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就业问题的调查分析

2016-01-14辛悦孙抒杨万山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就业形势调查分析病理学

辛悦+孙抒+杨万山

摘要:《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和《2003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计划招生规模达到了584416人,是2003年招生规模的2.18倍,这意味着10年间研究生年度招生规模扩大了1倍多。而大规模的扩招所带来的不争的事实就是研究生求职遇冷。在面对就业困难的同时,我们也应反思、寻找就业难的原因。所以,近期笔者对三所高校的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思考与建议,以期为未来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病理学;研究生;就业形势;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25-03

一、调查概述

本次调查采取书面问卷的方式。问卷所设问题采用不定项选择回答,并兼有一些开放性的回答提示。调查对象为我省某三所高校的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79.16%。问卷由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就业问题和培养问题三部分组成。根据翔实的调查结果分析了病理学研究生就业趋向、就业倾向、就业渠道、就业困难等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二、调查背景

《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和《2003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计划招生规模达到了584416人,是2003年招生规模的2.18倍,这意味着10年间研究生年度招生规模扩大了1倍多。而且,自2009年开始,我国每年的医学毕业生已经超过百万。面对着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应该怎样去合理的应对,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三、调查内容分析

1.就业趋向关注度。本次调查设置了关于“就业趋向关注度”的问题有两个,分别是:(1)“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您是否有特意去关注就业情况和各种国家政策”,其中选择“十分关注,因为关注切身利益”占37.89%;“关注,但只是觉得有这个必要”占28.42%;“偶尔关注,觉得没必要想太远”占14.74%;剩下的14.74%的受调查同学认为“完全没想过,只专注于当下的学习”,还有4.21%的受调查同学“完全没想过”这个问题。(2)对于“是否对自己做过职业规划”这一问题,多数同学还是持肯定的态度,“有,并且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占33.68%;“有,做完后并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占32.63%。还有13.68%同学“没有”做过职业规划,另有10.53%同学“本身对职业规划认识并不是很明确”;还有少部分同学,9.47%的同学虽然为自己做了职业规划,但是“纯属应付作业”。由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对个人的未来就业还是有规划的,并且关注个人切身利益。

2.就业倾向。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倾向的调查结果如表1、2。

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硕士研究生们对自己要求更加的严格,面向“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综合实力,才能在众多竞聘者中脱颖而出。由表2的结果可见,同学们的就业观念相对比较狭窄。大多数选择“公立医院”求职。但是面对现在大中型城市公立医院人满为患、门庭若市的情况,大家再“一窝蜂”地挤过去,只会增加就业难度,影响就业效果。可以尝试其他相关专业,尽可能地针对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调整自己的就业策略。

3.就业地域意向。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地域意向的调查结果如表3。

表3的统计结果显示,目前研究生还是对发达地区且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地区比较感兴趣。也有26.32%的同学选择回到“工作环境稳定的家乡”。笔者认为,可以看到良好的一面是,高层次的人才追逐梦想、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在用冷静的思维思考未来,用理性的思维去决定自己的未来。但同时,笔者也略带忧虑。因为只有7.37%的同学选择了“条件艰苦但有实际需要的地区”。这也反映出当代青年怕吃苦、怕受累的精神状态。求学多年,学以致用才是我们的目的。“大医精诚”,我们既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又要“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在最需要医疗帮助的地方,发挥所长,为患者祛除病痛,带来生的希望。

4.就业渠道准备。对于“就业渠道准备”这个问题,本次调查设置了一项多选题“您更倾向于通过何种方式获得招聘信息?(可多选)”,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显示:现有求职方式中,仍以“网路求职”、“招聘会”和“熟人”这三种渠道为主,其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1.58%,88.42%,84.21%。另外,只有12.63%的同学选择了“亲自前往用人单位介绍自己”这个方式。这反映出,新时代人才不会主动推荐自己、就业模式相对单一、与招聘单位联系缺乏主动性、自身存在的自卑与胆怯等问题。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仅依靠自身力量寻找一份较为合适的工作实在困难,而且,就业本来就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动员各方面力量解决就业问题是一种不错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选项“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专业媒体”、“其他”分别占23.16%,20%,22.11%。

