要选择师德相对高尚、人格相对高尚、业务相对精湛的老师担任,这个“数”实际上就是“标准”和“门槛”。其次,可借用少先队的入队原则——“先入队再教育”的策略,采用“先上车后买票”的策略,吸引老师们先加入班主任团队,然后通过培训引领、学术推进、实践提升的方式,让老师们都达到一个合格班主任应该达到的底线要求。最后,班主任进入这个队伍后,要在物质上、精神上予以激励,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好处,不要再过分强调班主任的奉献意识。

未来的方向

2015年的双林小学,已经不是1993年程郑离开时的双林小学,这些年来,学校先后有30多位管理干部走向成华区各个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岗位和行政领导岗位,50多名学科教师成为省市骨干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双林小学甚至获得了“成华学校领导干部的黄埔校”、“教师成长的名师堂”的美誉。重新回到双林小学的程郑,担子很重。

观察到学校竞争班主任职级的老师非常积极,申请的项目或活动很多,再加上班主任工作本身又有许多繁琐的事要做,程郑在双林小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合并同类项”:“学校、班级活动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并,把很多类似的工作合并甚至简化以后,老师们才会有更多的精力花在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上。”

接下来,学校会关注成都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的六个核心素养,分别是:班级建设能力、指导个体发展的能力、课程育人领导力、家校共育协同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网络媒介育人能力(表8),程郑希望带领学校老师继续在这些领域进行先行先试的探究,从“内涵解读”、“标准描述”、“培育路径”、“案例说明”四个方面,进行能力标准建构和实施路径的探寻。

2016年秋季,配合学校的整体改革和发展,双林小学将在一年级试行双班主任制。即每班两位班主任,实行主要课程包班制。

“以前,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似乎只是班主任的事,实施双班主任制以后,我们将会走向一个全员全面全程育人的阶段。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同时在采访中,程郑也谈到,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的现代治理进程,双林小学秉承“人在中央,儿童为本”的育人理念,把德育处改为学生成长中心,把教导处和教科室合并为课程研发中心,将总务处改为服务保障中心。程郑期望推动“班主任准入制”走向更高一层次——人人都践行“引导孩子在美好影响中走向美好”的“馨”文化,奠基孩子的精神成长和智慧成长,实现师生之间的各美其美、共同成长。

?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同学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班级被扣分后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