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专业学生写作创新训练序列实验研究报告

2016-01-14冯春红宗佩佩东力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实验研究

冯春红 宗佩佩 东力

摘要:在学前教育专业作文创新训练序列研究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两届语文班的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前后,分别就学生的写作心理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做出比率对比表。经过对数据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些没有想到的结果,更坚信了我们对深抓语言基础的初衷。

关键词:训练序列;实验研究;语言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230-02

目前,许多同行大都已意识到写作训练需要系统化,要有序列,再不能仅凭教师的灵感,临时想起什么题目就训练什么题目,毫无章法。如:《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20期张春英老师发表的《构建作文训练序列》一文就指出,“据调查数据显示,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有计划性的为26.3%,有自己的教学系统的为8.4%。也就是说有72.7%的教师写作教学随意性强,91.6%的教师写作教学缺乏系统性。”《现代阅读》2011年16期张春明的《注重作文训练的序列化,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首都师范大学陈进的《高中作文训练序列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等文章,也都提到的作文序列训练的重要性。但是,训练序列按照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设计,甚至按照幼儿教师培养目标设计的,国内尚无发现,本研究拟就这方面的问题做一些深入的探讨,并设计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方案,在实验班中进行实验,得出相应的结论。

一、问卷的拟定

问卷拟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修改再修改的过程。最初的问卷是针对全省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有关网络作文和故事创编方面的问卷调查,放在了网上调查。结果出来以后,发现不理想。因此,我们决定把课题做小。仅仅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训练序列进行拟定,然后用实验验证。

二、实验的设置

1.实验方案的设置。实验方案即创新写作训练序列的设置方案,经历了两轮的修改,最初的初稿是将应用写作放在文学写作的前面,而第二轮则选择了二者调换,目的是让写作的训练过程更流畅和体现阶梯性,让难度小的放在前面,难度大的放在后面。

2.实验研究的过程。实验方案确定以后,我们进行了两轮的实验研究。第一轮实验不够成功。在两个班中做实验,一个是实验班,一个是对照班。结果出来以后,无法控制两个班的学分、学风以及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结果不确定。训练序列的设置同时遭遇问题:最初把应用写作放在了文学写作的后面,修改后二者顺序颠倒,用第二稿方案进行第二轮实验。下面是第二轮实验的结果,也是依据第二稿的训练序列进行实验的结果。

为了操作方便,我们设置了便捷的快速评价体系,让看作文成为学生自己也可以操作的透明工程,不再仅仅是教师的繁重工作,而是全体同学必备的写作技能之一。

写作ABC简易评价体系

形式 内容 创新

A优秀:完全符合 非常充实 很强

B良好:符合 充实 强

C合格 基本符合 比较充实 比较强

D不合格 不符合 空洞无新意

三、实验数据分析

调查问卷

1.你写作时有过“语言痛苦”吗?(遭遇心里有话说不出)

A经常遇到 B偶尔遇到 C没有过

2.你觉得自己写作时的主要问题存在于:

A缺乏内容 B语言表达乏力 C二者都有

3.你觉得自己能完成每小时900字的任务吗?

A能(900字以上)B差一点(600字—900字)C差很多(600字以下)

4.你觉得自己的文章有文采吗?

A有 B没有 C说不清

5.一般情况下,写完文章你是否修改?

A修改 B不修改 C有时修改

6.你觉得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语言表达哪方面更重要?

A流畅性 B清晰而准确 C形象性

前测结果

后测结果

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显而易见的结论:

1.实验班的学生实验前有语言痛苦的比率比较高,尤其经常有的比率占到了33.9%,而实验后则降到了25.5%。我们不能说我们的训练序列设计是完美的,但至少通过序列训练,她们的语言痛苦减轻了。

2.从问卷的第二个问题前后测的结果看,学生反而对语言的组织能力更没有自信了。前测时只有25%的学生在这方面感到有问题,而后测时就上升为40.4%。学生们实验后写作内容和语言表达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以上两方面都欠缺的比例由45.9%下降到31.9%,实验对丰富学生的表达内容,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从前两个问题的结果我们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语言痛苦减轻了,可是遇到的语言问题反而增多了。面对这方面的问题,大家研究后认为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要求增高的表现。学生越来认识到,沟通的工具就是语言,怎样让语言表达更顺畅、有效、形象、更有感染力,是关键所在。学生随着训练的升级内心的需要也逐渐增多。诸如:开始学生写诗歌的时候,觉得押韵念着顺口就好,后经过训练以后,同学们普遍觉得诗歌的韵味、意境、节奏感同样好才是好诗。

1.从学生每小时完成的写作字数上看,能完成每小时900字的比例由23.9%提升至48.9%,上升了25%,增效明显。经过实验,学生们对于写作数量的要求,越来越有底气。

2.从文章的表达效果来看,通过切实有效的训练,实验后的学生对自己写作的效果认同率由实验前的11.9%增长到23.4%,增幅虽不够明显,但还是显现出一定的训练效果。况且其中自我评价有无文采还是有一定主观性差异的。总体上,同学们对文采的重视程度较高。

3.通过训练,大部分同学养成了修改的习惯,不修改的同学减少了,由25%减至17%,而修改的同学增多了,由17%增至27%。可见,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正在养成中。

4.学生实验前觉得语言的形象性更重要,而实验以后则认为清晰而准确更重要。这种现象的出现,也许跟学生个人的成长有关,也许跟学生对语言的认识有关,无论哪一种情况,语言在学生心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清晰起来。

四、实验结论

本课题的研究从问卷的设计和统计、方案的设置和修改、实验的实施与总结,基本符合教育理论和教学规律,是一次比较有创新意义的尝试,经过这次尝试,同学们普遍比较看重写作课,比较喜欢创作,她们课上课下经常切磋讨论,甚至集体创作,在儿童文学创编、文学创作甚至一些教育随笔等相关的应用类文体也写得得心应手。

整体上看,对语言表达的重视是本次课题研究比较成功的因素之一。学生的成长需要基础,写作也需要基础,在实验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写作技能的提高,一定是一个建构高楼的工程,工程的地基就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和组织,这与我们最初的构想基本一致,写作就需要从基础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实验研究
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考试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
振动力量训练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核心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高校英语写作体验式教学法初探
论转化医学的当代成果和未来前景
词块教学法对高职学生英语写作影响的实验研究
高中英语习题分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