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场电能表测试案例分析

2016-01-14刘润民

河北电力技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感应式铅封电能表

现场电能表测试案例分析

在现场测试当中时有发生人为造成的故障,从而达到窃电的目的,以下通过对几种案例的分析和处理,为计量检测和稽查人员防窃电、堵漏洞提供参考依据,从而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1被测电能表的参数与实际不符

现场测试时,发现一块电能表的常数与该表的实际参数不符,无法进行现场测试。电能表的技术参数主要包括额定电压、标定电流、准确度等级以及常数等,这些参数是现场测试仪器必不可少的输入数据,但将此表的这些参数输入测试仪器后误差显示溢出。为证明测试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用它对其他表计进行了现场测试,其结果均为正常,说明问题肯定来自电能表本身。于是将电能表拆下,然后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此表电流绕阻的线径及匝数明显与铭牌上的标定电流安培数不符。经分析表明,用户已擅自将此表打开过,其目的是将小容量电能表通过改变电流绕阻达到变为大容量电能表的目的。这种行为已受到有关计量部门的严肃处理。

2被测电能表电量丢失

根据某用户实际负荷及平常用电量来判断,该户电能表所累计的用电量突然下降,经检查也未发现异常现象。检查发现表箱没有被锁,观察中此表的表底数以及编号和原始记录都对不上,表的外壳虽然有铅封,但表尾盖却没有铅封。根据这一系列情况判断,可能是用户已将表更换。为了证明此用户是否有窃电行为,决定到抄表日再来一趟,果然到了抄表日此表又换了新面目,无论是表底数还是编号都与原始记录对上了。无疑此用户是利用了两表交替使用进行窃电活动。即上半月用新表,下半月用原始表(月底为抄表日)。这样一来原始表所累计的电量仅为正常累计电量的1/2。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此问题的发生根源,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如:无正规的表箱、铅封不到位等。因此,计量工作人员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只有将管理工作和计量工作紧密配合起来,才能有效地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3现场电能表的总表与分表对不上

一宿舍小区其总表所累计的电量与其所带的几块分表所累计的电量之和对不上,并且相差较大。

该总表为三相四线表,它所累计的电量应该是它本身所带的几块分表所累计的电量之和,所以它是收费标准的依据。但在正常的负荷下,突然发现点表所累计的电量下降,与以往所累计的数据相差很大。从分表的外观上看未发现异常,表盘的转动和计度器工作均正常。随后检查表尾接线是否有虚接现象,也未发现异常现象,接线方式正确。但在拉动表尾接线时,发现其中一条V相电压线有一段很软(该线采用的均是单股塑料硬线),怀疑内部金属部分已断开。经仔细检查确认此相电路已断路。

当V相电压回路断路,此表所累计的电量仅为U相和V相的功率之和。这样一来,此表所累计的电量就会丢失为正常时累计电量的1/3。由于V相断开的是此表的电压回路而不是电流回路,所以不影响各分表以及各用户所带负载的正常使用。

根据以上的分析表明,此故障的出现不正常。因为总表表尾所接的线均是单股塑料硬线,并且金属部分较粗,一般从内部是不容易断开的。经多方面的调查了解,证明了此故障的确是人为造成。由于表尾盖都用铅封封好无法拆开,窃电只好用钳子将内部金属折断,但绝缘外皮完好如初,很难被发现,从而达到窃电的目的。

4人为造成错误接线实例分析

4.1 感应式电能表内的电压连接片错接在负荷端

如图1所示,是一个感应式电能表将电压连接片错接在负荷端接线图,通过此图可知,由于错误接线使电能表的电压绕组串入了一个电流绕组,这样电压绕阻的激磁电流通过电流绕组,将会造成电压绕组电压降低,使电能表产生负误差,从而导致少计电量。

图1 单相感应式电能表电压连接片错接在负荷端示意

4.2 感应式电能表内的电压连接片脱落

当电压连接片脱落或修试表人员忘记连接,将使电能表停转。因为电能表的驱动转矩 ,当电压连接片脱落,将使电能表的电压绕阻失去电压,因此,电能表的转盘将会停转。

4.3 感应式电能表的相线和零线接反

当电能表的相线与零线接反后,电能表的电流绕阻没有电流通过,电能表将会停转;相线接在零线的接线孔内,很容易误碰造成触电人身事故;此种接线容易使电能表计量不准。

4.4 在感应式电能表的电流绕阻上打过线

打过线是指人为的在电能表的电流绕组上并上一段导线。对电流绕阻来说起到分流作用,从而使电能表转盘的转速变慢,达到少计电量的目。

撰稿: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刘润民

猜你喜欢

感应式铅封电能表
高压电缆终端铅封缺陷超声检测方法研究
巧数电能表
高压电缆附件铅封工艺的改进
感应式水龙头设计思路探究
认识电能表
感应式报时闹钟
感应式电动采枣器的设计与应用
一种感应式自动水龙头
SMA型连接器铅封产品应用研究
电子式电能表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