5.就业困难原因。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原因的调查结果如表4。

本题为多项选择题。由表4的统计结果发现,研究生们对现有的就业制度,学校的培养规划,还有对自身的就业观念的不足和误区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并且多数人(92.63%)认为“在校学习的内容与自己就业职位无关或关联不大”,还有较多一部分认为“就业人数太多”(88.42%),另有73.68%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的要求过高”。也确实如此,由于就业人员旺盛,而一些好的企事业单位名额有限,所以以提高招聘标准来设置“门槛”,例如某些单位只要博士生,甚至有的公立医院只招收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博士生或者硕士生。这样的只注重学历,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条件,将很多有能力的人才拒之门外。

6.就业前景。参加调查的同学,对病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很乐观的,有33.68%的同学支持这个观点。同时也有23.16%的同学对自己就业前景表示焦虑,分别有22.11%、11.58%、9.47%的同学表示对未来“一般”、“迷茫”、“还不清楚”。另见表5。

表5这个问题旨在反映受调同学选择病理学专业的目的。从而观察各位同学在选择病理学专业时,是否考虑到其在就业方面的优势。结果显示:31.58%的同学认为病理学专业还是形势一片大好,并且福利较高。这也反映出当下病理学专业人才的匮乏和当前就业市场对病理学人才的渴求。28.42%的同学是对病理学有感兴趣,另有21.05%的同学是采纳了父母及师长的建议。笔者猜测家长及师长可能考虑到了未来就业问题,所以建议选择病理学。由此分析,多数同学还是认为病理学专业就业前景较好,形式比较乐观的。

四、思考与建议

本次调查,就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反馈的结果统计,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且笔者有一些新的见解。本次调查笔者发现多数同学选择科研的目的简单,选择病理学的目的单纯,就是因为病理学将来好就业,并且就业后待遇好。那么,怎样才能在百万就业的大潮中取得头筹,赢得主动呢?只有经过合理的就业指导,拥有正确的就业心态,具备全面的个人能力的研究生才能在“波涛汹涌”的就业浪潮中勇往直前。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深深地影响着医学生。纵观我国就业市场,发现因地区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个别地区就业人数过少,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就业体制尚不完善等现象[1]。首先,医学类所面对的就业市场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面相对狭窄。又由于这些单位的用人机制和人事机制改革的步伐相对滞后,缺乏人才流动机制,导致就业中“一定终身”,即一次择业受用终身的不良思想,间接导致了医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这可从表2反映出来,36.84%的同学都选择去公立医院就业。其次,由于近年来的扩招,专业设置的不合理,使个别的热门专业出现“一窝蜂”的现象,这也直接导致了就业困难。最后,地区发展不平衡。高学历人才多数愿意去发达城市就业,或者回家乡。选择发展空间大,待遇从优的地区,而不愿去欠发达地区就业,这点可从表3看出。所以,随着大中型城市就业饱和现象越来越严重,就业难也就成为必然。另外,研究生本身也存在不足,例如就业渠道的单一选择、就业的负面心理、就业期望过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改进。第一,社会角度出发。应该完善就业制度,建立合理的就业市场,平衡供求。第二,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应该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实力,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第三,从研究生个人出发。应该降低自身期望,从实际出发,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拓宽就业思路,增强自信心。只有从这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就业难的问题[2]。

总之,作为21世纪的病理学专业研究生,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掌握扎实的临床技能是成为优秀病理学工作者的必要条件。无论你将来的工作岗位是什么,成为复合型人才才能实现医学的梦想,为人类生命和健康服务,完成我们当初誓词中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杨泰,姜鹏,陈敏.社会需求对医学生就业取向影响的分析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7):513-515.

[2]江凌凌,童燕,刘晓鲁.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西南军医,2007,9(4):108-110.

猜你喜欢

就业形势调查分析病理学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与对策简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